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方法_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同样是一个班的同学,为什么有的同学学习效果比较好,有的学生效果差呢?我觉得,这里面除了IQ(智商)外,还和EQ(习惯和综合能力)有关。而且,IQ的高低主要是先天因素决定的,而EQ可以从后天培养。提高学生的EQ水平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决定课程改革的因素是社会需要、学科发展和学生心理规律。塞内加尔作家菩德吉说: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谚语云:“人是习惯的奴隶。”王尔德也有这样一句名言:“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这就是说,如果学生从小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将来他就能在没有任何强制因素和外人点拨辅导的情况下,也能非常自觉、饶有兴味地去读书、去学习、去 交际。
新课程中的习惯篇体现了以下教育教学观:
一是素质教育观。顾名思义,素质就是平日一点一滴培养成的性格——人们 按照一定的规矩行事,久而久之养成习惯,逐渐成为较为稳定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轻易 改变的本性。
二是学生发展现。
三是“小语姓小”观。以往的语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眼睛向上,忽视基础”的弊端,因定位不准导致高耗低效。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只有“眼睛向下,固本培元,打好基础” 小语姓小”凡是要从早抓起,从小事抓起,起点低一些,要求严一些,固本培元,夯实基础
习惯具有的特点:
首先,习惯培养具有微观性,必须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如: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特点,教师必须发挥示范作用,注意言传身教。学生耳儒目染,由此而产生的内驱力,对其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形成,其作用不可估量
其次,习惯培养具有长期性,必须坚持“反复抓,抓反复”。“思之自得者真,习之纯 熟者妙。”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反复进行训练。
第三,习惯培养具有随机性,必须注意“家庭与学校,拧成一股绳”。“新大纲”指出: 要‘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
一、专心听讲的习惯
二、勤思好问的习惯
三、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
四、认真作业的习惯
五、搜集资料的习惯
六、合作探究的习惯
七、周期学习的习惯。掌握学习周期,培养孩子按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这样的周期学习的习惯。
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理性层面上,应该让操作层面拥有更为广阔的时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其一,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手段提高课堂吸引力:1、 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2、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3、 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
其二,运用榜样示范,指导仔细观察。理论研究认为:技能、习惯的形成,实际上是一 个由外显认知转化为内隐认知的过程。在外显认知阶段,为了认识和解决某个新问题,人们必须要从自己的记忆中调用出大量的“相似块”,来跟问题的解决方向、目标、环节进行相 似激活、相似选择、相似匹配、相似建构。我们的教学实质上就是在帮助学生储存和建构一定数量的“相似块”。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其三,明确具体要求,反复进行实践。专家指出,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力。习惯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孩子的品德结构由四个部分组成———知、情、意、行———从道德知识到道德情感,再到道德意志、道德行动。而习惯属于道德行动的范畴。如果一种教育只有认识而没有行为习惯,就是不完全的教育。
其四、掌握做笔记的方法。
其五、制定作息表、学习计划。
其六、促进合作学习。。
其七、注重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怀念母亲时说过如下的一段话:“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有起码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影响很大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孟子的母亲,发现孟柯上学时有次逃学回家,他母亲就剪断布机上的布,告诉他读书如织布,必须日积月累才有益,使孟柯终于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
学生将成为“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读书、清清楚楚表达”的习惯过硬、基础扎实的一代。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8366.html
-
[《小蝌蚪找妈妈》生字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教学三得详细阅读
穿着”,那青蛙就不能露着雪白的肚皮了! 生:也不能把“鼓着”改为“长着”,因为改为“长着”就看不出青蛙**的眼睛是凸出来的了。 生:改成“瞪着”也不好,那样的话再读课文就觉得青蛙妈妈太凶了!“鼓着”多好呀!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说的真好!老师给你们鼓掌! 心得一: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比较辨析中懂得...
-
【口语交际课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活”起来详细阅读
年级学生受知识、能力等诸多方面的限制,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在口语交际课上容易产生自卑和畏惧心理,不敢进行交际。为此,教师应十分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加以鼓励和引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唤醒他们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如在一次讲述自己理想的训练中,有位学生迟迟不敢开口,于是我鼓励到:“音乐...
-
一年级识字教学反思_一年级识字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识字是写作和阅读的基础,也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本学期我根据儿童年龄特点,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有意识地激...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简短|《“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
-
如何构建一堂好课_如何构建一堂饱满、丰厚的语文课详细阅读
前几天,跟随师傅周步新老师到江东实验二小,聆听了三堂语文课,三堂都是高段的课,对自己来说,在教材的处理这点上受益非浅。曾经《新课标》刚推行,新教材刚试行时,老师们都有共同的困惑,是把所有的内容都教下来,那必定是蜻蜓点水,如果按照内容来进行切割划分,那必定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今天的课和周老师的点评却对...
-
【让孩子在情景中体验自我】让孩子在情景中愉快地学习——《不合群的小蝌蚪》教学片段详细阅读
情景决定语言表达的意义。语言是客观情景的反映,没有情景就失去了语言的意义。在情景中理解语言知识和内容能使难点化易;在情景中讲解语言知识能突出重点和难点;在情景中进行操练能提高学生实践的质和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造情景,设计生活化的语言环境,制造悬念,能激发...
-
【班主任听任课老师的课】听任老师《一夜的工作》感悟详细阅读
“让我们一起随何其芳走进周总理的办公室”“夜深了,总理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想不想对总理说点什么?”在创设的这种情境中,让学生走进文本,和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 二、通过品读与感悟 ,学生对重点词句理解到位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任老师让学生边读边划出感受最深的语句,圈划重点...
-
《采松果》教学反思_《采松果》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本节课的教学,我是根据新课改要求进行备课、授课。在授课过程中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一些适合儿童特点的、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彼此合作交流和活动中逐步形成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成功之处: 1、通过创设“采松果”这样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加减法...
-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_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详细阅读
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大量事实证明:低中年级学生学古诗,*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让学生耳、脑、口、眼协...
-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_生活––作文的源泉详细阅读
来,学生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习作的任务。(2)做游戏。游戏是儿童十分喜欢的活动,不仅有益身心,激发兴趣,也有利于意志品格的培养,更为学生提供了作文的题材,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天真活泼、喜怒情绪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教者的意图指导写作,他们感到轻松愉快。 二、先看后写。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