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了什么的雄伟壮丽_欣赏中再现雄伟壮丽——《参观人民大会堂》教学反思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语言课程标准》指出:“语言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这就要求教师对远离儿童视野的教学内容要尽量重组、延伸、衔接到儿童生活的世界中去,将静态的教学材料变得鲜活而富有生命力。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我们的语言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而激活语言、激活课堂、激活学生思维的最佳方法之一应是欣赏,因为欣赏是教育成功的基石。教学材料《参观人民大会堂》中通过语言魅力所呈现的雄伟壮丽的建筑物,远离学生实际特别是农村学生的生活视野,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各种激趣的情境,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情趣和欲望,让学生用喜欢的心态、欣赏的目光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让教学目标在具有独创性的学习中、个性化的学习中顺利地达成。《参观人民大会堂》是九年义务教育大修订版教材小语第六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按照参观的顺序,抓住主要景物特点,用朴素大方而又不失精妙魅力的语言,呈现了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结合教材特点,适当彩“在欣赏画面中入景,在欣赏语言文字中玩味,在欣赏写作技巧中生情”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在不断的欣赏中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能力。
一、欣赏画面,丰富表象,激发探究欲望
我们追求的教学境界是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给静态的学习材料赋予生命,让鲜活的学习个体与之进行对白,进行碰撞,生成新的有价值的东西。依据这一理念:
1、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人民大会堂的住处材料(文字、图片、曲谱……)并说明信息来源和自己初步的感受,形成第一表象。
2、上课伊始,学生看大屏幕,欣赏四组画面。(第一组是书上第一幅插图,用动感来表现国徽的闪闪发光;第二组是书上第二幅插图,用动感来表现灯光的灿烂;第三组是宴会厅,用慢镜头展示宴会厅的宽敞;第四组是以各省名称命名的33个会议厅,用不同颜色特别展示地方特色。)边欣赏、边结合课外收集的信息材料,想想自己有哪些感受或者发现,形成第二表象,生成自我语言表达自我的感受或发现。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展示。[相关链接:传统的教法,让学生观看插图,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勾画出表现雄伟壮丽的词句在全班交流,在教材本身内打圈子。而今的教法是给静态的学习内容注入生命,让其变得鲜活,让学生在欣赏鲜活的景物中初步的表象,自觉形成乐学、会学的学习习惯。]
3、教师导语:哦,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感受,这么多的发现,我——你们的学习伙伴也被感动了。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把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跃然于纸上的呢?(用这句话过渡到教学的第二个层面)
二、欣赏语言,感受雄伟壮丽
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倡导“从做中学”,陶行知先生倡导“教学做合一”,都是强调让学生在自主的实际操作中和活动中获得体验,获得终身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
1、个性朗读,自主欣赏,感情质疑
以学生为主,关注学生发展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是每位教学工作者应尽的责任。根据不同的课型特点,确定不同的学生自主活动的内容。
1)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材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轻声读、大声读)读课文,阅读的要求逐渐提高。读第一遍,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想办法来解决,然后多读几遍;读第二遍,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我”都参观了哪些地方;读第二遍,思考“我”参观的这些地方各自有哪些特点?用喜欢的符号表示;读第四遍,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段并写上旁注,说明为什么喜欢;读第五遍,提出自己通过努力但没能解决的问题。[相关链接: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传统的教法是让学生初读课文,感知内容,教师板书生字、词,进行读认写,然后提问:这篇课文主要写的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而今让学生在不同要求的个性化朗读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带着结果走出教材。以读代讲,以思代问,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老师引导、点拨,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不时地鼓励,缩小班级中个体两极分化的现象。]
2)同学们,刚才呀,老师收到好多的宝贝哟!(即学生读书的收获,读懂的东西和未读的问题。)你们想知道这些宝贝是什么吗?那就请你们在各自的学习小组中交流交流,待会儿来就知道答案了。(引言过渡到第二个教学小环节)
2、合作欣赏,感悟语言的表现力
1)对读课文,你读我听,我读你听,并进行评析,争取把课文读得有感情,读出语言的表现力。
2)人人发言,交流自己的感受或者发现不懂的问题,努力地使自己的语言更流畅。
3)讨论解决问题。各组员提出不懂的问题,相互帮助解决,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
