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一等奖|《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3-01-1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一、概述
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看图学文。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六幅图分别与第1—6自然段对应。课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青蛙的生长过程。本课有三幅图,与五段话中的三个重点段落相对应:第一、二幅图画的是没有长腿和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在询问鲤鱼妈妈。第三幅图画的是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错将乌龟认做妈妈。第四、五幅图画的是小蝌蚪已经长成青蛙,找到了青蛙妈妈。课文对每幅图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文字描述。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了解青蛙生长特点,懂得要保护青蛙和小蝌蚪。
二、教学目标分析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河、姐”等6个字。
  2、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披”“露”“鼓”。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同时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2、通过生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上通过字词训练、朗读训练及打写训练等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四)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
  在课外,可让学生到池塘边细致观察小蝌蚪、青蛙的样子,了解它们是怎样发生变化的,也可将小蝌蚪带进课堂,甚至可用录像进行直观教学。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难点:
 1、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2、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的心情,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四、学生特征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具有好奇心、善表现、思维活跃的特点。能借助课件自主学习,对趣味性、生活化、直观形象的图文的教学资源非常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五、教学策略的选用
1、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同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研讨突破教学难点。
2、通过运用教学媒体为突破重、难点服务。
六、教学资源和工具
1、本节课是在学生人手一机的教室内实施的。
2、跨越式教学资源、共翔课件
3、教师ppt
4、课文相关挂图、生字卡、文中动物的头饰。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 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蝌蚪)你们看见过青蛙吗?谁知道青蛙是怎样长大的?(学生猜谜,开展讨论)
2、课件出示第一幅和第六幅的内容,认识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3、板书、齐读课题:34.小蝌蚪找妈妈
【目的:通过猜谜和展示直观图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简述梗概。123
1、学生自由读文几次。(充分读)
2、出示课文六幅图画,引导学生简述课文。
【目的:使学生对课文有更全面的了解,有整体印象,同时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看、说、记的能力。】
三、“玩”中学字词。
1、圈生字,读生字词。
(1)生用笔找生字,找到一个,叫三声它的名字,别让它跑了!
(2)利用课题资源平台中的“我会读”,进行“读词大赛”。
2、 “谜语大比拼”。
(1)学生给生字编字谜。
(2)个别竞猜、分组打擂竞猜。
3、“词语接龙”。
规则:用生字组词,分组在一定的时间内说得多而对的为胜。
4、“句子选美”。
  老师出词语,分组派代表说句子,评出“最美”句子
5、进入资源平台“识字通”,自由读儿歌、故事等。
【目的:让学生既在“玩”,又在自主、愉快地学。在“玩”中发展思维及听说的能力,开发他们“创造记忆”字词的综合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四、练习书写。
1、请大家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书上田格中的字)
2、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教师电脑出示带田格的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并请同学说一说要注意的地方。
3、学生看电脑博士是怎样写的?(电脑演示加录音)
4、请学生书写田格中的第二个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5、鼓励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汉字,进行“小小书法家评选”。
6、学生评议: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些字写的好,哪些字写的不够理想。
【目的:通过新鲜、灵活的语言设计,把“死”的变“活”的,让汉字更具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五、打写练习。
形式:
1、用生字扩词。
2、用一个生字组词后,进行词语接龙。
3、用生字组词,再用生词写一句话。
【目的:通过打写,培养学生扩词、写话的能力,同时积累更多的词语。】
六、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 启发谈话,激趣促读。
同学们,假如我们把《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拍成动画片,你们愿意吗?下面我宣布:《小蝌蚪找妈妈》演员选拔赛现在开始了!请各参加预选的同学先做好以下准备:
1、自己熟悉课文,故事情节和对话部分反复读、揣摩、记忆。
2、自由结合对台词。
【目的:以“演员选拔”的形式激发学生“读”欲望。】
二、 自主合作,交流探究。
1、学生按自己想扮演的角色分开坐。
2、评价自己想扮演的角色。
【目的:对角色的理解就是对课文的理解,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理解。】
三、 读中感悟,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播放课件,出示课文内容)。
(1)贴小蝌蚪图片,你们看,池塘里蝌蚪多吗?(板贴:没腿蝌蚪)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呢?小蝌蚪现在在做什么呀?快活是什么意思?
(2)指导朗读:谁能用快活的心情地来读读这一段?
2、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有一句话出现了三次,你能找到吗?(小蝌蚪游呀游……)哪个 “小蝌蚪”来说说这三处“游”得一样吗?(1、高兴2、着急3、艰难)
3、 出示第二、三幅图画,试读二三段。
(1) 一边看分段动画,一边思考:小蝌蚪的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遇到了谁?找到妈妈了吗?
(2) 小蝌蚪游啊游, 身体有什么变化? (先是长后腿,接着又长了前腿)(板贴:长了后、前腿蝌蚪)123
(3) 小蝌蚪首先遇到了谁在干什么? (遇见了鲤鱼在教自己的孩子捕食)然后又遇见了谁? (板贴:鲤鱼和乌龟)
(4) 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 小蝌蚪在向鲤鱼和乌龟打听妈妈的消息时, 鲤鱼和乌龟是怎样说的?咱们先把他们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吧。(引导学生自学课文、划线、讨论汇报,。 )
(5)理解“迎上去”、“追上去”的意思,指导蝌蚪与鲤鱼妈妈、乌龟的对话朗读。(小蝌蚪:第一次很有礼貌、渴望的心情:第二次很热情、高兴,但有点着急。鲤鱼:亲切,速度放慢。乌龟:和蔼,速度放慢。)
4、出示第四、五幅图,学习四、五段。
(1)师:小蝌蚪认错了妈妈,它很不好意思地走了,这次它一定要认清楚了。学生练读四、五段。
(2)汇报演读:身体又有什么微妙的变化?这时,小蝌蚪看到一个怎样的青蛙? (板贴:青蛙、找到妈妈)重点指导小蝌蚪看到青蛙的样子时心里的判断及叫喊的兴奋。
5、出示第六幅图。(读最后一段)
(1)过渡: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长成了青蛙,他们每天在田里捉害虫,多开心、幸福!
(2)指导读出小蝌蚪的开心、幸福、自豪。
6、课文的开头,鲤鱼和乌龟都告诉小蝌蚪它妈妈的样子了,为什么小蝌蚪还是没有找到妈妈?(因为鲤鱼和乌龟没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
7、运用角色换位的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想像:假设你的同桌就是正在寻找妈妈的小蝌蚪,你怎样跟他(她)说清楚?
8、根据板书小结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歌曲欣赏后全体唱,加深理解小
蝌蚪的变化过程。
9、角色表演。
【目的:用多种形式朗读、体会,读出表情、动作,让孩子们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语言的美妙。】
四、 拓展阅读。
让学生大量地、自由地读资料库中的儿歌、小知识、故事:自然界中也有很多动物,它们小时候的样子和长大以后的样子完全不同,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进入资料库读自己喜欢的儿歌、小知识、故事。
【目的:通过大量的读,增加识字量、增长课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
五、 打写、延伸。
1、同学们还记得青蛙妈妈的样子吗?让学生互相说说:蹲在荷叶上,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2、师示范说,展示写话。
3、打写: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能像课文这样把它的样子写一写吗?
【目的:从吸收到表达到延伸,既依托文本又发展文本,使语文课盎然生趣。】
六、 总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还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课后还可以通过课外读物或网络进一步了解有关青蛙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做保护青蛙的小卫士。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2044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