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_小学音乐第三单元巧嘴巴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教案 2023-07-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音乐教案】

第三单元 巧嘴巴单元概述:本单元以“巧嘴巴”组合,活动中让学生感知和体验声音创造之“巧”。听赏《我家小院嘴巴多》、《鸭子拌嘴》、《唱大戏》、《蝈蝈和蛐蛐》,增强孩子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多种音响的好奇和兴趣,尝试模仿与表现。学唱歌曲《数鸭子》、《猜谜谣》和有创意地练习“绕口令”,练练自己的“巧嘴巴”,让小朋友对拥有“巧嘴巴”充满信心,并体验到音乐更讲究声音之“巧”。单元主题目标:1、关注生活中“音响”和“有美感的声音”,乐于结交“巧嘴巴”朋友。2、完整而有表情地演唱《数鸭子》和《猜谜谣》,数板与歌声、问与答之间能很好地衔接。能跟着伴奏音乐背唱《数鸭子》。3、聆听《我家小院嘴巴多》等歌曲,能把握作品的基本情绪,体验音乐美感和生活情趣。听赏《鸭子拌嘴》,能展开联想,并试用打击乐器表现自己感受的音乐形象。能认读《唱大戏》中出现的部分节奏谱。4、乐于参与“我的创造”活动,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体验不同的速度和节奏学说绕口令。课时安排:4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欣赏《我家小院嘴巴多》二、教材分析: 1、《我家小院嘴巴多》是一首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歌曲,描述了农家小院的生活场景,极富童趣和生活气息。表现小动物们各有特色的叫声和逗人喜爱的憨态,是一首富有童趣、便于学生表演的儿童歌曲。三、学情分析:让学生初步感受农家小院的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及参与意识。 四、教学目标:     1、通过用不同的速度我节奏念绕口令,知道不同的节奏和速度对表现情绪和气氛的作用。
2、通过《我家小院嘴巴多》的听赏与表演,从各方面了解家畜和家禽的知识。五、教学重点:用不同的速度和节奏念绕口令。六、教学难点:用自己的方式和不同的速度有节奏感地念绕口令,尽量与其他同学不同。七、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听音乐《我家小院嘴巴多》律动进教室入座。2、安定情绪,师生问好。二、学习“用不同的速度和节奏念绕口令”  1、游戏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游戏,游戏的题目是“请你跟我这样说”。  出示:①今天 天气 真正 好     ②今·天 天气 真·正 好     ③今天 天 气 真·正 好【设计意图】:教师按不同的节奏、速度说一遍,学生跟一遍,并请学生找出不同点。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刚才我们说的几句话,有什么变化?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知道,相同话可以用不同的节奏与速度来表达,不同的节奏与速度可丰富表达方式,并为以下绕口令学习起到示范与铺垫作用。
  2、用不同的速度和节奏念绕口令
  ①出示绕口令
  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讨论并选出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成果,一起跟着读一读、比一比,哪一组的绕口令念得最有创意。
  ②教师总结表扬
  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都是“巧嘴巴,会说唱,开口吐出一串花。你也练,我也练,个个都是巧嘴巴”。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创作,感受创作的乐趣,并在朗读体验的过程中学会评价。
三、学习《我家小院嘴巴多》(一)情境创设
  师:其实,老师家的小院里也有很多的巧嘴巴,你们猜是什么?12345
  生:说出各种动物的名称,并模仿动物的叫声与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与动作,增加对各种动物的了解与热爱,并为以下的演一演作好准备。
(二)导入学习
  1、学生听录音范唱,熟悉歌曲旋律,体验歌曲情绪。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它们的合唱吧。
  2、跟着录音唱一唱,并模仿动物的动作演一演。
  3、把歌词中的动物换成其它动物唱一唱、演一演。
  ①说出其它动物的特征,在老师的帮助下创编歌词。
  ②根据创编的歌词唱一唱、演一演。
【设计意图】:学习书本上的歌词后,创作自己的歌词并实践演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课堂小结
  1、师:今天,同学用自己的方式来念了绕口令,并给乐曲《我家小院嘴巴多》编了第二段歌词,老师感到非常高兴,你们都是“巧嘴巴,会说唱,开口吐出一串花。你也练,我也练,个个都是巧嘴巴”。
  (出示顺口溜“巧嘴巴”,生齐读。)
  2、随音乐“我家小院嘴巴多”律动出教室。
课时安排:3/16   二(3)          3/18   二(4)

