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耕春前片片土|苦耕春前片片土,笑采秋后粒粒珠——2005年中考语文质量分析及教学建议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际,又一年中考已降下帷幕。回顾五年来的语文开卷,我们分别以《正本清源,求真务实》、《展开双翼才能腾飞》、《逐渐去扶翼,终酬放手愿》、《知识与素养 撑起考教的一片蓝天》、《尺水兴波 曲折有致》等为标题对每一年的中考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并对今后的教学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回顾走过来的路,看今年的中考,怎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能力到底从哪里来?咱们似乎要反蹼归真,对我们的语文教学说上一句:苦耕春前片片土,笑采秋后粒粒珠!
在此,我们先从如下方面对今年的语文中考作简要分析:
一、基本情况
今年全县参考人数 3203 人,最高分115分,最低分 3 分,均分81.9分;96分以上599人 ,占全县总人数的18.7%;及格2569人,占全县总人数的 80.2 %;低分 131人,占全县总人数的4.1%。同去年相比,除低分率上升0.1个百分比,其他各项比率均略有下降!
二、试题简析
“一树梅花万首诗”。命题者站在“美” 焦点,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选材,呈现出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景象。整个试题紧扣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较好地体现了三个维度,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注重学习方法的考查,同时较好地体现了厚重的人文精神;继续加强了语文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强调学生在积累基础上的理解与运用,并增加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点:
第一,难易适度。难度不大而又有较好的区分度,是这套试卷的突出优点。既有利于选拔人才,又有利于考生的自我展示。
第二,内容简洁。全套试题由25个小题构成,文面结构清晰,内容表达简洁,将考生的文字阅读量降到最合理的程度,确保考生读题时间短而又没有审题障碍,保证考生有充足的答题时间。
第三,设题精美
对“美”的追求,是本次中考语文命题的突出风格。选材美,设题更美。使考生在语文考试的同时,不仅享受到美的卷面,美的材料,美的题型,美的题目,美的语言,还让考生觉得有咀嚼回味的余地。
(1)展示美的形式
整套试卷除了第一个阅读题有一幅插图,第三个阅读题有一个带扣的读书卡片外,再无特别的装饰,就像在一条素色的长裙上面别了一枚特别的胸针,醒目但不扎眼,高雅但不花哨,简单中见高贵,朴实中见气质。
(2)创造美的题型
题型相对稳定且稳中有变,题量和分值比例分配合科学、合理。
如“阅读本文,联想拓展,根据表中事例,请再补写两种自然事物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这个题跳出了句式仿写的传统套路,让同学们自由地写句,让同学们运用“写物寓意”的手法写句,让同学们进行创造性的联想与写作。这个题型意在表明:写句题可以不需要设置"仿写"的框框而显得天地广阔;写句题同样也应该要求考生表达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写句题可以更讲求文学知识灵活运用,更讲求有个性的创意与创造。这个题型同时也在表明这样一种思考:我们应该创造角度更为丰富、形式更为多样的写句题型,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3)凸现美的内容
“良桐方能斫美琴”,材料美、内容美,才能写出美的答案。如“古代的高雅之士常在诗文中表现他们对居室环境之美的追求,请你举出一个这样的句子。”这个题有两个妙点:妙在命题“取材”的视点是凸现文言诗文中的写景美句,妙在其设题角度是请考生自由选写文言诗文中的美句来写景。出现在考生笔下的,都是古诗文中的写景名句,浮现在考生脑海的,都是一幅幅精美的图画,答题也就成为享受。同时注意学科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如第四大题的第六小题就需要一定的物理知识。
(4)琢磨美的角度
第三个阅读题从“摘抄语句、理解内容、品析语言、联系实际、联想拓展”
这五个方面出了六道题。这个阅读题设计追求一种”平中出趣“的意境。考查的内容丰富,题目的涵盖面较大,较为醒目的是题干的表述简洁明了,层次明晰,指向明确,排列有序,由整体把握到情感体验,由词句积累到品析语言,由文内到文外,由答案趋向唯一到答案的个性化,内在的逻辑关系处理得细腻而又严密。其排列显现出一种递进之美、排比之美、建构之美,也就表现出了一种文面之美。明确地表现出设题的角度和考查的能力层次,给今后的学习提供了一条明晰之路。 1234
(5)传达美的方法
本次考试与其说是一次检测,不如说这是命题者、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一次对话。命题者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带我们感悟美的内涵,教我们发现美的方法,既授人于鱼,也授人于渔。如“用名人名言、诗文名句对文章进行概括,是一种读书方法。……”“做读书笔记可以摘录、概括、批注、联想,还可以作评价、写心得。……”
