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2019北师大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2022-10-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加减法(一)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这一单元要使学生知道加减法的含义非常重要,这里包括掌握加减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知道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有助于学生能正确看图,理解题意.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联系.

2.在具体情景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3.能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运算的过程.

4.20以内数的认识,并能熟练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及其应用.

5.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6.培养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

   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课时参考: 17课时

第一、二课时   一共有多少

教学内容:课本第24-26页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2.认识“+”,学会+的读法和用法.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摆图操作,体会和掌握加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熟练地进行5以内的加法计算。

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    铅笔

教学方法:  讲解与操作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笑笑给我们带来了一位“数学王国”的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

   这位朋友有一个习惯,它喜欢和上课认真的同学做朋友.那你们一定要认真听讲才能和它交朋友.

二.新课探究   1.出示彩色铅笔

  问:我们来看看笑笑的铅笔和我们的一样吗?(一样)

     谁来说说,这两幅图画的是什么?

  2.有几只熊猫?

    引导学生说出图意

淘气用了画圆圈的方法知道熊猫的只数。

 3.认一认

 指出像这样的问题,可列加法算式:

   2    +    3  = 5

        ↓                读作:2加3等于5

       加号

 (学生先小声读,再全班读)

告诉学生象这样要算合起来有多少的问题用加法计算中间用数学王国中这位朋友“+”连接.

4.摆一摆.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

   用圆片代表个数,按图先摆一摆,再列出算式.

   (1)左边有1个桃子,右边有3个,一共是几个?  1+3=4

   (2)左边有2朵花,右边有2朵花,一共是几朵?  2+2=4

   (3)左边有4只鸭子,右边有1只,一共是几只?  4+1=5

 5.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思考每幅的图意,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1)原来有3辆汽车,又来了一辆汽车,图上一共有几辆汽车?             3+1=4

   (2)树上原有2只小鸟,又飞1只小鸟,图上一共有几只小鸟?

                2+1=3

 5.结合图片说一说在哪里用加法.

  “加号”这位朋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哪位细心的同学发现了,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看来大家都和我们的加号交上了朋友了,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1.第二题

   让学生先说出图意再来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一说,他列的算式的意思是什么?

2.第一题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手来帮助自己做题.然后集体订正.

  3.第三题

   结合情境图写出加法算式,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写出算式的意思。

4.说一说

 结合2+3=5这个算式,说一说生活中的加法原型,先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那些问题可以用这个算式表示,再结合情境图说其中的意思。

5.26页第5题

先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讲一讲数学故事并提出数学问题,集体交流讨论。

6.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可以问第一盘到第二盘增加了几个?...... 从中渗透1+2=3  3+2=5  5+2=7)

   7.第四题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根据图中的意思列出一些加法算式.

(有的学生不只列出一个,但只要说的有道理符合图意都给予肯定)

窗台上的花    4+1=5

屋里的人数    1+2=3

茶杯的个数    1+1=2

四.作业

五、课后小结

             第三、四课时   还剩下多少

教学内容:  课本27-29页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

2.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3.能根据提供的具体情境,提出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有关减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操作,观察情境图。学习减法的含义,并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继续提高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与理解别人思路的能力,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1.认识“_”,并学会“_”的读法和用法.

     2.初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3.通过具体情境的操作,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5以内数的减法含义

教学方法:  讲解和引导思考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笑笑来到了果园,她可高兴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她在果园里干什么?

二.新知识

  1.通过情境图感受减法.

   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第一幅图.树上有5个果子,笑笑提着篮子正要摘果子.

   第二幅图,掉下2个果子,树上还有3个果子.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引导学生描述过程:树上共有5个果子,掉下2个,还剩几个果子?

   (让学生把图中表示的过程用学具摆一摆,边摆边说)

 2.说一说,数一数。

   问:图中画了什么?你能把这个讲出来吗?(引导学生把数学信息说完整,语言简练)

   用学具表示情境图意思,学生边说边摆,如:有5块奶酪,小老鼠运走了2块,还剩3块。

   问:你怎么知道还剩3块?说说你怎么想的。

 3.认一认

      在我们数学王国中可以用减法来表示减少的意思.

