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电子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案完整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2022-10-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起始课教学目的:了解学生基本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基本的课堂常规。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过程:小游戏: 请你跟我做。学儿歌,引导正确的坐姿。要求能快速地安静下来,坐时要求身正胸挺腿平,眼平视,能把注意力转移到老师身上。再做一做,比一比。 一二三,静下来, 三二一,坐整齐。 一二三四,眼看老师, 四三二一,争取第一。交朋友。 师生情感交流,利用学生的向师性拉近师生距离,打下教学基础第一步。并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 (1)、自我介绍。 (2)、交朋友。 (3)、基础知识检查。故事《小聪兄弟》。明白学好知识要爱听、爱想、爱说和爱动手。由聪字的组成入明白道理。游戏《指令》。认识数学学习用具,学会翻书、找页码,学会整理课桌,按要求摆放学习用具。小结。谈谈收获。附:《基础知识调查表》和〈〈基本情况调查记录表〉〉 可爱的校园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我看到了1个老师,我看到了3座楼,我看到了一年级有7个班,有6个年级,有好多小朋友……)教师:对了!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作用,是课程标准中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学校的了解还不多,通过学生们互相启发,引起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兴趣,从而产生对学校生活的喜爱.)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想)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4)有几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7)有几位老师呀?(1位)(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数学的学习,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教师从一开始带领学生观察画面,到由学生独立观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地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 3.用带有数量的话说一说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能用带有数量的话说说吗?生1:有3座小房子 教师:对!这是动物学校的三间教室,分别标着一(1)班、一(2)班、一(3)班.生2:有小鸟教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鸟?(9只)你们是怎么数的?(用手指着数)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带着大家数一数?生3:还有蝴蝶.教师:蝴蝶可真多呀!有几只你们知道吗?(10只)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到右数……) 4.观察静物教师:你还看到校园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生1:校门口有5个大字.教师:你们知道写的是什么吗?(欢迎新同学)生2:教师的后面还有8棵松树.教师:我们一起数一数.生3:学校的门前还有花.教师:一共有几朵花呢?(7朵) 5.小结(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我们参观的时候是看到什么说什么,你们觉得是不是有点乱呢?(2)教师:有没有更好的参观办法呢? (3)教师:如果你是学校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带领我们参观呢?(从门口开始往里走、从上到下看、从左到右、按照数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4)教师:我们就请你们这些小向导带领我们进行参观.(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对数感的建立、符号感的建立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在数学课上就要求教师在言谈中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包括一句话,一个思考……)活动三:有序观察。目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有序性. 1.由门口开始参观门外:看到了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门口:有1只大象,它是这里的老师门上:有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门边:有7朵花学校里和学校外一共有6只小熊学校里:有3个教室天上:飞着9只小鸟、10只蝴蝶学校后面有8棵松树 2.从上到下看天上:9只小鸟,10只蝴蝶中间:8棵松树、3间房子地上:跑着小动物有6只小熊、4只小松鼠、2只小兔子、1头大象门的附近:门上有5个字—欢迎新同学,门边的栅栏旁有7朵花 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左边开始有花,左右一共有7朵花,1位大象老师、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5个字、3间教室、6只小熊、9只小鸟、10只蝴蝶、8棵松树. 4.按照数量从小到大 1头大象 2只小兔子 3间教室 4只小松鼠 5个字 6只小熊 7朵花 8棵松树 9只小鸟10只蝴蝶 5.小结你们都是非常合格的小向导,按照一定的顺序带着我们参观了可爱的校园,我们以后就可以用这些方法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观察的有序性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所必需的,因此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活动四:找数字目的:通过游戏使学生找到画面中的数学.从而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其实这里头藏着10个数字,你们找到了吗?数字就藏在我们的身边,你能找到我们的教室或你的身边藏着的数字吗?这节课中教师从学生生活的校园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观察身边的物体,身边的事物,并学会用带有数字的话表示出来.同时注重使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情景生动有趣,使孩子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活动,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突出体现学生学习数学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实践.探究活动:找数字活动目的: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活动过程:学生放学回家后,寻找家中的数字,如有几口人,几件家用电器,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几张床,……然后有文字后图画记录下来,上课时介绍给同学们听. 快乐的家园  教学目标 1.对“1”进行认识,并且从1引申到2、3、4的学习. 2.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1、2、3、4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了解1、2、3、4代表什么.  教学难点:了解1、2、3、4代表什么.  教具准备:课件、补充资料“结绳计数”学生每人一张数字卡片,老师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1.你们知道古代人是怎么数数的吗?(演示课件:结绳计数) 2.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吗?(点评:以结绳计数的故事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活动(二) 1.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座美丽的小山村去旅游(板书“1”),你们想去吗?乡村的早晨非常美,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点评: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1”的概念.) 2.(演示课件:美丽的山村)请你们仔细观察,1可以表示什么?(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学生可能说:一条狗、一棵树、一艘船、一间房、一个小孩、一座山、一个太阳、一户人家、一棵草、一个萝卜、一筐萝卜、一条小路、一条河、一群鸟…… 4.平时,你还在什么时候会说到或用到“1”?(点评:发散思维.联系生活实际学习.) 5、谁能总结一下,“1”都可以表示什么?(1即可以表示个体,又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集合,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活动(三)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到2、3、4等数字,这些又可以表示什么呢?(点评:由“1”的学习,引申到2、3、4的学习,学生借助已知的方法自主学习.)活动(四) 1.建小足球队:学校的操场多宽敞啊,你们想不想去活动活动?我们就来组建一支小足球队. 2.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数字,(数字朝下)谁愿意参加足球队,请你抽取一张数字纸片,把它贴在胸前.(10个同学贴好数字,按上台顺序站成一排) 3.同学们,台上有几名运动员?他们衣服上的数表示什么? 4.如果让他们排成一队,可以怎么排?(学生讨论)方法一:1、2、3、4、5、6、7、8、9、10 方法二:1、3、5、7、9、2、4、6、8、10 方法三:10、9、8、7、6、5、4、3、2、1 (学生说出其中一种,台上小队员排队) 5.老师扮演记者采访:请问,你是几号运动员?你排在第几个? 6.请同学扮演小记者,向运动员提问. 7.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别的办法帮他们排队吗?(10人一组活动:把自己座位里的数字贴在胸前,然后大家讨论可以怎样排队,站成一队) 8.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是怎么排队的?其它小组可以当小记者提问.(点评:组建小足球队,调动学生参与的意识与活力.在老师示范性的采访后,学生在模仿提问中,感知序数.)活动五: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你打算向谁学习他的什么优点? 快乐的家园注重体现学生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抽象性,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同时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因此在引入新知识时,通过直观的富有意趣的画面——结绳计数来引入,并安排操作性的实践活动如:组建小足球队.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感受知识、学习新知识.在注重直观感受的同时,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例如,在认识"1"的时候,先让学生感受一棵草、一只船、一盆花……让学生联想到:2可以表示什么?3呢?4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不只停留在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注重体现学生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抽象性,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同时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因此在引入新知识时,通过直观的富有意趣的画面——结绳计数来引入,并安排操作性的实践活动如:组建小足球队.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感受知识、学习新知识.在注重直观感受的同时,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例如,在认识"1"的时候,先让学生感受一棵草、一只船、一盆花……让学生联想到:2可以表示什么?3呢?4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不只停留在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 第三教时 玩具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辅导一、玩一玩,数一数 1.四人小组活动师:小组内说说你们组的玩具是什么?有多少?指定2~3个小组汇报。师:听听他们组里的玩具与你们小组有什么不同? 2.出示主题图师: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看到小朋友们在游戏中学数学,也想和你们一样地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观察:你能从图中数出数量是1的物体吗?你能在图中找出数量是2的物体吗? 3.小组活动(1)师:在小组内说说数量是3、4、5的物体,看谁发现得多?