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1、唱《数鸭子》2、欣赏《鸭子拌嘴》二、教材分析:1、《数鸭子》是一首说唱风格、形象生动、活泼有趣的童谣歌曲。歌词描写了小朋友看到鸭群游过大桥、兴奋地数鸭子的情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少年儿童活泼可爱的个性。2、《鸭子拌嘴》是一首由创编的打击乐曲,重点让学生感受乐曲节奏的强弱变化。三、学情分析:在听赏,学唱过程中了解反复记号的正确运用,认识四分休止符。四、教学目标:1、自然清晰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数鸭子》,能用唱名跟老师模唱该歌歌谱,并背唱这首歌。
2、通过欣赏《鸭子拌嘴》,感受打击乐器用不同的节奏与速度演奏时,在音乐作品中表现出的不同音乐情绪与音乐形象,并能有所描述。
五、教学重点:能有表情地背唱《数鸭子》。
六、教学难点:感受节奏与速度对乐曲的重要性。七、教学准备:儿歌卡片;猫、鼠头饰;录音机;录像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数鸭子》进教室入座
 2、安定情绪,师生问好。
二、学习乐曲《数鸭子》
 1、听录音范唱
  师:上节课,我们在小院里看到了那么多的巧嘴巴,热闹的气氛引来了一群鸭子。瞧,它们过来了。
  听录音范唱,熟悉旋律,整体感受歌曲。
 2、有节奏地跟教师读歌词,并用动作模仿鸭子的形象。【设计意图】:在熟悉歌词内容的同时,为以下的表演唱做准备。
 3、学生随着《数鸭子》的范唱乐反复学唱歌曲,并随歌曲自由律动。
 4、分组演唱两段歌词,并交换演唱内容。
 5、跟老师模唱歌谱。
 6、背唱这首歌,并请学生上台表演唱。
【设计意图】:以不同的演唱方式演唱歌曲,巩固歌曲的教学。
三、鸭子拌嘴(打击乐合奏)
 1、初听乐曲,初步整体感受乐曲形象。
  导入:这么多活泼的鸭子我们数也数不清,哎呀,现在它们又在干嘛呀?
  师:听了这首乐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总结:原来鸭子们在拌嘴呢,导出曲目《鸭子拌嘴》。
【设计意图】:学生在描绘的同时,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教师在学生的发言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出欣赏的题目。12345
 2、复听乐曲用动作模仿鸭子拌嘴,体验速度与节奏的变化对乐曲的重要性。
  学生分成几组,边听音乐,边想象自己就是那群鸭子中的一只,随着音乐的进行用动作来模仿鸭子拌嘴的情景,并对有创意的动作小组予以激励表扬。四、课堂小结
课时安排:3/21    二(3)          3/22    二(4)教学反思:音乐课《数鸭子》,充满了童趣,音乐中我们感受到柔嫩明亮的音色,感觉到儿童天真烂漫的天性。生动活泼的说唱节奏,更看到了具有浓郁的乡村气息的中国水墨风景画。桥上数鸭子的孩童,桥下放鸭子的老爷爷,有桥有河,有爷爷与孩子们风趣的对话,有鸭子的嘎嘎叫声。可谓是有情有景,生动可感。 在歌曲教学中,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玩中学,构造了一个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的教学情景。首先我选择出示图片(红灯、绿灯、黄灯),让同学重点对四四拍节奏“0”(空拍)难点进行处理接着从猜谜语的方式导入课题,显得亲切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也容易放松学生紧张的心情,并增强学习兴趣。我通过让学生自己选择表演形式,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歌曲节奏鲜明利于上口,学生非常喜爱,很快就学会歌曲,还能理解其中的情绪。通过创编表演,让学生在参与和合作中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无穷乐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学习任务。在整个音乐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我共放入了“律动”“情境导入”“学唱歌曲”“歌曲处理”“创编动作”五个环节。

