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集锦_写作素材专辑(249)
【jiaoan.jxxyjl.com--作文辅导】
1、德国的公民教育
在原西德的旧都波恩市,有一家不太大的书店。人们进进出出,若喜欢书架上的书报、杂志、地图、小册子,就可以揣进自己的提包;如果书架上没有的,就翻阅书店提供的书目,顺手取来订单,填写以后,交给服务台的小姐,就可以回家等待通知,然后再来取书。
原来,这里是“联邦政治教育中心”的门市部,所有的书籍都免费供应。
联邦政治教育中心于1952年建立,其开办的缘由是出于这样的认识:民主自由的制度不仅需要有白纸黑字的宪法及其相应的法制体系,更为重要的是民主自由的公民训练。
这里的出版物有《议会通报》和《政治教育信息》,出版的宗旨是让人民知道比时事新闻更加系统的国内外信息。有关中国的《政治教育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篇》,10年内已经改编了两次,参加编写的撰稿人多半是汉堡亚洲学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另一本《中国国情》是关于中国文化环境中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的全面分析,厚达698页,从孔孟之道到台独主张,从大陆的文盲人数到改革开放的经济增长率图表,还有中国历代皇朝年表和现代大事年表,一一娓娓道来,详实列举,最后附有八张彩色的历史地图。对于中国已有这么多的材料,对于美国、苏联、东德、其他欧洲邻邦,材料更加详细。另外还有许多专题的小册子。其中《政治画报》的“编后栏”附有三条颇堪玩味的编辑准则:并不丑化什么,务求列举问题;并不美化什么,却也列举正面实例;不搞先入为主,但求引起反思。在门市部的橱窗里陈列过一幅大字标语:“我需要的正是多种信息,然后形成自己的观点”,表达了青少年读者对政治教育读物的正面回应。
2、哈德的遗憾
美国得克萨斯州有一个富翁名叫哈德,他临终前家人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他用尽全身的力气说出了最后一句话:“我好想开一次小提琴演奏会!”
哈德自幼酷爱拉琴,他的最大愿望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提琴家。然而他一直默默无闻,家境也日渐窘迫,他再也无法忍受因贫困而遭到轻蔑,一狠心摔了小提琴,并发誓永不拉琴。后来他在获取财富的道路上成功了,然而却永远离开了小提琴。有人觉得哈德的遗憾没有道理,因为如果他坚持拉琴,结局很可能是一世穷困潦倒。然而我却认为,这是一种深刻的遗憾,它道出了人生的一大悲哀。
什么是成功的人生、幸福的人生呢?答案可能因人而异,千差万别。财富的积累并不等于幸福的增加,而心灵的扭曲却是痛苦的根源。陶渊明看不惯官场的腐败,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不做,归隐田园,吟诗作赋,自甘清贫,自得其乐!他是成功的、幸福的。不然,中国历史上就会多一名庸庸碌碌的小吏,少了许多光照千秋的文章。
做自己喜欢的事,即使失败了也是值得的,因为奋斗过了,而奋斗本身已经体现了人生的价值。相反,放弃目标,为世俗和物欲所累,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即使成功,也没有多大的人生乐趣可言——这是哈德的遗憾留给人们的启迪。
3、浅显的道理
乔治·居维叶是法国博物学家,是比较解剖学的奠基人,在古生物学方面颇有造诣。
一天夜里,乔治·居维叶工作室的门被两只大犄角顶开了,一个“怪兽”冲了进来。一身猛兽的皮毛,巨齿獠牙,看上去十分可怕。冲进屋后,他张开血盆大口,用极其恐怖的声音大喊:“我要吃掉你!”