能找到与别人不同的物体吗? 小组汇报:哪一组愿意说说你们的发现? (1) 谁能完整地说出这幅图中1~5的物体学生说,教师则分别写出: 1、2、3、4、5。 (3)请拿出数量是2、3、4、5的小棒,看看大家能摆出什么图形,摆得好的同学可在实物投影上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发现和想法。 倾听他人的想法。 观察主题图,按要求寻找有关的数学信息。生1:一洋娃娃,一辆红汽车,一辆公共汽车…… 生2:2个朋友,2辆小汽车,2个黄色的积木…… 学生自由说,教师参与巡视。 各组说一说自己发现。生:3个花皮球,4辆汽车,5个积木,花皮球有5种颜色…… 生:我发现图上有一个洋娃娃,两个小朋友,三个花皮球,四辆汽五个积木。 学生发挥想象,先独立摆出自己的图形,在全班展示。通过四人小组在玩中数一数,说一说,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不仅认识1~5各数,初步感知数量是从数物体的活动中抽象出来的,并且体会到了游戏中也蕴含丰富的数学知识。 充分肯定学生的发现,给予积极的鼓励。 在这一环节将个人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和发现,为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奠定基础,摆小棒使学生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操作,实现由形——数——形的认识过程。) 二、想一想,写一写 1. 师: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1~5各数。说一说1、2、3、4、5像什么师:好,大家来听听我这首儿歌说得像不像: 1像铅笔细长条, 2像鸭子水上漂, 3像耳朵能听话, 4像红旗迎风飘, 5像秤钩来买菜。请学生跟着读两遍。师:记住了数字朋友的样子,我们就可以把它写下来。 2.介绍田字格。出示田字格,说明:田字格分为左半格和右半格,每一个半格里又分成上格和下格。通常一个数字写在一个半格里。教学分别说明1、2、3、4、5的书写要点,并进行示范。 1的书写要点:从右上角起笔,往左下角,写直收笔,注意要写直,像一支斜放的铅笔。 2的书写要点:从上半格的中间起笔,向右上写,再拐弯往左下角拉,向右下格写平。注意:小鸭子的头不宜过大,小鸭子的身体要写平。 3的书写要点:从上半格的中间起笔,写半个圆到中线,再往下写半个圆,到下半格中间止笔。注意:上半圆稍小,下半圆稍大,不要写反了。 4的书写要点:从上半格起笔写过中线,往右写平,再写一个1,由两笔组成。注意:第二笔要像一支斜放的铅笔。 5的书写要点:由两笔组成,从上半格起笔写到中线后写一个半圆,再在第一笔的上半部分起写第二笔。注意:第一笔中的一竖要过中线,第二笔不能写在第一笔的最上面。 3.教师示范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数的特点,也可制成课件,把从哪里起笔,在哪里拐弯,在哪里停笔演示清楚。 4.请学生边看老师示范边在桌子上用手写一写。 5.在教科书第6页上描4个,再独立写一个,注意纠正学生错误的书写格式。 6.小比赛:每个孩子在本子上写1~5各两个,在小组内评评谁写得好,展示给大家看。 生:1像铅笔、小棒,2像鸭子,3像耳朵,4像红旗,5像秤钩。 读绕口令,并记一记,帮助记忆数字。 学写数字: 1. 认识田字格; 2. 看老师示范并指出书写要点; 3. 说说书写要点; 4. 老师示范书写; 5. 书空写数字; 6. 独立试着书写; 7. 书写评析 通过儿童喜爱的儿歌来记忆1~5各数的特点,帮助建立表象,形成感性认识。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是第一次书写数字,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今后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尽管有孩子在学前已有一些尝试,但老师仍然需要详细指导学生书写,让他们知道从哪里起笔,怎么拐弯,如何收笔,把握每个数字笔顺的方向和在格子中的布局。 抓住儿童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设计小比赛,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使枯燥的写数练习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三、比一比,练一练1.课后练习第3题数一数,填一填。(出示小动物火车)(1)问:小火车上有几个小动物? 你是怎样知识的?(数了来的,有5节车厢就有5个小动物。)(2)对照车厢填出第 节。(3)问:小松鼠在第几节?(4)第5节是谁?(5)小猴的前面有几个小动物?(6)小老虎的后面有几个小动物?(7)大象的前面和后面是谁? 2.摆一摆,说一说。(1)请学生拿出4个圆片,并把这四个圆片分成两堆,问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交流。 (2)把5个圆片分成两堆,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同桌同学一起分一分,说一说。再汇报交流:你能说说5可以分成几和几吗? ① 理解题意生:数出来的,有5节车厢就有5个小动物。 ② 有序的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 ③ 交流讨论 拿出学具,按要求操作,摆出不同的分法。小结:从小朋友分圆片中可以看出4可以分成1和3,也可以分成2和2。 数学语言的训练。 通过几个设问,解决学生对基数和序数联系与区别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前”与“后”的概念,孕育“相邻”的概念。 这一练习环节是教科书中没有的,但数的分与合对加减法的理解有较大的帮助,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分一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渗透了数的组成和分解,为口算奠定了基础,但不要求这生死记硬背,只是渗透一些思想和方法。 小猫钓鱼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三个含义,通过直尺认识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图,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0的三个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你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 (放录音,听故事.) (点评:“借助小猫钓鱼”的有趣情境,呈现一组连环画,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变化过程.教师在这里注意联系学生的儿童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观察画面,引入新课 (一)出示主题图.教师:你猜猜故事里的小猫是哪一只?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别的小猫钓了多少条,你们知道吗?你们能把这些数写在下面的田格里吗? 1.出示图片 (1)学生在书上写数. (2)展示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点评: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在学生评价中有,教师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互评.) 教师:小黄猫一只也没钓着,在他的下面应该写几呢?(写 0) 2.出示图片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0”的认识.(板书:0的认识) 教师: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师指着小猫下面的0问:在这里0表示什么呢? (二)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 教师:你还在哪见过0? 我们在直尺上发现了0,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看一看. 1.出示图片 教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 (这些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从0 开始的) 这个0表示什么呢?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意见? 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开始,起点的意思. 2.出示图片 教师: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 教师: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 3.出示图片 教师:0度可以这样表示. (点评:教师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观察图,找出“0”让学生说说“0”的含义,从而明确“0” 让学生不仅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其他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直观体会“0”的实际含义.) 三、学习写0. (一)教师:我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0,0是怎样写出来的,请看大屏幕. 1.课件演示:0的写法 2.边演示边讲解: 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右上边线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再向左下写,写 到横竖中线焦点的地方,与竖中线接触,然后向右下拐,到下边线中间偏左的地方与下线接触,再往上拐到中线附近,与右边线接触,再继续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 教师:请你用手指和课件演示一起写一遍. 学生书空 (点评:教师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出示图片 1.学生练习书写. 2.出示学生作品.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三)出示图片 1.教师:你能把下面的空格写完吗? 2.出示学生写法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01 002 003 004 005 001 002 003 004 005 教师:哪种写法对呢?为什么? (这两种方法都对,第一种是接着写的,第二种是照样子写的.) (点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你们写得真棒!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下面我们一起来休息一下. 课间休息:播放歌曲《小猫钓鱼》 四、课堂练习 (一)出示图片:请你从0开始,按顺序把这些数连起来 教师:你们画出的是什么呢?(小熊举重) 谁还想把你的作品 给大家看看? (二)出示图片:怎样数得快? 教师:请你先想想,怎样数快,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快. (指名演示怎样数.) (点评:教师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 五、课堂小结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0呢? (点评:教师让学生初步感知“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注意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探究活动 与众不同 活动目的 1.使学生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活动题目:在0、1、2、3、5这5个数中,哪一个数与众不同?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学生集体交流. 分析与参考答案 一个数是不是与众不同,要看选择怎样的标准,选择不同的标准,就会有不同的“与众不同”,下面只是几种不同的说法: 0与众不同,理由是只有0小于1,而其他3个数都大于1;也可以说1的起笔和收笔是重合的,所以0与众不同; 1与众不同,因为只有1是处于两个双数中间; 2与众不同,因为有两个数比2小,有两个数比2大,2处于中间位置; 3与众不同,因为在3个单数中,3处于正中间的位置; 5与众不同不同,因为0、1、2、3这三个数都是一笔写成,而5是用两笔写成;也可以说只有它大于3,而其他三个数都小于3;还可以说前面四个数中,相邻两个数都相差1,只有5与3是相差2;因此5的确与众不同; 从上面的解答来看,一道题的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活动说明 这个探究活动的答案还有很多种,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都应该算正确. 5.文 具教学目标: 1. 根据现实情境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 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6~10以内物体的个数, 4. 会读、会写6~10各数。 5. 初步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6.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 培养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8.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正确地读、写6~10各数。教学难点:根据现实情境,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1、 创设问题情境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谁来到我们教室了?(课件出示大象博士的图片) 生:大象博士. 师:对!