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则两制_《两则》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反思 2025-06-0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傅雷家书》是一代文学翻译家傅雷与其曾留学海外的儿子傅聪间的往来家信,捧读这些书信,我们仿如走进傅雷父子的生活,不但可以熟稔他们的生活经历,了解其心灵沟通,而且能审视他们做人的原则、学术的追求和艺术的修养。
  在教学过程中,不由得让人欣喜地感觉到:义务教育九年级语文上册的《<傅雷家书>两则》为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提供了优秀的文本载体。只要教师牢握语文教学的两大任务,落实“双性统一”的基本点;就能为发挥学生应用语文提供了广阔的实践性平台,也为熏陶学生思想情感和夯实文化底蕴营造了浓厚的人文环境。
一、文本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语文”即“语言文字”,其“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辩证统一的。“工具性”是语文课程固有的本质属性。语言文字不但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而且是传承整个人类社会文化与文明的工具。“人文性”是人类亘古久远的文明精华的积淀。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学生精神奠基的过程,是师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活动过程。其中《<傅雷家书>两则》就是体现语文“双性”特点的优秀例文之一。
 1、《家书》是傅雷父子交流思想的工具。一方面,儿子借“书信”把个人情绪的起伏跌宕、苦闷颓废向父母倾诉,也激动地把自己的成功和幸福急于与家人分享。另一方面,傅雷也通过“书信”向儿子陈述自己对人生和艺术的感悟:第一信在于劝慰儿子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信在于激励儿子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虽然两信分别处于儿子消沉苦闷或欣喜成功的不同背景下回复,但它们都发挥了沟通心灵和交流思想的功能,傅雷从中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到儿子的生活、学习状况和思想、情感趋向;同样傅聪也可以接受到父亲高尚人生观和事业观的深深教化。由此,父亲的“信”就成为傅聪获取学术、人生、社会等知识的源泉之一。  
  师生反复品读文本,不由深感:书面文字的交流比说话交谈更具工具性和持久性,它记录着笔述者的深广思考和瞬间的感念。这就启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强化语文的“工具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在生活乃至学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功能。
2、《家书》是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典范之一。书信往来是营造人文氛围的有效方式,傅聪把内心的苦闷或喜悦告知父母,实质是在找寻情感上赖以依托的精神港湾。傅雷的复信文笔优美流畅,深入浅出,饱醮舐犊深情。前信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后信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从而营造了浓厚的人文氛围。如“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情”等语句都艺术性地编织了一道强大有力的“人文”网包围着傅聪,让他在深深的理解和关爱中感悟“平衡心态、控制情绪、泰然处之、理智分析和平静超然”的必要。尤其傅雷对“坚强”含义的理解更是耐人寻味,他不但希望儿子在消沉时保持坚强,在成功时更保持坚强,不为胜利冲昏头脑,而且希望儿子始终怀着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去创造一个世界和结交更多的心灵朋友。这样的交流既有长者般的企盼和祝福,也有朋友式的沟通和理解,由此形成了让人羡慕的平等和谐的父子关系。 
二、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语文教学”是师生以文本为载体而开展的一种传承知识、培养技能和教化思想的活动,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往往都在教学活动中交织渗透而得到落实。在教学《<傅雷家书>两则》时,为体现语文教学的“双性”任务,笔者以课后“练习二”为例与学生进行探讨——“傅雷在给儿子的另一封信中曾经说过:‘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父子如朋友’的理解”。