乔治·居维叶正伏案工作,听到喊声,他抬起头扫了一眼来者。一看到“怪兽”的四只蹄子,便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哪里冒出来的大怪兽?你是吃不掉我的——自然法则告诉我,一切带蹄子的动物都是吃草的。”
化装成怪兽的学生一看恶作剧被识破,只得解开兽皮,摘下面具,望着自己的“蹄子”,这才想起老师平时教过的生物学常识。
人们的很多失败,其实都不是发生在未知的世界里,而是跌倒在常识里。因为越是浅显的道理,就越容易被忽视、被忘记。
4、等待一小时
上世纪70年代末,一个年轻的日本人开了间20平方米的小杂货店。由于资金缺乏,他的店里货色不多,顾客冷落。按照当时普通的经营方式,杂货店一般到夜里11点就都关门了。一天夜里,年轻人忙着清理货架准备关门,进来几个买东西的人,年轻人接待了他们。这些人走后,年轻人索性在店里多呆一会,结果又来了几名顾客。
后来,这个年轻人就改变了作息时间,每天营业到午夜12点,比一般杂货店延长1小时。渐渐地,他的小杂货店成了附近单身人群夜间购物的首选地点。
一年后,小杂货店渐渐扩大,营业总额达到2亿日元!这个叫安田隆夫的年轻店主趁势发展,生意越做越大。时至今日,他的公司在日本已有了50多家分店,2002年,总营业收入达到1148亿日元!
事情就这么简单地发端于20多年前一个深夜的“等待”——一小时。
5、意味深长的逗号
经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最后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涉及对土地和私有财产征收、征用及补偿问题的条文,删除了一个小小的逗号。为了删改这个逗号,大会主席团向代表们提交了长达450余字的解释和说明。
据悉,该处的原表述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在审议时,点在“并给予补偿”前面的一个逗号引起了一些代表的疑虑。有代表提出,以上两处规定中的“依照法律规定”,是只规范征收、征用行为,还是也规范补偿行为,应予明确。
大会主席团经研究认为,宪法修正案草案上述两处规定的本意是:“依照法律规定”既规范征收、征用行为,包括征收、征用的主体和程序,也规范补偿行为,包括补偿的项目和标准。为了避免理解上的歧义,建议在最终的定稿中将上述两处规定中“并给予补偿”前面的逗号删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指出,“这不是一个单纯语法上的问题,而是强调要清晰地表达立法原意。一个逗号之差,直接关系到公民、集体财产能否得到有力保护的问题。
6、捕鱼
村东头的大河每到春夏两季就会有大量的鱼虾出没,爷爷常去布网,在河中拦截水鲜,从未落过空。
一天下午,我和两个表弟心血来潮,趁爷爷不在,抱着、拖着捕鱼的家伙儿,到大河里布阵。从东岸到西岸,我们拉开一道网,将河流拦腰切断,不留一个缺口。心中算计着,这样会有多大的收获。
可是,第2天我们惊讶地发现:网被上游冲下来的水草、木头等杂物挤垮了,倒伏在水中,鱼儿、虾子只要稍微跃身,即可顺利通过“天堑”。
爷爷这时才告诉我们:我就知道你们逮不着鱼,想一网打尽,整个河道都拦住了,就算水草、木头挤不垮网,那些鱼虾也会冲垮它!我布网从来都是分片、分段的,哪能那么“周密”?