今天大象博士通过网络来看望我们小朋友,他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个个都很聪明,爱动脑筋、爱提问。他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生:有!师:好!老师也为你们加油鼓劲!首先,大象博士先请你们拿出文具盒,打开看看自己的文具盒里有哪些学习用品?(指名学生说一说) 2、 提出数学问题师:下面请一位小朋友上讲台,从自己的文具盒里大胆地提数学问题,请其他小朋友回答,注意要把问题出示在实物投影上。(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加以引导,然后同桌互相提问。) 3、 学习6 - 10各数。 1、出示情境,提出问题。师:大象博士说:“你真棒!你真棒!”(课件演示)同时他带来了小象的文具盒,他把文具盒里的学习用品都画在了图上(课件出示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学生各自观察思考) 2、 小组交流图意。 3、 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4、 学生独立地数一数,5、 再连一连。(课件演示正确结果) 6、 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连的。 7、 写一写。(1)、教师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书写6~10各数。(2)、写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师:我们已经学完了1~10各数,大象博士想知道你们家的电话号码,能正确,规范地写出来才给他看吗?谁写得好,大象博士就会表扬他。四、实践应用。师:刚才大象博士看了小朋友们写的数,太满意了,夸小朋友们真聪明,真能干。(课件演示)但是你们先别得意,大象博士还要继续考考你们,你们还愿意接受他的挑战吗?如果要向大象博士投降的小朋友请举手。—— 好!我们奋勇往前!(1)看数画线。(完成书本第1题)  a、弄清图意,让学生说图中画的是什么意思。 b、让学生独立完成。 c、学生汇报结果,说说为什么这样做。(2)数一数,画o,再写出数。(完成书本第2题)(3)填数。(完成书本第3题)(课件演示发射火箭录象)师:小朋友看,大象博士请我们说说屏幕上在放映什么?(学生回答)很好!课件出示问题:数数有多种方法,可以顺着数,也可以倒着数,大象博士问你们知道发射火箭时是顺着数还是倒着数吗?(学生讨论回答,课件演示) a、从10数到1.(同桌互数) b、从10写到1. 五、小结。师:大象博士说今天他甭提有多高兴了(课件演示画面),我们班的小朋友真的是个个聪明、即爱动脑筋又爱提数学问题,他很喜欢和你们一起上数学课。你们呢?那你们跟大象博士说一说,今天学到了什么? 高矮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高和矮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培养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不明显的,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播放《柯南》片段)你喜欢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2、观察主题图   出示主题图   观察图,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怎么知道是在路上?你怎么知道是盲人?)   (1)比较   把图上的三个人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教师板书)   他们三个人中,谁最高,谁最矮?   (2)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可以比较的东西,这里是比较高矮,你还知道哪些比较呢?   3、练一练   (1)直接比较   第16页的第1~5题,学生直接比较得出结果。包括高矮、长短、厚薄、曲直。   (2)游戏   让两个学生上台比高矮。(故意让一个学生踮着脚尖)学生一看,就叫:“不公平。”教师马上问:“为什么不公平?”从而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然后分小组比高矮。   4、间接比较   (1)汽车图   观察,汽车能通过吗?分小组讨论。请一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为什么。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结论,全班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有理由,都给予肯定。   (2)蚂蚁图   看图讨论:哪只蚂蚁最先回到家?为什么?(有的学生直接观察,走得直的最先到家,予以肯定。引导学生用数一数的方法判断)   (3)钉子图   先让学生讨论:哪根钉子合适?为什么?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先不说对错,用实物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选择。从而渗透优化思想。   (4)绳子图   此题很明确,让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5)笔图   此图比较的事物较多,要求也较难,不但要比较,还要排序。小组合作完成。   (6)兔子图   虽然只有三只兔子,但由于三只兔子的起点不同,差别也细小,不易看出。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表意见。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找参照物。   5、总结全课   今天小朋友们学得非常好,观察很仔细,人人都像小柯南。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的事物很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开动脑筋,就会学会很多知识。 “高矮长短”教学设想   “高矮长短”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的教学内容。它是本册教材第二单元“比较”中的第二部分内容。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比较“多少大小”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种比较。 这部分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和教材特点,我从情、能、知三方面制定本课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使学生体会到高和矮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其中,“差别不明显的,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是本课重点。   因此,我对本课教学作如下设想。   1、开讲激趣   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柯南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联系生活实际   比较高矮、长短是生活中常见的,学生有一定的认识。在引导学生比较了图中人物的高矮之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比较?让学生明白比较是从生活中得来的。学会比较的方法后,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行比较。   3、导放结合,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中,我注意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自己思考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在练习中,层次分明,可以整体感知的,放手自己做;差别不明显的,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讨论,再全班交流。对于学生的解题方法,只要理由充分都予以肯定。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观察时,教师引导学生   仔细观察:你怎么知道他是盲人的?你怎么看出是在路上的? 既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在学生学会比较高矮以后,让同组的同学互相比较高矮,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利用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高矮长短”评析   “高矮长短”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比较”中的教学内容。这是新教材增加的一个新体系,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通过“高矮长短”这节课的教学,我不仅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而且从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针对这节课的教学情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多媒体教学,发挥最佳效果   传统的教学以静态形象为主,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单调、枯燥,多媒体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这是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在教学中,我设计的活动画面配上悦耳的音乐,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把比较过程形象地展现出来,教会了学生观察比较。   2、难易结合,突出重点   在教学中,对学生能直接比较的,我放手让他们自己动手比较。而将大量的时间放在练习不能直接比较的事物上,对于不能直接比较的,我只是引导学生寻找合理的方法,并不直接比较,而且都是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寻找方法。   3、精心设计,练习形式多样   课程标准提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精心设计练习,强化训练,及时反馈,及时矫正,及时补救,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我把练习分成三种形式:独立完成的练习、游戏、讨论合作练习。通过三种练习形式,练习不同层次的题,难易结合,练习形式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同时,一些比较困难的题目,通过学生讨论合作,也顺利完成,达到教学目的。   4、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效率,越来越引起大家重视。执教中,我采用奖励激励法,设计了许多激励性的语言:正确!对!很好!真聪明!很能干!太棒了!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最聪明!最肯动脑筋!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情感,竞争的心理。为了获得奖励,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掀起了阵阵高潮。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只有这样理解才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这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这是充分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此外,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自己还应注意一些问题:学生讨论的氛围不够激烈,小组合作的意识不够强。学生分小组活动时,有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够,缺乏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轻重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学生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  教学难点  1.通过中介物体、等量代换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用具  弹簧秤、皮筋、简易天平、水槽和托盘、蓝、绿、黄、红四种颜色的盒子各九个(绿的和蓝的为空盒子,绿的比蓝的轻,黄和红盒子中装东西,轻重相近,比白蓝盒子都重,四个盒子中绿的最大,蓝的最小,黄的和红的大小中等且相近.)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掂球游戏”感受轻重  (一)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游戏叫“看谁扔的远”.同学们每人拿一个球在同一条线后面往前扔,如果有两个球让你挑,为了扔的最远,你会怎么挑呢?  (二)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轻重不同的球,让一个学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师双手端平并同时递给学生并给予协助,让其他学生看到掂的过程.  (三)小结  看来物体是有轻重的,有的比较轻,有的比较重,而且有时候,分辨他们的轻重,是很重要的.并且用我们的两只小手,就能感受到它们的轻重,你们想不想都来感受感受?  二、活动二:掂自己身边的物体,感受轻重  (一)请你从你身边选两样物品,用手仔细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谁轻谁重,并把你的感受告诉给你同组的同学听,看谁选的物品和别人不一样.  (二)小组汇报  教师:哪个组已经掂完了,愿意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三、活动三: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轻重  教师:看来你们的感觉非常准.老师有几样物品,想借你们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断一下他们的轻重,愿意吗?  (一)实验一  教师:我看到想参加我们活动的同学,现在都已经坐好了,在等我把东西发给他.  1.发蓝盒子和绿盒子  要求:绝对不许动,只能看,观察观察 ,猜一猜这两个盒子哪个比较轻,哪个比较重,但你猜的一定要有道理,一会说给大家听一听.  2.你觉得他们两个比,谁轻谁重?为什么?(大的重)  3.到底谁轻谁重,赶快试一试!(学生动手掂.)  4.说说你的感受?还想接着玩吗?  (二)实验二  教师:想玩的同学又已经做好准备了,眼睛都看着老师呢.  1.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黄色的盒子,还是不能动手,你再猜猜看.这3个盒子中谁比谁重?谁比谁轻?可以四个人小声的商量商量,一会把你猜的道理说给同学听听.  2.教师请同学说自己的猜想.  3.到底谁猜的对呀?你们是不是特别想知道.动手试试吧!  4.教师提问:这个绿盒子怎么一会儿轻,一会儿重?它到底是轻还是重?  5.这次为什么很多同学没猜对呢?  6.小结:看来,并不是物体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体就一定轻.  (三)实验三  教师:如果还想玩就请把绿、蓝盒子轻轻放到位子里,看哪个组的动作又快又轻!  1.老师这儿还有一个盒子,还是不能动,你能判断出他们谁轻谁重吗?只凭观察,你们能判断吗?   2.怎么这次有很多同学都不做判断?怎么不发表意见了,有什么困难吗?  3.同学们都认为,只凭观察已经不能判断它的轻重了,你们想怎么办?(动手掂一掂)  4.说说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吗?换手再掂一掂.  教师提问  (1)你们有同样的感觉吗?(学生出现分歧.)  (2)咱们的意见不一样了,这可怎么办呀?  (3)看来,在有的时候用我们的一双小手也不能准确的判断出物体的轻重了,那么有没有办法呢?  (4)小组讨论,汇报.  (5)教师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并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对学生提出的方法,尽可能给予演示.同时,要考虑方法的可行性.  四、活动四:总结探索结果  (一)教师介绍生活中的测量物体重量的工具  咱们班的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我们的前人就是根据你们的这些想法发明了天平,秤等很多种能够准确的测量出物体重量的工具.而且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你们见过吗?   (二)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图片:练一练1   2.出示图片:练一练2   3.出示图片:练一练3   (三)不知不觉当中,一节课就要过去了,你们上得高兴吗?老师也很高兴,因为我觉得你们个个都很出色.你觉得今天你又有那些收获?又有那些进步?这节课咱们班谁最棒?哪个小组最值得你学习?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教师注意让学生亲身经历比较的过程,通过多个实验,比较物体的轻重。教学时,教师自创情境,从学生喜爱的游戏引入,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比较轻重的过程,感悟出比较轻重的具体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活动:左重右轻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为学习10以内的加法做铺垫.  活动准备  1.天平  2.1克、3克、4克、5克、6克的砝码各1个,2克的砝码2个  活动题目  在天平的右边放入2克和6克的砝码各1个,天平的左边放入5克的砝码1个,现在天  平是左轻右重.从剩余的4个砝码中任意选择两个,放入天平的托盘上,以改变现在天平左轻右重的情况,可以怎样放?  活动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操作.  2.总结方法.  3.分组演示并说明.  参考答案  方法一:只在左边放.  1.使天平左右平衡:  在左边放入质量是1克、2克的两个砝码,由于1+2+5=2+6,因此天平左右平衡.  2.使天平左重右轻:  (1)在左边放入质量是1克、3克的两个砝码,由于1+3+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轻;  (2)在左边放入质量是1克、4克的两个砝码,由于1+4+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轻;  (3)在左边放入质量是2克、3克的两个砝码,由于2+3+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轻;  (4)在左边放入质量是2克、4克的两个砝码,由于2+4+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轻;  (5)在左边放入质量是3克、4克的两个砝码,由于3+4+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轻.  方法二:在左右两边都放一个.左边放入质量是4克的砝码,右边放入质量是1的砝码,由于4+5=1+2+6,因此天平左右平衡. 有几支铅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说一说,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2.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地列式计算.  3.让学生能够说出生活中加法计算的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地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哑剧  (一)教师谈话:老师给你们演一个哑剧想看吗?谁知道什么叫哑剧?对,老师不说话,你们看完后,你说一说我演了什么,好吗?  (二)教师表演:左手拿2支笔,右手拿3支笔,做合起来的动作.  (三)教师提问:  1.谁说一说我演了什么?最后问大家一个什么问题?   (左手拿2支笔,右手拿3支笔,把它们合起来一共有几支笔?)  2.谁会列式计算?(板书:2+3=5 3+2=5)  3.谁再带大家读一遍算式?  4.2、3、5分别表示什么?  5.“+”表示什么?(“+”表示和起来的意思)  (四)小结:只要是把两部分合起来就要用加法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加法.  (板书:加法的初步认识)  二、活动二:摆一摆  (一)教师在黑板上左边摆1个桃子,右边摆3个桃子.  教师提问:一共有几个?说一说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1+3=4,一共有4个.(板书:1+3=4 )  教师提问:还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3+1=4,一共有4个.(板书:3+1=4 )  教师:这两个算式都对,你喜欢哪个就用哪个.  (二)学生动手摆  教师:请你也摆一摆,说说1、3、4各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法?  (三)出示图片:摆桃子  三、活动三:理解图意  (一)教师:再看一个哑剧愿意吗?想一想这里有什么数学问题?  1.出示图片:汽车图  2.你能根据你看到的来编一道题?你会列式吗?  (二)再来看看这幅小鸟图,自己想一想图的意思,在书上写出算式.  1.出示图片:小鸟图  2.集体讨论小鸟图的图意.为什么用加法?  四、活动四:自编哑剧  教师:刚才你看了好几个哑剧了,你想不想自己也编一个哑剧呢?  1.出示图片:计算  请你挑出一道你喜欢的算式,然后根据这个算式编一个哑剧.自己想好了再和同桌说说好吗?  2.谁愿意说说你编的哑剧?其他同学认真听发言同学编的对不对、好不好,如果不对应该怎样改一改.  五、活动五:寻找生活中的加法问题  教师:刚才大家编的哑剧都是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而且都是用加法计算的.这说明在我们的身边、家中、教室中有很多的加法问题.不信,咱们一起到小明家去看看吧!   1.出示图片:生活图片  请同学们4人一组说一说、算一算在这幅图中,有哪些加法问题,怎样列式?   2.集体讨论.比一比哪组找到的多.  六、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对加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并能看图说图意,并能列式计算,而且发现了生活中的加法问题.那你们说加法重要不重要?所以我们更要学好加法.   本课用学生感兴趣的哑剧贯穿全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注意到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设计从易到难、从形象到具体、从动到静,具有很强的层次感,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探究活动:套圈。  游戏目的  1.帮助学生提高简单加法的口算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游戏材料  1.用细铁丝制成直径为15厘米的圆圈10个;  2.用硬纸板画成不同形状的小动物四种,剪下来用铁丝支撑好.  游戏程序  1.分组,每3位学生为一组.  2.在地上画一条直线,将用铁丝撑好的4个动物模型放在离直线3米远的地方.  3.学生依次站在直线后面向小动物投掷铁圈,每人投3个.  4.一个学生投完,便按以下方法计分,算出自己的得分总数:套中小猫,每个圈得1分;套中小鸡,每个得2分;套中小鹿,每个圈得3分;套中小猴,每个圈得4分;套不中小动物,得0分;同组其余的学生验算,得分高者胜. 有几辆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看图能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  3.正确、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重点:通过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了哪些加法问题,给大家说一说?今天,小兰和小明要去调查生活中的加法问题,你们愿意和他们一块去吗?  二、进入情境,探求知识  (一)出示图片:主题图1   1.教师:他们首先来到停车场,猜猜看,小兰和小明会发现什么加法问题呢?  学生1:他们会发现一边有2辆车,一边有3辆车,一共有5辆车,2+3=5.  学生2:他们会发现一边有3辆车,一边有2辆车,一共有5辆车,3+2=5.  2.教师:他们说的都对吗?  学生1:他们说的都对,因为小兰是先数左边的3辆,再数右边的2辆,小明是先数左边的2辆,再数右边的3辆,不管怎么数,都是5辆.  学生2:他们说的都对,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数的就不一样,列式也不一样,但是得数是相同的.  3.小结: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就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列出了不同的算式,但得数是相同的,即3+2=5,2+3=5(板书:3+2=5,2+3=5)  4.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两个算式中3和2的位置变了,得数是相同的.  教师:两个算式中交换3和2的位置,得数不变,也就是3+2=2+3.  (教师板书:3+2=2+3 )  (二)出示图片:摆一摆1   1.他们乘车来到了公园,看到一些美丽的鲜花,你们知道他们又发现什么问题吗?  2.我们先用小圆片代表花来摆一摆.同桌2人,一人摆,一人从不同的角度看,说出2个不同的算式.  3.反馈.  (三)出示图片:小鸟图  1.他们来到了大树下,发现了几只可爱的小鸟,你能写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吗?  学生1:树上有2只小鸟,树下有3只小鸟,一共有5只小鸟,算式是2+3=5.  学生2:地上有3只小鸟,树上有2只小鸟,一共有5只小鸟,算式是3+2=5.  (四)出示图片:小兔子拔萝卜  1.在返回的路上,他们看到路边的地里,几只小白兔正在拔萝卜,你能给大家提一个加法问题吗?  学生1:1只小兔加4只小兔等于几只小兔?  学生2:1个萝卜加2个萝卜等于几个萝卜?  学生3:上面有4只小兔,下面有1只小兔,一共有几只小兔?  学生4:上面有1个大萝卜,下面有2小个萝卜,一共有几个萝卜?  2.教师:你们提的问题真好,现在我们在小组内继续提问,并讨论解决所提的问题,一会儿汇报给大家.  3.小组活动并汇报.  (五)出示图片:蜡笔图  1.他们俩发现了这么多的加法问题,非常高兴,想把今天看到的都画下来.他们拿出蜡笔,发现了什么?  小兰的盒子里有5支蜡笔,小明的盒子里一支也没有.  2.教师:小明被难住了,要列出两个加法算式,该怎么列呢?  学生:小兰借给小明1支,就可以列出1+4=5,4+1=5.生:从上往下看可以列出0+5=5,从下往上看可以列出5+0=5.  (五)出示图片:排队图  1.教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小兰和小明给我们出了一道题,想看一看吗?  学生1:一共有 10个小朋友.  学生2:小兰排第 7   学生3:从右边数,小兰排第 4.  学生4:从左边数,小兰排第 7 ,从右边数,小兰排第 4.  三、游戏:我摆你说.  学生2人一组,用1—5个小圆片,一个人摆,另一个人说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  当学生提出两边各摆2个,列出的两个算式一样时,老师要说明:两个算式相同时,只需列一个算式.  四、全课总结.  谁能说一说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加法问题,拉近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书本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接着,又创设了到生活中调查加法问题的情境,使数学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学起来轻松而有趣。  