(6)夯实美的基础
当越来越多的老师更注重课堂的形式、气氛,活动的新颖、别致,语文教学有些彷徨时,本套中考试题无疑是一剂清醒剂,将“语文到底教什么”的问题在一次明确的摆在我们面前——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7)创设美的意境
意境美是生活、景物与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本套试卷不仅给人一种视觉享受,心情享受(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教育),更给人一种很大的想象空间,尽情驰骋于“世外桃源”。让人全身心沐浴在美的氛围里。
第四,坚持创新
做任何事情唯有创新才有生命力,我市的中考语文命题的确做到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本次的中考试题的设计,不仅“体现出唯美、唯善、尚实的特点”,注意到题干设计中的“对话”手法,而且讲究试卷的整体性。其整体性体现在:一是开篇就借纪伯伦告诉学生“我们活着只为的是去发现美,其他一切都是等待的种种形式”,并且学生做题的过程就是发现美的过程,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的写作思维,学生在完成作文一 “写出你发现自己美的经历”时就会得心应手;二是作文二要求必须和阅读部分第一大题提供的四段材料联系起来,通过联想、想象写出“我梦中的小屋”,反过来对于理解阅读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全卷给人一种前后连贯,相互照应,主题鲜明,环环相扣的整体美。
三、抽样分析
我们今年从五个不同的考场随机抽样100份进行分析:
项目 内容 最高分 最低分高分及格低分 均分人率人率人率 书写3分318181%9797%22%22.75阅读57分5523838%7979%66%37.1作文一40分4032929%8989%44%28.9作文二20分1902222%8484%44%13.5总分120分11531818%8181%55%81.4
四、答题概况
揣着美愿,带着美目,展卷——“春城无处不飞花”,掩卷——“余音绕梁味无穷。”
1、看书写: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六年的书写题的设置,使得相当多的师生很重视书法练习,此题的整体情况较好。能达到书法审美能力,有自己的风格,讲究章法布局的约占30% ;能做到书写规范,字迹工整,卷面清洁的约占半数以上。但难免的是仍有一部分同学书写不够规范,基本功较差,尤其是整体答卷效果极差,甚至还有两位没按要求的内容写,更不可思议的是有一位同学没做。“云想衣裳花想容”,文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考生的语文素养。再说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这是对自己和阅卷老师的一种尊重。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更加强这方面的指导与训练。
2、看阅读:
从试卷本身来看,在题量不变(仍是四个阅读题)的前提下,分值有变化(总分增了11分),题型有变化(增加了一道综合性题目)。
①令人欣慰的资源库 当摘抄已成为习惯,当背诵已成为风气,一切有关成语积累,诗文积累,佳句积累的题便成了大多数学生得分的“助手”。
②令人放心的基础知识 如对联知识较扎实,用词优美,对仗工整,尤其是动词用得很传神,答卷中出现许多新颖别致的答案——“溢清香”、“添馥郁”、“赐芬芳”、“映美景”等;有70%的同学能准确补全虚词,知道填“其、之”;有90%的同学能准确地答出形容众人表情的词,如“啼笑皆非”、“大惊失色”、“面面相觑”等;大多能联系上下文解释“及”的多个含义等;在解说成语的科学性时,知道“瓜熟蒂落,指瓜熟了,把儿就自然脱落了,用来比喻时机成熟,事情也就成功了。”等很多的成语知识。
③令人高兴的基本能力 从答卷不难看出,大部分同学有较强的概括能力,整体感知能力,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表达能力等。大多数考生基本上能读懂文段,能运用平时掌握的知识来回答一些实际问题,特别是对开放性试题考生的适应能力得到提升,能结合文段谈自己的看法,用简洁的语言表现自己的创意思维,这表明教师对学生从课本向生活的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观念逐步跟上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的语文能力正在逐步提升,这是值得高兴的。 1234
④令人叫好的个性抒写 我觉得越来越多的同学把主观性强的开放型题目当作舒展个性的舞台,写出了很多精彩的答案,文质优美,富有哲理:如理解“活得潇洒”的具体含义时,有“拿得起,放得下,不留念昨天,自信的期待明天”等;在模仿“忽如……”的句式仿写时,有“打开一本诗歌,漫不经心地读,忽如浇花草,轻松自然;忽如品香茶,沁人心脾;忽如赏明月,悠然自得;忽如观大海,心潮澎湃。”等;在补写自然景物及启示是,有“烟花——盲目的炫耀自己最终导致灰飞烟灭。”“放风筝——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总要受到些许的束缚。”等;在讨论有关“度”的问题时,有同学说“生活中不管什么事,都不能超过度,大胆可能走向莽撞,自信可能走向固执,谨慎也可流于懦弱。”等,有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感觉。
