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题】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1册第13单元手和脑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3-01-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手和脑”为主题,编选了《两件宝》、《乌鸦喝水》两篇主体课文,一篇自读课文——《做太阳钟》,设计了两个有关手和脑的综合活动——做太阳钟、收集图片资料,还安排了关于识字、写字、区别字形和字义、句式练习等基础知识的学习。
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思索和实践的探究精神”。可以先学课文;也可以先实践,做m、n或p,体会动手和动脑的乐趣,激发创造的热情,再进入课文的学习。中间穿插识字等基础知识的学习。

两件宝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儿歌。儿歌写了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件宝,要靠它们去劳动,要靠他们去创造。
教学目标:
1. 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字,认识12个,认识笔画竖提,会写“切、双”等9个生字。
2. 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能回答文后问题。
3.让学生懂得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激发学生喜欢自己动手干和肯于动脑想的热情和积极性,体会“一切创造靠劳动,劳动要靠手和脑”的含义。
教学建议:
1、导入
学生喜欢猜谜语,投其所好,可以引谜语导入,也可利用插图导入,让学生想一想,图上的同学在做什么?飞机模型靠什么做出来的?无论采用什么导入法,都应提示:手和脑是人的两件宝。对一年级学生而言,课文内容比较抽象,不必占用太多教学时间,重点在让学生会背,认字,尤其不要空讲“创造”等词语。
课后问题:为什么说手和脑是“两件宝”,学生只要能按照课文答出就行了。
2、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教学:学习生字,注意读准“双、能、劳”的音,区分“工——公”的字义、用法。“劳”“动”两个字中都有“力”,可指导学生用劳动需要出力来记住字形。
写字教学:学竖提时要与竖勾相比较,宝盖头单独学写。本课的写字教学,易采用分组练习,可以把“切、动”分成一组,“又、双”一组,“才、手”一组,“会、宝”一组。工写一遍即可笔顺是力办。双的第二点是点;才的第三笔是撇,不能写成“寸”。

拓展习题:
1. 看拼音写词语。
yí  qiè   dòng  shǒu  shuāng shǒu    gōng rén
( )  (   )  (   )  ( )
2. 照样子,写一写,读一读。
又――(双) 月――(  )  木――( )
3. 连一连,读一读
双    脑 创 考
 大    手 做 玉
 才  动 宝 工
 劳    能 思 造
四、猜一猜
十个小兄弟,天天不分离。
样样都能干,勤劳数第一。
谜底:( )
两个好朋友,住在山两边。
讲话都听见,就是不见面。
谜底:( )