1、“朋友”是青年人最关注又较为朦胧的一个生活概念,问题刚提出,就炸了课堂,同学们有的交头接耳,有的翻阅课文,有的低头沉思。其实,这时大家都在运用语言文字作为工具进行着理性的思考和知识的重组。一方面调动起原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朋友”的内涵,使相关知识得以整理概括,继而综合内化;另一方面又进行着思维碰撞、知识传送和思想交流,继而集智慧之大成地阐述——“朋友”就是互相支持、相互理解、平等倾诉、无教条无顾忌的交往关系。在这样抽象、理性的认知过程中,语文的工具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使教学课堂转化为“小社会”,为学生的表情达意和思想交流提供了空间和平台。
2、语文的“人文性”重在文化积淀和精神奠基,它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和心理感念等因素。对学生而言,如果单纯从理性来阐释“朋友”的要义是明显不足的,而更应适时地走近学生生活,从感性切入,调用师生的人生经验和文化感悟,努力激发双向的、积极的生命活力。为此,笔者尝试从“人文”角度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朋友”的深层理解。笔者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材,把握“朋友”的作用;并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筛选恰当准确的词汇进行感性表达。如:什么是朋友,她是崎岖路上的扶手棍;她是悲伤心灵的创可贴。……在教师引导下,如此种种表述也不乏妙语如珠、斑斓纷呈、富有人文味的佳句。为了把课堂教学推致更博大的人文氛围中,笔者及时捕捉了教学的瞬间灵光,着意引导学生把那些优美的、哲理的妙语摘录下来,并给予艺术性的处理和整合。结果让学生乃至自己惊诧不已——原来,师生居然携手成就了一首题为“朋友”的诗:“朋友是什么/她是草丛的萤虫/她是海港的明灯/时刻提醒着你的崎岖/指引着你的航向/朋友是什么/她是忠实的听众/她是博大的谷野/每每接纳着你的哭诉/分担着你的伤痛/朋友是什么/她是梢头的百灵/她是沉甸的稻穗/永远分享着你的喜悦,盛载着你的收获/朋友是什么/她是精神的支柱/是心灵的慰藉/是平等的交往/是人生的伴侣/朋友没有如火如荼的奔放,没有海枯石烂的永恒/就是这曾经的知己/给了对方深深的理解。”就这样,课堂教学的人文味在“自由诗”中活跃,情感在“交流”中升华。 12
三、生活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生活”是语文的外延,教学效果往往都在生活中获得检验,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如果在生活中得不到应用,那就失去了语文教学和导引的意义。笔者教学《<傅雷家书>两则》后,也不忘把教学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向学生索取一封“校书”,并敦促学生只要是真情实感,不管天南地北的话题都可“任我行”。结果,“我”仿佛都成了学生们的挚友,所有学生都跃跃欲试,执笔倾情,把积聚多时的话语诉诸笔端,向“我”倾诉了许多我未从知晓的故事和心声。在学生热情的感染下,笔者无一不认真地通阅了学生的所有书信,而且每信必复,要么给学生的写作提几句评语,要么就学生的话题交流一点心得,要么为学生的沮丧鼓点气,要么为学生的成功添点花,或提个醒。此间,笔者深深感悟到:语文的“双性”最能在师生的文字交流得到落实。一方面,学生把自己较为关注的信息、了解的趣事、最急需解决的问题都坦诚地告诉老师;有些还把关于青春年华的朦胧、疑惑和憧憬都急于与老师交流;甚至对教师的评价、对学校的愿望、对自身的估量、对人生的理解都可成为学生的话题。由此,“文字”在师生的书信和点评间就架设了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在流动的“文字”中,学生的文字功夫和语言表现力都获得锤炼、修正。语文的“工具性” 在师生的交流传承中更获得了彻底的落实。另一方面,其“人文性”也得到很好的体现。学生在撰写书信时既反思自我,自醒自励,又调用生动词汇,运用最佳形式把个人情感不设防地倾诉;而教师在批阅学生书信时既可触摸到学生的心灵,又倾听到学生青春的呼声。这样,师生的思想得到交流,精神得到理解,情感得到升华,境界得到提高,从而共同提升了人文品位,积淀了丰富的人文涵养。
  总之,语文教学始终伴随着语文课程的最基本点——“工具性”和“人文性”。只有彻底落实语文的“双性”任务的课堂才算是成功的教学。“双性”的或缺都有可能将语文教学推向一个极端。因此,语文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语文的两大任务,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熏陶学生的感情体验,从而促成学生的综合素质。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8017.html