存在问题:
1、卷面书写,前后矛盾,不可忽视。
2、积累当然是越多越好,但前提条件是准确,不可错字连篇,不可张冠李戴。
3、审题马虎,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就匆忙答题,或看不懂题意,不会筛选信息,并且回答问题不能结合具体语境,语言表达不够规范等, 这样丢分实在可惜。
4、语文综合实践是语文教学三大块内容之一,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根据教学要求认真开展活动。
3、看作文:
细细品味今年的作文题,句句关情,字字流美,体现了文道统一。作文(一)让学生回顾生活、学习之路,发现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或是人性之美。材料中所列举的一些现象是正值花季的同学所面临的苦恼。这道作文题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不管是优生,还是学困生,都有自卑的一面,甚至优生更胜。正因为此,作文强调真情实感,要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怀,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以自我为中心,走进自己的成长经历,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能骄傲的抬起头。作文(二)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用丰富的想象力探索美、创造美。让学远离热闹的城镇,到宁静的山村去感受美。笔者认为又是一次“小屋”的设计大赛,学生们各显神通。
“美”这一主题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让他们用正确的人生观审视自己,去发掘美、创造美,无疑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灵魂的净化,为学生做人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所以在这片希望的绿色里,闪现出无数的亮点:
①拟题新颖,有创意
小作者用理性的眼光发掘美:《心灵的一次搏击》、《阳光裹着我的青春》中的外表美;《别忘了为自己埋单》、《美在寸草心》中的朴素美;《为我,掌声响起来》、《那个角落有盏灯》中的真情美;“永远是石榴的我”、“最美是平凡”中的平凡美;”“抬头,微笑”、“我的美丽宣言”中的自信美……
②构思巧妙,有个性
小作者用绚丽多彩的画笔描绘美:“开拓进取如春之朝气,不懈追求如夏之炽热,潇洒飘逸如秋之脱俗,稳重真挚如冬之圣洁”。如《劳动也是一种美》一文这样写道:在我的精神家园里,有一片美丽的绿地……眯着眼睛晒太阳的猫,无所谓希望和未来……种上一些“数理化”的经济作物,又在田间地角栽上了叫“语”“英”的小苗……我提心吊胆的看这着“化学”苗上的元素噼里啪啦的不断化合,分解……如“梦中的小屋”这样写道:你累吗?如果你累了,就跟我到小屋去坐一坐……以导游的身份循序诱入,让人耳目一新。
③语言生动,有文采
小作者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倾诉着心中美:“天空因高远而美丽,大地因宽厚而美丽,山川因雄奇而壮美,小溪因蜿蜒而柔美……”,“看那雀斑,一片片似雨点飘落,如鲜花盛开,好象总有喜事临门,灯笼连彩球,把我的五官装点成节日盛景……”幽默诙谐,“湿润水灵的早晨,鲜花还在做着它们的清梦,我在纤尘不染的簇拥下,拔开花枝,开到纤细的竹叶在飘落……静坐一尘不染的石阶,品一杯淡雅的香茗,听屋前一弯碧水潺潺东去,吟出醉人的诗意:千娇百媚春花笑,万般亲情粉蝶绕,郁郁青青的松竹相应成趣,莺啼燕舞,乐在其中……”
④立意高远,有深度
小作者也试着用几许稚嫩的笔触道出了心中的哲理美——“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落红的美丽;“宁可枝偷抱死香”是寒菊的美丽;“别人嫉妒的正是你自我认为不如别人的缺点”此可谓是集美之大成,让小作者一吐为快,让阅卷老师一睹
美源于悟,文发于外;墨泼于纸,铸魂于心:把“作为”与“做人”融为一体,乃绿色亮点。
存在问题:
①拟题不当 1234
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如《原来自己很好》(“好”,是差的反义?坏的反义?美的同义?含糊。)
宽而不当,广而不明。如《发现自己》、《有感》、《美》内容过宽过广,导致切入点不明确。
画蛇添足,繁复拖沓。如《美与不美的发现》,有了“美”的发现,“不美”自在其中了。
逆向思维,误入歧途。如《因为无知,所以美丽》,本来独辟蹊径可显睿智,“反弹琵琶”方成华章,但必须言之有理。
另起炉灶,风牛马不相及。如《自强的我》、《顽强的我》、《善待自己》、《我是胖字我怕谁》等,单看题目,所举当属好题,尤其是 最后一个让人过目不忘,而且,这类文题都可以“转换”到“发现自己的美”的主旨上来,可考生始终没做“转换”工作。
②入题不快
一篇五百字左右的作为,大部分考生往往迂回曲折写上一大堆空话套话大话废话以后,才进入写“发现自己美的经历”之叙事重点,结果,写成了有骨架无血肉的“空心文”。
③规而不范