4)学习组长做好问题记载。(通过合作,讨论在课前收集的资料的帮助下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有多离谱,只要是学生思考后提出的,老师都要鼓励,只不过要逐步引向提问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5)提出该小组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又是怎能样读懂这段话的。(落实到精妙词句上并写好旁注,感悟语言的表现力。)[相关链接:传统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提出出问题,组员七嘴八舌,没有自读自悟为合作的前提,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一盘散沙,没有集体意识,合作交流最关注的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讲台出成了教师的金宝地。而今的教学是让学生在自读自悟、有一定感悟并形成表象的前提下进入小组合作学习,并且让学习组长做好问题记载并提出合作学习的任务。组员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对各成员承担的任务既有加工又有评估,同时又有老师的参与,老师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讨论的焦点,合作的进程和效果,确定引导点拨的重点,以便随时调控课堂,让学生在不断地矛盾与冲突中掌握获取新知的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12
3、细研细赏,现现雄伟壮丽
老师是学习过程的调控者,是将外化的东西内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的促进者。因此,根据学生需要调整预先教案,调探课堂,筛选有用信息最为重要。
1)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思、议的结果,其余组员补充,另外小组评析。(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评价能力,可以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表演、朗诵、作诗、画画……来进行汇报。)
2) 抓住重点词句,落实语言训练点,点拨学习方法。
作者抓住了哪几个地方来写?为什么只写这几个地方?(快速欣赏那四组画面,感悟观察事物要抓住重点。正门 中央大厅 大礼堂 宴会厅 会议厅。)
各小组成员再次合作,回忆是怎样读懂喜欢的段落的。(答案各异,殊途同归,回到重点学习目标上——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是怎样描写的。)1结合语境,抓住重点词理解:“庄严”、“闪闪发光”、“晶光闪耀”、“大极了”、“坐一万人”、“满天繁星”、“灿烂的光芒”、“眼花缭乱”、“宽敞、五千人”、“情不自禁”。2抓住重点句:a“登上台阶……闪闪发光。”b“十二根……抱得过来。”c“大厅的……大吊灯。”(这三个句子用缩句比较法和换词训练法学习)d“我情不自禁……啊!”e “啊,礼堂大极了……座位!”f“人民大会堂真是雄伟壮丽!”(这几句采用变换句式来学习)3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景物特点的(抓数量词)。(出示这些内容的课件,在读中比较分析,尽量能用欣赏的语气,高昂的语调读出兴奋、赞美、自豪之感,让学生懂得在景中生,景在情中美的表现手法。)
3)指导朗读好每一个段落,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段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读给全班听。A引导学生先想好自己最喜欢哪一段,再小声读一读,然后让全班欣赏;b鼓励其余同学认真听,边评边议边挑战;c出示与该段落相关内容的课件,图文共赏,教师适时介绍相关部分的情况,帮助理解;d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再次感受语言的表现力;再现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赞美建设者的无穷智慧和创造力以及高度的责任感。[相关链接: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体现师生互动,教师参与的成分比前两个环节要多一些。传统的教法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一问一答,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就教材教教材,只重视该课知识的传授,忽略了三维目标的落实。而采用师生共同细研细赏,在品味精美词句段,感悟语言表现力中不但体会了文中的思想感情,而且掌握了读懂一篇文章的方法,为今后的自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落实了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欣赏技巧,再造想像,拓展延伸
1、学生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让学生在评议中增强语感。
3、假如你是一名导游,怎样把最喜欢的一个地方介绍给游客。(可以是人民大会堂的某一个地方,也可以是全部,还可以另选一个地方。)先自己想好,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介绍给同桌同学,最后把全班同学当成游客来介绍。(注意在介绍时要有个性和创意,遣词造句要独具匠心,顺序清楚明白,语言富有激情。)
4、教师导语:哦,好了不起啊!未来最优秀的导游一定会在我们同学中产生。你看你们多有悟性呀,很快就会用文中作者介绍地方的方法(按顺序,用他人介绍和数字说明以及自己的感受,抓住重点景物来描写等方法),并且有创造性地来介绍另一个地方。
设计有个性的作业。A我会读。(有感情地品读课文)b我会写(生字新词)c我会积累。(优美句段)d我什运用。(运用本文写作方法进等拓展延伸)[相头链接:根据课标要求,小学阶段特别是低中段不明讲写作方法,渗透在对教学材料的处理过程之中,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能借鉴使用即可。本课介绍某一个地方的写作方法特别适合于三年级学生感悟借鉴运用,通过设计“两读”、“两介绍”、“四会”的教学环节渗透写作方法的提炼和拓展延伸。利用学生感悟理解。而陈旧的做法是老师在分析完教学材料以后专门逐条逐款的讲写作方法,而且光有讲解无借鉴运用。]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8367.html
-
什么东西吸引孩子_拿什么来吸引孩子—我教《月光启蒙》的思考详细阅读
。这也引发了笔者对语文教学的一些思考。 让文字有灵性 “本色”一词在词典里解释为:本来面貌;原有的性质或品质。语文如何彰显自己的本色呢?就是要充分发挥汉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情和意,使一个个文字符号成为有呼吸、有脉搏、有翅膀的灵性之物,叩击学生的语言敏感点,达成正确...
