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行政区划_中国的行政区划

八年级地理教案 2025-11-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地理教案】

第二节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由“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和“现行行政区划”两部分内容组成。其中,省级行政区是我国行政管理的基本单位,对社会、经济活动、交往有重要影响,是中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也是今后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因此,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材内容虽然比较单一,但涉及的地名众多,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边界形态又各不相同,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也错综复杂。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须反复运用地图,读图、拼图、填图,使学生形成我国政区分布的空间观念,“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孩子们从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获得学习”(《学习的革命》),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新知,通过做游戏使学生熟记各省的名称及其位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简称及省府所在地。通过讲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大快人心等事实,向学生表明: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利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本节识记的知识有: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理解的知识有:三级行政区的划分,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能力培养有:教会学生掌握和运用中国政区图是本节能力培养的主线。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材料,了解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2、结合地图,通过活动和竞赛,让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记住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3、了解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知识内容。
       4、培养阅读并使用中国行政地图的能力和学生的地理记忆能力,能在中国行政地图上填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探究,获取新知。同时,培养学生读图、拼图、填图、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
         3、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
         4、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直观性教学原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有关内容(如台湾是我国一个省;香港和澳门已回归祖国;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四】教学难点:123456
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省府所在地在地图上的位置。         【五】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了解自己户口所在地,有关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做一幅中国政区拼图版并熟悉中国政区图的形状和方位。
         2、多媒体(辅助教学)、投影仪、投影片、用吹塑纸制成的中国政区演示拼图等等。
        【六】教学安排:
   二节课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提问】                 ┄┄┄┄┄┄┄┄┄┄┄┄┄┄┄┄(3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请问我国在世界上的位置是什么呢?我国的范围又有多大呢?(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                 ┄┄┄┄┄┄┄┄┄┄┄┄┄┄┄┄(1分钟)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我国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到我国是一个疆域十分辽阔的国家。为了便于国家对各地进行行政管理和领导,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我们要进行行政区的划分。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中国的行政区划 
【板书】             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
【讲解】                     ┄┄┄┄┄┄┄┄┄┄┄┄┄┄┄┄(2分钟)
    什么是行政区划呢?我们先来举个例子,比如说,我要在学校里找一位同学,你会告诉我他在某年级某班,甚至明确到第几小组第几个,之所以这样分是为了学校方便管理。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为了便于管理,也会将国土分为若干个地区,并设立若干个级别,这就是行政区。我们先来了解我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板书】 一、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5分钟)
【组织学生阅读】
    让学生阅读(“省”与“县”的由来)这一段话,然后叫一位同学起来说说他的由来。
【老师提问】
    我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对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有何影响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的现行行政区划:
【板书】 二、现行行政区划
【板书】 1、三级行政区划: ┄┄┄┄┄┄┄┄┄┄┄┄┄┄┄┄(8分钟)
【启发引导】
      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6页,填写自己的户口所在地。按照以下格式填写。(找几位学生将填写的结果念给全班同学听)
【出示投影片】【总结归纳】123456
我国采用的是省、县、镇三级行政区划,就像我们学校的年级、班级、小组一样。上一级区划包含若干个下一级区划。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我国行政区的划分,有些地方比较复杂,在填写自己的户口所在地时,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例如:家住大城市的就没有县、镇两级,而是区、街道;在有自治州的地方,行政区划是四级,即省(自治区)、自治州、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民族乡);在市管理县的地方,行政区划也是四级,即省(自治区)、市、县、镇(乡)。除此以外,国家根据特殊需要,还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
【板书】 2、特别行政区的设立:┄┄┄┄┄┄┄┄┄┄┄┄┄┄┄(5分钟)
【教师提问】
    同学们知道我国政府何时收回了香港和澳门的吗?(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
    遵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并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转折过渡】
   行政区划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会应用到,更是我们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在三级行政区划中,最重要的是省一级的行政区,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用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板书】 3、34个省级行政单位: ┄┄┄┄┄┄┄┄┄┄┄┄┄┄(20分钟)
【拼图讲解】
   教师按照课本第7页的顺序,用吹塑纸制成的中国政区演示拼图,完成中国政区图。(学生在教师拼出某个省的同时,在课本的“中国行政区简图”上找出这个省的名称及位置)
【组织拼图游戏】
   学生在课前按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做一幅中国政区拼图版,并熟悉各省级行政区的形状和方位,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做拼图游戏,使学生能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中国政区图的拼图游戏,然后进行评比以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按所用时间的多少及正确率评出优胜者。(全班分六小组,每小组八位同学)
【教师提问】
    你认为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可分为几种呢?每一种的数量是多少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我国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总计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教师提问】
    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来记住这些名称呢?(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中国省级行政区顺口溜:
        两湖两广两河山,四市四江福吉安;
        云贵川内青藏新,陕甘两宁加海南;
        港澳是我好河山,台归之日盼团圆。
a、 对照中国政区图,找出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
b、 按照地理方位,熟悉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及行政中心名称。
【转折过渡】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组竞赛游戏来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先给同学们几分钟的时间来熟悉这些省区。(可以围绕着这几个区域去记①东北三省 ②北部边疆 ③西北地区 ④黄河中下游 ⑤长江中下游大致以长江为界 ⑥南部沿海 ⑦西南地区)123456
【组织学生竞赛】
    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计分,前四轮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问题,答对者加十分,答错不扣分。最后一轮为抢答题,答对者加十分,答错者扣十分。最后,得分高者胜出。(用多媒体投影中国政区区划拼图版拼图游戏)
   
