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公开课教学案例_《兰亭集序》公开课教学案例

语文教学反思 2025-06-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是东晋时期王羲之的一篇书法作品,文笔很美,但思想略显消沉,其中以学生现有知识积累和阅历,很难深层次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学习中往往觉得枯燥无味,加之要求全文背诵,学生不得不囫囵吞枣地背,兴趣索然。我设计的这节课是在认真学习魏书生教育教学模式之后的大胆尝试探索,意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采取的具体方法有:
1、用文学语言讲授美文。为学生营造一种文学氛围,使学生入情入景,走入文中,走到作者内心中去。
2、引导学生美读。诵读训练中采用教师范背、男女生赛读、个人朗读、学生齐读和听读相结合的方法。真正做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3、知识点的讲解采用师生互相提问的方式构建开放式课堂,培养学生质疑、析疑、解疑的能力。
4、力求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5、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鼓励和信心,尤其注意给学生个人提供表演的机会,使其获得成功感,从而激发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提高其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教学流程
一   逐层铺垫,创设情境
1、        课前交流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知道大家是**中学哪个班的同学?
生;**班。
师:听说**班的同学都非常聪明,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生:(笑)是真的。
师:那大家今天有没有信心在各位专家老师面前展现一下我们**班的风采呢?
生:有。
师:好,那我们大声齐喊三遍“我有信心”,好不好?
生:(声音洪亮地喊)“我有信心,我有信心,我有信心。”
石:今天老师还要给在座的同学提个要求,那就是——所有的同学都要动脑、动嘴,你可以想错,但是不能不想;你也可以说错,但是不能不说,能不能做到?
生:能。
师:好,我们正式上课。起立!
2、        导入课文
师:(以轻柔的钢琴曲为背景音乐,淡雅的古典画面为背景画面)
浙江绍兴的兰渚山是个美丽的地方,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许多兰花。虽然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自从有了王羲之和41位名士在这里的集合,于是兰渚之亭就流芳千古,大大超过了兰花的清香。当年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纷纷记下了各自的千古风流,而王羲之为这些诗所写的序《兰亭集序》更以其文采书艺双绝而脍炙人口,按下来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幅书画作品。(多媒体展示书法作品)
生:(集中精力仔细看)
师:这幅书法作品精美吗?好在哪里?
生:从这幅作品中我读出了中国象形文学的古雅与优美。
生:我看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
师:然而今天我们不仅要欣赏其书法的美,更要欣赏其文章的美。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入《兰亭集序》这篇美文。(展示课题)
师:这篇文章是要求全篇背诵的。是不是难了点?
生:(齐声)嗯。
师:那好,今天老师就给大家示范背全文
(配古筝音乐,配相关画面,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生:(鼓掌)
师:老师今年都三十多岁了,尚且能够完整地将全文背下来,大家说,同学们应不应该背下来?
生:(齐声)应该。
师:有没有信心背下来?
生:(齐声)有。
师:那么背诵的基础是什么?
生:多读            生:理解
师:今天我们就以朗读和理解为准则学习这篇文章。
请同学们齐读全文。

生:(齐读)

3、解题
师:到这里,老师就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了:

