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五要”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不少老师在谈及教学反思时表现出难以尽言的困惑:我经常反思我的教学,可是反思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教学还是老样子。可见,要想使教学不再“重复昨天的故事”,走出陈陈相因的困窘,就必须学会反思。一、要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基础
教学反思不是抽象的思辨活动,它离不开具体的对象,这个对象必须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事件,是在真实情境中发生的“原生态”的教学事实,是由特定时空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各种因素构成的教学场景和教学细节。这些场景和细节可以是教师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可以直接来自于实际的课堂观察或课堂经历,可以是通过录像、录音等手段所保存下来的教学记录,也可以是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教学实录。但不管是哪种方式,都应该能够具体生动再现当时的教学情境。
这些事实可能不够完美,其中还包含了一些随机的、偶发的教学事件,但它应能直观地展现教学活动过程的来龙去脉,教师和学生所经历的困惑、愉悦、疑虑等表现和心理感受。
[案例1]
“童心似小鸟,羽毛很美丽,飞来飞去在四季的童话里……”听着《银河之星大擂台》小选手那悦耳的歌声,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昨天教学古诗《小池》时那精彩的一幕。
在初读全诗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分别扮演泉眼、泉水、绿树、太阳、小荷、蜻蜓等角色相互说悄悄话,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不用我导演,戏就开场了,学生没有了腼腆,也没有了胆小,听——
绿树:太阳公公,你今天起得真早!前些天没见到你,我们大家可担心啦。
蜻蜓1:荷叶姐姐,荷花妹妹什么时候来呀?我们可想她了。
小荷:蜻蜓弟弟,你会表演杂技吗?
蜻蜓1:当然会啦,你看——(说着,他就表演起了倒立、翻跟斗)
蜻蜓2:荷叶姐姐,你就像天上圆圆的月亮,真美!我能和你一起玩吗?
小荷:行啊,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
蜻蜓3:泉水弟弟,你从哪儿来呀?
泉水:(把它带到泉眼处)我就是从这个小洞里出来的。
泉眼:你们可别欺负它,它又凉又甜,我都舍不得让它流出来呢。
蜻蜓3:放心吧,泉眼大叔,我们会保护好它的。 (拉着泉水走)
……
此时此刻,我早已被学生那无拘无束的对话、手舞足蹈的表演吸引住了,也不由自主地跟他们说开了……面对的似乎不是学生,而是一个纯真无比的童话世界。我深深地陶醉了!
在这种民主、和谐、愉悦的情境中,童心的宝匣打开了,那灵动巧妙的诗一般的语言便汩汩地流淌出来。学生在参与中理解了古诗,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心中升腾起保护大自然的愿望。你看,无需循循善诱、苦口婆心,既实现了教学目标,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师者何乐而不为呢?……
这则案例描绘的是教师的亲身经历,它以回忆方式记录了教学活动中老师和学生的具体行为,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写出了师生在具体教学情境中的感受,为进一步的反思埋下了“伏笔”。
只有当这些鲜活而生动的场景和细节具体呈现在教师的“视域”中,并有所“触发”时,才可以激活我们的思维,对教学进行仔细的推敲、琢磨。而且只有在这些具体的场景和细节中,我们才能捕捉到教学的关键信息,为反思分析提供具体的依据,发现教学中的存在问题,找到教学改进的有效措施和策略,总结出教学活动的潜在意义和价值。
二、要选好反思的切入点
教学活动是一种由多个要素在特定条件下整合而成的连续性活动,具有时间性和整体性。面对这样一个复杂整体,作为一种理性的反思,要想洞察其全部,也只能是选好“切入点”,从教学活动的局部入手,以“分析”的方式加以把握。这个“切入点”可以是教学中的某一个段落环节,如导入、问题讨论等;可以是教学活动中的某个方面,如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的提问或评价、学生的回答、表演等情况;可以是预设与生成、目标与效果、教师与学生等关系的思考;可以是课堂中的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闪亮之处”,也可以是给人留下遗憾的“败笔”,等等。选好“切入点”,有利于找到反思的着力点,顺利打开思路,从具体的视角和思路进入课堂教学的“堂奥”。
[案例2]
以往,一提起“激趣”,我总认为就是教师刚上课时,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相应的课堂氛围。但从这个案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每当我表扬了前一个学生的精彩发言时,不仅受表扬的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更激起了其他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每当我微笑着鼓励一个发言出错的学生“不要紧张、慢慢来”时,不仅消除了所有学生的畏惧感,更激起了想发言又怕说错被老师批评的学生的表达欲望。通过反思这节课的前前后后,我进一步加深了对激趣的认识和理解:整节课中,除了刚刚上课时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就是激趣应贯穿在整个课堂的前前后后。 123
这是课程改革中一位老师执教《飞向月球》后的反思片段。在40分钟的课堂中,老师让学生用25分钟介绍课外搜集的有关月球的资料,学生们争着说、抢着说,课堂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闹场面。这种教学情景引发了教师对教学的进一步思考。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有了“激趣”这一“切入点”,反思的方向非常明确。
“切入点”的选取可以不止一个,但无论是关于哪一点的反思都必须放置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进行思考,发现具有研究价值的教学情景与问题。而我们通常看到的反思文本,虽然有反思的“切入点”,但只是对教学中的某些活动或某些方面的表象反思,不能由“一点”深入到教学本质规律的思考,且点与点之间互不联系,难以构成对教学过程的整体反思。因此,在确定反思切入点时,既要避免“蜻蜓点水”,又要对所确定的多个“切入点”统筹考虑,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对教学进行整体的分析与感悟。
