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期末考试注意事项]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期末考试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04—2005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姓名 成绩
xiù shǒu páng guān guài shí lín xún qián kūn diǎn zhuì
( ) ( ) ( ) ( )
shēn lín qí jìng yì kǒu tóng shēng tiāo tì shèng qì líng rén
( ) ( ) ( ) ( )
( )珑剔( ) ( )头( )进 ( )( )盛名
与( )( )进 ( )然( )得 ( )天( )地
例: 足:⑴满、充分心满意足 ⑵值得无足轻重 ⑶ 脚画蛇添足
临:⑴靠近,面对 ⑵到达 ⑶将要,快要
屈:⑴屈服 ⑵弯曲 ⑶ 委屈,冤枉
五、写出四个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4分,超过4个,加1-3分)
六、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下面的词语,写在横线上(4分)
1.拂晓 黄昏 正午 深夜
2.寒冷 清冷 凉快 严寒
3.没有 半数 少数 多数 全部
4.纺纱 穿衣 剪线 织布 缝制
七、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并在序号上打“√”(3分)
1.轮船对运输正如渔网对(a、编织 b、捕鱼 c、劳动 d、 鱼)
2.树木对森林正如钢铁对(a、工具 b、 铁轨 c、 金属 d、 高炉)
八、写出两副你记住的对联(3分,超过可加2-4分)
1.
2.
3.
4.
九、连线(5分)
《泊船瓜州》 “监狱之花” 解放战争时期
《我的战友邱少云》 齐白石和毛泽东 新中国成立以后
《狱中联欢》 王安石 抗美援朝时期
《一夜的工作 》 邱少云 视若瑰宝
十、判断(3分)
1.《牛郎织女》是叶圣陶爷爷的作品。 ( )
2.《鸟的天堂》《林海》《养花》的作者都是老舍。 ( )
3.“玻璃”“地上”“爸爸”“模糊”最后一个音节都读轻声。 ( )
4.“周瑜打黄盖——愿者上钩”是歇后语。 ( )
5.“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这句话中既有比喻,又有拟人的修辞手法。 ( )
十一、按要求改写句字(4分)
1、今天依然屹立的金字塔是奴隶们的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改为反问句:
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的。”
改为转述句:
3、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
次序改变,意思不变:
4、陆地这么大。陆地还占不到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用关联词将两句合成一句:
十二、综合改错(5个病句,3个错别字,2个用错的标点)(5分)
丁大爷今年70多岁了,他身穿一件蓝棉袄和一顶旧棉帽。他依然保持着坚苦朴素的作风。在解放战争中,他经常推着小车为前方送小米、玉米、面粉和粮食,不知走过了多少地方?他现在身体硬琅,曾四次被评为《支前模范》的光荣称号。他常常教育我们:“我经历过两个新旧社会,深知辛福生活来之易。你们可要珍惜它呀!”
1.《游子吟》由 代诗人 写的,全诗是这样的: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2.我们的船 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 ,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 ,从远处看, 。
作者是在 处观察榕树的。这段话描写的是榕树的 态形状。
十四、分析短文,回答问题(18分)
吐鲁番盆地
我国的旅游胜地——新疆吐鲁番盆地,它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我国最低的洼地,也是世界第二低地。它每年六月至八月气温均高于40度,最高可达47度,而地表温度则高达75度以上;加上平均每年要刮七十多次风,每次卷起漫天风沙,所以有“火洲”、“风库”之称。
《西游记》中所描绘的“八百里火焰山”(其实只有一百公里长)横贯整个盆地,那殷红色的山石,褶皱的地貌,远远望去,真像跳动的火苗。在盛夏(猛烈 强烈)的阳光(照射 照耀)下,满山像烧起了大火,热浪灼灼扑人 。
这里夏天人们每天都要洗澡,甚至一天要洗好多次。传说有位县长正赶上大热天,公务繁忙,热汗擦了又流,洗了又淌。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坐到水缸里办公。有人来找县长,光听见声音不见人,回头一看,哟!他正赤条条地坐在水缸里看文件呢!
