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学生阅读名著|如何引领学生阅读名著

语文教学反思 2025-06-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一)名著阅读,已经离我们太远? 
  如今,我们周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印刷制品和网络资源,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对于身心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他们喜欢读什么?还喜欢读名著吗?有一家知名出版社就名著阅读向一千多名大中学生调查,结果令人吃惊:喜欢看但没有时间看的占54%,太长了、看起来很吃力的占15%,太难了看不懂的占4%,其他占4%,选择很受欢迎的仅占15%。85%的大中学生不读名著,这其中的确蕴藏着不少令人沉思的问题。很多学生爱上了文化快餐甚至网络文学。几家有名的商业网站论坛的网络写手为自己这一代人做了总结:“我们都不看名著了,大家都喜欢网上的东西,好看就看,不好看就灌水(网语,“批评”的意思),名著已经离我们太远了!” 
  实际工作中,我发现许多学生课外阅读少,思想囿于一片狭小的天地,视野狭小,知识贫乏,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缺乏起码的人文素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教授说:“名著普及困难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名著历史发生久远,唤不起共鸣,而且社会上急功近利的风气严重,很少人能静心欣赏这些经典巨著。年轻一代比较自我,社会上流行的东西对他们影响较大。”学生在原生态的阅读中明显存在三大倾向:急功近利——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的大量零散的语段阅读;浮光掠影——为了获取信息,而阅读一些短、平、快的“文化快餐”;轻松愉悦——为了消遣,阅读娱乐性强但缺少历史厚重和人文品性的书刊。由此可见,名著阅读已经走入低迷的狭谷,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的深切关注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这就是我们语文组同仁不懈探索“书册阅读”这一课题的现实背景。 
  二)名著阅读:教师引领意义重大 
  阅读是对外部世界的开发,更是对自己生命的开发。每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余秋雨先生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可见,语文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引领学生发自内心深刻认识到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对他们的发展有多么重要! 
  1)引领学生深入认识阅读名著的重要作用 
  青少年正处在认知世界和素质形成时期,名著对其成长有不可忽略的意义。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本身并不是目的,它的目标是有益于人的发展。 
  1、从人文关怀来看:福楼拜1857年6月在《致尚特皮小姐》的信中说:“阅读是为了活着。”缺憾与世界的不完善,造就了阅读成为人们的精神追求与“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最重要的方式。古今中外,书册繁复无穷,浩如烟海,而经典名著是“过去文明汇聚和交流的见证,也是未来的记忆和希望的表达,更是反映一个社会生活的缩影”。其基本价值体现在文化传播、社会教育、历史借鉴和人类研究、鉴赏上;经过了历史的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经得起揣摩和消化;是历代圣贤名士的智慧精华,是世界文化的精髓,是全世界人文精神的结晶。对中学生情感的熏染,人格的构建,习惯的生成,环境的优化,传统的相承,太重要了!假以时日,学生在阅读中多少会受到经典的潜移默化、陶冶性情。对于发展思维、培养灵感、孕育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同样有着巨大的作用。美国80年代诺贝尔资金获得者斯佩理的研究成果,也充分表明人文关怀对人的创新能力的开发有着首要的作用。素质教育关键是开发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但是,对科技知识、文化知识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决不是离开历史文化知识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仅*数理化、外语等学科的教学就可以完成的。 
  更重要的是,名著因被很多人反复阅读,已成为当代社会词语的前提性素材,如果不了解名著,就会在文化沟通中产生严重障碍。名著和其他作品在文化方位上是不平等的,它们好像军事上的制高点,占领了它们,很大一片土地就不在话下了。对于专业之外的文化领地,我们没有时间去一寸一寸占领,收取几个制高点就可以了。清华一位博士说:“我是学物理的,但是我喜欢读名著。通过名著中交错的历史长河的纵横比较,领略历史的深远和世事的反复。有时还能从沧海桑田中看人生变幻,在社会发展中看索取与奉献,从而培养品质、塑造信念。不是有句话叫‘腹有诗书气自华吗?”很多经历中国当代几次变革的人都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浸染着那代人的风采,这本书是当年很多人的精神支柱。2000年2月28日,由此书改编的电视剧在中央一台首播,一时间唤起多少人的记忆,青年一代也掀起了学习保尔·柯察金的热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销量也稳居各大书店销量排行榜之首。 
  2、从语文学习本身来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死抱课文以对付考试为目的的阅读是狭隘的,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阅读必须向课外拓展。学生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九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实施建议里明确指出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123
  一个民族数千年文化,积淀于经典之中,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不朽范例,也可以精选出数十百篇以作代表。如能熟透这数十百篇,则单字自在其中,文法自在其中,文艺自在其中,思想自在其中。由此立下根基,则无书不可读,无理不可通矣,此执简御繁之道也。再次,学生天生直觉能力极强,只要有千百句语句常在口头绕心头转,久而久之,自能融会旁通,进而应用自如,语文能力之潜进自然毋庸置疑。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藏胸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就是诠释这一道理。高考作文满分获得者蒋昕捷就特别爱读名著,他说他尤其热爱中国古典名著。他的作文《赤兔之死》全篇皆文言,引经据典,一气呵成,令当时所有阅卷老师备感欣喜。 
  2)建立阅读名著的合理运行机制 
  1、合理安排时间:将机械的抄写作业尽量压缩,引领学生视各自实际情况,每日争取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有计划地阅读名著。对于名著不能平均施力,一个时间只能死啃一本,附带着集中阅读与它有关的书籍,务必把这个制高点完全占领。这是一个似慢实快的办法,更不要摆出博览群书的派头一目十行、一天一本。如果本本都是泛泛而读,到头来就像笨熊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满地狼藉却食不果腹。应该反过来,慢慢地啃一本是一本,神定气稳地反复咀玩。每一本又都是高水平的作品,那么用不了多久,学问规模就影影绰绰地成型了。 
  2、进行有序指导 