第三课时一、教学内容:1、唱《猜谜谣》2、听赏和表演《蝈蝈和蛐蛐》二、教材分析: 《猜谜谣》是一首山东儿歌。歌曲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向朋友们介绍了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指导学生模唱出问答的口气。《蝈蝈和蛐蛐》是一首诙谐的讽刺歌曲曲调充满京味,歌词具有叙述性,用音乐方式表现了蝈蝈和蛐蛐在一起吹牛的故事。三、教学目标:1、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并拓宽学生对各种动物的知识面,从而激发对动物的热爱之情。2、通过听赏和表演《蝈蝈和蛐蛐》,了解这两种昆虫。四、教学重点: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五、教学难点:歌曲《猜谜谣》中衬词的演唱。 六、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过程:一、 教学组织1、学生听《猜谜谣》的伴奏音乐进教室入座
2、安定情绪,师生问好。
二、学习乐曲《猜谜谣》
(一)导入
  师:今天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
  两个角,抱着头。上树顶,爬村头。扁扁嘴,细长的脖。坐着高,站着低。
  在这个谜面中,每一句都可以猜一种动物。
  生根据谜面猜谜底,对说出不常见的动物答案的人给予肯定与表扬。
  师:同学们到底猜得对不对呢?听听人家是怎样回答的。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的游戏,熟悉歌曲内容,并且不公布谜底,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听录音范唱,整体感受歌曲。
  哦,原来每句谜面都有几种答案呢。
(三)把歌词以儿歌的形式来朗读
  1、按歌曲的节奏齐读歌词12345
  2、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朗读歌词【设计意图】:这本来就是一首儿歌,颇具幽默性,学生在朗读的同时,既熟悉了歌词内容,又熟悉了歌词节奏,诱发了学习兴趣。
(四)学唱歌曲
   1、跟着范唱反复学唱乐曲,并用动作模仿该种动物。
  2、学生分成两组,一组问一组答,后两句齐唱,并交换演唱内容。
  3、给予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请两人一组进行对唱,并让学生评价,如认为有不足的地方,就用自己的表演来纠正。
【设计意图】:以不同的演唱方式巩固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
三、听一听,演一演《蝈蝈和蛐蛐》(男声独唱)
  1、导入:在夏天的夜晚,当人们都进入梦乡的时候,田野却热闹了起来,同学们说说看都有些什么?(生回答,师出示一蝈蝈和蛐蛐的图片)
  师:这两只昆虫长得多像呀,同学们再仔细看看,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学生说出不同点后,教师可再介绍一下这两种昆虫。
【设计意图】: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增长学生的知识面。
  2、欣赏
  ①初听乐曲,熟悉乐曲。
  师:听,现在蝈蝈和蛐蛐它们唱起了歌,听听看,它们唱得到底是什么?
  ②复听乐曲,巩固拓展。
  学生根据乐曲描绘的音乐形象来表演和想象。四、课堂小结

课时安排:3/23   二(3)          3/25    二(4)

第四课时一、教学内容:1、听《唱大戏》二、教材分析:《唱大戏》这首歌曲旋律流畅,具有鲜明的豫剧风格。表现了小戏迷一家对戏曲的热爱和小戏迷将来立志学戏的决心。三、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大戏》和念念白,了解戏曲的打击伴奏乐器,初步接解与了解戏曲锣鼓经。
2、综合拓展本单元的内容,说出在生活中的其它“巧嘴巴”,在老师的帮助下,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四、教学重点:跟着《唱大戏》的音乐准确地念念白五、教学难点:用自己的方式来表演本单元中的“巧嘴巴”。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唱大戏》进教室入座
  2、安定情绪,师生问好。
二、学习《唱大戏》  1、情境导入
  师:前几节课,我们跟很多的动物巧嘴巴做了好朋友。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听听它的嘴巴巧不巧。
  教师拿出一件戏曲打击乐器,如锣、钗等,敲出丰富的节奏,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这件乐器在什么情况下用得比较多?
  生回答戏曲。
  欣赏舞蹈《姥姥门前看大戏》,引出歌曲题目《唱大戏》
【设计意图】:在导入的同时,初步了解戏曲中的打击乐器。12345
  师:你们有没有看过唱大戏?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唱大戏吧!
  2、听听《唱大戏》,感受乐曲中蕴含的戏曲元素。
  3、跟着《唱大戏》的音乐念一念歌曲中的念白。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并初步接触戏曲锣鼓经。单并不要求掌握。
三、综合拓展
  师:在这一单元中,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巧嘴巴,同时你们的嘴巴也越来越巧了,那你们还记得这些巧嘴巴都唱了些什么呢?(生回忆所学过的内容)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多的巧嘴巴,这要靠同学们不断地去寻找、去发现。
【设计意图】:所学的内容有个整体的把握,知道本单元学习了什么内容。并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音乐。
  师:呀,所有的巧嘴巴都到这儿来了,我们一起来开个联欢会吧。现在请同学们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内容,可以自己一个人独自表演,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表演。老师给你们一点时间准备一下,要拿出最好的水平来哦!老师这里还准备了小小的奖励呢!
  生:自由组合排练,并踊跃上台表演。
  老师根据表演的情况,评出各奖项,如:大大方方奖、最佳台风奖、最佳效果奖、最佳节目奖等等。四、课堂小结课时安排:3/28    二(3)          3/29    二(4)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lejiaoan/12786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