-
[《钓鱼的启示》课文]我教《钓鱼的启示》详细阅读
课正式开始了。没有课件中的图片导入,我便用语言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课文《小猫钓鱼》给我们的启示,通过知识的迁移,来揭示课题《钓鱼的启示》。接着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由于在备课时,发现学生的预习作业中对“放鱼”和“启示”这两部分提出了不少问题,我便将文中“父亲让儿子放鱼”时对话的...
-
小溪为什么会生病|执教《小溪生病了》课后反思详细阅读
《小溪生病了》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叙述了小溪从清到脏,在从脏到清的过程。在朗读中,我要求学生做到不唱读、不顿读,训练学生能连贯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文中的一些叠词用得很有特色,如:“清清的、绿绿的”我指导学生第一个字读得短促些,紧接着读第二个字,第二个字音节可以稍延长,“的”字要...
-
执教是什么意思_执教《珍贵的教科书》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我执教的《珍贵的教科书》一文上完后,我觉得自己在教学目标 的设计上能紧扣主题,并能有效地把握住教学重点,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体现了“长文短教,抓住重点 ,培养语感,读中悟情,渗透学法”,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积极性,思维活跃性。 这...
-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反思_关于识字教学的几点反思详细阅读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在识字教学时,教师除通过读、写等方法帮助学生强化记忆,更要帮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使识字成为学生的乐趣。 “加减法”寻规律,识字有效率。利用学生熟悉的部首,我们可采取“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帮助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去学习新内容。例如,在学了“青...
-
镇定的女主人原文_《镇定的女主人》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镇定的女主人》这课,由于课文中的故事存在一定的悬念,而要解开这个悬念,我采用了变序教学的形式。在创设了“眼镜蛇盘上脚”的情境后,引生入境,并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情况紧急和女主人的镇定。尔后精读课文,体会女主人镇定的具体表现。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重点突出,易于突破难点,克服了平均使用力量的弊端。当学生明白...
-
看图说话学拼音|看图说话并输入拼音>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看图说话并输入拼音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打字姿势。 2、培养学生正确的的击键的方法与技巧。 3、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电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打字姿势。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运用指法。 教学设计: 二期课改后,新的语文教材在认识字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汉字的拼...
-
【语言文字训练的方法】语言文字训练不要丢详细阅读
课改之后,语文课堂活跃了,活动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了,学生对语文感兴趣了,课堂变得热热闹闹。我们大力提倡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可以这样理解,可以那样体会,学生的看法多了,思考多了,但热闹过后总觉得在浅层表象后少了几分积淀。 课标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那么...
-
[一尊铜像还是一座铜像]《一座铜像》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琅琅书声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而每一次的朗读并不是为了朗读而朗读,“以读为本,读中显悟”体现在每一次朗读我都预设了要求。如:读描写小于连姿态的句子,是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人物外形的写作方法。读课文的一、四小节,是为了让学生边读边思,针对这两小节内容进行质疑。读课文二、...
-
【如何讲成语故事】如何进行成语故事的听说训练详细阅读
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部分,进行讲成语故事的听说训练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使学生懂得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更能丰富学生的词汇仓库,对学生今后驾驭语言文字和具体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那么,如何进行讲成语故事的训练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注意循序渐进性 开始阶段,可以先由教师示范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