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张家界课文]《迷人的张家界》——整合拓展,神游仙境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张家界以其举世罕见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闻名中外,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迷人的张家界》我以“神游”导入,贯穿全课,层层深入,步步激趣,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功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会读书的方法,得到情感的体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用眼看,用手找,足不出户,就领略到了大自然的无限风光,从而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流程:
一、图文整合,指导“神游”教方法。
新课伊始,我先问同学们是不是都喜欢旅游?都去过哪些地方?当同学们回答之后,我又说:“你们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可是加起来也没有我去过的地方多。信不信?老师世界各地都去过,什么都见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南沙群岛,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还有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从同学们一个个充满好奇的目光中,我能感觉到,他们羡慕,他们怀疑。我趁机再问:“你们猜猜老师是怎么去的呢?”“上网。”“看电视。”“读书。”学生们天真、稚气、活泼的天性,只有在当时,我的感触最为真切和深刻。经过师生的这一对话,学生立刻投入到了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因此拉近,为后面的师生互动奠定了基础。接着,我告诉学生:“文章写得好,我们把书也读好了,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叫‘神游’。这节课,我们就跟随文章的作者去‘神游’--迷人的张家界。”当学生听了老师的话后,兴奋劲和求知欲溢于言表--赶快“神游”, 一饱张家界的“迷人”景色。
接下来我带学生进入专题网站,层层深入,步步激趣,进行“认读生字、认读词语、读通课文、理解词语、理清顺序”这些教学环节,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情境中完成了“神游”前扫除障碍这一准备工作。
在“猜词游戏”(理解词语)中,学生看到画面时的兴奋程度至今令我回味无穷: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有你的理解,他有他的观点,我有我的理由,不知不觉中同学们学会了词语的积累与运用,学会了解词的方法,感知了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
二、循文入境,进行“神游”品美景。
“神游”前的障碍扫除后,我让学生“神游”课文,把心放到课文的每一句话中去,细细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看能不能在自己的头脑中出现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这时,学生们静静地走进课文,认真默读,开始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思维异常活跃。当让他们谈感受时,课堂上又一次出现了高潮--答案是那样的精彩,那样的富有个性,那样的富有创造性。虽然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生活经历不同,个体思维不同,对课文的理解不尽相同,但这些答案,都是学生独立学习的结果,个人情感的独特体验,个人智慧的随机生成。“我似乎站在黄狮寨的顶峰,向上望是蓝蓝的天空,向下望是万丈的深渊,有一种身处险境的感觉。 “人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认为还应该加上张家界。”“这样欣赏美景,既省了钱和时间,又进行了旅游。”“我仿佛登上了黄狮寨的点将台。我的东方是气势磅礴、金光闪耀的神鹰护金鞭;我的西方是满目青翠、纤尘不染的金鞭溪;我的前方有八九座山峰,好似一个个虎背熊腰的威武将军,向我诉说着张家界的历史;我的后方是一群又一群伶俐可爱的小动物,它们好像在向我打招呼;我的下方是叫人心惊胆战的万丈深渊;我的上方是白云飘飘、霞光万道的蓝天白云。我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空气,心中不由地赞叹道:迷人的张家界,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我想,这是我们做教师最想看到的,正是教育所追求的。这远比我们喋喋不休地分析、讲解、灌输,学生机械地、被动地接受要有效得多。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获得的能力和体验是刻骨铭心和终生受益的。
在播放录像后,让学生用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表达你看后的感受。这又使学生的情感达到了最高潮,说出的语言不同,但目的是相同的--对大自然的向往,对张家界的赞叹,对这一世界自然遗产的感慨。
三、激发情趣,拓展“神游”开眼界。
经过老师和学生跟随文章的作者到课文中游,老师带着学生到录像中游,应该说是实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但我觉得这还不是一个完美的课堂,于是我用语言描述由一到十,由十到万的张家界景点名称,让学生感受张家界的美景举不胜举;阅读网站中展示的“名人赞叹张家界之美”的经典语言,总结“神游”之妙,启迪升华;进而设计了第三次“游”——让学生登录老师课前制作的“迷人的张家界”专题性学习网站。网站中的每个模块都如一桌丰美的精神大餐,如一个琳琅满目的自由超市,等着同学们去品尝,去采购。与网络对话,同学们的兴趣特浓。欣赏结束让同学们用最简练的语言说说自己看到的张家界时,又产生了与前面不同的感受——视野开阔了许多,知识丰富了许多。那啧啧的赞叹声出自孩子们不同的口中:“说它是人间仙境,名副其实!”“我为张家界而自豪!”“我觉得现在就在张家界上课。”这样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张家界景色的迷人,感受到学无止境。让孩子们带着求知的兴趣走进课堂,带着求知的欲望走出课堂。
上完本节课,我感到最欣慰的是——学生们知道了如何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到祖国的山河之美:既可以通过“神游”读书感悟,又可以通过录像欣赏品味,还可以通过网上旅游拓展视野。我感受最深的是--没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就没有课上的精彩。 12
细细回味,整节课我都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感悟,在情境中自主学习,在情境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下课后又一次涌到我跟前:“老师,这节课我们就像真的去了一趟张家界!”“老师,你一定去过张家界吧,要不,怎么知道这么多?”是呀,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那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整合拓展, 神游仙境。”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我喜欢这样的课堂,更想给予学生这样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也相信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会收获更多学习的幸福。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8214.html
