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一次集体备课_一次失败的集体备课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案 例
那次,W校青年教师小王要参加市“新秀杯”教学比赛,教学内容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八册《祁黄羊》。为了在这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学校专门成立了一个由校语文教学骨干组成的临时备课小组,李校长、熊校长两位亲自挂帅。
每个人匆匆读完课文,略作思考后,交流就开始了。
李校长惯于整体把握:“‘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反映祁黄羊惟贤是举的博大胸怀。‘想了想’、‘郑重地说’,寥寥数语,读来却能使人深切地感受到祁黄羊举贤时谨慎地态度和无私的精神。我看教学时应该紧扣这些词眼让学生仔细琢磨、品味。”
这时,一直在网上搜寻的刘老师推荐大家看来一段史料记载:祁黄羊曾举荐解狐、祁午分别担任南阳县令和中军尉。后用之,果然国人称善焉。孔子闻知此事也不由称赞: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祁黄羊可谓公矣。
“召zhāo见还是还是召zhào见?压yā根儿还是压yà根儿?请大家回答。”葛老师说话总是文绉绉的。
赵老师则有些出其不意:“我有些问题想不通,祁黄羊为何不先举荐祁午,而要先举荐解狐?同朝为官,祁黄羊不知解狐生病了吗?明知他生病了,还要举荐他,这怎么解释呢?难道祁黄羊早知解狐病了,故意举荐,以示自己的不计前嫌?这样解读,晋国良将岂不是变成*佞之徒了吗?这显然有悖于历史及文本的价值取向。但课堂上是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的,如果学生提出这些问题怎么办?”
他这一问,大家都难住了。还没等大家思考,小王老师开口了:“别管那么多了,明天就要上课了,拜托诸位快帮我整理出一份课案吧!”这时大家才想起,小王一直在做听众。是呀,东拉西扯了半天,还没一个成形的东西。神侃就此打住,大家开始全心全意帮她逐个环节地设计课案,连过渡语,葛老师都没忘帮她设计。如:“一个简单的‘想了想’却承载着祁黄羊‘公与私’、‘恩与仇’孰轻孰重的思想交锋”,“一代英才的逝去,甚是可惜”……这期间,小王老师一直没抬头,她边听边忙着记,生怕漏掉一个字。
课案理好了,小王老师长长舒了口气,笑了。
可是,第二天的上课情况并不乐观。小王老师说:“预案执行得挺顺利,但不知怎么回事,课堂上一点感觉也没有。”后来,小王老师的比赛名次也证明:他们的这次集体备课失败了。
如此的“强强联手”,为何会遭遇失败?他们究竟败在什么地方?
分 析
1、集体备课究竟应该追求什么?
“……快帮我整理出一份课案吧!”这是小王老师在集体备课中唯一一次发言。很显然,她渴求集体备课给予的是一套现成的、可操作的课案。那么,把形成一套可执行的课案作为集体备课的追求目标科学吗?
(1)课堂教学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其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个人的知识储备和经验,而且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意外事件的机智处理。集众人智慧形成的课案,在各个环节的设计上可能无可挑剔,但毕竟无法顾及课堂中的各种意外事件。如果将课案直接照搬到教学中,其结果只能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生动性也就不复存在了。案例中,评委认为小王老师的课过于呆板、僵化,其原因就在于此。
(2)每个人的教学风格不同,甚至连说话的语调也不一样。因此,同样的课案,由不同的教师来教,其效果也会明显不同。案例中,葛老师帮助准备的课堂语言,小王老师说出来就变了味。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评委在评她的课时,觉得听她说话很别扭、甚至做作。
由此可见,把目标定位在形成一套可操作的课案,正是本次集体备课失败的根本原因所在。在笔者看来,集体备课的过程就是集体解读文本的过程,它的立足点在于通过集体思维的碰撞激发出教师的教学灵魂,通过信息不仅包括每个人准备如何教的信息,而且包括每个人对文章的感受、质疑等信息。这里的信息也许不一定都要十分成熟和面面俱到。
在本案例中,讨论课案前的一段所谓的东拉西扯正是本次集体备课的精华所在。从表面上看,这些信息不能直接拿来为教学所用,但透过现象,我们会从中捕捉到另外一种深层次的信息。如葛老师的疑问正反映了多音字是本课读音上的难点;刘老师查找的那段资料完全可以作为教师的一种知识储备带进课堂,必要的时候借来一用,是对教材的一个很好的补充;赵老师的疑问正是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了预设,正视而不是回避它,就会为挑战不可预知的课堂多了一份准备。遗憾的是,小王老师并没有及时读懂这些有用的信息,精彩的交流也没有得到延续。
2、集体备课中当事人和帮助人的角色怎样定位?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当事人和帮助人之间既是平等互助的关系,又是主角与参谋的关系。
(1)平等互助,集体备课的过程,也是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的过程。因此,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既不能因为自己是权威而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也不要因为自己是新手而不畅所欲言。
(2)主角与参谋的关系。当事人作为集体备课的主角,要善于从他人的言谈中筛选出自己所需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而不是把集体阅读的结果直接呈现给学生。帮助人扮演着参谋的角色,他们所能做的只是提供一些信息和摆明自己的某种想法,而不是包办代替,要给当事人留一些自己思考的时间和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 12
案例中,小王老师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变成了被动接受者。“大家开始全心全意帮她逐个环节地设计课案,连过渡语,葛老师都没忘帮她设计。”就这样,集体备课中角色完全错位了。作为主角的小王老师只是“在边听边忙着记”,如此用他人的思考代替自己的思考,可能就是小王老师“上课找不到感觉”的原因所在。
3、集体备课应该在什么背景下进行?
