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活动_浅析探究性学习的误区

语文教学反思 2025-06-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数学《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这种全新的、科学的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体现了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需要,是人的终身发展的基础。在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以“动手、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既是当前课程改革实施《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当前,广大教师正在改变老一套“静听”式的教学模式,努力实施这种新的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发展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的过程。这一现象说明课程改革的新思想已经融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之中,并且逐步内化为教师的实际行动。然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狭义的理解探究性学习的含义,过分追求探究性学习的模式,对探究性学习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偏颇,教学实践走入了单纯追求形式的歧途,存在许多误区,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现简单剖析如下:  一、 忽视教师主导作用,走入片面追求自主探究的误区  探究性学习认为,学生是在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在这里,掌握学生的现实经验情况和基础知识水平,创设相应水平的问题情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十分重要。而在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却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一些教学内容,尽管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也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表达交流,但学生却很难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根本谈不上自觉运用,甚至一些学生自主学习陷入困境,对新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及拓展更是束手无策。以式题简便计算教学为例,当让学生尝试计算9+3时,班上75名学生有73名的计算结果都等于12。而让学生说出是怎样计算时却发现,尽管教师运用教具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并多方诱导,但绝大部分学生的计算方法仍停留在搬手指头上,少部分学生采用将大数记在心里再加上小数的方法,个别学生运用“因为10+3=13,9比10少1,所以9+3=12”,班上仅有一名学生利用“凑十法”进行计算。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在对新知的探究中,对未接触过的计算方法,无论怎样启发,都不会应用。因此,在教学学生没有知识经验基础的课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不能不顾及学生实际为探究而探究,仍应以引导讲解为主、自主探索为辅。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讲解,学生充分探究、交流、讨论与合作。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新知识真正的融会贯通。即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教师也应在学生充分自主探究、讨论、交流与合作的前提下,对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梳理,对方法性、规律性的东西予以重点强调。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列方程解分数应用题”时,从复习-—导课-—新知探究-—方法形成-—课后小结-—练习讲解都是在学生的探究与教师的问答下完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固然很好。但由于学生讲解对重点、难点把握不住,只介绍自己列方程解分数应用题的方法,对怎样找应用题的等量关系、什么情况下直接设未知数、什么情况下间接设未知数、利用那个等量关系列方程、其他等量关系能否列方程、列出来又怎么解等问题都未涉及到,教师不做必要的梳理、总结、提高工作,显然会影响教学效果。这样一来,学生只能摹仿课本的例题解答习题,对于课后的延伸、拓展无所适从,而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更是雪上加霜,甚至只是做了优等生的陪衬。因此,要想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务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忽视教学内容和全员参与,走入一味强调小组合作的误区  探究性学习极力倡导学生在新知学习中积极合作、群体参与。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的现代意识,有利于学生形成会学善学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又能使优等生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在这里正确把握能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动员全员参与合作学习是关键所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片面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不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小组合作搞成制造主体学习热烈气氛的工具,搞成公开教学调整自身教学状态和讲课进程的工具。致使学生不会进行合作学习,有的心不在焉,有的词不达意,有的一言不发;有些小组各说各的、互不相干;有些小组在悄悄的嬉戏;有些小组一人做题,其他成员等待结果等等。这严重背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与新课程的理念格格不入,无疑是纸上谈兵的小组合作,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从根本上失去了小组合作的意义。  为了使小组合作真正体现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等现代意识,教师应给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中,小组每个成员应积极主动参与,乐于合作,使人人有事可干,有话可说,有意见可发表,有疑难共同解决,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创设问题情境“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你能把它拼成什么图形?看那组拼的图形多?比比拼拼看”。各小组成员纷纷拿出已准备好的三角形图片进行拼图,合作气氛非常热烈,有的小组拼成平行四边形,有的拼成了长方形,有的拼成了四边形,有的拼成了菱形,有的拼成了正方形,有的一个小组拼出好多种图形,最后小组组长展示成果。这样的合作学习,全员积极地参与、互动,真正将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  三、忽视讨论交流主题内容,走入单纯追求气氛的误区  课堂教学疑难问题的解决,讨论交流是较有效的途径,一些问题经过师生的共同探讨,学生的相互交流便可迎刃而解。在这里,合理引导,确定合适的讨论主题直接影响讨论交流的效果。实践中一些公开教学中的讨论,仅仅是为迎合听课者的心理,烘托课堂气氛而设计的一个教学程序,是一种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性的讨论。这样的讨论,听起来叽叽喳喳,看起来舌战群儒,究起来空洞无物,只不过是做做样子给人看,毫无价值。不但不能解决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反而会滋长一部分学生轻浮、狂躁、傲慢的情绪。  要使课堂讨论交流有价值、有创新、有突破、有发现,教师务必精心设计问题,精心组织讨论,让学生在新知识的生长点处讨论;在知识的重难点处讨论;在探求结果不确定处讨论;在新旧知识发生碰撞处讨论。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面向全体,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当前课堂教学实践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存在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教学内容的具体性、忽视讨论交流的针对性等问题。为使探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真正发扬光大,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做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灵活恰当的运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探究性学习的方式,爱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7991.html