      列式    5-2=3

     (其中5表示树上原来有5个果子,2表示掉下了2个果子,3表示树上还剩3个果子)

      5   -   2   =3    读作 5减2等于3

          |

         减号

     全班读一读,同桌相互说一说5-2=3各数表示什么?

     结合“还剩多少个奶酪”列出减法算式,并说出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

 4.画一画,算一算。

先引导学生读懂第一幅图的图意,5个圈中划掉4个圈,图中画斜线的4个圈就是去掉了4个,所以用算式“5-4=1”表示。

另外两个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用教具摆一摆,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1)5-4=□

  贴5个圆片,拿走4个,还剩1个

(2)4 -□=□

  4个圆片,拿走几个,还剩几个?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答案.

(3)3 -□=□

  同样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每副图的意思.再进行列式计算,全班交流.

第一幅图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题,只要意思表达符合实际就都给予肯定.

       4 -3=1

第二副图.桌子上有3本书,老师拿走了2本,还剩几本?

 或:桌子上有3本书,老师拿走几本后,桌上还剩1本,问老师拿走了几本?

       3-2=1     3-1=2

 2.说一说

   问:生活中哪些数学问题可以用“4-1=3”来表示?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图并说说图意。

 3.练一练第1题

   学生说出题意,表达出意思,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4.第2题画一画,算一算。

   先引导学生看懂第一幅图的意思,再独立完成。

5.第3题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先理解题意,再列出减法算式。

第一幅4-1=3   第二幅3-1=2

6.说一说

  说出生活中用“5-1=4”表示的问题。

7.第5题

  观察情境图,可以引导学生先讲故事,再列出减法算式。

8.第6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再发现其中的规律.

 让学生理解 5-1=4   4-1=3   3-1=2

 5.数学游戏第7题

   活动时,以班为单位,出示加减法卡片,看谁算的快.

四.作业

五.课后小结

               第五课时    可爱的小猫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教学内容:  课本30-31页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计算和0有关的5以内的加与减,初步体验加与减得互逆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情境图,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的认识。

2.    在引导和演示下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2.通过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能理解和掌握得数是0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观察、引导和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在上课之前  进行一次讲故事大赛,即<<小猫吃鱼>>,根据这四幅图讲一个完整的小故事,比一比看谁讲的最精彩.

   引导学生观察每幅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再讲.

   讲完后,及时给学生评价,并鼓励学生从中找出数学信息,列式计算.

图2:  3-1=2    图3: 2-1=1    图4: 1-1=0

二.试一试

  1.拨一拨,填一填。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边数边拨5颗珠子,然后拨去1颗问:还剩几个?引导学生说出减法算式和得数。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中的计数器,写出对应的加减法算式。

2.想一想,填一填

套圈游戏,让学生想象小男孩可能套中几个圈,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小男孩套圈,3个没套上,1个套上了,一共套了几个圈?

3+1=4

问:他套上了几个?    4-3=1

   他有几个没套上?  4-1=3

再让学生想一想,如果小男孩重新套圈,他能套上几个?让学生用“可能,也许”等不确定性词语初步学会表达不确定事.

三.练一练.

   1.引导学生说出这4张图的意思,独立完成下图填空.

第一幅图,小明一共吹了5个泡泡

第二幅图,这时忽然破了一个,还剩几个?5-1=4

第三幅图,有4个泡泡,又破了2个,还剩几个? 4-2=2

第四幅图,有2个泡泡,全破了.还剩几个?2-2=01.第一题

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2.第二题

   根据图中提示的信息,写出加减法算式。

  3.独立完成第3题计算。

  4.第4题  

引导学生观看情境图,让学生编一个故事.

笑笑,淘气,小冬,小丽来到小明家,小明找到4只杯子,每人1只杯子,还差几只?

 5-4=1

 还差一只杯子

第2个情景图

有4个小朋友要喝水,可是只有1只杯子,还差几只杯子?