  ⊿第一轮:教师在中国政区区划拼图游戏上,任意点键四个省区,请学生回答它们的名称。
  ⊿第二轮:教师任意说出四个省区的名称,请学生将相应的省区图块从政区图上取下来。
  ⊿第三轮:教师任意点键四个省区图块,请学生根据图块的形状和大小判断各是哪一个省区。
  ⊿第四轮:教师任意说出四个省区的名称,请学生将图块拖回政区图上相应的位置上。
  ⊿第五轮:教师利用省区的特点提问:如:与广东省相邻的有哪些省区?黄河的入海口位于哪个省区?长江发源于哪个省区?与俄罗斯相邻的省区有哪些?等等
 
附:①位置最东、最西、最南、最北的省区:黑龙江、新疆、海南、黑龙江
②邻国最多的省区:新疆(蒙、俄、哈、吉、塔、阿、巴、 印)
③相邻省区最多的省区:内蒙古(黑、吉、辽、冀、晋、陕、宁、甘)
④面积最大和最小的直辖市:重庆、上海
⑤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区:河南、西藏
⑥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直辖市:重庆、天津
⑦人口密度最大和最小的省区:江苏、西藏
⑧民族最多的省区:云南
⑨经济特区最多的省区:广东(深圳、珠海、汕头)
【教师简评竞赛结果】
     略。得分高者胜出。
【教师总结归纳】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位置轮廓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也是进一步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这一问题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涉及地名很多,记忆非常困难,为此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采取多种记忆方法来强化记忆。
   比如:1)划区记忆,把34个省级行政单位划分为几个区来记忆。我们一般把它们分为七个大区。
    可以围绕着这七个区域去记:
  ⊿ ①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
⊿  ②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
⊿ ③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④黄河中下游:山东对山西、河北对河南、北京对天津;
⊿  ⑤长江中下游大致以长江为界,可以有下图帮助记忆: ⊿  ⑥南部沿海:福建对台湾、广东对海南、香港对澳门、
广西壮族自治区;
⊿  ⑦西南地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自治区。
 
2)分类记忆:如四个直辖市的名称、五个自治区的名称、领土四端的省区
  3)按照一定的线索、方位记忆。如自北向南的临海省区、逆时针方向有陆上邻国的省区、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100ºe经线穿过的省区等等
  4)形象记忆、歌诀记忆等等【课堂小结】                ┄┄┄┄┄┄┄┄┄┄┄┄┄┄┄┄(1分钟)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行政区划,了解了中国三级行政区划的设立。重点学习了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分布,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对照地图记住这些内容。【转折过渡】123456
   我们有的同学除了有自己的大名之外,还有一个小名。各个省区也有自己的小名,我们称为省区的简称。这是我们下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行政中心。课后,你们去看一看教科书中“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表,思考这些简称是怎么得出来的,是否可以找到记忆方法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去探究。【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 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二) 现行的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
三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自治县、县级市)、
镇(乡)
2、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香港:1997.7.1       澳门:1999.12.20
3、34个省级行政单位:
(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
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北京市是祖国的首都。) 【九】、教学后记:
       