相关资料:
1、作者简介
陶行知(1891-1946):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曾留学美国,归国后历任南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教员、教授和教务主任等职。积极推行平民教育,又热心于农村教育的改造。曾创办晓庄师范学校,坚持“生命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的实验。主张以生活为中心编制“实用的”教科书,主张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时间和空间等。其著作很多,主要有《中国教育改造》《知行书信》《老少通千字课》等。
2、词语解释
思考:认真地考虑事情。
创造:动脑筋想出新办法,做出新东西。
3、近义词:
思考――考虑 创造――发明12345678910
精品教案:
(一)
课前准备
1.收集课外活动照片、绘画作品,出一次专栏。
2.生字卡片;课文朗读的录音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启发思考
1.板书课题:11 人有两件宝
课题中两个字没学过,谁会读?(指名读)请读准的同学领读生字、生词。再齐读课题。
“两件宝”也可以说两个宝。“件”是生字,左边是_(生:单人旁),右边是_(生:一个牛字),一个人牵着一头牛,这个字就是“件”,一件衣服、一件事情的“件”,也是这个字。
2.课文是一首儿歌,是根据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爷爷的《手脑相长歌》改编的。
3.读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启发学生学会提问。)
二、范读课文(或放课文朗读的录音)
听老师读课文后,知道这两件宝是什么?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凭借汉语拼音读两遍课文。
2.读课后生字表(一)和表(二)中的本课生字,在课文中把这些字画出来,再连成词读一读。
(教师巡视、辅导,了解自学情况。)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双手  事情  创造(注意带点字都翘舌音,“情”为轻声。)
思考  做工  才能(注意带点字都是平舌音,“能”是后鼻音。)
劳动  两件宝  办不到
2.指名读课文。(从差到好,不同层次3-5名,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不”的不同读音)
3.齐读课文。
五、以问促读,熟悉课文
1.课文有3句话,第一句说什么?
2.这两件宝该怎样用?读第二句。
3.课文最后说什么?
4.连起来读一读课文。
六、识字写字教学
1.认读不带拼音的生词。(开火车轮读3遍)
2.指导学生记住字形。(突出重、难点)
双:两个“又”不同,左边是又字旁,第2笔是点。
做:右边是反文旁,4笔写成。
才:把“寸”的点改成撇。
3.指导写字。
双:右边的“又”,横撇要左伸到点下。左右靠拢。
做:左中右三部分要紧凑,单人旁要窄些,中间“古”稍短些,右边“反文旁”与“单人旁”一般高。
办:先写横折钩折、撇、然后左边一点最后右边一点。
4.课堂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
2.听写,写后集体检查、订正。
双手、做工、才能、劳动、两件、办不到。
3.朗读课文。
二、理解句子
1.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1)口头填空。
工人_______
农民_______
护士_______ 
老师_______
(2)思考“就是干什么?(动脑筋,想办法)
讲讲你或别人动脑筋的事。(启发:想一想,你在学习、玩、做事的暑假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你想了什么办法,结果怎样。你见过他们经过想办法把事情办好的事吗?
2.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师解释“创造”:想办法做出自己或辊人没有做过的东西来。举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或举学校中一些小发明的事例,重点说说他们怎样思考、怎样做的。使学生知道手脑并用与创造发明的关系,不必深讲。
3.小结:这一课告诉我们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件宝,我们可要把它们用好。一个人只要爱劳动,肯动脑,一定会有所创造。
三、指导朗读、背诵
1.指导读法。
读这首儿歌就是在向别人介绍两件宝是什么,有什么用,怎样用,介绍的时候要把词语连起来读,意思才清楚。如:12345678910
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
用脑不用手,啥也办不到,
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2.听朗读录音,再跟着一起读。
3.指导背诵。
(1)理一理三句话的顺序:先说什么,接着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2)采用师与生、组与组对读的办法激发兴趣,帮助记忆。如:师读每行前半句,生接后半句。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3。
2.比一比,组词语。
工(  )做(  )才(  )
公(  )作(  )寸(  )

(二)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字卡。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我有两个跟身体有关的谜语,你们想猜吗?好,那就请小朋友们注意听。“十个小伙伴,分成两个班,大家团结紧,倒海又移山。”(指名回答。板书“手”), “司令部里住首长,电话线路通四方,命令一下就执行,发现问题想办法。”(指名回答。板书“脑”)“手”和“脑”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两件宝”(板书)。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首《两件宝》的儿歌。它是根据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爷爷所写的《手脑相长歌》改编的,小朋友们想听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猜谜又是学生最喜欢的,以谜语导入新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进一步学习新课打好基础。]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下面先听老师范读课文,请小朋友们边听边用手指课文,认真听、仔细看。
2.跟老师一起读读课文。我们比比看哪位小朋友读得认真,能读到哪,手指到哪、眼睛看到哪。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在听读中识字的能力。]
3.学生自己试着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不认识的字,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4.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读书,会读的小朋友给不会读的当“小老师”,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习小组中,以自身的行为引导学生乐于帮助别人,学会合作,使合作真正落到实处。]
5.询问各小组合作的方式,并做简单评价。
[及时、正确的引导和评价,更有助于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6.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干什么呢?(看书、认真听,听后评议)。
7.还有谁愿意读?这么多!那就请愿意读的都站起来读。
8.男女生比赛读书。
[教师再次以参与者身份加入进去,能大大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及竞争意识。]
9.提问:为什么手和脑是我们人的两件宝?
[在多次扎扎实实的读文之后,学生已经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再联系生活,问题肯定会迎刃而解。]
10.手和脑的作用真大,能创造出各种财富,确实是我们人的两件宝,就让我们带着喜爱的感情,再一次齐读课文吧。
三、认读生字,培养能力。
1.先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认认生字。
2.请同桌的两位小朋友互相当“小检查员”,给对方抽读生字。
3.小游戏:同桌的两位同学把书放到一块,老师说字,让学生在书中指,指到的就举手,比比谁指得对,指得快。同桌互相监督。
[生字的学习是比较枯燥的,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又容易分散,一个简单的游戏,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
4.怎样才能把生字记得更牢呢?看看老师的“窍门”你肯定能做到。
(1)用卡片拼字的方法出示“件”、“双”两字。这两个字有怎么记呢?12345678910
[留给学生发现的空间,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2)你有没有记字的好“窍门”,介绍给大家?(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把一些识字方法渗透进云,如:询问他人,在生活中识字,分析部件等,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5.“开火车”组词认读生字。
6.小组合作互相抽读生字。
[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达到每人都认会生字的目的。]
7.做“猜字游戏”。
[“猜字游戏”学生百做不厌,既解除了学习疲劳,又巩固了所学生字。]
四、回归整体,再次巩固。
(做“送生字回家”的游戏:出示课文,课文中凡是有生字的地方都空着,把有关字卡发给学生,让学生把生字贴回相应的地方。)
1.要想做好这个游戏,除了会认生字以外,必须会背课文,您们能把课文背下来吗?先自己试试。
2.老师还不会背,您们能教我背一下吗?
3.师生共背课文,学生可加动作表演背。
[表演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兴趣特点,能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旺盛,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更加深入。]
4.给每一小组发几张字卡,先让小组成员互相商量一下这几个字怎么念,在课文中的什么位置,然后派代表上来贴。
5.全班同学一同检查贴字情况。
[“送生字回家”,很容易使学生联想到迷路的小孩、生病的伙伴,内心涌起强烈的责任感,背课文识字特别用心,也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
五、总结全文。
课文学完了,我想小朋友们更喜欢自己的这两件宝贝了,希望您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好好地利用它们把事情做得更好。