 4-1=3

 还差3只杯子

(也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摆一摆,用〇代表人,用△代表杯子看看〇少还是△少)  

     〇〇〇〇

     △

四.作业

五.课后小结:

                第六课时      练习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32-33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联系能熟练地口算出5以内的加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猜测的能力.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教学重点

    1.通过练习巩固5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

教学准备:  计算卡

教学方法:  利用多种游戏进行练习

学法:通过参与游戏,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5-1=    5-4=  3-0=   5-5=   1+2=

  3+0=   2+3=  4+0=   3-2=   4+1=

2.“5”的前面一个数是____,“5”的后面一个数是____.

3.与”9”相邻的两个数是_____和_____.

二.练习

   上几节课我们学过了加法和减法,这节课我们来做一些练习,看看大家学的如何.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1~7题

 1.第1题

   引导学生理解情境图,说一说每幅图意,再独立完成.

   第一幅图,草地上有1只大绵羊,后面跟来4只小绵羊,一共有几只绵羊?

   列式:   1+4=5  4+1=5

第二幅图,图中共有5个小朋友,走了3个小朋友,还剩几个?

   列式:   5-3=2  5-2=3

  问:你还能列出其他算式吗?说说理由.

 2.第2题说一说。

 引导学生自己看图说一说图中表示的加减法算式的意思,再结合生活中说一说。

 3.第3题:  看图写算式,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列出算式。

 4.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完成第5题填数.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独立完成,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其中,第3个小题有多种填法.如:

   ①  4,5,6,7,8    ②  8.7.6.5.4

   ③  2.4.6.8.10   ④  10,8,6,4,2

   ⑤  0.3.6.9.12   ⑥  12,9,6,3,0  ……

   鼓励学生想出多种填法,一般只要填出一种就行。

 6.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并填空,再说一说其中的规律。

 7.找家.

   让学生把答案与算式用线连起来.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8.第8题

  结合小猴吃桃的连环画故事情境,写出减法算式,只要能给出合理的解释都是可以的。

9.第9题

   先让学生任意写得数是1的算式,然后让学生总结,归纳看怎样写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让学生感觉到有条理地思考有助于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

   如:盒子1

     0+1,  1+0,  2-1,  3-2,  4-3,  5-4

     盒子2

     1+1,  0+2,  2+0,  3-1,  4-2,  5-3……

四.课后小结

  第七课时   猜数游戏

教学内容:  课本34-35页

知识与技能:

    1.在猜数游戏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得数是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摆图,参与活动,从中理解6的加法,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理解简单的问题,并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6的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采用游戏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今天,老师来和大家玩一个猜数游戏好吗?

二.新知识

  1.体验6和2与4之间的关系

   ①左手4粒豆子,右手2粒豆子,问一共有多少粒豆子?

           4+2=6

   ②手上一共有6粒豆子,伸出左手有4粒,问右手有几粒?

     (2粒)  

   ③我有6粒豆子,右手2粒,问左手有几粒豆子?

     (4粒,即6-2=4)

  2. 猜一猜,手里有多少个豆子?

师告诉学生手里共有6粒豆子,伸出右手有3粒,那么左手有几粒?

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6-3=3

(理解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要用减法。

  3.分一分,填一填。

把6粒豆子分别放在两只手里,你打算怎么放?有几种方法?利用实物操作演示。

6

0

1

2

3

5

6

5

2

  4.说一说

观察第一幅图,结合图解释“2+4=6”的实际意义。

   第二幅图,解释“6-4=2”的实际意义,并举实例说明。

三.练一练

 1.第一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自己列式,每幅图学生只要类出加减法算式各一种就行.

