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蘑菇该奖给谁|6、蘑菇该奖给谁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3-01-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蘑菇该奖给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课。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黑兔和小白兔参加跑步比赛的故事,它告诉学生要有勇气,敢于和强手竞争,虽败犹荣。全文以对话的形式叙述,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
学生分析
《蘑菇该奖给谁》是本学期学生接触的第一篇童话故事。之前,学生在第一册学习过《北风和小鱼》等童话,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由于童话浅显易懂、生动形象,从儿童的真实世界出发,所以学生特别喜欢。在学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就已经拿来读了。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敢和高手比的道理。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蘑菇该奖给谁。
各自拼读。
2、指名拼读。提问: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大家还想提出哪些问题?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看课文上面的图,说说图上的内容。
左边一幅图,画的是小白兔和骏马赛跑,跑得满头大汗,小白兔落在后面。右边的一幅图画的是小黑兔和乌龟在比赛,小黑兔跑在前面,乌龟在后面追,乌龟追得满头大汗。
大图上,兔妈妈右臂上挎着一篮大蘑菇给了小白兔。小黑兔没有得到奖品,正在抓头皮。
2、指名回答这篇课文说的是谁发奖品?发给准?为什么发给他?
(兔妈妈发奖品,发给小白兔,因为小白兔敢和高节手比)
3、再次自由读课文,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画出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
练习  提    参加  乌龟  冠军  敢    
蘑菇  临走  嘱咐  得    地
4、自主拼读,同座对练,互相指正。
5、出示生词卡片,指名拼读,领读。
6、问:上面这些词语,哪些你们已经弄懂了它们的的意思了?说说你是怎么弄懂的?
学生发言。教者表扬肯动脑筋的学生,小结理解词语的方沙
(1)看图理解:乌龟  提  蘑菇
(2)联系课文下文理解:冠军:第一名  临走:将要走;嘱咐:吩咐。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练习  参加
7、自主记忆字,问:谁已经想出了好办法能很报快把上面的生字记住?
教后记:
这节课要让学生读准生字的字音,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第二课时
一、引情激趣,理清脉络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读题。
2、(指导读题,读出疑问的语气)
师:这个课题是一句话,如果让你们给它加一个标点符号,你们会加什么标点?为什么?
3、教师用娓娓动听的语言导入故事:清晨,兔妈妈出门采蘑菇,临走时嘱咐两个孩子要好好练习跑步。时间过得真快,晚上,兔妈妈提着一大篮蘑菇回来了——
(1)(出示第二自然段),请小朋友自己先读读兔妈妈的话。
(2)指名读。(学生评:他读得怎么样?像个妈妈吗?)
(3)集体读。
4、(在黑板上贴个特大的蘑菇)
师:这个最大的蘑菇到底应该奖给谁呢?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明辨事理
(一)学习3、4自然段(出示课文幻灯片)
1、师:这里是课文3、4 自然段,请小朋友们自由读一读,读完后小组讨论:兔妈妈应该把最大的蘑菇奖给谁?为什么?1234
2、交流,相机指导朗读。(教师只引导学生说出理由,不做任何结论。)
师:讨论得好激烈!谁来说说,你认为这蘑菇该奖给谁?为什么呢?
生:我认为该奖给小黑兔。因为小黑兔说自己今天得了第一名。
师:小黑兔得了第一名,是什么心情?得意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试着读一读。谁来试试?(我们得意时会是什么样子的?加上相应的表情和动作。)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觉得该奖给小白兔。
师:小白兔拉在后面了,它当时是什么心情?难为情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应该怎么表现呢?谁来试试?(我们难为情时会是什么样子的?加上相应的表情和动作。)
(二)学习5—7自然段(出示课文内容)
过渡:刚才有的同学说要把最大的蘑菇奖给小黑兔,有的说要奖给小白兔,理由也很充分,让我们再朝下看,看看这个蘑菇到底该奖给谁。
1、师:自由读一读5—7自然段,读完后组内再次讨论:兔妈妈应该把最大的蘑菇奖给谁?为什么?
2、交流,相机指导朗读。(教师仍然只引导学生说出理由,不做任何结论)
师:同样是兔妈妈的孩子,怎么会跑得不一样呢?兔妈妈忍不住问。齐读第五自然段。
师:蘑菇该奖给谁呢?为什么?
生:我觉得不该奖给小黑兔,因为它太骄傲了、太得意了。
师:它是怎么骄傲的读。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该奖给小白兔。
师:小白兔说什么了?谁来读小白兔的话?(体会小白兔的难为情、伤心。)
师:它是怎么伤心的读。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3、同桌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8—10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的意见仍然不一样,谁也不能说服谁,没关系,我们再接着往下看。
1、自由读8—10自然段,读后讨论:兔妈妈应该把最大的蘑菇奖给谁?为什么?
2、交流,相机板书:敢和高手比呀!
①什么叫高手?
②课文里的高手指谁?
③为什么说骏马是高手?
④为什么要跟高手比呀?