  • 什么东西吸引孩子_拿什么来吸引孩子—我教《月光启蒙》的思考

    。这也引发了笔者对语文教学的一些思考。   让文字有灵性   “本色”一词在词典里解释为:本来面貌;原有的性质或品质。语文如何彰显自己的本色呢?就是要充分发挥汉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情和意,使一个个文字符号成为有呼吸、有脉搏、有翅膀的灵性之物,叩击学生的语言敏感点,达成正确...

    发布于:2025-08-06

    详细阅读
  • [《钓鱼的启示》课文]我教《钓鱼的启示》

    课正式开始了。没有课件中的图片导入,我便用语言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课文《小猫钓鱼》给我们的启示,通过知识的迁移,来揭示课题《钓鱼的启示》。接着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由于在备课时,发现学生的预习作业中对“放鱼”和“启示”这两部分提出了不少问题,我便将文中“父亲让儿子放鱼”时对话的...

    发布于:2025-08-06

    详细阅读
  • 小溪为什么会生病|执教《小溪生病了》课后反思

    《小溪生病了》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叙述了小溪从清到脏,在从脏到清的过程。在朗读中,我要求学生做到不唱读、不顿读,训练学生能连贯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文中的一些叠词用得很有特色,如:“清清的、绿绿的”我指导学生第一个字读得短促些,紧接着读第二个字,第二个字音节可以稍延长,“的”字要...

    发布于:2025-08-06

    详细阅读
  • 执教是什么意思_执教《珍贵的教科书》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珍贵的教科书》一文上完后,我觉得自己在教学目标 的设计上能紧扣主题,并能有效地把握住教学重点,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体现了“长文短教,抓住重点 ,培养语感,读中悟情,渗透学法”,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积极性,思维活跃性。   这...

    发布于:2025-08-06

    详细阅读
  •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反思_关于识字教学的几点反思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在识字教学时,教师除通过读、写等方法帮助学生强化记忆,更要帮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使识字成为学生的乐趣。 “加减法”寻规律,识字有效率。利用学生熟悉的部首,我们可采取“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帮助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去学习新内容。例如,在学了“青...

    发布于:2025-08-06

    详细阅读
  • 镇定的女主人原文_《镇定的女主人》教学反思

    《镇定的女主人》这课,由于课文中的故事存在一定的悬念,而要解开这个悬念,我采用了变序教学的形式。在创设了“眼镜蛇盘上脚”的情境后,引生入境,并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情况紧急和女主人的镇定。尔后精读课文,体会女主人镇定的具体表现。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重点突出,易于突破难点,克服了平均使用力量的弊端。当学生明白...

    发布于:2025-08-06

    详细阅读
  • 看图说话学拼音|看图说话并输入拼音>

    教学内容:看图说话并输入拼音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打字姿势。 2、培养学生正确的的击键的方法与技巧。       3、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电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打字姿势。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运用指法。 教学设计: 二期课改后,新的语文教材在认识字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汉字的拼...

    发布于:2025-08-06

    详细阅读
  • 【语言文字训练的方法】语言文字训练不要丢

    课改之后,语文课堂活跃了,活动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了,学生对语文感兴趣了,课堂变得热热闹闹。我们大力提倡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可以这样理解,可以那样体会,学生的看法多了,思考多了,但热闹过后总觉得在浅层表象后少了几分积淀。   课标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那么...

    发布于:2025-08-06

    详细阅读
  • [一尊铜像还是一座铜像]《一座铜像》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琅琅书声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而每一次的朗读并不是为了朗读而朗读,“以读为本,读中显悟”体现在每一次朗读我都预设了要求。如:读描写小于连姿态的句子,是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人物外形的写作方法。读课文的一、四小节,是为了让学生边读边思,针对这两小节内容进行质疑。读课文二、...

    发布于:2025-08-06

    详细阅读
  • 【如何讲成语故事】如何进行成语故事的听说训练

    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部分,进行讲成语故事的听说训练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使学生懂得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更能丰富学生的词汇仓库,对学生今后驾驭语言文字和具体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那么,如何进行讲成语故事的训练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注意循序渐进性   开始阶段,可以先由教师示范讲...

    发布于:2025-08-0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