 2.第二题    本题是6的分解练习,可以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在操作中体会数的分解。

 3.第3题说一说    引导同桌之间结合情境图说一说图意,鼓励学生能更多用“5+1=6”和“6-1=5”表示生活中的实例。

 4.口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画一画,填一填。

  通过在计数器上画珠子,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6的加减法运算,感受加与减的互逆关系。  6.说一说,玩一玩。

  通过数学游戏的形式,练习巩固6的加减法。可以师生对练,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练习。

五.课后小结

                   第八课时    背土豆

教学内容:  课本36-37页

知识与技能:

     1借助有趣的童话故事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得数是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从中理解7的加法,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字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理解简单的问题,并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减法.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7的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采用游戏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体会7的加减法                           

   (1)出示第一幅图并引导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小老鼠背土豆这一情境,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只小老鼠正在装土豆,一边有5个土豆,另一边有2个土豆。

问:一共有几个土豆呢?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鼓励学生列出算式,结合实际情况,说一说算式的含义.

“5+2=7”或者“2+5=7” 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

   (2)观察第二幅图片,问学生发生什么事了?(引导学生完整描述图片意思)

    生:袋子里有7个土豆,掉出来1个,袋子里还剩几个?

    怎么列算式呢?7-1=6

如何算出来的?结合书上摆圆片和画圈的方式说一说。

2.想一想,填一填。

   观察情境图,让学生接着讲故事说一说图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思考小老鼠在回家路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丢了几个?还剩几个?

探索7 的组成。

7

0

2

7

4

3.说一说

   引导学生观察图意,在说一说图意的基础上,理解“5+2=7”“7-2=5”的具体意义。

二.巩固练习

  1.37页第一题

 引导学生理解图意,然后自己列式,每幅图学生只要列出加减法算式各一种就行.

  2.第二题

    本题是7的分解练习,可以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在操作中体会数的分解。

  3.第3题说一说

   引导同桌之间结合情境图说一说图意,鼓励学生能更多用“6+1=7”和“7-1=6”表示生活中的实例。

  4.画一画,填一填。    通过在计数器上画珠子,并写出相应的算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7的加减法运算,体会加与减的互逆关系。

  6.说一说,玩一玩。

  通过数学游戏的形式,练习巩固7的加减法。可以师生对练,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练习。

三.课后小结

                   第九、十课时    跳绳

教学内容:  课本38-40页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和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有关”8”和”9”的加减法.

2.能根绝数学信息,列出不同的加减法的算式,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找出关于8和9的加法,并解决相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训练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

2.    逐步养成仔细观察、主动思考、认真倾听、大胆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情境学会8,9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数学信息,并用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学生动脑思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3+4=   7-4=  4-3=   1+6=    6-2=   7-0=   5-5=   6+0=

5+2=   7-3=  7-5=   7-7=

二.新知识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下课后你们喜欢做什么运动?

有一些小朋友也很喜欢跳绳,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观察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看他们排好了队伍一个接一个往里跳,他们玩的多开心啊!

问:谁能告诉我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让学生独立完成思考交流.

  3.说一说,填一填。

    先观察情境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提出加减法问题。

(1)我是一个个数出来的,一共有8个人。

(2)有6个跳绳的,2个小朋友摇绳,一共是6+2=8或2+6=8

(3)有1个戴帽子,7个没有戴帽子,一共有1+7=8或7+1=8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肯定.

 4.分一分,填一填。

结合情境图的意思,学习8的组成。

8

1

2

5

6

8

5

4

1

 5.说一说

结合算式找找有关8的加法的生活原型,体会加法在生活的实际应用。

三.试一试

1.涂一涂,填一填。 大象伯伯想给方格涂上颜色,使它变得更美丽,请你帮助大象伯伯涂一涂,并填写旁边的算式,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如:1+8=9    8+1=9    9-1=8    9-8=1

可以这样解释:

   1个涂上颜色的正方形和8个没有涂上颜色的正方形,等于9个正方形.

   9个正方形减1个涂上颜色的正方形,等于8个没有涂颜色的正方形.

   9个正方形减8个没有涂颜色的正方形,等于1个涂上颜色的正方形.

