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的故事读后感_《老树的故事》教学设计与点评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3-01-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回答课后问题。
  2.初步了解大树的一般知识。
  3.掌握边阅读边想像边加动作的阅读方法。
  4.认字15个写字8个。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儿童诗,分四小节以设问的形式,问老树的年龄,问栖息在树上的小鸟及鸟儿的歌唱,最后问老树爷爷的故事,安排诗歌的内容。诗中,人、老树、小鸟在大自然中达到一种相融的境界,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让读者不由自主地与大自然产生一种亲和力。通过教学,能把学生潜藏在心中的一些闪亮的东西释放出来,比如环保意识的树立、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引入:课件出示老树图。说一说,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进行简单的板书,对学生进行渗透性识字,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今天,老树爷爷带来了一个故事,我们一起去听听,好吗? (老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二、 文中识字
  1.教师范读,学生可小声跟着老师读。
  2.师简笔板画老树,进一步创设情景。
  3.测读本课的生字字卡,把全班都会的放在一边,把不太会的贴在老师画的大树上,把个别学生不会的先处理。
  [利用简笔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学生,根据学生实际随机贴出:“这、告、诉、礼、谈、身、所”,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选择性地学习。]
  4.课件再现课文,其中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为红色。
  5.两人合作学习生字。 
  步骤:(1)互相帮助读读课文。 (2)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记这些字。(3)互相检查生字。
  6.交流汇报:你认为记住什么字用什么办法最好,把它介绍给大家。
  [学生经过半年多的识字能力培养,已掌握了许多的识字方法,但在此时引导学生去感悟不同的字用不同识字方法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能使他们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7.在游戏中检查学习情况:大树爷爷把今天同学们要学会的生字都藏在果实里了,他说如果哪个小朋友认识了它们,就可以把这些红苹果采回家。师用手势引导学生“开变轨列车”,认读生字,注意及时订正读错的音。
三、细读课文,交流对话
  四人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可以站起来读,也可以做动作表演读。
  师:刚才小朋友们读得很认真,老师仿佛看到你们也在向老树爷爷提问呢。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要那样读?你读懂了哪个词、哪句话或哪一小节?
  [生根据自己的所得,朗读交流汇报。师根据学生汇报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可供参考的思路(本人上此课时的实录)如下:
  1.第一小节
  生:读了第一节,我觉得老树爷爷可能很大年纪了。
  师:那你能读出来吗?生读,师引导生评:老树爷爷的年纪真的很大呢,你们从×××同学的哪个词里感觉到老树爷爷的年纪大了?
    生:我从“这么大”这个词里听出来的。
  师:那你也像他一样地读一读,好吗?
   生:我从“一百岁”……
  师:老师发现这一节的最后是一个问号(课件出示闪烁的问号),我们在读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1234
  生:声音要翘起来。
  师:很棒!要翘起来就是要上扬的意思。听老师读一遍。小朋友们一起来问问老树爷爷。(齐读)
  [通过自由地感觉性朗读,让学生读出语气,再现老树形象。问号的读法在具体朗读中自然地让学生掌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回答课后问题。
  2.初步了解大树的一般知识。
  3.掌握边阅读边想像边加动作的阅读方法。
  4.认字15个写字8个。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儿童诗,分四小节以设问的形式,问老树的年龄,问栖息在树上的小鸟及鸟儿的歌唱,最后问老树爷爷的故事,安排诗歌的内容。诗中,人、老树、小鸟在大自然中达到一种相融的境界,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让读者不由自主地与大自然产生一种亲和力。通过教学,能把学生潜藏在心中的一些闪亮的东西释放出来,比如环保意识的树立、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引入:课件出示老树图。说一说,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进行简单的板书,对学生进行渗透性识字,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今天,老树爷爷带来了一个故事,我们一起去听听,好吗? (老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二、 文中识字
  1.教师范读,学生可小声跟着老师读。
  2.师简笔板画老树,进一步创设情景。
  3.测读本课的生字字卡,把全班都会的放在一边,把不太会的贴在老师画的大树上,把个别学生不会的先处理。
  [利用简笔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学生,根据学生实际随机贴出:“这、告、诉、礼、谈、身、所”,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选择性地学习。]
  4.课件再现课文,其中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为红色。
  5.两人合作学习生字。 
  步骤:(1)互相帮助读读课文。 (2)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记这些字。(3)互相检查生字。
  6.交流汇报:你认为记住什么字用什么办法最好,把它介绍给大家。
  [学生经过半年多的识字能力培养,已掌握了许多的识字方法,但在此时引导学生去感悟不同的字用不同识字方法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能使他们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7.在游戏中检查学习情况:大树爷爷把今天同学们要学会的生字都藏在果实里了,他说如果哪个小朋友认识了它们,就可以把这些红苹果采回家。师用手势引导学生“开变轨列车”,认读生字,注意及时订正读错的音。
三、细读课文,交流对话
  四人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可以站起来读,也可以做动作表演读。
  师:刚才小朋友们读得很认真,老师仿佛看到你们也在向老树爷爷提问呢。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要那样读?你读懂了哪个词、哪句话或哪一小节?