老生常谈的问题:书写潦草;顶格标点;破折号省略号不规范;病句;观点错误,心灵扭曲。(“我活着只是为了去发现美”,“看着被我折断的的铅,我觉得很美”。)
五、今后的教学建议
1、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新课程理念下处理新教材,努力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在其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学习语文的独特方法、独特体验,多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让学生学会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思。优化课堂教学,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让语文教学能够以课本为本,又能超出课本。
2、要认真、扎实地上好新课。新课的教学不能走过场,特别是文言诗文的教学,要认真落实每一个知识点,搞好知识积累。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要扎扎实实地让学生打好基础,对于要识记的文言基础知识,如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词、一词多义的词、常用文言虚词等,要让学生多练、多用,懂得其义;对于要求背诵的词句、文段,要认认真真地让学生去背去记,使学生更多地“库存”一些文言文基础知识材料,更扎实地掌握一些阅读方法。既着眼于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发展。对于其它新课的教学,要抓文体特点,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搞好学法迁移。
3、要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近年来,考试的改革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重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转向重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过程中概括学法;紧扣教材,指点学法;教师典型示范,展示学法;举一反三,迁移学法。通过教学,大力培养学生阅读和鉴赏的能力。
4、要突出学习重点。在教学时要做到"三突出":突出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突出课外阅读训练,突出写作训练。
针对作文教学,我们想再提如下四点要求:
①以人为本
激活悟性,使学生“心动”;指导写作,使学生“笔动”;引导落实,使学生“行动”。做到既重视应试升学,又重视修身做人。
②以活为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谁来”。“绿色作文”的活水从何而来?老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学习情境,引来常流常新的活水,使学生不为“无米之炊”发愁。
③以真为纲
“灰色作文”特产假、大、空、废“四话”,其中尤以“假话”最为甚,“绿色作文”则倡导以真话为纲,即“纯天然的”。
④以导为脉
“绿色作文”关键因素在于教师发挥“疏导”的作用。面对面地给以学生深入浅出的具体“指导”。
同时要狠抓学生作文基本功的训练。提倡专题性写作训练。专题写作训练需要集中、反复的进行,这是因为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由多方面的因素和多种具体能力构成。
5、要全面落实阶段检测。语文的阶段评价是落实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我们反对题海战术,但并不意味着不要或少搞检测,平时多进行规范化训练,以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将过程评价、阶段过关切实落到实处。
6、加强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向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到语文学习并不困难,语文就在身边。带领学生乐学,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语文素养的习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没有这种脚踏实地的精神和毅力是学不好语文的。老师们!让我们一道“苦耕春前片片土,笑采秋后粒粒珠”吧!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8281.html
-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_《给予是快乐的》听课感受详细阅读
中王老师从整体入手,抓住关键词“惊讶”“又错了”“懂得了”组织教学,从而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文章的中心。 二、弄清思路,分好段落结构。 这篇课文的重点并没有写保罗怎么载着小男孩和他的弟弟兜圈的情景,而是详细地叙述了原因。保罗怎么会用新轿车载着他们兜圈的呢?情节是比较曲折的,叙述也是很生动的。...