 2.分一分,填一填。

   9支铅笔放在2个笔筒里,可以怎么分?有几种方法?整理9 的组成。

9

0

1

2

5

7

8

6

5

3

3.画一画,填一填。

  先引导学生说一说第一幅图看到了什么:一共要画8个△,已经画好了4个,还需要画几个?然后让学生画一画,填一填。并提出问题,你为什么要画4个?你怎么想的?

  独立探究“2+□=9”的方法。学习过程同上。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一题

  引导学生说清楚题意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每幅可以列两个算式,如果还有其他答案,只要理由适当都应肯定.

 2.第二题

 先观察图意,再列式。本题是一道开放题,还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如果小猫吃了2条,3条。。。。。。还剩几条,并列出算式。

 3.完成第三题

  学生拿0~9数字卡片,先玩凑9的游戏,再完成书上的题.

 4.数学故事,八戒吃瓜。

  引导学生看图,讲出每副图的意思,再把它编成一个数学故事,讲给大家听.

5.画一画,填一填。

 本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先画一画,再将算式补充完整。

6.猜一猜

 本题是巩固9以内的加减法,组织学生集体交流。

四、课后小结

第十一课时   可爱的企鹅

教学内容: 课本41-42页

知识与技能:

    1.结合情境图,进一步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丰富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2.巩固有关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3. 结合情境图,进一步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丰富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结合画图、操作等具体活动,经历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学会做有关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根据图意口述已知两个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学生准备学具

教学方法:  演示、引导与讲解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9-6=   7+2=   2+6=   3+4=   5-5=  9-2=

   3+6=  8-4=   1+8=   8-1=   5+4=  9-9= 

二.新授知识

  1.猜谜   旅游穿件黑褂子,出门忘了扣扣子,露出白白大肚子        (企鹅)

   问:大家喜欢企鹅吗?  (喜欢)

   那么今天我们就去看看远在南极的小企鹅

  2.新知识

  (1) 出示情境图,问:图中有多少只企鹅?

   第一幅:前面有3只企鹅,后面又跟来6只企鹅.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我们可以提一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几只企鹅?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用加法

   如何列式?3+6=9    说说算式中数字各表示的含义。

  (2)第二幅:一共有8只企鹅,有一部分企鹅藏在冰山后面,还有2只在外面,那么藏到冰山后面的企鹅有几只?

    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学具来摆一摆、说一说。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列式:8-2=6(只)

 3.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出图意,理解题意。

   第一副:有9只小鸡,草丛外有3只,草丛里的有几只?

   第二幅,一共有9只小鸭,外面有5只,草丛里有几只?

   问:从哪里看出来一共有9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1题

引导学生根据说一说图意,再独立计算,全班交流.

   第一幅图:树枝上有6只猴子在玩耍,有2只在观看.树上共有几只猴子?

   6+2=8或2+6=8

   第二幅图:树上有8只猴子在玩耍,其中3只走了,树上还剩几只猴子?

  8-5=3或8-3=5

 2.说一说:观察情境图,列出8-□=□的算式,并引导学生对列出的算式进行解释。

 3.第3题:观察情境图,根据图中的信息独立列出算式。

  4.口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数学游戏:与学生一起做这个游戏,可以练习9的减法.

四.课后小结

第十课时   小鸡吃食

教学内容:课本43-44页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的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探索有关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

2.学会用有关10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逐步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发现10以内加减法的关系。在游戏中学会凑十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1.在分苹果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10的加减法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游戏学会凑10法.

3.通过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

教学难点:根据一幅图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10以内的数字卡片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图中有什么呢?

一边走来9只小鸡,另一边走来1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

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列式为9+1=10或1+9=10

问:你是怎么样算出10只的?

2.说一说,填一填。

  师:这会小鸡们吃食有变化吗?(引导观察情境图)

  生1:一个盘子有8只,另一边有2只,一共有多少只?

     8+2=10或2+8=10   再鼓励学生提出减法问题:有10只小鸡,一个盘子边有2只,另一个盘子边有几只?10-2=8

3.    探究有关10 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你是怎么算出结果的?提示学生像书中那样摆一摆、画一画或者用手势表示计算过程,只要合理就予鼓励。

    4.学习有关10 的加减法

      同学们,10只小鸡还可能会到哪个盘子边吃食呢? 现在你们用小棒亲自动手摆一摆.(小组讨论,并交流想法)

      你能像上面那样列出2个加法,2个减法吗?