  按照建构主义心理学和接受美学的观点,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构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方面。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学生阅读同样的阅读材料,也会由于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对材料产生不同的理解,有的贴近原文,有的对原文加以了升华,有的却与原文风马牛不相及。这时,如果没有教师有效指导,没有合作与交流,就可能会使学生缺乏发展的平台,影响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质量,而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则更会一筹莫展、“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经常给学生以有意义有目的的帮助和指导。尤其是刚刚起步时,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可以选择学生较感兴趣的,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老人与海》等。这些作品真实地反映较长时段、较宽领域的典型化生活场景,从中易于领悟人生的真谛、生活的酸甜苦辣,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享受与作者、作品中人物“对话”的愉悦、充实、净化情感世界。从学习语文的角度来讲,这些作品涉及了众多的生活场景描写,运用了丰富的语汇,能体现出作家作品的风格,可以让读者有多方面的收获。 
  每个阶段按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向学生介绍相关背景指导,组织专题讲座。先给了学生一个“面”之后让他自己去选择一个或几个“点”,一般在一个月之内完成一本书的阅读,继而转入下一本书的阅读。在这样的指导和调控之下,学生的阅读既有“点”的自由,又可以得到“线”和“面”的保证。一段时间的引导之后,学生还可以学会自己来选择书目,制定读书计划。从阅读行为养成上来说:第一阶段以激发兴趣和求知欲为重点,第二阶段以养成良好习惯为重点,第三阶段以优化方法、学会评价鉴赏为重点。 
  3、引导探究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但是学生存在阅读的差异性,学生的智慧也是有限的,况且又处在阅读能力的提高过程中,如果仅仅让学生独立思考,可能会出现“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形,学生往往会陷入迷惘困惑中,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倡导, 
  对有价值的焦点问题,组织讨论、辩论。讨论以学生为主体,经过学生自己积极思考,相互探讨,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激发智慧的火花,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学生一进入名著这个广阔天地,固然会有仰望文学大厦的望而却步,但引导有方却会使他们触摸到名著最感人的神经,从而感受到名著那贴心的呵护、细腻的抚摸、深沉的震撼和久远的回味。 
  三)名著阅读:学生主体自求发展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不应操纵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1、引领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书册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由的阅读,教师不能越俎代庖,随意指定,硬性摊派,强求统一,而应尊重和珍视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个性,在给学生做好课外阅读材料推荐和指导的基础上,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阅读书册。教师要以宽容的态度让学生自由的选择自己喜爱的阅读的材料,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去享受无拘无束的阅读兴趣。有的学生喜欢想象、幻想,他们可以选择想象瑰丽的科幻读物;有的学生多愁善感,囿于内心,他们可以选择感伤婉约的诗词散文小说;有的学生性格外向,他们可以选择豪放的诗词或紧张激烈的传奇武侠;有的学生抱负远大,脚踏实地,他们可以关注那些能给人丰富的人生启迪和引路作用的名人传记……在自主选择阅读的书册中,学生会时时体验到发现自我的乐趣。  123
  2、引领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阅读方法 
  对于课外阅读的方法,教师也不应强求统一,而应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默读、朗读、浏览式、赏析式、圈点式、摘录式、批注式、比较式、对话式……不拘一格。教让读写抄评、听说论辩、评价鉴赏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多样的方法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在丰富的知识中打造厚实的文学功底,在厚实的功底中得到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保持经久不衰的阅读激情。 
  3、引领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积累方式 
  积累是课外阅读的首要任务。北师大博导刘锡庆教授强调,一个人学语言,第一是*积累。在课外阅读的积累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把好的文章或段落背诵下来;可以引导学生做摘抄,如在阅读过程中把优美的词句、语段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并写上点评或心得;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圈点批注……教师不应强求学生统一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积累方法,而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积累方法或几种积累方法结合,让学生在自主积累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收获。 
  4、引领学生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之后,我们就各有了两种思想。”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它本身就是一种碰撞和融合,两种思想交流之后或许可以产生第三种甚至更多思想。由于名著的博大精深和含英咀华,使得交流在阅读中成为一种必需。 
  在小组交流中,可以互相合作,利用各种途径查阅资料,可以互相探讨与交流,最大限度地激发小组成员的智慧,让学生在相互合作、探讨、交流中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扩大信息和思维的容量。同时,提供一定的时间给学生交流阅读心得,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如故事会、朗诵比赛、读书报告会,演课本剧等形式,让学生向全班同学朗诵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优美语段、名言警句、好词佳句、精彩故事……;向全班同学讲课外阅读中所见的时事要闻、奇人怪事、民情风俗、自然风光、历史故事……;向全班同学交流阅读的方法、感受、经验……;从主要内容、写作特点等方面向大家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等,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除了在必要的时候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外,还鼓励学生之间相互点评。课外阅读中的合作与交流,满足了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交际需求,为学生提供了传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同时还使那些原本没有兴趣参与课外阅读的学生受到“场”的影响,产生谐振,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使学生获得共同的发展。 
  总之,在名著阅读中,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实践一年,收效是巨大的。学生读了大量名著,多的读到八本左右,少的也读了三四本;人格修养和审美情趣大大提高,知识储量大大增加,领悟鉴赏力不断增强;学生写作水平整体提高,一批写作高手脱颖而出,常有获奖佳作;语文成绩名列前茅。“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不由得要深情地说:我们要将名著的开发与阅读进行到底!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8239.html