集体备课固然有增加交流机会、实现智慧共享等优点,但对参与者的准备程度、时间安排等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如果组织不当、操作过于机械,集体备课就会陷入重形式而轻实质、重统一而轻个性、重参与而轻效益的泥沼中不能自拔。笔者以为,集体备课应该在以下背景中进行:
(1)教师有需求。首先是一种解疑需求。当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出现困惑时,就会产生“集思广益”以解答困惑的需求。其次是一种共享需求。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对某些问题更深刻和更全面的认识,这时会产生共享需求。
教师有需求是集体备课的前提,但这些需求的产生不是预定的,这就要给教师提供自发组织集体备课的机会。教师可以向其他人发出“集体备课邀请函”,并明确备课内容、时间(保证有一定的宽裕度)以及自身急需解决或需讨论的实质问题,以增强集体备课的针对性。
(2)参与者有“资本”积淀。集体备课追求的是信息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因此,要在参与者有“资本”积淀的背景下进行。这里的“资本”包括对教材的认识、对教法的思考等。有了这些“资本”,参与者在交流过程中才会互相启发,才会及时捕捉他人信息弥补个人思维的局限,有了这些“资本”,参与者才能有针对性的畅所欲言,才不会变成完全被动的接受者。这些“资本”主要依*平时的积淀,但也要保证参与者在集体备课前有充裕的时间琢磨文本,千万不能像案例中那样:“各人匆匆读完课文,略作思考后,交流就开始了”。
[作者:唐婉 转贴自:中小学管理更新时间:2005-3-25]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8387.html
-
[《小蝌蚪找妈妈》生字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教学三得详细阅读
穿着”,那青蛙就不能露着雪白的肚皮了! 生:也不能把“鼓着”改为“长着”,因为改为“长着”就看不出青蛙**的眼睛是凸出来的了。 生:改成“瞪着”也不好,那样的话再读课文就觉得青蛙妈妈太凶了!“鼓着”多好呀!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说的真好!老师给你们鼓掌! 心得一: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比较辨析中懂得...
-
【口语交际课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活”起来详细阅读
年级学生受知识、能力等诸多方面的限制,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在口语交际课上容易产生自卑和畏惧心理,不敢进行交际。为此,教师应十分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加以鼓励和引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唤醒他们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如在一次讲述自己理想的训练中,有位学生迟迟不敢开口,于是我鼓励到:“音乐...
-
一年级识字教学反思_一年级识字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识字是写作和阅读的基础,也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本学期我根据儿童年龄特点,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有意识地激...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简短|《“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
-
如何构建一堂好课_如何构建一堂饱满、丰厚的语文课详细阅读
前几天,跟随师傅周步新老师到江东实验二小,聆听了三堂语文课,三堂都是高段的课,对自己来说,在教材的处理这点上受益非浅。曾经《新课标》刚推行,新教材刚试行时,老师们都有共同的困惑,是把所有的内容都教下来,那必定是蜻蜓点水,如果按照内容来进行切割划分,那必定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今天的课和周老师的点评却对...
-
【让孩子在情景中体验自我】让孩子在情景中愉快地学习——《不合群的小蝌蚪》教学片段详细阅读
情景决定语言表达的意义。语言是客观情景的反映,没有情景就失去了语言的意义。在情景中理解语言知识和内容能使难点化易;在情景中讲解语言知识能突出重点和难点;在情景中进行操练能提高学生实践的质和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造情景,设计生活化的语言环境,制造悬念,能激发...
-
【班主任听任课老师的课】听任老师《一夜的工作》感悟详细阅读
“让我们一起随何其芳走进周总理的办公室”“夜深了,总理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想不想对总理说点什么?”在创设的这种情境中,让学生走进文本,和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 二、通过品读与感悟 ,学生对重点词句理解到位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任老师让学生边读边划出感受最深的语句,圈划重点...
-
《采松果》教学反思_《采松果》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本节课的教学,我是根据新课改要求进行备课、授课。在授课过程中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一些适合儿童特点的、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彼此合作交流和活动中逐步形成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成功之处: 1、通过创设“采松果”这样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加减法...
-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_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详细阅读
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大量事实证明:低中年级学生学古诗,*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让学生耳、脑、口、眼协...
-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_生活––作文的源泉详细阅读
来,学生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习作的任务。(2)做游戏。游戏是儿童十分喜欢的活动,不仅有益身心,激发兴趣,也有利于意志品格的培养,更为学生提供了作文的题材,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天真活泼、喜怒情绪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教者的意图指导写作,他们感到轻松愉快。 二、先看后写。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