7、眼见不一定为实
1978年夏天,农业部的一位负责人去大寨参观,这位负责人爬上了大寨的虎头山后,看到那上头长的小麦太差了,就说“只六七寸高,麦穗只有几粒瘪籽”,“这样的麦苗怎么能高产”。此后这些话都作为对大寨的批评,在公开的刊物上登了出来。实际上那几块烂地不是大寨大队种的,那是山顶上大虎牧场的几个人自己开荒种的。为什么呢?当时我们国家的粮食是由国家统购统销的,不准上市买卖,大寨的地又不适合大量种小麦,费了很大劲在好地上种一些,每人每年也只能分到50斤麦子,在当地还算分得多的。所以,大寨人平时主要是吃玉米和少量小米、豆面,只有过年过节和待客人才能吃白面。在这样一种无奈的情况下,大虎牧场的几个人就自己开荒,种了那么几小块烂地。心里想的是能收几粒是几粒。
那位负责人如果当时深入了解到这种情况,一定会同情他们,可能就不会讲那种批评话,而是会向中央反映实际情况,改革过去的政策。这件事,后来就不再成问题了。改革以后,搞市场经济了,昔阳县用自己的煤去换河北省的白面,吃白面成了家常便饭的事。
可见,眼见不一定为实。天下的事很复杂,我们认识事物也得复杂一点,光凭简单的直观,看到一点表面现象就做结论是危险的。我们要多问,多听,多做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这样,才能避免从暂时的个别的真实现象中做出全局和总体上不真实的结论。
8、为自己负责
●有人帮你,是你的幸运;无人帮你,是公正的命运。没有人该为你做什么,因为生命是你自己的,你得为自己负责。
●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有些动物主要是皮值钱,譬如狐狸;有些动物主要是肉值钱,譬如牛;有些动物主要是骨头值钱,譬如人。
●虚心的人用文凭来鞭策自己,心虚的人用文凭来炫耀自己。
●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都更换主人。
9、陌生视角的价值
加拿大一海湾的边上,座落着一个极为普通的小渔村。年年岁岁,这里的渔民都靠捕鱼为生。渔船出海,捕得满船金鳞;到归港时,把海产卖出,换来生活所需,渔民丰衣足食,自得其乐。海湾中,经常有几十只巨鲸出没。巨鲸在这里捕食安息,在这里嘻戏游弋。它们呼吸时喷射的水柱,此起彼伏,时高时低,十分壮观。但渔民们从小就日日与它们相伴为伍,也就熟视无睹。
一天,一个美国游人偶然经过这里,一见这群鲸喷水的壮丽景观,不禁大为惊异。他停下车来,直到海边,大饱眼福。但他仍感到不满足,很想到海中去仔细观赏。他寻找到一位渔民,和他商量,想雇他的渔船,乘船到大海中去。这位渔民感到很奇怪,他心里想,这不是很平常的景色吗?有什么好看的?不大愿意为他出海。这个美国客人请求他帮忙,并且愿意多付船钱。这位渔民终于动心,把客人带到大海上尽情观赏了一会儿群鲸游戏的情景。
游客走后,这位渔民禁不住动起了心思。他想,只是开船带客人到海上转了一转,便得了这么多的钱,比捕鱼得钱来得快多了,人也舒服多了。如果能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来观赏海景,赚的钱不是更多更快更容易吗?于是,他到离渔村较远的城里去,和城里的宾馆、饭店和旅行社挂钩,请他们为他介绍客人,到他们海湾去大海巨鲸。
这样,这位渔民便很快发家致富了,渔船换成了豪华游轮,进而创办了一家旅游公司。同村的人们,群起效法,都从载客游海的事业中获取报酬。不久,这个村子的收入大增,逐步进入现代化农村的行列。
10、点亮智慧之灯
古印度有个著名的寓言《聪明人和他的两个学生》写道:一个聪明人收了两个学生,一天晚上他各给了他们一块钱,吩咐道:“我给你们的钱不多,但是要你们立即买样东西来,能够把这间黑暗的房间完全填满。”
这真是个难题!一块钱能够买到什么东西呢?怎么能买这么多的东西把这大房间塞满呢?但是他的两个学生,都立即遵命出去买了。隔了不久,他们都回来了。一个学生拿一块钱买了许多干草,叫人运了回来,搬进这个房间。真的,这个房间被许多干草塞满了。但是这个聪明人摇摇头,并不称赞他。因为把干草堆在房间里,是很笨的法子。房子被干草都塞满了,人怎么住?另外一个学生只费了4角钱,买了一盏油灯回来。他把这盏灯点亮了,房间里立即亮了起来,什么东西都看见了。这个学生说:“先生,我已把这房间用灯光塞满了。”聪明人说:“是的,孩子,这正是塞满房间的最好方法。”
-
【学生批作文评语标准】学生批作文 老师做什么详细阅读
李文 教学手迹之一 作文教学中,学生互批作文似乎已是语文老师约定速成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其一有利于学生在同龄人的作文中取长补短,开拓写作视野;其二则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把语文老师真正解放出来 学生互批作文的有效性可以说是 显而易见的 但是,这种方法用得时间长了,学生好象麻木了,老师也似乎“无所...