-
[《广玉兰》的作者]《广玉兰》反思详细阅读
《广玉兰》一文是一篇状物散文,作者状物,原因是因为她感到了物的“美”,而借助于文字将这种美传递给读者。广玉兰,同样是因为它的美丽、高雅打动了作者,所以在教学时,我紧扣住“美”展开。因此,我对教材的上述处理只对了一部分。但是,事物的美丽是多种层面上的,有外型上的、色彩上的,更有一种事物潜藏在内...
-
《写一个熟悉的人》教案_《写一个熟悉的人》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本课时是一堂网络教学实验课。课堂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学校校本资源——快乐作文网站组织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优化作文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三次引导学生点击网站专栏——“优秀作文”“作文教学”“佳作欣赏”,每一次的网络利用都有不同价值。学生在教师有的放矢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思...
-
[语文教学反思1000字左右]语文教学反思1详细阅读
语文教学经过多年的改革,已经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是,以整体而言,语文教学效率偏低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面对学生不懂文体,不会谋篇,词不达意,表达不清,错别字连篇等诸多语文能力的缺漏,人们在思考,语文教学怎样才能走出颓靡的困境?怎样才能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以适应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与需要?...
-
阅读教学教学反思|“阅读教学”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现在我们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一节课老师最多讲15分钟,剩下的要么是开展活动,要么就是让学生自学。《 新目标英语》中每单元至少有两篇阅读材料,我们现在一般都采用阅读教学法,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强调自学与合作学习。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到底要不要讲?究竟应该怎样讲?...
-
【优化教学语言】优化教学语言,提高课堂效率详细阅读
教学语言在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果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枯燥无味,没有情趣,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开学初的一节语文课上,由于我感冒,声音嘶哑,我的激励性语言不够,学生的兴致也不高,整个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教学效果不佳,通过这一个月的教学实践,我注重在教学中要优化教学语言...
-
[合作要有实际内容]合作要有实效——《世纪宝鼎》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通过《世纪宝鼎》的教学,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学生读课题质疑,提出:世纪宝鼎的“鼎”是什么,世纪宝鼎的样子又是什么,它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我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小组学习,在反馈交流的时候,我觉得效果并不好。课后反思,我并没有真正弄懂“小组合作”的目的。如果这节课这样设计...
-
[赏析古诗句子的三步走]学习古诗三步走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选编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这些诗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语言、强烈的感情色彩,表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体现了艺术作品的美。那么,如何较快地学习古诗,体会出诗中的美呢? 第一步、解诗题,知背景。 所谓“解诗题,知背景”,就是初学一首古诗,首先须从题目入手,了解诗人的...
-
《七律长征》?|《七律长征》教后记详细阅读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初步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感情丰富的强烈特征。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
-
语文快餐杂志|语文快餐——自主的体现详细阅读
时下,教学改革中提倡“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接着也便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的苦叹:“语文课没法教了”、“语文课不会上了”……我对此虽表同情,但更多的是为某些教师于当今形势的无奈,思想的守旧而担忧。 其实,今天的教学改革所提倡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就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空间,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后记_《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记详细阅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散文。鲁迅的作品,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些难度的,课文里介绍的生活场景百草园、三味书屋,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是陌生的。但是文章的主题思想中提及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学生而言又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好在文章里的游戏、知识等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可感的。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富仁老师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