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意绵绵的意思]《画意绵绵》教后记

语文教学反思 2025-06-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所以人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先得有一桶水。”老师的这“一桶水”从哪里来呢?你固然可以正襟危坐、挥汗如雨地去钻研课本和教材教法,或者于忙碌的生活中抽一部分时间去高等学府进修深造。但几年的教书生涯使我感到,这“一桶水”并不一定非刻意寻求不可,它就融化在你的生活中,它与一个教师的个人气质和生活经验密切相关。
  我上过一堂题为“想象和联想——从《画意绵绵》谈起”的公开课,连试讲的班级在内,四个班的授课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气氛活跃,思维充实。我愿就这节课来谈谈我对教师“源头活水”的一些看法。
  公开课的流程大致如下。
  预习课。发下预习资料(包括柯灵论散文的一篇序言、《魔鬼词典》词条集粹、当代诗歌两首以及预习思考四大部分),给同学一节课时间自学(以课内内容为主)。让同学自看《画意绵绵》,摘抄好词佳句,对与课文相关问题发表看法(形诸三百字左右的文字);同时布置两组同学课余排演小品,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每组由一小组长兼“导演”负责,负责组选“演员”,安排任务。
  讨论训练课。我的语言串起整节课的三大环节,教学重点放在对想象和联想的认识和思维训练上。课的全过程可以这样简略描述:
  开场白(教师)→①小品表演(两组)→师生评议(把握《画意绵绵》的主题,为想象和联想的引出和展开打下基础)→②关于柯灵论散文序言的讨论(引出想象和联想)→③有关的思维训练(分为口头练习和拟写魔鬼词条两部分,达到全课高潮)→归纳小结(师)→一生诵读胡适的《一念》(全课结束)
  总结这节课林林总总的素材,尽管还谈不上广博,但它的容量肯定早已超越了课文“这碗水”本身的范畴,姑且借称为“一桶水”。这一桶水的来源我以为由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所决定。
  一, 与教师个人气质和阅读习惯有关。
  我曾一度喜欢赵丽宏的文章,他屡屡在文中提到对柯灵文字工夫和素养的钦佩,于是我会对柯灵的散文有一定的兴趣,并对其个人予以一定的关注,因此会选中《画意绵绵》。
  我又是一个《围城》的热心读者和一个诗歌爱好者,所以为了让学生较为形象地理解何谓“联想”,我在课上举了《围城》中以下两段话:“方鸿渐看到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赵辛楣和鸿渐拉拉手,傲兀地把他从头到脚看一下,好像鸿渐是页一览而尽的大字幼稚园读本……”所以我会在课的结尾拉来开白话新诗风气之先的胡适助阵,让他的《一念》为同学描述令人震惊的“想”的神奇。
  二, 来自于个人的生活经验。
  这一点体现在印发材料中柯灵序言的选择和思维训中口头练习的设计上。
  以前曾听过复旦附中黄玉峰老师的一节课,课的主题是散文的阅读。整节课几乎都由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来讨论发言,最后黄老师就是用柯灵的这段序言作了一个二、三分钟的小结,由此触发了我的起用之念。事实上此外我还曾两次接触到这篇文章,最早是在自己所购“艺术与人生”丛书之一的散文集中,它就是丛书的总序。另一次是在高三的模拟考卷里,作为一段阅读训练的对象。前两次印象是有了,但并未想到要用。
  至于思维训练时,画出图形让同学自由联想和想象的小插曲,则得自特级教师程红兵讲授作文思维训练实录VCD的启示,它是不久前去无锡参加语文百校年会时购得的。
  三, 主观有意探寻。
  《魔鬼词典》曾红极一时,它引起我的关注是因为简洁精炼的词句,幽默活泼的话语风格,开阔的视野以及思维的深湛。为了让同学进行模拟练习,必须提供一些典型有效的例子,可一时竟无法买到此类书籍,后几经周折才在开张不久的美罗城四楼书城觅到一本《教育魔鬼词典》。我利用近一日的时间,通读全书,筛选出二十余条精粹之作,附于预习材料中。
  四, 激发学生潜力。
  教学不仅仅是老师个人的事,学生也可以教学生很多东西。这堂公开课上,小品表演和拟写词条引起了同学极大的兴趣,展现出了他们的潜力,从而使全体同学受益。几个班级的小品表演都有出乎我意料的地方。有的班级同学在表现毛延寿受贿的丑态时,用金币巧克力代替金币,边收边吃,同学一乐,印象深刻;有的班级同学吉他弹奏,打造现场效果;有的班级同学灵机一动,用水为“梵高”做出特异发型,塑造人物个性;有的班级同学场面宏大,参与面广,融入现代元素。各有其长。
  这节课最大的遗憾,就是我未对同学当堂写下的精彩词条作记录,留下他们思想火花闪动的瞬间。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给我列出的“冰”、“家”、“书”和“运动会”等词条写下了新的注解,并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开发,相互启迪。
  如果说要给学生一碗水须有一桶水的话,我想那一桶水里定应包括学生的一部分,而教师要做的是如何让学生心中的“水”流出来,灌溉大家共同的智慧之株。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人们纷纷对传统的语文教学做出反思,思考如何打破沉闷,拓展空间,如何既教出老师的个性,又焕发出学生的兴趣,在一个融洽快乐的氛围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学生要长的茁壮,老师的“泉眼”绝不能干涸,但愿我的点滴感受能对众人有所助益。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8241.html