      8+2=10      2+8=10

      10-2=8      10-8=2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1:它们可能7只在一盘,,3只在另一盘.

师板书:      7      7+3=10   3+7=10

        10{

             3      10-7=3   10-3=7

   生:2: 10只小鸡可能6只在一盘,4只在另一盘。

                 6      6+4=10   4+6=10

            10{

                 4      10-6=4   10-4=6

   生3:还可能一盘有5只,另一盘也有5只

   10-5=5    5+5=10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我们现在一起整理10的加减法算式。

 (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把算式有序排列,感受10的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使其能做到熟练计算)

   5.拨一拨,填一填。

引导学生观察计数器上珠子的排列情况,在表格中填写。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进行全班交流,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

二.巩固练习

  1.第一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根据情境图,讲有关10的加减法算式补充完整。

  2.第二题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图的意思:一只小老鼠,用一根骨头引小狗上楼,总共有10级台阶,小狗爬到第2阶,还有几阶?

理解题意,然后填空.

进一步拓展,让学生提出更多问题. 如:小狗爬到了第3阶,还有几阶?  列式:   10-3=7

 3.第三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采用开火车的形式.

 4.第4题

   本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发现的规律。

 5.说一说,做一做。    此题师生可以共同做游戏,也可同桌之间进行。

 6.思考题:本题是拓展题,不要求全部学生掌握。

四.作业

五.课后小结

                 第十一、十二课时    乘车

教学内容:课本45-46页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的乘车情境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2.能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问题,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学生合作及交流的意识,发展初步探索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境中让学生合作交流,互主探究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情境图结合生活实际解决.

教学方法:模拟演示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6+(  )=9      1+(  )=6    8+( )=10  4+(  )=8         4+(  )=9      2+(  )=7            7+(  )=10     9+(  )=10

  2.写出得数是6的不同算式

□+□=□      □-□=□

二.新知识

  1.引入。 问:小朋友都有乘车的经验,每次公交到站时都会怎样?

  2.创设情境: 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辆汽车上人数是怎么变化的.

  第一幅图:理解连加算式的意义以及运算顺序

请同学们数一数车上坐了几个乘客?(2人)

三家店车站到了,前门上车3人,后门2个小朋友在上车,请同学们注意,现在车上一共有几人?

  问:谁能把刚才这辆车上人数的变化完整地说一说.

     怎样解答呢?(鼓励学生用学具结合情境图摆一摆)

引导学生独立列式:2+3+2= 或2+2+3=

  师:这个算式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呢?

让学生算一算2+3+2=7 

                  ︸

                  5 (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第二幅情景图:理解连减算式的意义以及运算顺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引导学生说说图的数学信息和意思

车上原有8人,到了七里庄车站后,从前门下来1人,从后门下去4人。

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现在车上还有几人?

  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学生列出算式: 8-1-4=或8-4-1=

  结合情境图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步所表示的意思。

  告诉学生连减算式的顺序是从左往右计算的.

    8-1-4=3        8-4-1=3

    ︸              ︸

7                                                                         4

 第三幅情境图:理解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以及运算顺序

     先说一说情境图的意思,可以请学生模拟上车、下车的情境表演。现在车上有9人,到九棵树车站后门下车5人,前门上车1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按照情境图摆一摆,说一说再列式。

     9+1-5=或9-5+1=(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两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以及每一步的意思)

9+1-5=5        9-5+1=5  

︸             ︸

10             4

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算式的顺序也是从左往右

 3.试一试

  引导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合唱队里有4个男生,5个女生。

 生1:第一排有2人,第二排有3人,第三排有4人。

 师:根据这些信息,我们能不能提一个数学问题?

 生2:一共有多少人?

 生3:这三排一共有多少人?