三、要依托一定的教学理论
教学反思需要理论的参与,这些理论可以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观点,比如关于“对话”、“回归生活”、“自主合作探究”等论述;可以是某个专家关于课堂教学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比如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提出的“生命课堂”理论、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理论、南京师范大学冯建军博士提出的“生命教育”理论等等。
在教学反思中借助这些理论,可以使教学反思冲破原有的“认识框架”,避免简单的“是”与“非”、“好”与“不好”的纯效果的评判,从而探讨出“隐藏”在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道理、智慧,促进对实践的理性梳理与提升。
[案例3]
在以前的课堂提问中,如果学生的答案说错了,我总是立即请出“小雷锋”。但在这节课中,我并没有急着请出“小雷锋”,而是征得这名学生同意后,再请出“小雷锋”。可是当同学给了他帮助后,他却意外地没有直接接受,而是说了声:“让我回去再查查。”也许,不经意间,我们会认为学生的这句话很普通、很平常。但在课程改革新理念的观照下,我却惊奇地发现:“让我回去再查查”,不正是我们要培养的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意识与行为方式吗?细细咀嚼“让我回去再查查”,我不由得提醒自己:不要低估学生,要充分相信他们,要多给点时间让他们再想想、再查查、再问问、再研究研究,使他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这是一位老师教学后的反思片段。由于联系了课程改革新理念,教师一下子发现了“让我回去再查查”这个意外细节的价值,发现了这句话中所体现出来的学生学习自主意识和良好的学习品质,从而对教学产生了新的理解,感悟到教学的真谛。
四、要进行必要的分析阐释
教学反思中的理论不同于一般理论文章中对理论的阐述,它是在吃透理论基础上的理论运用,有时候表现出来的虽然只是“只言片语”,但它绝不是反思的“点缀”或“标签”,它必须与教学活动的分析阐释结合在一起,揭示出教学活动中隐含的教育真理和实践智慧,总结出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发挥理论在教学反思中的“点拨”与引领价值。
[案例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现实世界是语文的丰富源泉。课本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生活范例”,给我们学习生活语文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了一座平台。教学中把生活和知识关联起来,使学生明白知识来自生活,生活是对书本知识学习的一种印证、补充、拓展和超越。我在教学中注重将学习应用于生活,渗透于生活,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应用性因素,利用生活情景,让学生运用知识积累再现生活情景。由于内容贴近生活,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整个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充溢着浓浓的亲情、温情。
这一则反思片段以到位的分析揭示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实证了理论对实践所产生的效力。反思以《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课程实践性的论述为依据,从语文学习资源、语文课本与生活的关系等角度,进行了简要的理论分析。有了这样的认识基础,再对教学活动安排进行了相应的分析阐释。通过分析阐释,语文课程的相关理论与课堂教学巧妙地揉合到了一起,没有生拉硬扯,自然地得出“课堂何以能够焕发出勃勃生机”的结论,并令人信服。不仅如此,我们认为,通过分析阐释,“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应用性因素”、“利用生活情景”、“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等教学成功的一些关键因素“水落而石出”,对反思者进一步明晰教学思路,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提高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23
五、要开展对话交流活动
教学反思作为对教学活动的一种主观化思考,对于不同的教师而言,由于专业兴趣和视野的限制,很有可能出现“视域”的分歧。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关注点”,立论的依据不同,认识深浅的不同,对同一教学现象,有时候会发出多种声音。正是这些不同的声音,为我们从不同的侧面进入教学观察,认识教学活动提供了多维的视角。
可见,教学反思还需要开展对话交流活动,让不同的教师参与反思,各抒己见,通过不同的声音,唤起对教学活动不同层次、不同视角的思考,在不同见解的碰撞与争鸣中,对教学活动进行“拷问”,从而贴近教学的真实,促进参与者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既不简单认同,又不固执己见,你来我往,如琢如磨,推动反思的深入。
[案例5]
课后,大家开始自由评课,畅言己见。从不同思想的交锋中,大致形成了两种意见。持肯定意见的一方认为这是一堂好的语文课:师生互动有较充分的体现,既有阅读方法的点拨,又有阅读材料的语言积累;既有文章内部结构的创新发现,又有向课外的延伸探索。学生有所“得”,教师有所“获”。虽然容量大而使时间稍显紧张,但基本无碍。而持反对意见者则认为:教学设计虽然很有特点,但是过于复杂,其实可以化繁为简,在开头事例引入时,教师受到了课本的局限,只围绕“探索的重要性”这一话题设疑,学生的思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一体两翼”的结构也没有用彩笔描绘加以突出,由于引入部分花了将近十分钟,使得后面的高潮起来时,下课的时间已经要到了,令人感到非常遗憾。
经过研讨,我感觉要真正互动需要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
(1)互动阅读中,对学生的充分读书究竟该如何把握?