3、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题目上面的两幅图。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曾经看到的骏马奔跑的景象,以及乌龟们是怎么爬的。再比较一下他们的速度。之后,再观察一下小白兔和小黑兔是怎样参加比赛的(小白兔跑得满头大汗,而小黑兔却跑得轻松悠然)。引导学生得出:与高手比能激发人奋起直追,促使能力提高;与低手比常会使人消磨斗志,能力也会退步。而且,与高手比需要勇气和决心。
4、师:现在,再来比较:今天两只小兔子谁跑得速度快?蘑菇该奖给谁?
师:听了两只小兔的这一次回答,兔妈妈很快作出了奖励。谁来读兔妈妈的这一段话。
师:大家来看看,兔妈妈在说这话时,是什么心情?(激动)你能从哪几个词语上看出兔妈妈的激动心情的?(“好孩子”“亲了亲”“挑出”)现在,哪位同学再来读读,我们一起听听,看能否感受到。
师:小黑兔得了冠军,奖品却给了小白兔,如果你是小黑兔,你会怎么想?(指名说。)谁来当小黑兔,不服气地问问妈妈。
师:小朋友,如果你们都是兔妈妈,你们有什么好的理由来说服小黑兔呢?(4人1小组开展讨论。)
交流:
生:小黑兔,因为你不敢和高手比呀。
生:小黑兔,你虽然得了第一名,但是你一直和乌龟赛跑,是不会有进步的。
生:小白兔虽然落在后面,但他一直和骏马赛跑,一定会跑得越来越快。
……1234
师:谁来读读兔妈妈的这句话?
(四)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师:骏马是跑步高手,还有谁也称得上是高手?(引导学生说说我们班学习上的高手。)其实在我们班上也有像小白兔一样的好孩子,他们处处和高手比,所以进步很大,大家能说说吗?是的,小白兔敢和高手比,高手已经很了不起了,敢和高手比的人就更了不起了,我们平时就要和这些高手比,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
三、练习分角色朗读
过渡:在刚才辩论的过程中,同学们已经读得不错了,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朗读高手,你们敢不敢和他比?
1、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学习、体会。
2、你最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
3、读读你最喜欢的角色的话,边读边在脑子里浮现这个角色说话时的样子。
4、指名戴头饰分角色朗读。
5、学生评价:他们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6、小组分角色读。
四、指导书写
过渡: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高手,想知道他是谁吗?
1、出示范字:练、参、提。看!这三个字就是写字高手写的,你们能超过他吗?
2、我们都记得,怀素写字时,总是先看清——记住——再——所以他成了有名的书法家。我们写字时,也要吸取好的经验,下面就请你们按照这几个步骤自学这几个字。
3、学生自学。
4、交流:这三个字,你想提醒别人注意什么?教师范写。
5、学生描红,注意刚才提到的注意点,教师巡视指导。
6、反馈,表扬写字写得美观、写字姿势正确的同学,指出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毛病。
教后记:
1.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难看出,学生自主学习是课堂的主旋律:自主地读、评;讨论不懂的词句意思;分组讨论交流等,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动口读、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写,自主学习的空间大,时间充裕,使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创造力得 到了充分的显示。
2.把“读”、“演”、“评”融为一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其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学习效果更好。学生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中既发展了语言,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下面的句子,画去括号里的不恰当的读音。
(1)学校运动会上,我班的王小明小朋友得(dé de)了第一。
(2)公园里的菊花开得(dé de)真美呀!
(3)春笋从地(dī de)里冒出来。
(4)小白兔难为情地(dī de)说:“我参加跑步比赛,落(luò là)在后面了。”
二、练习分角色朗读。
1、四人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体会每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和说话的语气,并交流。
2、这篇课文一共三个角色,你能读好哪个角色?请举手。
3、表扬敢于当众朗读的小朋友。读过之后,要求说出是怎么体会的。
根据学生发言小结:
要从课文中的有关词语体会:小黑兔(得意、不服气)小白兔(难为情)
4、分配角色,当众朗读课文并发动小朋友评议。
三、写字指导
i.揭示生字:习  乌  加  军  参  练
2.指名读生字。
3.自主学习,说说写这些字的注意点。
学生发言后,教者小结:
习:独体字。要写好“横折钩”的“折”,略呈斜势。
乌:独体宇。四笔。注意:不要把第一笔撤和第二笔横折钩错连成撤横折钩一笔,也不要把第三笔竖折折钩错分成竖、横折钩两笔。另外,还要与“马”字区别清楚。指出“马”的第一笔是横折,“乌”的第二笔是横折钩。1234
“加、练、敢、提”同样是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安排上的细微差
“加”左高右低,“口”居于横中线上下,上不与“力”的上部齐平,下不与“力”的下部齐平。“练”和“提”二字都是左略高右略低。

教后记:
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运用反复品读的方法,有层次,有深度的对学生进行积累和运用词语的训练。让孩子自己站起来自由的比划自己认为合适的动作,这使他们的头脑、眼睛、嘴巴和手并用起来,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2108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