-
余秋雨《道士塔》_《道士塔》教学感言详细阅读
很久以前听说余秋雨的>写得不错,借了一本,匆匆地翻了一遍,觉得有些快乐,也有些不快 也没继续深读,还给主人了 没想到他的>竟入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 而我正教第三册 教学生读书可不是自己读书,那非细读不可了 可是细读之后,无端生出一些不快 不快有如下一些 一 文物外流不...
-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核心是什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详细阅读
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一个人“停止了创新的思想,便是停止了生命。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能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因此语文教学活动必须以教材为凭借,但决不能局限于教材,应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体验性能力寓于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天空中翱翔。 (1...
-
新教材下的识字教学|新教材识字教学点滴谈详细阅读
中有读,读中有悟。在课堂上,识字方法不应是单调的,枯燥的。 (一)突出重点,避免平均用力。 一篇课文中的生字有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对于学生易错的字,要先强调,给学生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对于学生特容易出错的字,教师要用彩笔标出,例如:“鸟”、“太”字,教师书写的时候就要将“、”用醒目的红色标出,...
-
[《北风和小鱼》教案]《北风和小鱼》一课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号转化为图象,在他们脑海里浮现。最终让学生读出情、读出味,感悟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获得启迪。新课程强调多维互动,体现对话课堂。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对话过程中,通过加动作、加表情的形式,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实现了共同探究,真正地把感情激发了出来。使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
-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案_《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知规律,培养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建立宽松的学习氛围 在学生完成课堂探究时,我利用课件播放优美的音乐,建立了宽松的学习氛围。自主探究的课堂处处洋溢着师生民主平等的气氛,我用生动的语言、温柔的目光、信任的眼神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在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使学...
-
【学生与文本对话】把握文本,让对话更具活力——古诗《枫桥夜泊》一课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品读、赏析《枫桥夜泊》描绘的画面,领略诗中悲凉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正如备课是预设的一样,学生们不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而且理解了诗的意思,领悟了诗人凝重孤寂的思想感情。可是就在理解诗意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对于作者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作者描写...
-
看菊花挂什么科_《看菊花》反思详细阅读
《看菊花》这一篇课文记叙了一家人在假日去公园看菊花的情景,赞美了菊花不畏严寒,竞相开放的高洁品质。以“看菊花”为题,告诉我们“菊花”是主要描写对象,先交代看菊花的时间、地点、人物,接着写菊花盛开的情形,再展示爸爸看菊花的议论,最后点明“我看菊花的感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会生字,理解生词,读好课...
-
《未来的衣服》作文|《未来的衣服》听后感详细阅读
昨天有幸参加了在海盐向阳小学举行的嘉兴市第九届“南湖之春”教育教学改革展示活动——语文专场,亲身体验了三位教师的精彩课堂展示。展示课给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以极大的帮助,因为昨天上课的三位教师所上的都是平时我们不太愿意专注的说话课和口语交际课。教师们精湛的教学功底,无不让在座的几百位教师咋舌。 给我...
-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反思]《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体现了冰心对春天、对儿童的赞美之情,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种感情,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紧扣一个问题进行自主学习。 一、在引出课文中心句: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后质疑“为什么说只拣儿童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