-
[六年级新教材第四单元作文]初一新教材作文单元辅导详细阅读
想象[我来听听]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1953年,美国纽约州一所小学的一位教师,要求他的学生写作文谈谈25年后的生活,学生们写好后,他把这些作文封在一个大信封里,说要等25年以后才把它拆开,看看学生们的设想和25年后的现实是否相符,到了1978年12月,这位教师拆开那个信封,阅读当年那些用幼稚的笔迹...
-
一升二作文辅导|作文辅导第二套第九讲 文贵创新 突出个性详细阅读
知识要点:1、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2、所谓创意,即创造、创新之意。 考试说明:中考时,考生该怎样根据命题要求以独到的眼光从素材库存中迅速选定材料,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张扬个性呢?2001年中考优秀作文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1、以知出新...
-
作文评改课流程_作文评改实验方案详细阅读
一、 问题的提出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受到来自教育界、新闻界及社会其他各届人士的批评。在语文听、说、读、写四大板块中,作文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在作文教学中尤为突出,作文教学亟待改革。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之所以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
-
【基于材料倡导的作文批改观】叶圣陶的作文批改观详细阅读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卓越的语文教育家。他在长期写作与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作文教学思想。他对作文批改的独特的看法,对我们改革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 引导自改,突出批改的主体观批改作文,是语文教师最繁重、最辛苦的事,有的学校领导甚至把批改作文是否仔细、认真当作衡量语文教师工作态...
-
【辅导作文先讲什么】作文辅导第十一讲 把读者领进作文 让读者身临其境详细阅读
第十一讲 把读者领进作文 让读者身临其境 我放眼望着前面的小路,只见那一片片枯黄干燥的落叶遮盖着小径,人从路上走过,踩着树叶,发出那令人惬意的响声。 我被这秋景迷住了。 《一片落叶》 3、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
-
一升二作文辅导_作文辅导第二套第十三讲 抓住特征 解说得法详细阅读
知识要点: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说明客观事物或事理的文体。2、说明文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按照不同的构成成分,可以分为简单说明文和复杂说明文;按照不同的写作目的,可以分为介绍性说明文、记述性说明文和阐释性说明文;按照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分为科学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
-
一升二作文辅导|作文辅导第二套第十五讲 阐述观点 有理有据详细阅读
知识要点:1、议论文是议论说理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文章。2、议论文的三要素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3、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考试说明:我们在报刊上、书籍中经常看到的政论文、社论、短评、小评论、杂感、序跋、宣言、声明、开幕词、以及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讲话稿、报告等都属议论文。议论文在“两个文...
-
[初三作文辅导方案]初三作文辅导6 详写和略写详细阅读
●初三作文辅导 详写和略写 在考虑“写什么、不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同时,还要考虑详写和略写,也就是“多写什么、少写什么”的问题。应当多说的,就大笔铺陈,用墨如泼;应当少说的,就一笔带过,惜墨如金。这样才能使文章疏密相间,恰到好处。 文章写得有疏有密,疏密相间,不仅能使主...
-
[四级第三套作文]作文辅导第三套第五讲 谈谈文章的审题和立意详细阅读
第五讲 谈谈文章的审题和立意任晓东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所给的文题审题。2、了解立意的三种方法。3、对于材料作文如何通过分析,确立写作的角度。二、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隐含在文题字面后的含义。2、怎样才使学生把握材料所透视出来的意思,以便确立较为深刻的主题。三、教学过程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