夏季去吐鲁番,半路上没有饭店也饿不着。( )带一些鸡蛋,不用找锅,不需生火,把鸡蛋往沙坑里一埋,很快( )可以吃上喷香的熟鸡蛋了。再配上随身携带的小菜和饮料,就是一顿十分(精致 别致)的野餐。
吐鲁番人植树造林,变沙漠、盆地为绿洲。在吐鲁番通往交河古城中间,有这样一条十五公里长的林阴路:两侧树分为三行,一行钻天白杨,一行桃树,一行梨树。据说这是一位五十年代的县委书记领人栽的。他想让后人( )有遮阳蔽日之处,( )有解热止渴的桃梨。如今白杨已搭起绿色的通道,桃梨已开花结果。多少走得又热又渴的行人,(惊讶 惊喜)地扑到这清凉的树阴下,大口地吃着酸甜解渴的水果,该是多么感激这不知名的种树人啊!
大风、酷热考验了人也锻炼了人,使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像金子一样耀眼、闪光。
1.用音序查字法查“漫”,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
“漫”在字典里的解释有五条:(1)水过满,向外流 (2)到处都是 (3)莫,不要 (4)不受约束,随便 (5)广阔,长。“漫天风沙”的“漫”应选第( )条解释。“长夜漫漫”的“漫” 应选第( )条解释。“漫无目的”的“漫” 应选第( )条解释。(2.5分)
2.用“——”划出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2分)
3.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关联词。(3分)
4.人们把吐鲁番称作 、 。(1分)
5.人们把横贯整个盆地的一座山称为 ,理由有两点:(1)
;(2) 。(3分)
6.文中用两个事例来说明吐鲁番 的特点。这两个事例是:(1) (2) (3分)
7.吐鲁番人用 的方法,来改造这儿的自然环境,在林阴路在中钻天的白杨,可以 ,栽种桃树、梨树,可以 。从中可以看出吐鲁番人的 。(3.5分)
十五、作文(从下面两题中选一题写作):(25分)
1. 的美 (在横线上填入一个词,使题目完整。)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22804.html
-
【《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6 j q x》教学设计9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 1、练习拼读音节,提高拼读音节的能力。正确书写规定的音节。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勤于动脑的习惯,乐于运用所学知识。【教学重点难点】 读准 j q x 的音,认清 j q x 的形。教学难点是拼读音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复习 开火车读 b p d g i。二、看情...
-
一年级语文案例分析与反思_一年级语文《放小鸟》案例分析详细阅读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9 一年级语文《放小鸟》案例分析一、 有关背景 《放小鸟》是苏教版语文第二册上的课文。这一课叙述的是姑妈送我一只小鸟,色彩美丽,眼睛灵活,招人喜爱。我精心喂养,可它不吃不喝,一动不动,我很着急,怕有什么不测。当我听到小鸟的鸣叫,...
-
[《美丽的小路》教案]《美丽的小路》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巩固14个生字和带生字的词语,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够正确书写“干”“净”。3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三种句式的语气,体会小动物面对小路“得”与“失”的不同心情,树立保护环境靠大家的观念...
-
【骑牛比赛的视频】《骑牛比赛》第二课时教案详细阅读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时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骑牛比赛 共几课时 2课时 第几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讲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部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
-
[笑声回来了百家号]笑声回来了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学会4个生字, 认识6个字。会读5个词语。2、能展开想象,说说全家人回来后的情景。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产生爱自己家的情感。教学重点:自主识字,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教学难点:规范的书写生字。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设计思想:本课是写家庭生活的一首儿歌,三口之家,爸爸、妈妈下班回...
- 详细阅读
-
对韵歌教学设计一等奖_《对韵歌》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词语,认识6个生字。2 、能正确流利并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3、能够发现课文中事物相对应的方面,并且激发起学生寻找发现相对事物的兴趣。二、教学重点1、 能正确流利并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 2、能够发现课文中事物相对应的方面,并且激发起学生寻找发现相对事物的兴趣。三、教学难...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池上和小池]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课前透视 本课由《所见》《小池》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绝句,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炼。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从不同侧面表现夏天的情趣。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
四个太阳教学实录_四个太阳教学实录详细阅读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四个太阳》这篇课文。教师板书课题:四个太阳。师:看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想一想,有什么问题要问?生: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生:这四个太阳从什么地方升起来?从什么地方落下去?生:这四个太阳会是什么颜色的?师:同学们真会提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练测答案]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练习教案详细阅读
练习7 教学要求: 1、 学习字词句,使学生受到识字、写字、画画、说话的训练。 2、 读读背诵,积累成语与诗句。 3、 学写铅笔字,认识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4、 口语交际训练学生学会做客,真善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巩固所学的生字,并能用生字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