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山村走出的强者小说|从“小山村”走进“繁华的城市”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3-01-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在学习《小山村》和《北京的夜景》这两课时,我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也同时收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小山村》教学片断
师:我们早在课下把17课《小山村》这篇课文读得很熟练了,那小山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齐说):小山村很美很美。
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小山村很美呢?
生1:我觉得小山村的山坡很美。
我顺手在黑板上画了简笔画山坡。
师:小山村怎么美呀?现在美吗?
生(摇头):山坡上有一片果树林才美呢。(我就在山坡上画了一棵果树)
生(立刻举手):老师您那不叫一片果树林,是一棵果树。
师:那什么叫一片果树林?
生:很多棵树连在一起叫一片果树林。
师:那你们能动手把一片果树林画出来吗?
学生争先恐后的到前边画过树林,一会儿功夫果树林就画出来了。
师:现在山坡上比原来怎么样?是不是你读到得那么美?
生:树上接满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会更美
师:你会画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吗?
学生来画,画很多苹果,梨。
师:呦,树上真的结满了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山坡真的很美呀。
师:那你能用你的读,让大家感受到山坡很美吗?
生读这一自然段,感受。
师:除了小山村的山坡很美,还有哪些地方很美呢?
生:山脚下的村庄、村前的小河
师:那你能画出美丽的小山村吗?让大家一看就真的感觉到小山村真的很美。
学生兴趣盎然的拿起画笔画起了小山村。
时间不长,一张张生动美丽的小山村跃然纸上,虽然还显稚嫩,但是真正体现了孩子自己眼中的美丽的小山村。
接着由孩子自己一一介绍小山村的美丽,而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9课《北京的夜景》教学片断
这篇课文,对于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们来说,很难懂,所以我在课下从网上找了很多北京夜景的图片、高速公路、高耸的大厦的图片……
师:你们去过北京吗?你喜欢北京吗?(学生自由说)
师:你们知道吗,北京的夜景比白天还要漂亮呢!你们想去看看吗?
师:有位小朋友,坐在飞机上看到了北京的夜景,他看到了什么,觉得北京的夜景怎么样?请你自己读课文想想。
生:北京灯火辉煌,什么是灯火辉煌?(恰好我有准备,不然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解释,学生才会明白灯火辉煌)
我把我准备的北京夜景的图片,一一用背投放映,孩子们“哇噻”声不断从教室传出。
师:现在你知道什么是灯火辉煌了吗?
生1:我知道了,就是很多灯光连成一片,把天空都照亮了,就是灯火辉煌。
生2:反正咱们教室里灯光,不能叫灯火辉煌,因为虽然也很亮,但是很少,颜色也不多……
课后反思:
书中安排的课文,虽然是精选中的精选,但是编者不能做到既能适应农村学生,又能适应城市学生。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和课前准备。
讲小山村一课时,学生对课文已经很熟悉了,如果教师进行逐段的讲解,那么也只是白白浪费时间了。我对小山村的美,采取了引领着孩子们走进小山村的山坡,抓住重点词,一片、红红的、黄黄的……让孩子们自己描绘山坡的美景;然后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绘制美丽的村庄、学校、小河。孩子们兴趣很高,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是讲北京的夜景一课时,我选择了使用课前准备的课件,让孩子们走进北京的夜景,从孩子们在看到夜景图片的时候发出的欢呼声,其实才看到了孩子们对新奇事物的渴望。如果只单单用读来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很难做到。12
所以,课文中的美只有教师首先发现了,给孩子们创造一种环境去寻找美,美就会走进孩子们的心中。

孩子,老师相信你
情景片段:
出示大屏幕(一片果园,苹果树270棵,梨树90棵)
师:你们通过看大屏幕,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苹果树有270课,梨树有90棵。
师:你能根据你知道的提个数学问题吗?
生1: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生2: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生3:梨树再种多少棵就和苹果树同样多了?
生4:苹果数和梨树相差多少棵?
生5:梨树比苹果树少多少棵?
师:大家提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问题虽然很多,但是下面的4种都是求相差多少的?上面一种是求和是多少的?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你们其他同学同意他的观点吗?好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求相差问题的?谁来完整的读一读这道题,你可以任选一个问题来读
生读题,师:你会列式吗?
生:270-90=
师:你能自己计算吗?自己试一试
生汇报
生1:我先用27-9=18  所以270-90=180
师:你为什么要用27-9呢?
生(想了想):270是27个十,90是9个十所以27个十减9个十是18个十
生2:70减90不够减用100减90等于10,10再加170等于180
师:你们听懂了吗?谁再说一说他是怎么想的?
生说一说
正当我准备往下进行时,一个学生迫不及待的高高举起手来。
生3: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呢?
我有些怀疑,还有其他方法吗?我还真的不知道呢。
生3:270-90=   我先用90减70等于20,再用200-20等于180
师:你的想法很新奇,我们再来算一道题3600-700
生:700-600=100   3000-100=2900
师:咱们一起用第二种方法来算一算
生:600-700不够减1000减700等于300,2600加300等于2900.
师:看来你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孩子,能够用我们都不知道的办法来计算。
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学不通的数学,让每个学生在数学方面都有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又是个性化的教学,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给学生创造出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己能够提出问题,并且相信学生能够自己解决问题,哪怕再解决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正式这些问题,才会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挑战自我,通过不断的探索才会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的设计,改变了原来的老师全部呈现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来解答的思路。学生能够相处不同的解决办法,这样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中只是个引导者、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要相信学生。课堂中的意外,学生独特的解题思路,更是证明我们一定要相信学生,让学生有发言的机会,有活动的时间,这样独特的思维才会在我们的课堂上不断地涌现。那么创新意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一定要解放学生的头脑,不要把他们局限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2058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