  •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_《给予是快乐的》听课感受

    中王老师从整体入手,抓住关键词“惊讶”“又错了”“懂得了”组织教学,从而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文章的中心。 二、弄清思路,分好段落结构。   这篇课文的重点并没有写保罗怎么载着小男孩和他的弟弟兜圈的情景,而是详细地叙述了原因。保罗怎么会用新轿车载着他们兜圈的呢?情节是比较曲折的,叙述也是很生动的。...

    发布于:2025-07-25

    详细阅读
  • 余秋雨《道士塔》_《道士塔》教学感言

    很久以前听说余秋雨的>写得不错,借了一本,匆匆地翻了一遍,觉得有些快乐,也有些不快 也没继续深读,还给主人了 没想到他的>竟入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 而我正教第三册 教学生读书可不是自己读书,那非细读不可了 可是细读之后,无端生出一些不快 不快有如下一些 一 文物外流不...

    发布于:2025-07-25

    详细阅读
  •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核心是什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一个人“停止了创新的思想,便是停止了生命。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能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因此语文教学活动必须以教材为凭借,但决不能局限于教材,应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体验性能力寓于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天空中翱翔。 (1...

    发布于:2025-07-25

    详细阅读
  • 新教材下的识字教学|新教材识字教学点滴谈

    中有读,读中有悟。在课堂上,识字方法不应是单调的,枯燥的。 (一)突出重点,避免平均用力。   一篇课文中的生字有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对于学生易错的字,要先强调,给学生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对于学生特容易出错的字,教师要用彩笔标出,例如:“鸟”、“太”字,教师书写的时候就要将“、”用醒目的红色标出,...

    发布于:2025-07-25

    详细阅读
  • [《北风和小鱼》教案]《北风和小鱼》一课教学反思

    号转化为图象,在他们脑海里浮现。最终让学生读出情、读出味,感悟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获得启迪。新课程强调多维互动,体现对话课堂。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对话过程中,通过加动作、加表情的形式,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实现了共同探究,真正地把感情激发了出来。使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

    发布于:2025-07-25

    详细阅读
  •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案_《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学反思

    知规律,培养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建立宽松的学习氛围   在学生完成课堂探究时,我利用课件播放优美的音乐,建立了宽松的学习氛围。自主探究的课堂处处洋溢着师生民主平等的气氛,我用生动的语言、温柔的目光、信任的眼神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在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使学...

    发布于:2025-07-25

    详细阅读
  • 【学生与文本对话】把握文本,让对话更具活力——古诗《枫桥夜泊》一课教学反思

    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品读、赏析《枫桥夜泊》描绘的画面,领略诗中悲凉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正如备课是预设的一样,学生们不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而且理解了诗的意思,领悟了诗人凝重孤寂的思想感情。可是就在理解诗意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对于作者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作者描写...

    发布于:2025-07-25

    详细阅读
  • 看菊花挂什么科_《看菊花》反思

    《看菊花》这一篇课文记叙了一家人在假日去公园看菊花的情景,赞美了菊花不畏严寒,竞相开放的高洁品质。以“看菊花”为题,告诉我们“菊花”是主要描写对象,先交代看菊花的时间、地点、人物,接着写菊花盛开的情形,再展示爸爸看菊花的议论,最后点明“我看菊花的感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会生字,理解生词,读好课...

    发布于:2025-07-25

    详细阅读
  • 《未来的衣服》作文|《未来的衣服》听后感

    昨天有幸参加了在海盐向阳小学举行的嘉兴市第九届“南湖之春”教育教学改革展示活动——语文专场,亲身体验了三位教师的精彩课堂展示。展示课给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以极大的帮助,因为昨天上课的三位教师所上的都是平时我们不太愿意专注的说话课和口语交际课。教师们精湛的教学功底,无不让在座的几百位教师咋舌。   给我...

    发布于:2025-07-25

    详细阅读
  •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反思]《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反思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体现了冰心对春天、对儿童的赞美之情,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种感情,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紧扣一个问题进行自主学习。   一、在引出课文中心句: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后质疑“为什么说只拣儿童儿处...

    发布于:2025-07-2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