…………
二  (精彩片段)    师生互动  疏通文意
1、           学生朗读
师:文言文的学习离不了朗读,今天老师今天想给大家组织一次男女生朗读比赛,看看咱们班究竟是男生实力强还是女生实力强。
师:全体男生起立,齐读第一自然段
男生:(精神十足,大声朗读)
女生:(鼓掌)
师:非常棒!同学们在自学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难懂的字词句?请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2、学生自由提问
生:(默然)
师:同学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要敢想、敢说、敢做,敢于提问题,我们只有具备了质疑的能力,才会培养出答疑的能力。如果能提出把老师难倒的问题,你可就太了不起了,谁来?
生:(迟疑,站立)老师,“茂林修竹”的“修”字如何理解?
师:哪位同学帮他解释一下“修”的意思?
生;老师,我认为“修”在这里是“长“的意思。
师:很好,那么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有没有见到过这种用法?
生:(思考)
师:上学期我们学过——《邹忌讽齐王纳谏》
生:(七嘴八舌)“邹忌修八尺有余”。
师:对,这两个“修”是同一个用法。大家还有不会的字词句吗?
师;抓紧时间提问 ,如果你没有问题,老师可有问题要问大家呀。
生:纷纷提问。
师:(同学给予解答或教师解答)
3、教师提问
师:同学问完了,老师也有几处处疑问,需要向同学们请教,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就重点字词设计的问题) 123
生:(有人跃跃欲试)
师:(鼓励)不要怕出错,今天老师就是要给大家一个说错话的机会,想想看,从小到大,有谁给过你这种机会?好,有同学勇敢地站起来了。
生:我想“所以游目骋怀”的“所以”是“用来……”的意思。
师:对,以前我们也学过这个用法,想想看——
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很好,那么哪位同学试着为我们翻译“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这句话。
生:(默然)
师:试试看,答错没关系。
生:(犹豫)“强大的秦国不敢对赵国出兵的原因是我们两个人在。”
师:(赞叹地)你好厉害,要知道这可是高中语文第六册的内容呀
师:(补充)这就是我们在高中阶段要学习的“所以”的第二种用法——表示原因。找找看,本文中还有没有这种用法?
生:(认真找)“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师:非常好,一定要记住这两种用法。下一个问题……
生:(抢答)
师:(适当点拨补充)……
    (对高中生来讲, 文言文的知识点既难懂又枯燥,所以如何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环境中自主的探究学习就显得很重要了。这个教学片段采用了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质疑、析疑、解疑的能力。课堂中,既有学生向学生提问,又有老师向学生提问;既有学生回答学生,又有老师回答学生;既有解决新问题,又有复习旧知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知识点的,并且教给了学生学习文言字词的一般方法。)
三 (精彩片段) 精雕细琢  赏析课文
1、鉴赏第一段
师:请全体女生起立,齐读第一段,我们一定要超过前面男生的朗读。
女生:(大声齐读)
男生:(鼓掌)
师:我想先请一位同学概括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生:记叙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相关情况。
师:(板书)简练点,就是“记叙集会盛况”。
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是一个怎样的集会?
师:首先写了时间,几个四字短语
生:三个。                      师:齐读。
生: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师:接下来写什么?
生:地点。                     师 :怎么写?
生:会稽山阴之兰亭。
师:在遍地兰花的兰亭集会真是让人兴奋的一件事情,那么集会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修禊事也。
师:对,举行消灾祈福的仪式,那么来者均为何人?
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师:来者都是高雅之士,接下来如何描写集合的环境?
生:“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师:(出示相关画面)作者仅仅用了16个铿锵悦耳的字眼就写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湍急流小,飞花溅玉。
想一想,这些美景给我们怎样的感觉?
生:赏心悦目
生:心旷神怡
生:神清气爽…………
师:如果你是诗人,置身于如此美景中,你会做什么?
生:做诗。                         师:还有呢?
生;饮酒。
师:所以接下来写到的是——
生:(齐声)活动。
生:(齐读)流觞曲水,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师:(出示“流觞曲水”画面)请大家描绘此情景。
生:(沉思)
师:(引导)文人都是高雅之士,他们的聚会自然免不了酒与诗……
生:他们流觞曲水,诗兴大发,纷纷临流赋诗,虽然没有丝竹管弦之胜,仍然可以畅叙幽情,各抒怀抱。
生:看到这幅图,似乎时光倒流,回到了当年的兰亭盛会上,我仿佛看到了这些雅士们儒雅的风度和其诗意人生。
师:(忘情地)这种美好的聚会自此以后成为千古美谈。直到今天,每年的三月三日,还会有许多书法家、文学家、画家汇集此地,流觞曲水,借古人之地,抒现代人的豪情。
师:如此美的环境,如此美的聚会,还有如此美的——
生:天气。
师:怎么写的?
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师:接下来,作者定会乘着快意,信步登上兰亭的最高处。仰看,天地是如此的广阔,宇宙是如此的浩淼;俯视,大自然万物是如此得繁茂昌盛,生机盎然。王羲之纵展眼力,开畅胸怀,要把大自然的美景尽收眼底,使自己的感官得到最大的享受,尽享人生的快乐。于是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
生:“信可乐也”
师: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也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大家说,文章写的美不美?
生:美。
师:美在哪里?                      生:景色写得美。
生:天气写得美。
师:还有呢?                        生:人物美。生:活动美,也就是风流美。 123
师:语言美不美?                    生:美。
师:哪位同学概括一下语言的特点?
生:优美。                          生:节奏感强。
生:清新。                          生:朴素易懂。
师:这一段写的信息多不多?          生:多
师:字数多不多?                    生:不多。
师:语言的什么特点?
生:简练。
师:所以我们可以用八个字概括语言特点:精练优美,朴素清新。
师:接下来就请一位同学化身为集会的诗人,为我们有感情地诵读第一段。
生:(自告奋勇)抑扬顿挫地读。师生共同鼓掌。
师: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按照上面的思路试着背这一段。
生:(齐背)
(大屏幕展示全段写作思路:)
  时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地点:会稽山阴之兰亭                                             乐
目的:修禊事
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环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活动: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精练优美
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感受: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                                 朴素清新