乌鸦喝水
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是一篇经典、有趣的寓言故事,通俗易懂,全文以“找水喝——喝不着——想办法——喝着了”这一条线索写口渴的乌鸦,找到一瓶水,但是水很少,瓶口又小,喝不着,乌鸦动脑筋,想出了新办法,把石子投到瓶子里,就喝着水了。课文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文中插图形象鲜艳。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懂得一个道理:遇到问题要积极动脑,想办法,还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学习一个新笔画:斜勾。学习“把”字句。能初步区别“到处、处处”“什么、怎么”“用法、办法”三组近义词的不同意思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在困难面前要动脑筋,想办法,还必须亲自去试一试才行。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建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指导观察,图文对照”是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学中应以观察训练为主线,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
教学开始,让学生初步看图,大致了解图意。再借助拼音边读课文边看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把说明图意的句子做上记号。在此基础上图文对照,理解词句,进行讲读。
第一自然段,通过“口渴” 、“到处找水”,让学生体会乌鸦急于喝水的焦急心情。
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通过看图、读文后思考: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在要求学生对第一幅图画面的观察后,理解“水不多”、“瓶口又小”是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怎么办呢?”是乌鸦自己问自己,表明它要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12345678910
讲读第三自然段时,引导学生再看第一幅图,从而理解乌鸦的办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一边观察周围事物,一边想办法。从而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问题。
第四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引导学生利用第二幅图和重点词语的讲读,帮助学生理解乌鸦是用“把石子一个一个地放在瓶子里”这个办法喝到水的,重点讲清楚水是怎么“渐渐升高”的(用实验的方法配合)。
在教学过程中,用朗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句,并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拓展习题:
1、比一比,再组词。
渴( ) 乌( ) 处( )
喝( ) 鸟( ) 外( )
2、照样子,说一说。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叼起来。
_____把______________。
3、选词填空
怎么 什么
a.丁丁用 材料做太阳钟?
b.浪娃娃 发电?
c.劳动要靠 ?
d.乌鸦 喝着水?
相关资料:
1. 词语解释:
怎么办:不知道怎样做。
叼:用嘴含。
2. 近义词:
到处――处处 办法――方法
3. 反义词:
许多――很少 慢慢――快速
4、“怎么”和“什么”都是疑问代词。“什么”一般代名词,比如:你手里拿着什么?“什么”代手里拿的东西,如钢笔、钱包、钥匙等。“怎么”比较复杂,可代动词,如怎么打开易拉罐?“怎么”代“拉盖上的环”;你怎么想?“怎么”代你的想法;集市里人怎么多?“怎么”代副词“非常”、“特别”等。
5、“把”作介词时起提宾的作用,如:快打开书――快把书打开。