 。。。。。。

(只要学生提的合理,都给与肯定,最后独立列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46页第一题

   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列式解答。

2.第2题

   引导学生说一说图意,再独立做一做,全班交流.

   第一幅图有8只小鸟,第二幅图飞走了2只,第三幅图又飞了3只,还剩几只?

   知道列式:8-2-3=3

 3.第3题

   引导学生看图交流所发现的数学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最后进行解答。

4.第4题

  本题在提问前先引导学生读懂情境图,鼓励学生交流发现的数学信息,然后再提问解答。

5.计算题

独立计算,注重学生的运算顺序,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6.第6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7.思考题

引导学生说出图意,借助图示完成题目.(教师不要扩充类似的计算练习)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2+2+2+2+2=?     2 . 4. 6. 8. 10

   9-2-2-2-2=?     7. 5. 3. 1

四作业

五.课后小结

                第十三课时   练习二

教学内容:  课本48-4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复习6、7、8、9、10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巩固6、7、8、9、10的加减法.

2.进一步加强学生口算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知识。

学法:独立思考,参与游戏。

教学过程:

一.开火车口算

   9-4     5+3    3+6    6+3    7-6

   4+5    9+5    7+2    8-3     9+0

二.练一练

  1.完成48页第1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先画一画,再填空。

(关注学生画的与填出的算式是否相对应)

  2.第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动笔完成。

  3.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巩固10的加减法。

  4.完成第4题

 在熟练准确的计算上,把答案相同的算式连一连。独立完成。

 5.第5题

    前两幅图学生列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就可以,完成后请学生说一说理由。第三幅图进一步体会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6.第6题过河。

    帮助学生看懂题意,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7.第7题

   先引导学生明确游戏规则,可以组织全班学生进行游戏,示范后,可以同桌两人玩。一个人摆1个圆片,另一个人迅速摆出8个,并说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8.第8题

  这是一道开放题,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观察,写出“一加一减”算式即可。可以让学生说说所列的算式实际意义。

四.课后小结

            第十四课时    做个加法表

教学内容:课本5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加法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法.

2.注意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

教学难点:找出加减法表排列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方法: 合作讨论法

学法:学生通过参与游戏,熟练掌握渐渐计算的方法,按自己的想法排列算式,找出规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大家学会了许多东西,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好吗? (好)

二.解释运用

   1.你学到了什么?

让我们一起看到第一课<<一共有多少>>.问:这里我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加法)

问:那我们学过哪些加法呢?请举例说明?

生:7+2=9    4+5=9    3+2=5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师:我们学过得数有几的加法?

生:得数有10.9.8.7.6.5.4.3.2,1.0

   2.整理得数是10的加法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告诉我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有哪些?

生1:1+9  2+8  5+5  4+6  3+7

生2:6+4  8+2  9+1  0+10  10+0  7+3

  (学生边说 ,教师边板书)

问:你觉得这样写好吗?

生3:我觉得这样写没有顺序.

生4:我觉得没有规律.

问:那我们可以怎样来写这10个算式呢?

生:按一定的顺序写.

  3.整理得数是9.8.7.6.5.4.3.2.1.0的加法.

我们也可以利用刚才学的方法来整理所有的加法.

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全班汇报.

  4.引导学生找规律

出示加法表,引导学生观察,主动发现加法表的排列规律.

师:竖着看,横着看,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竖着看:10+0, 9+1, 8+2,……结果都是10,加号前面的数依次减少1,则加号后面的数依次增加1.

横着看:9+1, 8+1, 7+1,……结果依次是10,9,8依次减少1.

斜着看:0+0, 0+1, 0+2,……结果依次是0,1,2,3,4……依次增加1.加号前面的数是0,加号后面的数依次是0,1,2,3……依次增加1.

三.作业

四.板书设计

    电子白板演示加法表

五.课后小结

        

  第十五课时   做个减法表

教学内容:课本51页

教学目标

1. 经历整理减法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10以内数的减法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注意培养学生有序整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10以内的减法.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方法:讨论法   练习法   游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0-6   8-5    9-5   5-4   7-2   3-1

10-2   7-6    8-1   9-2   6-3   9-7

  2.游戏

把卡片发给学生,教师任意报一数如6,请所有拿着卡片得数是6的同学站起来,并让学生说一说算式.