  [生根据自己的所得,朗读交流汇报。师根据学生汇报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可供参考的思路(本人上此课时的实录)如下:
  1.第一小节
  生:读了第一节,我觉得老树爷爷可能很大年纪了。
  师:那你能读出来吗?生读,师引导生评:老树爷爷的年纪真的很大呢,你们从×××同学的哪个词里感觉到老树爷爷的年纪大了?
    生:我从“这么大”这个词里听出来的。1234
  师:那你也像他一样地读一读,好吗?
   生:我从“一百岁”……
  师:老师发现这一节的最后是一个问号(课件出示闪烁的问号),我们在读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声音要翘起来。
  师:很棒!要翘起来就是要上扬的意思。听老师读一遍。小朋友们一起来问问老树爷爷。(齐读)
  [通过自由地感觉性朗读,让学生读出语气,再现老树形象。问号的读法在具体朗读中自然地让学生掌握。]
 2.第二小节
  生:老师,我不知道“安过家”是什么意思。你能告诉我吗?
  师:这个小朋友很会思考问题,碰到不懂的能主动问老师,值得我们学习。哪个小朋友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安过家”就是在那里住过的意思。(可以出示“小鸟造窝”的课件)
  生:“有多少鸟儿在你身上安过家”的意思是不是说有很多鸟儿在老树爷爷身上住过?
  师:哪个小朋友想来问一问老树爷爷?(引导学生赛读)
  [“安家”一词的理解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通过课件,能让那些目前没有掌握这个词的学生较形象地理解。比赛性读文让学生的积极性更高,能把文章读得更美,并感受到竞赛的快乐。]
  3.第三小节
  生:我知道“礼服”是什么样的,我们星期一、五穿的校服就是礼服。(师适时出示课件:结合教学课件中的漂亮的小鸟图片,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礼服”。)
  生:我猜呀,小鸟是从遥远的北方飞到我们这儿来过冬的,唱的是《上学歌》呢。
  生:我想小鸟是从很远的非洲来的,它不是在唱歌,是在背诗呢。“床前明月光……”
  师:小朋友们的想像真丰富!我们也来问问老树爷爷,看看它怎么回答,好吗?(齐读)
  师装出老树爷爷的腔调:真像小朋友们说的一样,它们是从世界各地飞来的呢。
  [老师技巧性地激励语言能紧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乐于表达,乐于朗读。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受到文本美的熏陶。]
  4.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老树爷爷吗?
  [学生的好奇心很重,对树有一些了解,老师可适时地利用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树的知识,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5.第四小节
  师:谁能用书上的话请求老树爷爷告诉我们?(指导朗读)
  生自由读,看谁读得好。生齐读,鼓励学生将自己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
  6.自由朗读,愿意背的也可以背。
  学生表演读,可以离开座位,找一个同伴当老树爷爷,带动作表演读。
四、学写字
  1.出示生字卡,请学生来说一说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找出其中我们已经学过的偏旁部首以及一些笔画。
  2.你认为这个字怎样写好?
  3.学生自由讨论字的笔顺,师纠正并在田字格里示范:老  故  百  岁  安  家
  4.学生观察后说说应注意什么?在自己的本子上写。
五、沟通拓展
  你们对老树这样的植物感兴趣吗?课下留心身边的植物积攒一些有关它们的知识会很有用的。你们也可以再去找一些有关老树的资料,把老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学生不但从书本上“学”,还应该在生活中“学”。学生通过观察、查资料、讲故事等方法进一步拓展知识,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为了让这些做法不至于流于形式,应该再找机会让学生展示课后所得。]1234
  总评:
  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杨老师的识字教学形式多样,有渗透性识字、听读识字、小组合作识字、游戏识字等。同时还注重识字的层次性,采用分层识字,一部分在板画和课题中分散识字,一部分进行集中识字,而把难掌握的一些字放在小组中合作学习解决难点,然后回归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语境中再识字,最后注重识字方法的交流,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感”。本课是一首非常具有童趣的小诗,杨老师整节课能以读为本,指导学生在读中感受语言的美,通过范读、赛读、小组读等形式,让学生读出对词语的理解,读出自己的阅读感受,读出美感。
  注重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课始创设情境,搭建对话的平台,课中教师或以激励的语言,或以幽默的语言,架设起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桥梁,有效地组织学生展开思维的碰撞,进而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真正融入了文本,让学生与文本产生了共鸣,使文本在孩子的内心成为鲜活的形象。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2049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