2.给学生留下尽可能大的探索空间。  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更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在课堂上,为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探索空间,为学生创设积极参与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如在“停车场”、“公园”,“小白兔拔萝卜”等问题情境中,把问题交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不论是全班交流,小组交流还是同桌交流,都让他们自主探索,老师不加干涉,使学生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交流感情,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3.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  心理学工作者的调查表明:儿童的动作发展在儿童智能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指出,大脑指挥双手,双手又促进大脑,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手是大脑的老师”。在观察鲜花图时,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花,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最后,让学生做“我摆你说”的游戏,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获得了良好的精神体验。 探究活动找朋友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准备  将所有5以内的加法算式制作成口算卡片.  游戏过程  1.将口算卡片发给每个学生一张.  2.将学生排好顺序.  3.两个卡片中的算式结果相等,数字顺序相反的为一组.一个学生说完,同组的另外  一个学生马上要接着说.例如:一位同学举出口算卡片“2+3”说:“我是2+3=5,我的朋友在哪里?”另一位同学则举出“3+2”说:“我是3+2=5,你的朋友在这里.” 摘果子  教学目的  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体会减法的含义并且能够应用.  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是本小节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出示图片:金鱼图和绵羊图      1.请你根据图意列式  2.教师总结  (1)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  (2)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  (3)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二)教师设疑  我们知道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我们用加法计算;如果我想: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我们该怎样计算呢?  二、学习减法  (一)看图自主理解减法含义  1.出示图片:主题图  (1)请你自己想一想,这幅图什么意思?  (2)小组内说一说  (3)你知道怎样解答吗?  2.全班讨论  3.教师小结  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记做减号.  从5个里面减去2个,还剩3个,写作:5-2 =3   (二)反馈  1.出示图片:做一做1   2.出示图片:做一做2   3.出示图片:小刺猬拿苹果  (三)小结  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   三、练习  (一)出示图片:手指图  (二)出示图片:小鸟摘果子  (三)出示图片:老鼠做数学  四、小结:今天我们接触了减法,你知道什么时候运用减法进行计算吗?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探究活动:成双配对  游戏目的  1.巩固5以内加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游戏准备  将所有5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制作成口算卡片.  游戏过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2.组长任意说一个5以内的数字,其他学生就从口算卡片中拿出得数等于组长所报数字的口算卡片.  注意:口算卡片不能重复使用.如组长说“4”,第一次可以拿出“3+1”这个卡片;第二次组长再说“4”的时候,可以拿“2+2”“5-1”等等,但是不能再拿“3+1”这个卡片  3.每次第一个拿出卡片的学生获得奖励(小红花,小星星等等),最后获得奖励最多的学生就是优胜者. 小猫吃鱼  教学目标  1.通过给小明过生日这个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性趣.  2.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减法得数是零的含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造情境  (一)出示图片:生日图1 教师谈话:今天是10月12日,是小明的生日,很多小朋友都给他过生日来了,小明不仅准备了生日蛋糕,还准备了小朋友们爱吃的东西.他知道小朋友们最爱吃的是鱼,于是,他就去河里钓了一兜鱼,(出示图片:生日图2)回到家中,把鱼倒进了盆里.(出示图片:生日图3)  二、活动二:观察思考学习新知识  (一)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们猜想到什么?  (二)根据盆里鱼的条数和小猫吃的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哪个组列的算式多,并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三)小结:我们通过猜想画面的意思列出了这么多的算式,那么这些算式都是减法算式,利用减法我们解决了还剩下多少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思考问题的结果.  (四)教师:每一组同学都有×-×=0这个算式,这个算式表示盆里没有一条鱼了.这时,小明又急又气,只好让爸爸、妈妈到超市再买几条鱼.(出示图片:生日图4)  (五)教师谈话:这时小明和小朋友们下楼做游戏去了.(出示图片:套圈图)  (出示图片:吹泡泡)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在这些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我们在玩游戏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活动三:结合实际巩固启发思维  (一)小朋友们正玩的高兴的时候,这时爸爸妈妈把美味餐准备好了,招呼小朋友们上楼吃饭.  (二)老师:我们为小明唱一首生日快乐歌吧!(出示图片:数学故事)  从这幅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四、本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你们 一样高兴,因为通过给小明过生日,我们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能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紧密结合学生熟悉实际生活的特点,大胆构思,重新创设课件。创设了给小明过生日生活情节,巧妙地将小猫吃鱼这个课题加入这一情节中,从而形成了这一完整的数学故事情境。让学生通过这个情境,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教学时采取紧密结合画面,让学生观察、猜想、推理、探索的方法,并采用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的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探究活动:鸡毛信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竞争意识及集体观念.  游戏材料  45封“鸡毛信”.  制作方法  在45张硬纸卡片上分别写上5以内所有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并在左边画片鸡毛.  游戏过程  1.将“鸡毛信”平均分发给参加游戏的学生.  2.出示六个信箱,英文字母为信箱代号.  3.学生按要求投送信件:  (1)把得数是5的信投入a;  (2)把得数是4的信投入b;  (3)把得数是3的信投入c;  (4)把得数是2的信投入d;  (5)把得数是1的信投入e;  (6)把得数是0的信投入f. 练习一课前思考:前面学生初步学习了加法、减法,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做了,我们应该使他们有些什么提高?从教材的安排看,知识目标有:进一步感受加法交换律,从数的大小变化中寻找规律;熟练地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还能进行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训练。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逆向思维解决加几减几的问题。能发散思考同一结果的不同算式。教学重点:怎样逆向思考,寻找多种答案。教学设计: 2、4、5学生独立练习。第一题:看图列式。先查看学生看图马上能列出几个算式。列加法算式的时候,能列一个一定还能列第二个。金鱼图请两个的同学说说你怎样马上想到第二个算式。绵羊图,要多的,可以是 1+4=5 4+1=5 2+3=5 3+2=5 5-1=4 5-4=1 5-2=3 5-3=2 第三题: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第六题:学生逆向思考有一定的难度。要给学生建立直观的印象。所以我采用先演示再独立练习的方法。演示:师在一个盒子朝学生的一面写上“4”,并告知里面要装4支粉笔,倒出教师预先放好的3支,板书3 ,再放几支是(指4)这个支数,板书4。 猜数游戏  教学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有关“6”和“7”的加减法.  2.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交流、积极思考,并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3.在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不断积累经验,发展他们的数感.  教学重点  掌握“6”和“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师生进行猜数游戏  (一)猜数“2”或“4”   1.教师谈话:我们一起玩一个猜数游戏好不好?(教师出示一个磁珠,让学生看看它的大小)猜一猜老师的两只手里一共抓了几个这样的磁珠?  2.学生猜数,并说出简单的理由.  3.教师提问:  (1)老师的手里到底有几个磁珠哪?想不想知道?  (2)看看老师的左手有几个?(教师把左手的4个磁珠贴在黑板上)  (3)右手哪?(教师把右手的2个磁珠贴在黑板上)  (4)有谁猜对了?你怎么知道一共有6个磁珠呀?  (左手有4个磁珠,右手有2个磁珠,合起来一共有6个.)  (5)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  2+4=6 4+2=6   4.教师谈话:还想不想再玩一次?我们还用这6个磁珠,(教师把这六个磁珠摘下,重新握在手里)老师的两只手里都有磁珠,如果告诉你一只手里有几个,你能猜出另一只手里有几个吗?(教师按照学生的意愿出示一只手中的磁珠的数量2或4)谁能猜出我的另一只手中有几个?  5.教师提问:  (1)你猜对了吗?你怎么那么肯定你猜对了?  一共有6个磁珠,老师左手有2个,右手一定有4个.  (2)能把你的想法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  2+4=6 4+2=6 6-2=4 6-4=2   6.小结:你们猜得有理有据,所以都猜对了,快为你们的胜利鼓鼓掌吧!  (二)猜数“3”   1.我们还用这6个小磁珠,换个玩法好不好?(教师用手捂住3个)猜猜老师用手捂住了几个?  2.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3+3=6 6-3=3   (三)猜数“1”和“5”   1.还是这6个磁珠,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玩一玩,(教师悄悄地引导请上来的学生捂住1个)猜一猜他捂上了几个?  1+5=6 5+1=6 6-1=5 6-5=1   2.你们是不是都很想玩猜数游戏?那同桌的两位小朋友就来一次猜数大赛好不好?   二、活动二:生生进行“猜数游戏”   (一)教师谈话:同学们从学具盒里数出7个小珠子,看谁数得快!  (二)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一个同学捂,另一个同学猜,并说出算式.如果猜和算式都说对了,就可以从学具盒里拿出一个小珠子,放在盒盖中,表示得一分.比赛结束时,谁得的小珠子多,谁就获得了胜利.  (三)小组活动.  (四)你们俩是怎样玩猜数游戏的,结果怎样?  0+7=7 7+0=7 7-0=7 7-7=0   1+6=7 6+1=7 7-1=6 7-6=1   2+5=7 5+2=7 7-2=5 7-5=2   3+4=7 4+3=7 7-3=4 7-4=3   (五)小结  我们一起玩了猜数游戏,玩得高兴不高兴?我们今天又结识了许多算式朋友!这些朋友可以帮助我们做许多事,信不信?  三、活动三:口算抢答  3+4= 7-4= 7-3= 7-5= 1+6= 2+5=   6-3= 7-1= 7-7= 4+2= 3+3= 1+5=   四、活动四:找朋友  (一)出示图片:连一连  (二)教师提问:看一看,谁看明白了?(把加起来和是7的数连起来.)  说明:学生在连一连的时候,可能是把两个数相连,有可能是把三个数相连,只要加起来和是7就是正确.  五、活动五:小老鼠背土豆  (一)出示图片:老鼠背土豆  有一天夜里,一只小老鼠实在太饿了,他就到土豆地里偷土豆,你们看他来了.