  




(赏析美文,就要营造一种学习美文的氛围。本教学片段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和文学性语言将学生带到了兰亭集会的场地,让学生入情入景,幻化为集会主人,设想当时的情景,谈论自己的看法,从而顺理成章地理清了文章的行文思路,并深切地感受到了文章的语言魅力和作者蕴涵于其中的思想感情,同时在赏析的基础上加强诵读,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           鉴赏第二段(略)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悟言一室之内————倦于涉猎游玩   (静)
放浪形骸之外————寄情山水      (躁)
欣于所遇,曾不知老之将至
情随事迁,令人感慨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死生亦大矣



人生短暂
世事无常


 四:授之以渔,学以致用
1、学法指导 
师:如果说文章第一段可以用一个“乐”字概括,第二段可以用一个“痛”字概括,那么第三段又可以用哪一个字概括呢?
生:(在段落中找)  “悲”。
师:那么作者么悲的是什么,又因何而悲呢?请同学们课下自学第三段。注意自学古文的方法,概括一下有几个步骤?
生:(七嘴八舌)
师:(总结)反复朗读、疏通文意、理清思路、加强背诵。
2、课外拓展
结合历史人物,谈谈你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
(下课铃响)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8191.html

  • 如何抓好课前准备_如何抓好课前预习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每次提到预习,无非也就是要求学生读一读课文,查一查字典而已。其实预习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预习是指导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师的要求自己去读书 ,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我以前在第二课时上会下很大功夫,忽视了预习课的重要。现在我认为预习课就正如砍柴之前的磨刀功一样重...

    发布于:2025-07-24

    详细阅读
  • 语文教学评价用语_反思我的语文教学用语

    语文课堂中我却碍于脸面 , 吝惜赞扬之词 , 即使学生回答得完全正确 , 也只是用 “ 说得还是不错的 ”“ 对 ” 等稍微做些肯定。现在我已经知道 :学生与教师原有的知识基础差异较大 , 在小学阶段更是如此,所以 , 对待学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读、独到的想法教师应该给予发自内心的赞赏 , 这可能...

    发布于:2025-07-24

    详细阅读
  • [如何训练语文语感]训练语感,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时,用平缓、柔和的语调朗读环境描写的语句,再结合画面,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茅屋之中:一轮明月升起,月光流泻,万物披纱,四周是那般幽静。之后又辅之以声情并茂的范读,把学生带到波涛汹涌的大海边,领略大海的雄浑壮美,从而领会乐曲旋律的迭宕起伏,由此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 2 、表情朗读,...

    发布于:2025-07-24

    详细阅读
  • 【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读后感】《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心得体会――要重视知识的积累

    教师日记不你象我们传统意文上理解的日记,老师的日记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如教学反思、听课记录等。这些本身就是对知识的积累。   荀子说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总希望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融入一些新鲜的、紧扣时代的信息,使教学生机盎然,...

    发布于:2025-07-24

    详细阅读
  • 绘本《爱写诗的小螃蟹》|《爱写诗的小螃蟹》课后反思

    《爱写诗的小螃蟹》是一篇富有童趣的小短文,通过前后小螃蟹两次哭的不同原因,让读者感受到真诚的欣赏与鼓励会给别人带来莫大的快乐。 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感情。   多种朗读训练穿插在教学中,有自读、男女生读、教师引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比如在理解白头翁是如何喜欢小螃蟹的诗时...

    发布于:2025-07-24

    详细阅读
  • 【点面结合留住精彩公开课】留住精彩--听公开课后的反思

    求知欲强的孩子们。 二、注重朗读,感悟语言。   新课标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如在《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课堂上,没有过多的讲解,学有过多的咀嚼。而是通过指导学...

    发布于:2025-07-24

    详细阅读
  • 四年级语文 绿 教学反思_对自身语文的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领域产生了不少新的理论、观念。 主要有:1、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教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2、教学中不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不能把学生视为灌输知识的容器。 3、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语...

    发布于:2025-07-24

    详细阅读
  • 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反思|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反思一

    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

    发布于:2025-07-24

    详细阅读
  • 【学生情感评价】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

    发布于:2025-07-24

    详细阅读
  • 冰心《烟台的海》_《烟台的海》教学设想与反思

    教学设想: 《烟台的海》生动描写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为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而努力的美好感情。课文在写“景”也写“人”,“景”与“人”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而且,语言文字非常美,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让我们感受到烟台...

    发布于:2025-07-2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