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感染学生]让学生真情习作

语文教学反思 2025-06-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对写作提出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些要求一方面强调了学生习作的自我表达,发展个性,另一方面强调了学生习作要适应社会,注重交流。
一、注重兴趣培养,突出主体体验是诱发学生真情习作的主线。
     在《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提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当学生有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有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有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热爱,才能提起写作兴趣,才会“乐于表达”。
  如今的学生,生活、学习条件好,有很强的优越感,课余时间的读物种类繁多、电视随心所欲,玩具天天出新,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写起作文来应该是没问题的。但是不然,不少学生写起作文总是紧皱眉头,大有“无米下锅”之感。这是因为他们缺乏观察生活的习惯,精神生活质量不高,不会生活积累,而传统的“奉命作文”又常常忽视这些。
作为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就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要让清新的空气吹进我们的教学,让我们的教学走进广阔的空间,观察、发现、捕捉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意义的和有趣的事物,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让学生在一些司空见惯的地方,设定一个主题,用自己的眼睛去搜寻未曾发现过的现象。学生此时的兴趣一定会空前高涨,当然收获不同,会有差异,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在逐渐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搜集信息。
  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时间、空间,提供学习的手段,使学生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悦,从而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真情交流、感悟自我是燃起学生真情习作的火花。
  美国教育家西奥多.W.海伯说:“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像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像。一个学生要想较好地学习,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 是一条规律,其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学生求知欲、表现欲都很强,正处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时期。教师要合理引导,把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结合起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师生融洽,让学生心理安全。改善教学环境,营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教师要由以往居高临下转变为真诚与学生交流,由教育的操纵者转变为引导者、激发者,尽量淡化书本权威和教师权威,扬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世界本是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的内涵也不是惟一的,站的角度不同,可能发现的问题、思考的侧面就有所不同。教师以亲切的眼神去关注学生,以幽默的语言去激励学生,与学生交流、共鸣,可以使学生感到自己被人信任、被人承认、被人理解,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乐其学。
2、体验成功,让学生心理自主。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让每一个学生品尝到成功的滋味,使他们能自由地思维,自由地表达,使各种水平的学生都生活在希望中,从而使学生由成功的体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愉快的内心世界是产生力量的源泉。从课堂教学实践来看,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才有学生人格的自由舒展,才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才有潜能的迸发。
三、淡化习作技巧,培养良好习作习惯是加强学生真情习作的保障。
  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宜空讲知识,或以为多讲知识即有裨于写作能力之长进,殊为不切实之想。”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淡化了写作技巧训练,除了提出“根据需要,使用标点符号”外,仅在第三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出“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和“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没有了以往的“有中心,要围绕一个意思来写;有条理,按一定的顺序写;有重点,主要部分写详细,次要部分写简略;注意谴词用语,要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句子要通顺连贯”等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有利于学生良好以作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正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教师在指导作文教学时,应刻意培养学生规范写字的习惯;坚持课外阅读,坚持摘抄,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在积累素材的时候,一方面可以从阅读中获得,另一方面也可以从生活中摄取,可以结合“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引领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一手材料,使学生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从而有利于学生真情习作。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8245.html

  •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_《给予是快乐的》听课感受

    中王老师从整体入手,抓住关键词“惊讶”“又错了”“懂得了”组织教学,从而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文章的中心。 二、弄清思路,分好段落结构。   这篇课文的重点并没有写保罗怎么载着小男孩和他的弟弟兜圈的情景,而是详细地叙述了原因。保罗怎么会用新轿车载着他们兜圈的呢?情节是比较曲折的,叙述也是很生动的。...

    发布于:2025-07-25

    详细阅读
  • 余秋雨《道士塔》_《道士塔》教学感言

    很久以前听说余秋雨的>写得不错,借了一本,匆匆地翻了一遍,觉得有些快乐,也有些不快 也没继续深读,还给主人了 没想到他的>竟入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 而我正教第三册 教学生读书可不是自己读书,那非细读不可了 可是细读之后,无端生出一些不快 不快有如下一些 一 文物外流不...

    发布于:2025-07-25

    详细阅读
  •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核心是什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一个人“停止了创新的思想,便是停止了生命。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能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因此语文教学活动必须以教材为凭借,但决不能局限于教材,应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体验性能力寓于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天空中翱翔。 (1...

    发布于:2025-07-25

    详细阅读
  • 新教材下的识字教学|新教材识字教学点滴谈

    中有读,读中有悟。在课堂上,识字方法不应是单调的,枯燥的。 (一)突出重点,避免平均用力。   一篇课文中的生字有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对于学生易错的字,要先强调,给学生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对于学生特容易出错的字,教师要用彩笔标出,例如:“鸟”、“太”字,教师书写的时候就要将“、”用醒目的红色标出,...

    发布于:2025-07-25

    详细阅读
  • [《北风和小鱼》教案]《北风和小鱼》一课教学反思

    号转化为图象,在他们脑海里浮现。最终让学生读出情、读出味,感悟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获得启迪。新课程强调多维互动,体现对话课堂。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对话过程中,通过加动作、加表情的形式,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实现了共同探究,真正地把感情激发了出来。使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

    发布于:2025-07-25

    详细阅读
  •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案_《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学反思

    知规律,培养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建立宽松的学习氛围   在学生完成课堂探究时,我利用课件播放优美的音乐,建立了宽松的学习氛围。自主探究的课堂处处洋溢着师生民主平等的气氛,我用生动的语言、温柔的目光、信任的眼神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在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使学...

    发布于:2025-07-25

    详细阅读
  • 【学生与文本对话】把握文本,让对话更具活力——古诗《枫桥夜泊》一课教学反思

    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品读、赏析《枫桥夜泊》描绘的画面,领略诗中悲凉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正如备课是预设的一样,学生们不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而且理解了诗的意思,领悟了诗人凝重孤寂的思想感情。可是就在理解诗意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对于作者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作者描写...

    发布于:2025-07-25

    详细阅读
  • 看菊花挂什么科_《看菊花》反思

    《看菊花》这一篇课文记叙了一家人在假日去公园看菊花的情景,赞美了菊花不畏严寒,竞相开放的高洁品质。以“看菊花”为题,告诉我们“菊花”是主要描写对象,先交代看菊花的时间、地点、人物,接着写菊花盛开的情形,再展示爸爸看菊花的议论,最后点明“我看菊花的感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会生字,理解生词,读好课...

    发布于:2025-07-25

    详细阅读
  • 《未来的衣服》作文|《未来的衣服》听后感

    昨天有幸参加了在海盐向阳小学举行的嘉兴市第九届“南湖之春”教育教学改革展示活动——语文专场,亲身体验了三位教师的精彩课堂展示。展示课给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以极大的帮助,因为昨天上课的三位教师所上的都是平时我们不太愿意专注的说话课和口语交际课。教师们精湛的教学功底,无不让在座的几百位教师咋舌。   给我...

    发布于:2025-07-25

    详细阅读
  •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反思]《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反思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体现了冰心对春天、对儿童的赞美之情,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种感情,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紧扣一个问题进行自主学习。   一、在引出课文中心句: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后质疑“为什么说只拣儿童儿处...

    发布于:2025-07-2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