(2)互动阅读中,怎样既尊重每一个举手学生的发言权,又不影响教学进程?
(3)互动阅读中,除“问题教学”之外,教师究竟要做些什么?
……
这是一位老师在集体研讨活动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进一步反思的片段。可以看出在同行交流中出现针锋相对的两种观点和意见。这些意见对于执教者进一步发现自己的教学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如果没有了相互之间充分的对话交流,那么可能一部分人就会陶醉在师生互动的享受之中,而另一部分人却因教学过于繁复而深有遗憾,而教者本人也可能无法抓住问题的关键并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改进探索。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学实践中一个过程的结束,同时又是新的教学实践的开始。只要我们对教学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反思,一定能不断提高对教学的认识,发展教学实践智慧,在“反思——实践——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8378.html
-
《画家乡》教学反思|《画家乡》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画家乡》一课在新课标语文第二册的第六组课文中的第三篇课文,读着《画家乡》,好象置身在一座百花盛开的大花园里旅游观光。你看,那浩瀚的大海,掀起万倾波涛,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宝藏。你看,辽阔的平原,像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茫茫草原一碧千里,别有风光。你看,连绵群山,威武雄壮;一座座现代化城市,高楼大厦耸入云...
-
现期平均数_掀起“评语”的盖头来详细阅读
那天,我从教室外路过,忽然有个学生大声叫着:“我得的是‘好’!”我停了下来,从窗户向里望去,原来是课代表正在发日记本,那个学生的日记评语是“好”,她拿着自己的日记本是那样的兴奋,我恍然大悟,又觉得不好意思,那是我在划完了“甲乙丙丁”后随手换了个花样,我感到很内疚,原来学生是多么的在乎老师...
-
【一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一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课结束了,可学生们还为刚才在影片中所观看到的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语言而赞叹不已,他们由衷地感到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他们议论纷纷,小脸蛋上不时洋溢着兴奋的笑脸。看得出学生们完全沉浸在刚才的影片中。 这堂课我借助电影媒体,为低年级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充...
-
【课堂的生成永远是学生】课堂的主角要永远是学生详细阅读
只要你有潜力,有欲望,在课堂上就可以无所不能,尽情发挥。这是我对我的学生最想说的一句话。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解放生产力,课堂的主角是学生也是解放生产力。 教学过程,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认知过程,是学生各种能力的获取过程,是学生实现个性、心理品质全面发展的过程。学习是学生的内部...
-
[反思一节语文课作文]一节语文课后的反思详细阅读
法 这是一节借用人生AB剧的栏目的节目形式为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人物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并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同时让学生领悟并倡扬文中所表现的纯洁真诚的人情美。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学会生存。我的教学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下面是我的教学反思: 优点:...
-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教学反思]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一、学生方面: 1、学生基础差,错别字多,拼音错误多,一些知识点没有掌握。所以在教学中仍应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新课程中,生字拼音的教学仍是必须的。虽然在新课程教材中,并没有将拼音和错别字作为一个专门的知识点,但教师仍需重视其教学。另外在练习中出现一些老知识点(如成语积累等),学生不懂,教师也要适当...
-
《溪水和池水》读书笔记_《溪水和池水》课后反思详细阅读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有持久的学习热情”列入教学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教学的《溪水和池水》,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池水因贪图安逸...
-
【定伯捉鬼的故事】从定伯捉鬼谈起详细阅读
鬼的有无,我不知道,因为我从未见过。不过那种被称为鬼火的东西我倒见过。倘若你想捉住它,倒也不容易。须挽着裤腿,倒踏着鞋,慢慢地倒着走,你才能捉到它。若不按此法,无论如何你也逮不着的。若在夜里描述它,你便毛骨悚然了。不过,后来才知道那种被称为鬼火的东西其实就是磷火。...
-
[感动为话题作文题目大全]“感动”话题作文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感动话题作文示例 [题目设计] 在我们生活中,另我们感动的事例很多很多。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 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叙述经历,抒发感受;可以发表议论,评述世态,等等。...
-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同学们,不停翻山,不停战胜失望,最终达到成功,这是本小节的主要内容。请你以生活中你熟悉或熟知的凡人、名人的例子,以简单的小故事形式来阐释这段话,好吗?” 我发现:原先的课堂晦暗艰涩之气一扫而空,同学们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为了充分理解,为了同伴合作,我给各小组三分钟的时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