(一)
教学准备:
1、放大的文意图或投影片
2、生字卡片、小水瓶、小石子等有关材料。
3、一些小动物的头饰。如:大象、鹤、袋鼠、啄木鸟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出示乌鸦图。同学们,你们认识乌鸦吗?知道它的一些故事吗?今天我们来认识一只聪明能干的乌鸦,你们愿意吗?(板书课题)
    2、活动:出示乌鸦喝水图,引导学生用一句简短的话,说出这幅图的意思。比一比谁说的最简洁,最准确。(板书课题)
    对话平台:
       导入(感知课文内容,识记生字,培养读书习惯。)
       1、组织学生自由读文,勾画出生字生词,解决字音的问题。
       2、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投身语文实践,并在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读书。其中最关键的是坚持和突出每次读书活动的目的性引导,让学生真正读有所得,读有所悟。)
        汇报(多形式读文,反馈自读效果,促进阅读理解。)
        1、利用字卡,互相指读生字,适当组词,同学间相互评价,纠正。12345678910
        2、多形式读文。(如同桌互读、男女生读、分段指读、小组齐读等。)有重点地指出难点字的读音。如“怎、找、旁等。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从读中体会感情,同时引导学生评价。
        3、利用放大的插图或投影片,引导学生根据理解说出每幅图的意思。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内容。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多形式的朗读和读书和评价的结合,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检测和巩固了学生的读书成果,把读书活动落到了实处。)
         写字(巩固识字,提高写字水平。)
         1、引导学生在“我会写”中,再认生字,交流识字记字方法。如:谜语法、比较法、编顺口溜等。
         2、自选生字进行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写字。学生书写展示,组织互相评议。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找、石等。
                        第二课时
         导入(承接上节内容,创设新的学习情境。)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这节课我们要继续深入读书,现在就让我们走近那只聪明的乌鸦吧!
       精读(图文对照,以读促思,引发感悟。)
       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来体会乌鸦喝不着水,想办法的心情。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结合看图,理解乌鸦喝不着水的原因。   指导朗读“怎么办呢?” 启发学生想象,说说乌鸦会想什么办法。
      2、引导学生再看第一幅图,并要求学生思考:乌鸦想出什么办法? 这个办法是怎么想出来的?
      小结:乌鸦的办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一边观察周围事物,一边想办法的。
      3.利用第二幅图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
     让学生上讲台做实验: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在瓶子里。要求学生看清楚水是怎么升高的。  要求学生讲出瓶子里的水是怎么升高的,书上是怎么写瓶子里的水升高的,理解“渐渐升高”。并用“渐渐”说一句话。
      4.指导朗读。①第一句用坚定的语气读“一个一个地放在瓶子里”。②“水渐渐升高”要读得慢。③“乌鸦就喝着水了”要用轻松的语气朗读。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试着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读书是语文学习和根本,指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到了乌鸦的聪明能干。从中受到启发。)12345678910
      讨论:(创设情境,组织讨论,发展学生思维。)
       1、出示课后思考提示: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
       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表达看法。
     (这个问题既在课文之中,又延伸了课文之外,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动(引导学生想像情境,练习说话,拓展思维。)
        1、教师拿出准备的头饰(大象、鹤、袋鼠、啄木鸟等)。启发思考:如果我们是这些个小动物,我们会怎样帮助小乌鸦呢?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把合作想出来的办法,表演出来。
       3、汇报表演,互相评价。                           
(二)
(教师展开一幅放大的课文中的第三幅插图)
师:请小朋友看这一幅图画着什么?它在做什么? 
〔充分发挥课文有插图的特点,提供学生说的机会〕 
生:图上画着一只乌鸦。乌鸦在喝瓶子里的水。 
师:谁能用一句最简短的话,说出这幅图画的意思。 
生:这幅图画着一只乌鸦,它口渴了,把嘴伸进瓶子里喝水。 
师:再简短一点。 
生:画着一只乌鸦在喝水。 
师:再简短。 
生:乌鸦喝水。 
〔看图说见解,训练概括能力,发展语言〕 
师:对!乌鸦喝水。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 
生:(集体)想! 
〔让学生看图归纳图意,点出课题,导入新课,很有新意。把观察、思维、说话训练有机结合,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 
…… 
师:说说“喝”的字形。 
生:喝字是左右结构,左边“口”字,右边上面是“日”,下面是撇,横折钩,小“人”在里边,竖折来关门。(曷) 
师:为什么“喝”字是口字旁? 
生:因为喝水用口喝,所以喝字是口字旁。 
〔诱导学生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把话讲完整〕 
生:“渴”字和“喝”字,字形相近。 
师:口字与渴字都读第三声,连在一起怎么读? 
生:前边的口字读得像第二声,口渴。 
师:请这一行小朋友朗读第一段。 
(学生按顺序朗读) 
师:乌鸦到处找水喝,“到处”是什么意思? 
生:“到处”就是每个地方。 
生:“到处”的意思就是处处。 
生:“到处”就是四面八方。 
师:几个小朋友回答得不仅对而且好!乌鸦找到水了吗?我们学习第二段课文。 
kě hěn zháo bàn 
(教师在田字格中写可 很 着办指导学生学习“很”字,注意书写笔顺。“着”字与“看”字比较字形。“可”字和“办”字要求学生自己想法记住。要求每个学生在生字本上写这四个字) 
师:请小朋友用“很”字“开火车”组词。要求后一个同学组的词和前一个同学组的词的意思要相反。  12345678910
生:很大。 
生:很小。 
生:很高。 
生:很低。 
生:很香。 
生:很臭。 
…… 
〔让学生边朗读边说话,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字的音形义教学和词句训练,为学生的说留有充分的余地。〕 
师:请小朋友顺序朗读第二段课文。(学生按要求一个个读课文) 
师:请大家看书上的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乌鸦的表情。想一想它喝不着水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看书中插图) 
生:天气很热…… 
师:你怎么知道天气很热呢? 
生:从图上看出来的。天上只有一朵白云,太阳红红的,说明天晴、很热。 
师:好!往下说。 
生:乌鸦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两只翅膀紧紧地抱住瓶子,两条腿伸得直直的,乌鸦喝不着水时心里是很着急的。 
(教师范读第二段课文。然后指导学生朗读。学生读得流利、有感情。) 
师:乌鸦找到水了,又没喝着,课文里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达这个意思? 
生:课文里用了一个“可是”。 
师:为什么要用“可是”呢? 
生:乌鸦找到了水,又没喝着,就用“可是”。 
师:好!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páng biān 
〔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旁 边后指名朗读第三段课文,这时有学生举手发言〕 
师:××你有什么问题? 
生:老师,乌鸦不是人,为什么会想办法? 
〔听课教师议论:问得好!〕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谁能回答? 
生: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就像老师给我们讲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一样,是人们想象出来的。 
〔听课教师啧啧称赞〕 
〔教师善于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抓住学生发言中的思维动向,因势利导,精心设问。教师“引”,学生“发”,广开学生言路。〕 
师:乌鸦想了一个什么办法才喝着水的?请小朋友们看第二幅插图。 
〔学生看第二幅插图〕 
师:大家读第四段的第一句。 
(学生读) 
师:再看第三幅插图。 
(学生看图)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乌鸦把石子放到瓶子里,为什么就喝着水了? 
(学生各抒己见。有一学生举手) 
师:×××你有什么问题? 
生:老师,把小石子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真的会升高吗? 
〔只“引”不“逼”,让学生质疑问难〕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教具棗盛有水的瓶子和一些小石子) 
师:××小朋友爱动脑筋,问题提得好!老师要给你们做个小小的实验。好,就请××来做。 
(老师当众滴了几滴红墨水在瓶子里,让大家看清水位的高度。学生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到瓶子里,水慢慢地升起来了。) 
师:谁知道水为什么会升起来呢? 
生:因为石子比水重,石子放到瓶子里就把水的地方占了,水就被挤得升起来了。 
师:××回答得很好!请大家读一遍课文,要用心记住今天学习的生字和新词,要读出乌鸦先“焦急”后“高兴”的心情来。 
(学生齐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再读一遍课文。 
师:读得很好!小朋友们喜欢《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吗? 
生:(集体):喜欢! 
师:为什么喜欢? 
生:乌鸦会动脑筋,想办法喝着了水,我喜欢这个故事。  12345678910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和儿童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开动感觉器官(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和思维器官(心到),亲自实践,提高认识,理解了课文的中心。〕 
生:《狐狸和乌鸦》里的那只乌鸦只会听好听话,不动脑筋,上了狐狸的当,我不喜欢它。 
师:今天小朋友们学得很好!学了这篇课文,使我们懂得了: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肯动脑筋,就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语文天地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的语文天地安排了写字、形近字的比较、疑问代词的正确使用、“把”字句的学习、阅读、词语分类等练习。
“描一描,写一写”,学习“找”的笔顺,描红、临写“找”这个字。
“比一比,再组词”启发学生想办法区别字形。
“选词填空”
“照样子,说一说”通过例句,
阅读练习提供的是<做太阳钟>。这篇小短文写了丁丁做太阳钟这件事,赞扬了是一个爱动脑又爱动手的孩子。同时告诉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太阳钟。太阳钟做法较简单较适宜孩子动手实践操作。
词语分类就是把动物与植物分开,内容简单。
图片搜集培养的是学生的检索能力,检索能力是重要的学习能力。
“金钥匙”让学生明白搜集图片不但有趣,还能增长许多课外知识呢!