  • 语文教师期末工作总结_语文教师的滋味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里有这样的话: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的学生。相信所有上过中文系特别是师范院校中文系的人对此会有或深或浅的感受。   除了少数幸运儿,师范院校中文系毕业的免不了要当中小学语文教师。小学里班主任大多由语文教师担任,算是对语文教师的一种承认。...

    发布于:2025-07-01

    详细阅读
  • 《黄继光》一文教学反思_《落叶》一文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学中,我时时刻刻关注这一理念,尽量用这一理念在课堂中教学……《落叶》虽然是一篇老课文,但是在今天它踩着新课程的鼓点,带着新理念走进了课堂,我感触颇深。教学片段一:师:小朋友课前收集了许多树叶,我们一起来看看,欣赏...

    发布于:2025-07-01

    详细阅读
  • [教学实践反思]教学实践反思

    随着课程的改革,当我拿起新课程教材时,被书中精美的画面、丰富的内容、趣味横生的儿歌深深地吸引。教材尽可能将过去的单幅图合成情境图,每一课都通过意境优美的情景图引出所学的字母、音节、词句、儿歌。这些情境图不仅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拼音,识汉字,读儿歌,便于理解意思,还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想...

    发布于:2025-07-01

    详细阅读
  • 美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美”在语文教学中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情趣和审美观,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和语文教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进行美誉的过程,除了文学作品教材所具有的艺术美外,形式美、自然美、社会美都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一、 形式美  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

    发布于:2025-07-01

    详细阅读
  •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读《给教师的建议》后感

    认真拜读了由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撕基撰写的《给教师的建议》,感到本书中提到的问题多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它通过一个又一个生动的确实际事例及精辟的理论分析加以解惑,让人心旷神怡。   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每个老师多在尽量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

    发布于:2025-07-01

    详细阅读
  • 单元考试反思100个字_单元考试反思

    语文第十一册最后一单元的习作是自由作文,学生交上来的文章“五花八门”。可单元考试的时候却不“自由”,这一单元考的作文题目是写读《井蛙之志》后的感受(《井蛙之志》是试卷里的阅读题)。写读后感,虽然本学期有写过,但大部分同学都写不好。这次考试,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有的是摘抄原文的主要内容,有的甚至是按原文...

    发布于:2025-07-01

    详细阅读
  •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简短]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过程中,我有不少收获,也遇到了不少问题,特作反思如下: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 ,第一次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课改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孩子成功、成才之门。   课改需要加强老师之间的交流、探讨。课改,当前...

    发布于:2025-07-01

    详细阅读
  • [语文写作课教学反思]课改语文教学反思五

    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门应该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用批评与反思赋予课堂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的精彩。   新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以往的做法上进一步调整。准备做到以下几点: 1、实行民主教学,优化创新环境   教师...

    发布于:2025-07-01

    详细阅读
  •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读了方智范的《谈谈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一文后感受很深。方教授说:我们的小学语文课程,要实现脚踏实地而且是有成效的改革,面临着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问题。我们语文教师缺少的不是方法,不是教学技术,而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文学素养。   “课标”明确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发布于:2025-07-01

    详细阅读
  • [神奇的塔课文]《神奇的塔》教学案例

    一年级的语文课,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理解,感悟课文,教师要有耐心,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师适时加以引导,最终达到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进行情感体验的目的。 下面,就《神奇的塔》一课来举例说明: 在理解塔的美时: 师:你还能从哪看出他的神奇?(找到描写塔美一段) 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说自己的想...

    发布于:2025-07-0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