主要地形区_主要地形区

八年级地理教案 2025-11-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地图上确认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准确位置,并能描述其各自的地形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读图、填图的训练,使学生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上读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分界线,及其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从而在山脉的基础上,建立起各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空间分布观念;通过阅读地表形态景观图、示意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使学生学会从海拔高度、地形起伏、地表物质组成等方面去表述地形区的地形特点。

情感目标
通过介绍云贵高原的“坝子”、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等知识,使学生知道这是人类依据自然条件,对其进行利用和改造的产物,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由引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五部分组成。引言部分简要说明我国东部和西部在地形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第二至第五部分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分别讲述了各地形区的位置和特点,其中高原和平原详讲,盆地和丘陵略讲,而每一部分又都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即每一个地形区的分布和地形特点。

教法建议
建议以读图讲述法、分析对比法和指导学习法相结合进行教学。引言部分可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  ,也可直接读图得出结论。
各地形区的分布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各地形区的空间分布观念的形成又是教学难点 。因此,关于各地形区的位置这个层面的教学,一定要抓住读图环节,教师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后,让学生充分活动,从读图中去发现和掌握知识。
各大地形区的地形特点也是本节教学重点之一,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读图相结合,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每一个地形区各自的典型特点。
塔里木盆地中的绿洲的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教材中“想一想”的两个问题特别提出,这是人类长期以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是人地协调、良性发展的极好例证,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位置和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空间分布观念的形成。

〈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中国地形分布示意图

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过程 〉

(引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我国的主要山脉,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在山脉之间相对低下的区域则形成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在第三节我们学习有关上述地形的知识。观察中国地形图,考虑上述四种地形的分布是交错在一起,还是有明显的集中分布区?(学生读图回答)可见我国地形构成的东西差异很大,西部主要是高山、高原和盆地,东部主要是平原和丘陵。我们先从西部地区开始。

(板书)

一、四大高原

(讲述)四大高原的分布,我们很容易在中国地形图中找到,但这不够具体,现在要求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准确指出它们的位置,并用语言叙述出来。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仔细读图。

(板书)

地形区名称     全国的位置     分界线     所在阶梯     所在省区

 青藏高原                     

(讲述并演示关于青藏高原的计算机课件)以青藏高原为例,青藏高原(点击青藏高原的位置,出现文字注记并变底色),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准确的范围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地区(边讲边点击上述山脉,使其注记出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上,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占全国面积1/4。主要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西部。

(总结板书)西南部    昆仑—祁连—横断—喜山    一级     青、藏,川西部

(学生活动)按上述方法读图,将另外三个大高原的位置读出,并完成笔记

(教师总结并演示计算机课件)课件演示过程同“青藏高原”,略。如学校生源较好,也可由学生来完成此环节。

(讲述)这四大高原虽然在地形类型上同属高原,但地表特征却有很大差异。看一段影像资料。

(演示课件——四大高原)

(学生活动)观看课件并总结四大高原的特点。

(总结板书)地形特点,(划书)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地面坦荡、一望无际;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峰岭众多、地面崎岖。

(讲述)在西部还分布有我国的四大盆地(关于四大盆地的位置的教学过程 同四大高原,这里不再重复)

(讲述)四大盆地按其特点可分为两类:一是四川盆地,降水丰沛,是典型的湿润盆地,内部为丘陵、平原。其他三大盆地为一类,是典型的内陆盆地,降水稀少,内部为广阔的沙漠、戈壁。但它们也不完全相同(具体讲述内容见教材,略)。

(总结)通过本节学习,我国在我国山脉分布图中,又添加上了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范围,从图中可看出:高原、盆地主要集中在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上的地形区呢,我们下一节课学习。

(反馈练习)补充完成笔记内容。

[板书设计 ]

地形区名称

全国位置

分界线  

所在

阶梯

所在省区

  地形特点

青藏高原

西南部

昆仑—祁连—横断—喜山

青、藏,川西部

4000米以上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内蒙古高原

北部

大兴安岭—长城—祁连

内蒙古大甘、宁、冀部分部,

1000米左右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

华北

太行—秦岭—祁连—长城

晋、陕、甘宁部分

1500米左右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

西南部

横断山脉东南

云东部,贵大部

1000—2000米峰岭众多、地面崎岖

准噶尔盆地

西北部

阿尔泰、天山之间

新北部

  内部平坦,多沙漠、戈壁,边缘有绿洲

塔里木盆地

西北部

天山、昆仑山  之间

新南部

  我国最大的盆地,内部为最大的沙漠、边缘有绿洲

柴搭木盆地

西部

阿尔金—祁连—昆仑

青西北部

我国最高的盆地,内部多戈壁、沙漠、沼泽、盐湖

四川盆地

西南部

横断—云贵—巫山—大巴山

川、渝

内部为低山、丘陵、平原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位置和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空间分布观念的形成。

〈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中国地形分布示意图

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过程 〉

(引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集中分布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上的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在地势第三级阶梯上主要是平原和丘陵。

(板书)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学生活动)按上节课的板书所提出的项目要求,继续读图查找三大平原的位置,同时按要求完成笔记。

(总结讲述,演示课件)三大平原。教学过程 、演示方法同“青藏高原”,讲述内容见教材,略。

(讲述)三大平原在地表形态上也具有各自的典型特点,我们看录像,观察特点。

(演示课件)三大平原的特点。

(学生活动)观看后,归纳概况三大平原的地形特点。

(总结板书)200米以下,地势坦荡、 沃野千里

             50米以下,地势平坦。 一望无际

             10米左右,河湖众多、“鱼米之乡”

