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姑娘的信课文|《秋姑娘的信》课堂实录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3-02-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9个生字,两根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征,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了解秋天的一些特征;
2.枫叶的特点、“冬眠”的含义、小树裹“冬衣”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导入:
师:这几天啊,我们郑州下起了大雪,冬爷爷驾着他的马车来到我们身边。而秋姑娘悄悄地离开了我们。临走的时候,她有很多事情放心不下,就写了许多的信给她的朋友,瞧,老师这里就有一封。
(出示枫叶)
师:看到这封信,小朋友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这片枫叶上写着一个信字。
生:我想知道这是给谁写的信。
生:我想知道信里面写了些什么内容。
师:同学想的真有意思。好,带着这些有趣的问题,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吧!
(反思:从课文的“外围”着手导入,是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我设计的语言风格和课文一致,一开始就将学生带入童话的情境中。用形象的“信”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起悬念。符合儿童的心理规律。)
二、初读课文。
师: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课文,发现有些句子读不通顺,停下来和学生一起仔细读拼音、读词,再读句子
“同学们读的这么好,老师也想读,可以吗?”
配乐范读课文,课件出示书上的插图,学生边看边听。
(反思:原来我设计的这个环节是想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但由于前面没有学过课文,长句子不会读连贯。结果很多孩子都读不下来。课堂上我有一闪念的犹豫:是按照教案继续往下进行还是停下来练读书?我很希望公开课能上得尽量完美,但看着孩子们读不下来苦恼的神情,我很快做出了决定:练习读书。我想公开课不能上成教案剧,尽管有些设计好的活动会因此无法实施,但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不能让学生经历一次失败的读书体验。要知道,他们此刻产生的读书兴趣是多么宝贵的啊。于是在这个环节我用了十几分钟去指导他们把书读正确读通顺。)
三、读演结合,理解、朗读同步
师:你们读懂课文了吗?秋姑娘都给谁写信了?
生:给大雁、青蛙、小松鼠、山村孩子写了信。
师:小朋友们读的真认真!说的也清楚!
(课件:大雁小松鼠青蛙孩子)
师:瞧!秋姑娘的好朋友出来了!他们收到了信一定很高兴,那信里又会说些什么呢?
生:(读课文)
师:读的不错,有点像秋姑娘了。
生分别读书,体会。
生:我想秋姑娘应该会这样对大雁说话吧,会说“大雁你路上小心点啊,别着凉了!”
师:真好!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了!你真是一个会关心朋友的秋姑娘啊!
生:她还会说“大雁,你飞的时候要看着方向啊,别迷路了!”
师:看,这个秋姑娘想的多周到啊!
生:“大雁,你可要飞高一点啊,不然猎人会拿枪打你的!”
师:哟,大雁南飞真危险啊!
…………
(反思:这个地方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秋姑娘对人的关心和大雁南飞的艰险,老师设计了一个发散思维的训练,让学生站在秋姑娘的角度,自己去想大雁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说的非常好。在这里体现的是对话式的教学,老师用对话的形式来肯定学生的答案。我想,课堂上过于夸张的赞扬会显得老师有高高在上的感觉,是大人在哄孩子。如果用交谈的语气和学生产生共鸣,效果要更好一些。事实证明,这种“共鸣式”的评价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12
师:大家说的这么好,我看到有人已经带上动作了。你和同桌来演一演好吗?
(同桌互相分配角色表演,老师巡回观察,发现大多数同学都能用自己的语言把信里的意思说出来,而且很有创造性。特别是张嘉豪和徐阳,表扬的非常逼真。)
师:怎么样?想不想来前面演给老师们看?
生:(齐)想!!(有学生已经站起来做好上台的准备)
师:别急,舞台太小,不能都上来怎么办?
生:选
两组同学去演吧。
生:我同意!(同学纷纷表示同意)
学生表演。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
(反思:这一环节是学生的活动。同桌配合演,是一个小范围内的合作;选人来演,下面的都是导演,又是一种规模比较大的合作。体现了合作学习的新理念。在合作活动中产生了新矛盾:谁上太去表演?我们看到学生已经有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经验,提出解决办法后大家一致通过。这是一种合作方法的指导和启发。后面的朗读体现了熟读成诵的观点,使学生在表演中体验,在体验中训练朗读,不加重音,不讲方法,全凭感受来读课文。大多数学生都能声情并茂地去读书)
四、自己读后几段后,学生交流感受和质疑
师:你读了之后,有什么问题么?
生:秋姑娘为什么让小松鼠“快准备粮食”啊?
生:我知道!因为小松鼠要冬眠!必须准备好粮食,不然冬天就饿死了。
生:因为小松鼠冬眠的时候是在树洞里的,没有粮食,所以要早点准备。
师:哦。你们认为小松鼠是冬眠的啊。
生:我不这样认为,松鼠是不冬眠的,蛇才冬眠呢。
生:对,松鼠不会冬眠的。
师:这个问题有意思,如果能回去查查资料,一定更能说服别人!
师: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有!山村孩子给小树裹上冬衣是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到了冬天小树该冷了,所以给它裹上一层衣服。
师:说的对!小树的衣服是什么做的呢?我们来看看树吧,插图上有呢。
师生一同看书上的图。
师:知道了吗?
生:(齐)知道了!是用稻草做的。
…………
(反思:这里要解决的是本课的两个难点,一个是小树裹冬衣的问题,一个是青蛙冬眠的生活习性。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了,自己提出了问题,一直是学生之间在交流解疑。老师只是起了一个点拨的作用。学生敢问会问,也培养了他们自主参与课堂学习的意识。)
五、通读课文,练习有感情的朗诵。
六、发散练习:
师:小朋友,想一想,善良的秋姑娘还会给谁写信啊?
生:会给太阳写信,让他下午晚点下山,让小朋友在外面可以多玩一会。
生:会给爸爸写信,告诉他以后看电视不要抽烟。
生:会给小朋友写信,让我们以后穿的厚一点,别着凉了。
生:会给妈妈写信,让妈妈也注意别生病了。
生:会给奶奶写信……
…………
(反思;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肩负着很大的责任。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不时会有创造性的火花闪现,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鼓励孩子多出现这样的火花。这个发散练习就起到了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希望学生以后再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敢于去想并能够想的宽一些,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2198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