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春笋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3-01-3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1、媒体:春雨中,绿油油的竹山,翠生生的竹林,宛若一幅烟雾迷蒙的水墨画:山涧清泉流淌,鸟雀枝头欢鸣,山花舒展娇艳的花瓣,微风拂过,松柏婆娑……又有那晶莹的小水珠渐次滚落在地上,渗入泥土。忽有一夜,雷声响起,于是孕育了很久的笋芽儿迫不及待地探出脑袋,一片,一大片……
(1)师:你听到了什么?又看见了些什么?
(2)指名回答。要求:句子完整,表意清楚。
3、揭示课题,齐读。(读准字音,尤其强调“笋”是平舌音)
说明:
学生对春笋并不陌生,且大多还尝过。但是在城市长大的孩子却很少有人了解竹笋破土而出时的情景。此时春笋竞相破土而出的场面不仅可以弥补学生这方面知识的缺憾,更能从感官上给以强烈的冲击,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景之中,人、文、景的合一必然为下文情感的融入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课题中“笋”为生字,且“春笋”为平翘舌音组成的词,是读音的难点,教师需及时纠正;而“笋”字的字形只需在出示课题时当堂板书即可。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我爱竹山,我爱竹林,我更爱竹山的春色,竹林的后代??春笋!
(1)指名读句,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导读好句子
2、师:作者那么喜欢竹山、竹林、竹笋,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自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 “竹山”、“竹林”、“竹笋”,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请找到相应的句子,认真地读上几遍。
说明:
虽然教师无需在此与二年级的学生谈论相关文章的结构,但整体进入课文无疑有利于学生形成篇章的概念,尤其是此类结构层次分明的文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对将来学生的阅读以及写作都有极大的好处。
二年级的学生应该已逐渐养成了学习新课要预习的习惯,但是课堂上仍应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的个性化地读文。朗朗的读书声既营造了学习的氛围,同时也考虑一些特殊学生,迫使他们在课堂上做好课前预习的工作。
3、交流读句,教师随机出示相应句子
(1)正音:桑(sāng)叶,乳(rǔ)汁(zhī),成材(cái)(平翘舌音区分);婴(yīng)儿,竞(jìng)争(前后鼻音区分);琴弦(xián)(易错音) 辨形:拔?拨;竞?竟;材?才
(2)积累词语:拔地而起、破土而出、春雨蒙蒙、雨雾纷扬、鸟雀欢鸣
(3)多种形式将所出示的句子读正确。
说明: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适宜朗读。但文中生字较多,且多为容易混淆的平、翘舌音或前后鼻音等,词语也相当丰富,集中解决,扫清读文的障碍,可为后文的情感朗读作铺垫。
(三)深入学习,体会感悟
l 学习第二小节
1、 媒体展示春雨中的青山绿竹,同时教师在舒缓的乐曲声朗读课文的第二节。学生闭上眼睛,边静心欣赏边想象画面中情景。
2、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师引读:春日里,春雨蒙蒙,我看见??;我听见??;还有那地里的笋芽儿??
4、出示:春日,春雨蒙蒙,绿油油的竹山,翠生生的竹林,像一幅烟雾迷蒙的水墨画。
(1)读句。
(2)媒体出示水墨画,并与景物对比,体会春雨中竹山竹林之美。情景中理解“春雨蒙蒙,绿油油,翠生生”的含义。12
(3)指导读句,注意读好叠词“春雨蒙蒙,绿油油,翠生生”。
5、这幅画中,到底画了些什么?引读??雨雾纷扬,洒在竹叶上,沙沙沙沙,像??,像??。嘀嗒,嘀嗒,小水珠掉落在地上,渗进土里去了。地里的笋芽儿如同??。
6、春天的竹山烟雾缭绕,真美啊!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自由读,齐读)
说明:
课文的第二小节语言优美, 语句多用对仗,句式工整,且大量比喻句、叠词、象声词的运用,都为朗读训练提供了极好的契机。多种形式的以读代讲,适时的情景与文字的融合,将学生带入到一个如诗如画般的境界。此时应尽量避免过多讲解,以免情感割裂。
l学习三?五小节
1、师:地里的笋芽儿如同婴儿吮着母亲的乳汁,吸呀吸,积聚着力量,终有一天??(回放剪切后春笋破土时那段媒体)
出示:嗬,一夜之间,又有无数春笋拔地而起啦!瞧,漫坡遍地,密密麻麻。一个个像尖尖的锥子,披着淡绿的嫩衣,在春风中欢笑,在春雨中沐浴。
(1)自由读句,完成:春笋沐浴着春天的雨露,长得既    又      。
(2)指导读句:读出春笋长得又快又多的感觉。
可关注的重点词:一夜之间、拔地而起(快);无数、漫坡遍野、密密麻麻(多)
语气:欢快。
说明:
这里有一个具体到概括再回到具体的训练过程。朗读训练中,教师不要过多讲究技巧,应注重对学生朗读的点评,及时出现一些关键词语,并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与把握。
2、如此嫩生生的春笋表现的却是那么顽强啊!找一找描写春笋顽强生长的句子,并圈出动词。
(1)学生划句圈词。
(2)读句配合动作理解春笋的顽强。
(3)评点后指导读句,读出春笋顽强不屈,势不可挡的气势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2114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