  • [社会《端午节》教学反思]《端午节》教学反思

    在4月25日的片信息技术优质课选拔时上了《端午节》一课,现把点滴感想记录如下: 这一课是小学信息技术(四下)教材中,网络单元的第二课时,在教材中,它确定了两大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确定相关主题;第二部分:查找整理资料;其中第二部分是重点,它又分了3个方面:1、确定主题后围绕主题搜集资料;2、建立好相...

    发布于:2025-07-05

    详细阅读
  •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一、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动作。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

    发布于:2025-07-05

    详细阅读
  • [考试反思]考试反思

    一个学期结束了,很有必要静下心来,通过期末考试重新审视一下自己这半年的教学工作。   这次试卷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测试,评价形式比较灵活,基本体现了新课标的评价要求。从考试成绩情况来看,总体上是令人满意的,因为达到了全班合格的要求,也就实现了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但是和其...

    发布于:2025-07-05

    详细阅读
  • 写《草船借箭》读后感_《草船借箭》教后记

    教学相长有感   曾经听过同事之间互相打趣地说:“总教一年级的老师就是一年级的水平,我现在也就是五年级的水平而已……”当时只是一笑而过,只觉得这怎么可以,当作一句玩笑罢了!   而教过一轮又一轮了,对“教学相长”这样的道理也体会得越来越深。   对于女生来讲,不最喜欢看的可能不属《三国》了,所...

    发布于:2025-07-05

    详细阅读
  • 【如何辨别下定义和作诠释】如何辨别“下定义”与“作诠释”

    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八种: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画图表、打比方、举例子。其中,学生在阅读中不太容易区分的是下定义和作诠释。 先来看看教科书上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解说: “通过下定义,指出事物的性质特点,使它与别的事物区别开来。下定义,一定要准确,要讲究科学性。”“由于下...

    发布于:2025-07-05

    详细阅读
  • 语文教学反思600字_语文教学反思6

    立足基本点 初中说明文写作教学是以培养记叙能力为基础的写作教学新阶段。说明文的写作必须具备科学性、客观性的特点。这是写说明文的两个基本点和根本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切忌对学生泛泛要求,要以记叙为基础,用分解法突出抓好两个基本点。其一,文体特点要突出“说清楚。”首先着眼于说明文的科学性,强...

    发布于:2025-07-05

    详细阅读
  • 说明文的顺序教学课后反思_关于说明文教学的反思

    bsp; 在刚给学生们上说明文时,感到有点吃力,因为学生对于这样一种新的文体很有适应,基础性的知识也很不理解,教起来认同感不强。于是果断停止课程的教授,总结《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对学生进行说明文基础性理论的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对说明文有了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才在学习时不感吃力。...

    发布于:2025-07-05

    详细阅读
  • 语文教学反思300字|语文教学反思3

    改变学生自主学习浮于表面的状况,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断走向深入,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针对上述原因,笔者认为当前教师应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切实做到以下两点: 一、要加强自主学习的指导。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绝对不能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教师的主...

    发布于:2025-07-05

    详细阅读
  • 音乐家与报童感悟|音乐家与报童

    教学实录: 我先揭示课题,接着告诉学生这是一首歌的歌词,我问学生谁会唱《卖报歌》,没人吱声。我叫了几个同学,都摇摇头,只好我唱了,我清了清嗓子,唱了起来,“啦啦啦……。”唱完,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下课了,几个同学围上来说:“老师,你唱得真好,教我们吧。”“好,学完课文,再教这首歌!”我答应了,...

    发布于:2025-07-05

    详细阅读
  • [《可爱的草塘》教学设计]《可爱的草塘》教学反思

    ——以读带讲有特色   我们知道,阅读教学离不开读,“以读代讲”必须形式多样地“读”,方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进而提高“读”的质量。在《可爱的草塘》这课中,我除采用一般的范读、自由读、齐读、品读等方式外,还采用了如下一些颇具特色的新颖的朗读方法。 1、手势导读。教师范读后再让学生...

    发布于:2025-07-0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