教学建议:
1、“语文天地”地练习内容可以集中进行,也可以穿插于课文的学习之中进行。
2、写字练习可以安排在<乌鸦喝水>的写字环节中完成。
3、比较形近字应启发学生想办法区别字形。例:口渴了,缺水,所以“渴”是三点水旁;喝水必须用口,所以是口旁。
4、 “怎么”、“什么”的正确使用如果从语法规则上让学生去区别很难,应先让学生自已做,做完后,反复读,培养语感,然后再用这两个词语口头造句,强化这两个词语。
5、“把”字句的学习可以先把例句搞清楚,再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最后全班交流,挑出好句子反复读,加强语感。
6、阅读短文可以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提醒学生注意尽可能地读汉字,不认识的字再看注音。最大限度地把文章读通顺。
为了激发学生自己亲手做一做的愿望,教师可问,丁丁靠什么做成了太阳钟?――爱动脑又爱动手。学生有了做的愿望,教师可提以下三个问题,辅导学生自己做太阳钟。
师:丁丁用什么材料做太阳钟?
师:丁丁怎么“做”太阳钟?
师:丁丁怎么看太阳钟知道时间?
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可放在家庭中完成,提醒学生要自己大胆实践,不可让父母包办代替。
做完太阳钟后,应予以适当的评价,这个活动注重孩子的参与,不可以做得如何好为标准。
7、给词语分类
先读词语,给词语分类,再填在括弧。注意与认字相结合,复习学过的字,还可以认一认词中表示颜色的字。
8、收集图片资料
先看收集的图片,学习金钥匙的内容,再发动有条件的学生自己收集,收集时,要爱护公共财物,不要随便撕书。让学生在自己找的图片正面写上如“万里长城”等字样。及时对收集的图片予以展示。展示后,要教学生学会保存图片。