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哪?  (二)学生自编故事  你们能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三)能根据他们编的数学故事列出数学算式吗?  0+7=7 7+0=7 7-0=7 7-7=0   1+6=7 6+1=7 7-1=6 7-6=1   2+5=7 5+2=7 7-2=5 7-5=2   3+4=7 4+3=7 7-3=4 7-4=3   (四)小结:看到你们这么聪明、能干,小老鼠自己却不劳动,偷东西吃,心里非常难过,他表示以后一定改邪归正,自食其力.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数学游戏贯彻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它好比强大的磁场,最大限度的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着孩子们主动地参与。  “小老鼠背土豆”这一活动,极具开放性。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编数学故事,针对数学故事中的不同情节,列出相应的数学算式,并说明含义。这样一道题变成了一组题,克服了僵化的只看表面现象的思维弱点,使不同的学生的思维受到了熏陶和感染,从质上有了一次飞跃,养成了全面的、合理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 探究活动:夺金牌  游戏目的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竞争意识及集体观念.  游戏规则  1.由教师或学生将比赛题目写在一块黑板上,并在最上面放上精制的金牌.  2.比赛分两组同时进行,每组10人参赛,一组做上边10题,另一组做下边10题,一  人做一题.  3.两组都从塔底开始做,一直到塔顶.  4.学生做题时能口算的可直接写得数.后面的同学如发现前一位同学计算错误,允许先订正,再算自己该做的题.  5.算得快且正确率高者得金牌.  注意事项  1.此游戏宜安排在新知系统认识之后,比赛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编制,还可以让参赛的学生互相出题.  2.为公平合理,一轮比赛后,可交换比赛题目再赛一次,以两次的总分决胜负. 跳绳 p34 教学要求: 1、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8”和“9”的加减法。2、指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教学重点:学会“8”和“9”的加减法。教学准备:投影教学时间:1-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情境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二、提出问题,讨论 1、观察图提出问题。 2、指名回答,列出算式。 3、分小组交流算法。三、画一画1、同桌两人一组,一人涂色,一人记录算式。2、组织全班交流,整理出算式。四、练一练 1、说一说,填一填,先学生独立填写,再指名回答,并说出这样列的理由。 2、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凑成9,先指导学生看明白题目的意思,再连一连,同桌检查连好的结果。五、拓展练习,数学故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猜一猜八戒吃了几块西瓜,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师巡回指导。六、课外延伸放学后,想一想写一写有关“8”和“9”的加减法算式,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可爱的企鹅 p36 教学要求: 1、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巩固“8”和“9”的加减法。教学重点:巩固“8”和“9”的加减法。教学准备:小图片教学时间:1-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境图,介绍图中的景物。 2、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二、讨论、解决问题 1、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并理解图中的大括号、问号各表示什么? 3、学生独立做题。 4、集体交流反馈。三、试一试,尝试练习 1、拿出小图片,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 2、完成表格的填写。四、练习 1、口算,生独立完成。 2、看图列式计算。先观察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3、说一说,填一填。先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不局限于一种填法。五、数学游戏1、说清游戏的玩法。2、同桌或四人小组玩一玩,师巡回指导。 练习二 p38 教学要求: 1、巩固6、7、8、9的加减法。教学准备:算式卡、小圆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口算生独立完成,请一生到黑板上练习。二、画一画,填一填先让学生画一画,再根据画好的进行填空,注意画图要与填算式相对应。三、看图做题1、第3题: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集体交流,答案不唯一。2、第4题:先指导看清图意,体会大括号、问号的含义;再由生独立完成题目。3、第4题的拓展训练。如果船上的总数是人呢?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 四、连一连指导学生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得数相同的用线连起来。指名两名学生板演。五、小动物回家先在黑板上贴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图。再组织学生做贴卡片的游戏,帮助它们找回自己的家。找对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六、数学游戏先讲评游戏的玩法,再请学生同桌组成一个组玩一玩、填一填。 分苹果 p40 教学要求: 1、学会有关“10”的加减法,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有关“10”的加减法。教学准备:小圆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分苹果 1、用小圆片代替苹果,动手分一分,并说出相应的算式。先自己分,再小组交流。 2、分组发言,整理板书在发言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说。 3、完成书上10的组成练习。二、练一练1、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连一连先指导读懂题意,再连一连,生独立完成,同桌检查。2、口算。生独立练习。3、爬台阶。 (1) (1) 出示小狗爬台阶的图,谈话引入。 (2)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小老鼠用一根骨头引小狗上楼去,总共有几级台阶,小狗爬到了第2级,还有几级?…… (3) (3) 移动小狗的位置,它现在又爬到了第几级,还有几级?…… 9、说一说,填一填。(1)先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2)把算式与图结合起来说一说。如10-8=2表示有10条鱼小猫钓上8条,河里剩2条,也可以表示河里还有8条鱼钓上来2条鱼。三、数学游戏: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完成。 操场上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发展他们的数感.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发展他们的数感.并且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  (少)几”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理解情境图   (一)理解主题图  1.出示图片:操场上  2.根据图意请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小组交流解决问题.  (1)男生有( )人;  (2)女生有( )人;  (3)男生与女生共有( )人;  (4)男生比女生多( )人;  (5)女生比男生少( )人;  ……   (二)尝试解决问题  1.出示图片:学生与椅子  2.先拿出小圆片摆一摆,说一说,再比一比.  (1)学生列式:10-9 = 1 10-8 = 2   (2)教师提问:“1”是什么意思?  椅子的数量比老师和同学的人数多1或者老师和同学的人数比椅子的数量少1.  (3)教师提问:“2”是什么意思?  椅子的数量比同学的人数多2或者同学的人数比椅子的数量少2.  3.思考: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巩固练习  (一)摆一摆,填一填.  1.出示图片:摆一摆1   教师:看图,填一填,先观察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图片:摆一摆2   教师:看图,填一填,先观察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出示图片:摆一摆3   (1)______比______多______个,______比______少______个,  (2)怎样列式?  4.出示图片:鸭子  先让学生思考一会儿,再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实践活动“小调查”   (一)出示图片:小调查  1.组织学生调查各自小组的男女人数.  2.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3.全班汇报.  四、课外延伸  回家后,数一数,比一比家中的一些物品.列出一个比较单子同学明天互相交流.  五、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探究活动:找座位  游戏目的:  1.使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游戏准备:  根据学生人数准备相应的写有口算题目的“电影票”.  游戏过程:  1.把教室里的椅子摆好(桌子搬出),模拟成电影院的座位.  2.然后每人发一张写有口算题目的“电影票”.  3.每个学生只有算对加减法,才可以找到自己准确的座位,一次找准座位的同学可以成为“文明观众”,并佩戴“文明观众”标志.  游戏说明  电影票制作方法:在电影票的前面画上一些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形象,后面注明几排几号,但排数和号数不直接写明,而是由加减法算式化替,如:9-5排1+4号. 乘车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学会合作.  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判断能力.  3.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其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导入  1.同学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乘车时有什么规则吗?  2.乘车时要按顺序排队,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车秩序.乘车时也有关于数学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研究乘车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乘车  二、活动二:乘车  (一)教学主题图1   1.出示图片:乘车图1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驶来了,驶向白石桥站.  2.教师提问.  (1)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3)你们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小组讨论.  4.集体反馈.  2+1+4=7 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二)教学主题图2   1.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上现在有7人.  2.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车继续向前开,到百万庄站.后门下去3人,前门上去2人.  3.小组讨论:看了刚才的演示,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  4.集体反馈  7-3+2=6 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三)教学主题图3   1.出示图片:乘车图4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继续向前开,到总站白云路站前门和后门都下去3人.  2.小组讨论:现在车上还有乘客吗?你会解决吗?  3.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6-3-3=0   小结:通过乘车活动,我们计算了乘车中的几个问题,你知道先算什么了吗?  三、活动三:动手摆  (一)摆圆片列式  1.5个红圆片、再摆两个蓝圆片、拿走3个.列式:  2.根据列式动手摆:4+1+5=  3.同桌互相出题摆圆片、列式.  (二)两人一组,一人说,另一人摆.并说出算式.  四、活动四:日常生活  1.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能提出哪些与今天所学的知识有关的问题?怎样解决?  2.