本节知识容量大,识记内容较多,学生记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充分运用中国政区图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如通过让学生反复做读图、填图和拼图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演示拼图,引导学生看图、填图,使“死”图变“活”图,吸引学生的注意。感知,然后组织学生拼图竞赛,学生在游戏中获得学习,实现愉快教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形成我国政区分布的空间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了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基本上记住了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分布。阅读和使用中国地图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成功的方面是:在课堂插入了一些游戏活动,对于学生的兴趣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让学生知道在游戏中也可以学到知识。该堂课要记的知识点太多,所以应该反复读图、拼图、填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记住了这些知识点。通过这种启发式和游戏法的教学,学生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也感兴趣。但对于初中地理在中学的地位,也有极小部分同学对地理的认识不够,一堂课下来很难记住。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参入一些与学生有兴趣方面的知识以及教学方法。比如:分组讨论、做游戏、竞赛等等方面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兴趣方面的提高。【十】、作业:
   
【基础题】  填充图册
     
【例1】   在我国23个省中,与三个自治区接壤的是:(     )
         a、陕西省   b、四川省   c、青海省   d、甘肃省
 
     【例2】   中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一共有:(      )
            a、9个     b、14个     c、12个    d、13个
     
【分析题】  请你谈谈我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对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有何影响?【探究题】  转动你的大脑,结合你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23456
①为什么我们在香港和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呢?
            ②“两湖两广两河山”是指哪几个省和自治区?这句话中的“湖”、“河”、“山”各指什么地方?
(“两湖两广两河山”是指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即洞庭湖、“河”即黄河、“山”即太行山。)
  【实践题】  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台湾、香港、澳门,并分别计算一下与你家乡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它们分别位于你家乡的什么方向?

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dilijiaoan/164098.html

  • 【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区别】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教学目标 1 了解我国淡水资源的数量及存在形式。 2 通过资料分析和地理计算,认识到我国淡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3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淡水资源的危机感,唤起学生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4 知道我国水能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知道我国水能...

    发布于:2025-11-02

    详细阅读
  • [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区别]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本学期总第38课时本单元第 6 课时授课日期12、6课题第二节 水资源和水能资源课型新授教 学 目 标 1、 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点。 2、 三个主要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3、 我国水能蕴藏量 4、 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途径和措施 5、 节约用水的现实意义重 点 难 点我国水资...

    发布于:2025-11-02

    详细阅读
  • [寒潮水旱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是]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寒潮、台风、旱灾、洪涝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范围及其危害,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学会科学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认识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学会正视自然灾害,正确面对气象灾害的发生,通过了解抗灾救灾的事件,学习不畏灾害的精神,培养在灾害发生时采取积极...

    发布于:2025-11-02

    详细阅读
  • 降水和干湿地区ppt|降水和干湿地区

    教学目标 1.阅读有关图像,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记住400㎜、800㎜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2.知道季风的概念、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以及我国的干湿地区。 3.理解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和分析能力。 4.渗透热爱祖国的教育和辩证法的教育。教学...

    发布于:2025-11-02

    详细阅读
  • 【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初中地理】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1)知道中国自然资源种类繁多,数量较为丰富,但人均资源少,利用不尽合理。2.智能的培养:使学生辨证地认识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3.思想教育要求: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资源数量特征,了解我国自然资源优势与劣势并存,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教育。教学重...

    发布于:2025-11-02

    详细阅读
  • 【气温分布和温度带旧知识导入】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正确描述1月0oC等温线的分布,知道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有关地理图表的能力。 2 通过读图和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各温度带的主要分布地区及温度带的划分标准。 3 使学生正确认识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理解气候与人类生活密切,从而增...

    发布于:2025-11-01

    详细阅读
  • 【降水和干湿地区ppt】降水和干湿地区

    本学期总第19课时本单元第19 课时授课日期10 23课题第二节 降水和干湿地区(2)课型新授教 学 目 标 1、复习识记800、400、2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2、知道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 3、通过阅读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理解各干湿地区对农业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家乡的了解。重...

    发布于:2025-11-01

    详细阅读
  • 主要山脉分布图|主要山脉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和示意图,使学生熟悉我国的名称,并准确指出山脉的走向和分布。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各类地形图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山脉分布的空间概念,进而初步建立起分布的“脑地图”。通过珠峰探险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念。 教学建议...

    发布于:2025-11-01

    详细阅读
  • 海洋资源|海洋资源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我国优越的海洋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以及非生物资源,认识到开发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并进一步认识到开发的重要意义。 2 使学生充分认识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了解我国主要渔场的分布,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3 使学生了解我国海盐和海底石油的开发利用和分布状况。 4...

    发布于:2025-11-01

    详细阅读
  • 水资源|水资源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同气候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读图,识记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

    发布于:2025-11-0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