(讲述)在第三级阶梯上,还散布着一些丘陵。

(学生活动)读中国地形图,找出主要丘陵。

(演示课件)主要丘陵。

(讲述)在这些丘陵中,我们选出一个做为重点剖析,这就是我国最大的丘陵——江南丘陵。

(板书)江南丘陵

(学生活动)读图分析江南丘陵的位置,同时完成笔记,之后读图自学江南丘陵的特点和利用。

(总结板书)200——500米,多著名景区。

(总结)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高原、盆地分布广泛,而平原面积十分有限,仅占全国的12%,且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由于平原的位置优势、自然条件优势不仅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也是工业发达、人口稠密、城镇集中的经济繁荣地区。相比之下,西部的位置、地形、气候等条件不利,但其资源丰富,特别是矿产和水能资源,国家目前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既是为了开发西部的资源,也是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变广大西部山区的落后状况。

(反馈练习)把我国的填注到填充图册练习中。

〈设计思想〉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分布,必须通过读图来获得,但学生读图时往往没有方法,没有目的,所以读图前应以板书的形势把读图的具体要求、内容展示给学生,随后再由老师引导分析青藏高原的位置,这样在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另外三个高原,学生读图时的目的性很强,读图方法也逐渐掌握了。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加强记忆效果,通过计算机课件的演示,把静止的图转变为动态的,使知识按顺序、逐层次出现在画面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板书内容可只总结一例,其余空项当做反馈练习或课下作业 来完成,还可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板书设计 〉

地形区名称

全国位置

分界线

所在阶梯

所在省区

地形特点

东北平原

东北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黑、吉、辽内蒙古东北

200米以下,地势坦荡沃野千里

华北平原

华北

燕山—太行— 淮河

冀、鲁、京、津豫东,苏、皖北

50米以下,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部

巫山以东

鄂,湘,皖,赣,苏,浙部分,沪

10米左右,河湖众多

“鱼米之乡”

江南丘陵

东南部

长江—雪峰—南岭—武夷

湘、赣大部,

皖南

200—500米

  多著名景区

 

 

探究活动

将学生分组,在教学过程 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让学生思考、讨论:
1、观察青藏高原山的山脉,它们大多为何种走向?为什么?
2、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替代的资源,水对地表形态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想一想,水对黄土高原地形特点的形成有怎样的影响?水对塔里木盆地地形特点的形成又有怎样的影响?
3、说明我国人口分布与地形分布的关系。

每个问题讨论的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最后由教师总结。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dilijiaoan/164137.html

  • 【主要地形区】主要地形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地图上确认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准确位置,并能描述其各自的地形特点。能力目标 通过读图、填图的训练,使学生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上读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分界线,及其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从而在山脉的基础上,建立起各高原、盆地...

    发布于:2025-11-02

    详细阅读
  • 中国的疆域_中国的疆域

    1 2 1、提前预习本课,完成课前预习。2、通过课前预习,尝试习题练习,检测自己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运用材料,了解历史上的行政区划。2、结合地图,通过活动和竞赛,让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记住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3、了解香港、澳...

    发布于:2025-11-02

    详细阅读
  • 【河流和湖泊的概况初中地理】河流和湖泊概况

    教学目标 通过读图,使学生知道我国主要河流的位置、流向和流入的海洋;我国主要湖泊分布的省区和特点。 通过读图,使学生能在图上确认内外流区域的界限;并结合地形图指出它与地形区的关系,结合季风区非季风区图指出它与气候区的关系。 通过阅读珠江流域图和广州降水量柱状图及中国地形图,帮助学生理解珠江水量大、...

    发布于:2025-11-02

    详细阅读
  • 中国的疆域_中国的疆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记住我国的面积、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知道我国的陆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能力目标: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巩固学生的比例尺相关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

    发布于:2025-11-02

    详细阅读
  • 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初中地理|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大量的数据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数量大、种类多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  2 通过与其他国家比较,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特点,明确我国在自然资源上面临的严峻形势;通过分析其中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资源短缺的现实国情,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与人地协调的观念。...

    发布于:2025-11-02

    详细阅读
  • 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我国的分布特点。 2 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的煤矿、油田、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地。 3 使学生了解我国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4 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开发、节约、综合利用、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与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

    发布于:2025-11-02

    详细阅读
  • 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演讲稿100字|走向世界的中国

    课题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 计划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2、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发展趋势,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3、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过程与方法作图----小组...

    发布于:2025-11-02

    详细阅读
  • 【主要山脉分布图】主要山脉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和示意图,使学生熟悉我国的名称,并准确指出山脉的走向和分布。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各类地形图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山脉分布的空间概念,进而初步建立起分布的“脑地图”。通过珠峰探险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念。 教学建议...

    发布于:2025-11-02

    详细阅读
  • 中国的人口大约是多少亿_中国的人口

    教学目的1.通过讲授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增长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了解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而带来的一系列人口问题,并且理解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2.培养学生使用“人口分布图”专用地图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介绍有关华侨、华...

    发布于:2025-11-02

    详细阅读
  •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案|第4课工业的发展教案

    第4课 工业的发展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成就。2、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产业特点、分布及发展方向;收集资料加深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技能,读图、析图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特点的技能。3、通过感知高新技术产业的成果,形成地理表象,根据收集到的信息,通过抽象、概括思维过程,形成、理解高新技术...

    发布于:2025-11-02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