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同学和老师说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乘车 2+1+4=7 7-3+2=6 6-3-3=0   课堂的导入,直入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体会,新课的教学整个贯穿在此条线索中,各个环节的教学线条流畅,学生在每个环节的情境中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共同探索,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每个孩子发挥、展示自己的空间。自主探索得到的知识,不但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对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等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也大有裨益。 练习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在集体的情境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明白算理。教学准备:1-10数学卡片、算式卡片、头饰教学方法:情境活动教学一、第1题教学今天,动物园来了很多小客人,他们都想找一个好朋友,可是却没能找到。让我们班这些聪明的小朋友们一起来帮忙找一找。分给10个人动物头饰,一张数字卡片。要求: 1、找出的好朋友必须是两个数合起来组成10。 2、边唱《找朋友》边做。 3、汇报:________的好朋友是_________ 二、第2题教学解放军叔叔想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打靶的本领。看第2题,明确题意。独立完成,校对三、第3题教学 1、整体估计是黑棋子多,还是白棋子多。 2、数一数每种棋子的数量。 3、进行比较:_______比______多_______。 _______比______少_______。 4、完成练习,校对。四、第4题教学1、看清题意。2、独立完成。3、小组交流。五、第5题教学老师看时间,要求在2分时间内完成。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六、第6题教学 1、分小组模拟比赛。 2、小结评议。七、教学游戏:理解8的组成:你出6,我出2。你出( ),我出( )。八、回顾总结。 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整理,使学生掌握整理复习的方法,发现10以内的加法表的规律,提高计算速度.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和相互合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明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一场数学竞赛,长颈鹿裁判听说同学们昨天回去写了那么多的加法算式,想把这些算式作为竞赛题,你们高兴吗?不过,长颈鹿裁判可是个特别认真的裁判,他可不喜欢杂乱的东西,他要从中挑选最整齐有序的一组题作为竞赛题,你们有信心把自己组的算式卡片整理好吗?  二、活动一:讨论整理的方法.  教师:这么多的算式要整理,我们从哪儿入手?怎样整理?  三、活动二:引导学生对所写的算式进行整理  (一)按得数分别是10、9……0进行分类.  教师:长颈鹿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组试题夹,请你们小组合作把这些加法算式卡片分分类、整理整理,得数是几的算式就放入几号试题夹中(每个试题夹中的算式竖着排列开)教师:看一看,你们组的算式写全了吗?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二)把算式顺序整理按一定的排列  教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觉得这些算式还是没有一定的顺序,有些乱,我们能不能把每个试题夹里的算式都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整理好呢?  1.学生继续整理,使算式按照自己喜欢的顺序排列.  2.排列情况:  第一种: 第一个加数从大到小排列  第二种: 第一个加数从小到大排列  四、活动三:通过全班交流,得到10以内的加法表  (一)展示几组有代表性的整理方法.  选几组有代表性的整理结果进行投影展示,并让该组的同学介绍一下是怎么整理的.让学生明白可以有不同的整理方法.   (二)通过全班交流,得到加法表,展示给学生.  五、活动四:让学生独立观察加法表,找规律  教师:我们在帮助长颈鹿整理竞赛题的过程中,复习了知识,并整理得出了10以内的加法表.同学们仔细地观察一下,这张表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  1.认真观察、独立思考.  2.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3.找几个小组汇报观察的结果.  横着看,同一行的算式,第二个数都相同,第一个数依次小1,得数也依次小1.  竖着看,同一列的算式,得数都相同.第一列得数都是10,第二列得数都是9……   斜着看,同一斜行的算式,第一个数都相同,第二个数依次小1,得数也依次小1.  ……   六、活动五:加法表的应用  教师:我们已经整理出了10以内的加法表,如果现在再让你们写10以内的加法算式,你能不能写得又快又全?说一说,怎么写才能既不漏掉又不重复?  做游戏:找朋友  游戏者每人发一张数字卡片,卡片上的数字相加得10(9,8)的两人将成为朋友,看谁能迅速地找到自己的朋友.看看谁的答案多.  七、活动六: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感受,说一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以帮助长颈鹿整理数学竞赛题的形式,激起学生复习整理的兴趣,同时也渗透了乐于助人的思想教育。由于是第一次进行整理,完全放手对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于是采用了引导学生先按得数进行分类,然后再排序的方法,这为下次能够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减法表及20以内加减法表提供了方法。对学生在整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排列方法都进行了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整理的,通过这种相互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整理结果的多样性。后来在加法表的应用方面,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说一说如果再写10以内的加法算式,怎样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漏掉,学生说出了要按我们刚才发现的这些规律来写,这样一方面是引导学生要充分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是可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 探究活动:找朋友  游戏目的  使学生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  游戏准备  1.若干套1到9的数字卡片.  2.每次游戏前发给每个学生1张.  游戏过程  1.把几套从1到9的数字卡片分别发给全班同学,戴在胸前.全班同学围成一圈做丢手帕的游戏,捉到谁,谁就站在圈中央找出自己的朋友来搭救自己.  2.数字凑成10才能做朋友(可以是两人做朋友,如7和3,也可是三人做朋友,如2,4和4,还可以是四人、五人……做朋友),朋友越多越好.  3.根据找到朋友的人数多少,大家用掌握声进行奖励,找到一个朋友,鼓一次掌,找到两个朋友鼓两次掌,以此类推. 大家来锻炼  教学目标  1.通过大家来锻炼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能提出相关的问题并解决.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能提出相关的问题并解决.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能提出相关的问题并解决.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一)谈话引入  下个星期,有代表团来参观我们学校,哪位同学想当小小解说员,带领客人们参观我们美丽的校园?  (二)出示图片:学校平面示意图  教师提问:  1.如果你是解说员,你都想给大家介绍学校的什么地方?  2.在这些地方,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你们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很多问题是关于操场的,大家都喜欢到操场上活动.  你最喜欢哪种活动?  二、活动二  (一)出示图片:大家来锻炼  1.分组学习  观察图:图上都有谁?在干什么?  2.独立填空.   3.汇报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  (1)这里有5棵树.  (2)有(10)名队员参加足球比赛.  (3)这里有(3)排树.  (4)有三个人跳绳,又来了一个小朋友,一共有4人.(3+1=4)  (二)分组讨论研究:根据图中的内容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问题:  1.一共有几棵树?(5+10=15)  2.一共有几盆花?(3+4+3=10)  3.跳绳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几人?(3+10=13)  4.踢足球的比做操的多几人?(10-4=6)  5.爬铁架子的比跑步的少几人?(10-3=7)  6.做操的比跳绳的多几人?(4-3=1)  7.共有10人跑步,有4个女孩,有几个男孩?(10-4=6)  …   三、小组活动  上体育课时,分小组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想想能够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其他组交流. 位置与顺序——前后”教学片段与评析  师:教师在上课之前,听到一个好消息,森林运动会就要开始了,我们一起去为运动员加油,好吗?   生:(齐说)好。   师:请同学们看电视,站在跑道旁边的小动物们就是会场的——   生:(齐答)观众。   师:说对了,快看,紧张的百米赛跑就要开始了,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有哪些运动员参加比赛?它们朝哪个方向跑?你是怎么知道的?比赛的情况又如何呢?注意:当比赛开始后,我们一齐拍手喊加油,好吗?   生:(齐答)好。   师:现在,老师来当裁判,(手势)运动员,各就各位,预备跑!   生:(拍手喊)加油,加油……   师:停!   师: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1:鹿跑在最前面,是第一名。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1:松鼠在鹿的后面是第二名,小兔是第三名,乌龟是第四名,蜗牛是第五名。   师:你说得真好,谁还看到了什么?   生2:松鼠在白兔的前面,白兔在松鼠的后面。   生3:鹿在松鼠的前面,松鼠在鹿的后面;小兔在乌龟的前面,乌龟在小兔的后面;乌龟在蜗牛的前面,蜗牛在乌龟的后面。   生4:鹿跑在最前面,蜗牛跑在最后面。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你们能完整地把小朋友们看到的都说出来吗?试试看。   (学生自由练习说)   师: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生:鹿跑第一,松鼠跑第二,兔子跑第三,乌龟跑第四,蜗牛跑第五。鹿在最前面,松鼠在它的后面,鹿在松鼠的前面;松鼠在兔子的前面,兔子在松鼠的后面;兔子在乌龟的前面,乌龟在兔子的后面;乌龟在蜗牛的前面,蜗牛在乌龟的后面。   师:你真棒!对他的精彩表现,同学们一起来鼓励他。   师:大家再想一想,如果运动员继续跑下去,它们的前后顺序会发生变化吗?   生:有可能。   师:举手示意,说说可能发生什么变化。   生1:乌龟可能跑到兔子的前面,因为小白兔可能睡着了。(学生联想到《龟兔赛跑》的故事)   生2:兔子跑到松鼠的前面,因为它俩离得很近,兔子只要努力地跑,很快就会超过松鼠。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请同学们再看电视,赛场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说说它们现在的前后位置吗?同桌两人互相说说看。   师:谁能说给大家听?   生:鹿在最前面,仍然是第一名,兔子在鹿的后面是第二名……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像小白兔那样,出现暂时落后的现象,不要紧,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赶上去的,《龟兔赛跑》说的就是这样的故事。(学生赞同地点点头)听过这个故事的同学请举手,请你们回去准备一下,明天把这个故事说给大家听,好吗?   生:(齐说)好。   师: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是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板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在黑板的哪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与一名学生合作)王睿凝在老师的哪一面?(前面)换位置后再问:现在呢?(后面)师生同时向左转后再问:现在呢?(后面)   师:对,请同学们记住:面朝的方向就是——   生:(齐说)前。   师:背对的方向则是——   生:(齐说)后。   (师板书“前后”,同时在前后二字之间贴出一张奔跑着的小松鼠图片)   教学评析 “前后”这一教学片段的设计,从学生熟悉并十分感兴趣的运动会这一实际场景出发,通过创设动态的百米竞赛情境,把学生并不陌生的比赛结果分阶段呈现给了学生。