二.分类整理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整理加法表,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整理减法表,好吗?

  1.方法

  师:你们能找出6减几的算式排一排吗?

    6-6=  6-5=  6-0=  6-1= 。。。。。。

  引导学生按照被减数相同,减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规律进行排列。

  问:还能找出得数是8的减法算式吗?

10-2=  8-0=  9-1=  。。。。。。

引导学生按照得数相同的标准来整理算式。

2.整理

   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各自交流自己整理的结果,宾完成书上的减法表.全班交流,你的减法表是怎样的?

  3.找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减法表 ,并主动发现减法表的排列规律,竖着看,横着看,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横着看:0-0, 1-0, 2-0,……结果依次是0,1,2……依次增加1,减号前面的是依次是0,1,2,……依次加1,减号后面的数都是0不变.

   竖着看:0-0, 1-1, 2-2, 3-3,……结果是0,减号前面和减号后面是0,1,2,3……依次增加1.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电子白板演示减法表

七.课后小结

               第十六、十七课时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课本52-56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前三个单元学习内容和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初步养成整理所学知识和自我反思的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回顾自己的成长足迹,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感受克服困难和获得成功的乐趣。

   3.结合所学内容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巩固运用所学内容,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引导法  合作交流法  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我学到了什么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下在前3个单元中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方法呢?(学生各抒己见)

(1)师: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图中有几只小兔子在做什么呢?

   生:有3只小兔子围着桌子,他们请来了3只小兔子做客,一共6只。

   师:那椅子够吗?杯子呢?大家数一数,然后在书上画一画。

   问:请同学们,说一说3在生活中可以表示什么呢?0呢?。。。。。。

(2)师:我们接着观察一下天平秤上摆着什么呢?如何可以判断它们谁轻谁重?

     问:3个小朋友在比身高,通过小红说的话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淘气高,小红矮)通过小明的话我们又可以得到什么?(淘气跟小明比,淘气矮,小明高)

     师:那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谁最高谁最矮了吗?(小明最高,小红最矮)

(3)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说一说小鸟怎样能回到蘑菇房里。(先要认真算出得数,得数是几就回到几号房子,用连线的方式表示答案)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3+7可以解决什么问题?9-1呢?

二.我的成长足迹

    学生回忆自己在前一个阶段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课堂上组织全班交流,在交流时,要鼓励每个学生发言,并给与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我提出的问题

   师:在我们学习过程中,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同学们可以大胆的说出来,我们全班一起讨论。

    书中的小朋友提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全国各地一年级的小朋友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交流一下。

四.巩固应用

1.第1题    可以让学生说说如何判断“同样多”,再独立解决。

2.第2题    鼓励学生说明图的意思是什么,然后独立解决。

3.第3题    鼓励学生先独立完成,并要求学生进行检查,保证正确。

4.第4题    答案不唯一,只要结果是10就可以。

5.第5题    鼓励学生先说明图的意思是什么,然后独立解决。

6.第6题    让学生先说明图的意思是什么,然后独立解决。在左边图中,提醒学生注意是“爬得最高”,而不是比较身高;右图中,鼓励学生说说如何比较长短。

7.第7题    结合情境图数一数,比一比,再填空。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8.第8题    看图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交流时,让学生结合情境说说加减法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其中第4小题可能会有困难,教师应给予关注。

9.第9题    先引导学生看懂情境图、理解题意。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学生可以通过在荷叶上模拟青蛙跳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连加的方式,还可以通过间隔着数的方式等。只要学生能够合理地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都给与肯定。

10.第10题    引导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再结合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11.思考题     本题为拓展题,要引导学生弄清楚题意,理解“在每个式子里每个数只能用一次”的意思,再尝试独立完成。

五、课后小结: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shuxuejiaoan/11671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