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书法家怀素的作品|唐朝书法家——怀素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3-02-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唐朝书法家——怀素
怀素,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唐德宗贞元尤年(公元785年),终年61岁。字藏真,僧人,俗姓钵,长沙人,幼时出家。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是继张旭之后的又一大草书家,有“颠张醉素”之称。他的草书,出于张芝、张旭。唐吕总《读书评》中说:“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宋朱长文《续书断》列怀素书为妙品。评论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
怀素小时候家里很穷,年少时就出家当了和尚,诵经坐禅等佛事之余,他对练字产生了兴趣。因为买不起纸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 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
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乾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他勤学精研;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写至再三,盘板都穿,秃笔成冢,以“狂草”出名。“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前人评其狂草继承张旭又有新的发展,谓“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对后世影响也很大。怀素晚年草书趋于平淡。
他存世草书墨迹很多,著名的有《东陵圣母帖》、《论书帖》,是含有章草笔意的优秀作品;《苦笋帖》、《千字文》和《自叙帖》,均为狂草,笔势狂怪怒张,神彩飞舞,可以说是着力的佳作。
《自叙帖》为墨迹本,笔势雄强狂纵,变化莫测,一直为世人所重机。
相关碑帖:
1、论书帖
2、小草千字文
3、圣母帖
4、自叙帖

怀素与草书
书法是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狂草又是各种书体中最有代表性的。在狂草中,作为传达信息的功能已减到最低限度,而书法的艺术性却达到了极致。书法家创作狂草和人们欣赏狂草,“写字”或“认字”已不是最主要的目的。草书创作的同时也就是艺术家在表现自己,是艺术家通过草书的形式在抒情表意。
依照禅宗“即心即佛”的理论,人的本心是清净的,是具有佛性的,按照自然本性去做,尊重个人内心的觉悟,就是最佳的人生哲学。将这种哲学运用于书法上,禅师们自然就会将注意力凝聚于能自由抒发个人情感的草书,尤其是张旭创造了狂草之后,这种神鬼莫测、能够尽情发挥情趣的艺术形式,就成了众多禅师书法家一致的选择目标。而怀素,堪称其中的佼佼者和带头人。  怀素,字藏真,俗姓钱,长沙人氏。母亲姓刘。怀素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其卒年不详。
怀素幼年出家,依止于伯祖惠融禅师,惠融禅师亦醉心书法艺术,他俩人的书法艺术远近闻名。人称他们为“大钱师”、“小钱师”。  怀素的叔父钱起(722一780年),字仲文,吴兴(今属浙江)人。是唐代大历年间(766一779年)的著名诗人,有“才子”之美称,曾任翰林学士,官至考功郎中。他赋诗工于铸词炼句,遣辞造意常有惊人之处,深得当时士大夫们的喜爱。诗人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人并称为“钱郎”,公卿大夫奉使出京,总要恳请他俩赋诗送行,否则就感到脸上无光。钱起对怀素颇具厚望,曾有诗送怀素还乡:“释子吾家宝,神清慧有余。能翻梵王字,妙尽伯英书。”给予谆淳告诫和殷切的期望。12
时任金吾兵曹的邬彤,钱塘人,也是唐代一位颇有名气的书法家,他的《金刚经》、《尊胜经》等书法作品,至宋代仍有人珍藏。邬彤与怀素为表兄弟,虽非嫡亲,关系却非同一般。邬彤擅长草书和行书,曾经有幸成为草圣张旭的弟子,他将从张旭那里学到的用笔法则,一一传授给怀素。另外,张旭奇奇怪怪的笔触,其实来源于他对自然界的观察和联想,草书的真谛在于笔墨之外等等,诸如“蓬振沙惊,雨痕钗脚”之类的传说,使怀素获得了莫大的启发。邬彤还将珍藏的王氏真迹《恶溪帖》和《骚劳帖》中的一本,送给了怀素。
怀素生长在这种浓厚文化气氛的环境之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得他自幼就对书法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诸如东汉草圣张芝临池学书,池水被染黑;三国魏人钟繇昼夜习字,睡梦中还时常用手指在被子上比比划划,天长日久将被子磨穿;隋初和尚智永躲进小楼,三十年如一日地练字,秃笔成冢等故事,他都烂熟于胸。这些书坛上的精英就成了怀素学习的楷模。
怀素早年苦于无钱买纸,曾将一个漆盘和一块方形木板专门用来练字,随着岁月的流逝,木板和漆盘都被写穿了底,写秃了的笔头堆积起来,就像当年智永禅师的“秃笔冢”,垒得犹如小山一般。后来,他又效法古人在芭蕉叶上题诗的办法,在寺后空地上种植了一万多株芭蕉,以叶代纸,日夜练习不辍。硕大的芭蕉撑起了无数把绿伞,覆盖了怀素居住的小屋,为他留下了一个充满绿意的宁静空间,怀素就在这绿色的天地里坐禅习字,神游书法艺术的王国。他还给小屋取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绿天庵。
绿天庵中刻苦的学书生涯,为怀素日后超凡的书法艺术奠定了基础,特别是芭蕉叶滑润的、不易着墨的特点,促成了怀素后来那种灵动疾速、忽断忽连、乍干乍湿的笔触和点画。   学书其实和学禅一样,成功与否,就看“悟”的效果如何。犹如禅僧的参话头,未能参破之时,只觉得浑浑噩噩,昏天黑地,饭也不知香,睡也不识甜。此时,也只有在这种时候,令人大彻大悟的契机往往就出现了。  书法是一门艺术,它的创造和发挥,仅凭勤奋和书写材料触发的那一点点灵感是远远不够的,尤其对狂草来说,笔法和结构全无定式可言,每一次创作,每一个字的笔法和结构都必须根据特定瞬间中笔、墨、纸的条件,根据周围已经完成的结构形态见机行事。   那年夏天,怀素时常呆呆地望着天空出神,他只觉得空中的云彩倏聚倏散,煞是好看。一天,怀素突然发现那云彩犹如奇峰耸峙,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着它的形状,恰似一道灵光突然闪过心头一般,从这种种幻像里面,怀素骤然领悟到了许多直笔、斜笔、散笔和顿挫的不同写法。从此,怀素的草书里面就多了不少奇峰般的笔画。再往后来,不论是林中之鸟疾飞直蹿空中的矫健英姿,还是路边长蛇受惊后飚然没入草丛之中的迅捷身影,甚至是破墙败垣之上那一条条毫无规律、四通八达的隙纹,都成了他草书创作借鉴的对象。   精湛的书艺,使得年轻的怀素在家乡湖南一带很快获得了广泛的声誉,被推许为“草书天下独步”。每逢暖日高悬、凉风习习,气候宜人的日子,骚客酒徒总是聚集一堂,摆开笺麻素绢、宣州石砚,准备好粉壁白墙,然后纵酒酣歌、高谈阔论。酒酣耳热之后,怀素总是习惯性地斜倚在绳床上闭目休息一会儿,然后,突然纵身起床,挥笔疾书,如入无人之境。有时趁酒发兴,不仅是粉墙、纸张、素绢,就连衣裳、器皿,也都成了怀素的草书园地,常令观者嗟叹不已。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山中兔。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辞客满高堂。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如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古来万事贵天真,何必要公孙大娘舞浑脱?(《李太白全集》卷八)   这首托名诗仙李白所作的《草书歌行》,就是怀素早期草书创作过程和书法艺术的真实写照。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2167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