单元形成性检测
双基加油站
一、好朋友,手拉手
(dōng xī) (bàn  fǎ) (shén me)  (zěn me) (yí qiè) (zhǎo dào)  (xīn lǐ)

办法 东西 怎么 什么 找到 心里 一切
二、选正确的读音打上“√”
1、妈妈生病了,我很着( )急。
2、爸爸的车子丢了,只能走着( )去上班。12345678910
三、比一比,看看谁的眼睛亮。
口 水 到 外
喝 鸦 门 们
乌 窝(wō) 我 处
鸟 渴 找 到
四、选词填空。
怎么 什么
1、丁丁用 材料做太阳钟?
2、浪娃娃 发电?
3、劳动要靠 ?
4、乌鸦 喝着水?
五、它们谁是一家?把序号写在后面
小鸟 课本 书包 小马
小鱼 毛笔 刀子 白鹅
 a              
b               

读写训练场
       乌     鸦      兄     弟
       鸦兄弟俩同住在一个窠里。
  有一天,窠破了一个洞。
  大乌鸦想:“老二会去修的。”
  小乌鸦想:“老大会去修的。”
  结果谁也没有去修。后来洞越来越大了。
  大乌鸦想:“这一下老二一定会去修了,难道窠这样破了,它还能住吗?”
  小乌鸦想:“这一下老大一定会去修了,难道窠这样破了,它还能住吗?”
  结果又是谁也没有去修。
  一直到了严寒的冬天,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大雪纷纷地飘落。乌鸦兄弟俩都蜷缩在破窠里,哆嗦地叫着:“冷啊!冷啊!”
  大乌鸦想:“这样冷的天气,老二一定耐不住,它会去修了。”
  小乌鸦想:“这样冷的天气,老大还耐得住吗?它一定会去修了。”
  可是谁也没有动手,只是把身子蜷缩得更紧些。
  风越刮越凶,雪越下越大。
  结果,窠被吹到地上,两只乌鸦都冻僵了。

实践小天地
农民把玉米种到地里,
到了秋天,收了许多玉米。
农民把花生种到地里,
到了秋天,收了许多花生。
小猫看见了,把小鱼种到地里。
他想,一定会收到许多小鱼。
小朋友,小猫会收到许多小鱼?小猫怎样才会收到很多小鱼?试着写出你的好办法,也可以画图表示出来。

12345678910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2093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