使学生能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扎扎实实的“前后”位置概念,明白面朝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谁在谁前面或谁在谁后面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设计中还体现了教者能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时刻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并能为孩子们创设充分的发表自己看法的时空条件,使学生能在观察、讲述、议论中主动获取新知,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整理房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2、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 3、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教育。教学重点: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教学难点: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教学过程:一、 导入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里面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呢?分类摆放后顾客去买东西更方便。你们想不想学习怎样分类呢?那么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二、 授新课 1、活动一:整理房间(1)有个叫亮亮的小朋友很想去公园玩,可是他的妈妈有要求:要他先把自已的房间整理好. (2)课件出示:同学们看了亮亮的房间,你们想对亮亮说什么?你们愿意帮帮他吗?那么你们认为该怎样整理房间呢?(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小组汇报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整理吗?(强调同一类的要放在一起) 课件演示整理过程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学习用品? (3)整理后的房间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们在家整理过房间吗?请大家回去后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好. 2、活动二:到动物园(1)导入。大家帮亮亮整理了房间,亮亮非常感谢大家,现在他和妈妈一起来动物园。出示课件问: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你能给这些小动物分类吗?这些小动物可以分为两类,会飞的分为一类,另一类是不会飞的。请大家给会飞的动物穿上漂亮的衣裳。看哪位同学涂得又快又好,教师就把他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展示学生作品。问:他涂的对吗?你有没有不同意见?你知道会飞的小动物还有哪些? 3、活动三:到农贸市场(1)导入:参观完动物园,亮亮哏妈妈来到农贸市场,课件出示,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亮亮的妈妈要考一考大家: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2)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指名汇报。问: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水果有哪些?你平时还喜欢吃哪些水果?蔬菜有哪些?你还知道哪些蔬菜?(水果和蔬菜非常有营养,大家要我吃水果和蔬菜。) 4、活动四:百货商店(1)导入:最近亮亮的妈妈开了一家商店,让我们去看看她进了哪些货?课件出示。(2)这些货物就这样摆放好吗?你们能帮阿姨整理一下吗?怎么整理?指名汇报(3)如果把这些货按玩具、文具、服装鞋帽三类来分,该怎么分?(同桌讨论)指名汇报,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5、 活动五:把同学分类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真好,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吧!音乐伴奏,学生表演:有的看书、有的拍球、有的唱歌、有的跳舞、、、、、、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想一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把同学进行分类。三、 全课总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开心吗?请你说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分类的?(如我校的垃圾分类、书店的书等)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都要分类,请大家回家后说给家长听,并请家长记下来,明天交给老师。 左右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教学过程:   1、从左手、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1)体验左与右   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   生:用右手拿筷子吃饭。   生:用右手写字。   生:用右手提水。   ……   师:我们常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生:写字时用左手压本子。   生:吃饭时用左手拿碗。   生:右手拿锤子,左手拿钉子。   ……   师: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们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 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谁来说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生:左耳朵、右耳朵。   生:左眼、右眼。   生:左眉毛、右眉毛。   生:右鼻孔、左鼻孔。   …… 教学反思: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感性材料,为正确确定左、右奠定基础。教学时,学生常常因左右手配合做事而较难分开体会,教师不必强行要求左右手分开来体会,只要学生感知到即可。   (2)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教学反思: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充分体验自身的左和右,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   (1)摆一摆   师:下面,我们就来活动一下自己的双手,动手摆摆学具。同桌合作,像计算机上的这两位小朋友一样按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的五样学习用具。   (计算机演示:按顺序摆放好“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转笔刀”)   (学生们同桌合作摆学具)   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   生:摆在最左边的是铅笔。   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生:摆在最右边的是转笔刀。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   从左边数橡皮是第个;   从右边数橡皮是第个。   (计算机演示印证,学生们跟着数)   师:同一块橡皮,按左右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3)说一说。   师: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呢?   生:尺子的左边有橡皮,尺子的右边有文具盒。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尺子的左边有橡皮和铅笔,尺子的右边有文具盒和转笔刀。   (4)想怎么摆就怎么摆,再说一说。   师:请小朋友们打乱学具摆放顺序,想怎么摆就怎么摆。   (同桌摆放学具)   再来说说: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师:说的时候同桌互相检查。   请摆得不同的两个学生来说说) 教学反思: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把操作、观察与语言表达紧密结合。掌握以“?”作标准来确定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想怎么摆就怎么摆”,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   3、体验“相对”,加强理解。   (1)找一找。     师: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一位小朋友解决一个问题吗?   师:星期天,这位小朋友想到小明家去玩,可他只记得小明家住在三楼的左边,你们能告诉他小明家住几号房吗:   (学生展开讨论,计算机演示结果)   (2)想一想。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我跟大家面对面站着(教师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的是右手吗?   生:老师举的是右手。   生:不是右手。   师:(教师把右手放下)请小朋友们把右手举起来再判断一下老师举的是不是右手。   (学生举起右手,教师也举起右手)   生:是右手。   生:不是右手。   生:老师,你转过身去就跟我们举的右手一样啦!   师:老师就照你们说的办法去做。   (教师举起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刚好相反。   师(老师与学生面对面一起练习):我们一块举左手,看谁举得又对又快。准备,开始。 教学反思: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巧妙地用设疑的手法让学生们判断教师举的是不是右手,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思考;再让学生举起右手与教师对照,让学生去体验、感悟其中的奥秘;最后通过教师的转身验证让学生明白:面对面地站着,因方向不同,左右也就不同。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4、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可爱的小司机。   (计算机演示下图)   师:图上画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一只是——(刺猬)一只是——(小狗)他们看见马路上有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在行驶,到了路口两辆车转弯了(演示汽车开动转弯的画面),小刺猬和小狗兴奋地争着说出了客车和卡车转弯的方向,都说自己对了,争吵起来。小朋友们知道他们是怎么说的吗?为什么会争起来?   (全班学生参加表演,体会客车、卡车转弯的方向)   ①三、四组的小朋友当“刺猬队”成员(发一面刺猬队小旗);一、二组的小朋友当“小狗 队”成员(发一面小狗队小旗)。请“小刺猬”和“小狗”们面对面坐好。   ②三、四组坐在第三排的小朋友当“客车”,坐在第四排的小朋友当“卡车”,戴好头饰。   ③“小刺猬”、“小狗”们用手势表示自己的左方和右方。   ④“客车”、“卡车”开起来。(“我是汽车小司机”音乐响起)   (表演两遍,让学生充分体验)   师:请“小刺猬”们派一个代表来说说。   生:客车向左转弯,卡车向右转弯。   师:请“小狗”们派一个代表来说说。   生:客车向右转弯,卡车向左转弯。   (计算机演示答案)   师:大家看,小刺猬和小狗的答案正好相反,难怪他们要争吵起来。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生:因为他们是面对面的。   师:站的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汽车转弯的方向常常是以司机为标准的。如果你是汽车司机,图上的客车、卡车向哪个方向转弯?   生:客车向左转弯,卡车向右转弯。 教学反思:组织有效的表演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较好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最后再引导学生站在司机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进一步明确:方向不同,左右不同。教学时,我有点急于求成,应给学生创设探索的空间,个人先体会,再组织全班表演、体验。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2)动脑筋   (计算机演示学生们上下楼梯的情境)   小聪问大家:“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生:女孩子是靠右边走,男孩子是靠左边走。   生:他们都是靠右边走。   生:他们都是靠左边走。   (学生争执不下)   师:让我们来体会一下,把教室中间走道当楼梯,女孩子从后往前走是上楼梯,男孩子从前往后走是下楼梯。老师有个要求,就是每个人举着右手。   (女孩上楼后又顺势下楼,男孩下楼后又顺势上楼。边走边问学生:你是靠右走吗?)   师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做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边走,按次序地走。 教学反思:看图判断左右,学生容易以自己为标准来下结论,故错误率较高。为此,我以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去亲自体验,特别是通过第二轮的表演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了方向的变化过程,明白了方向左右不同的道理,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 教室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并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介绍教室  (一)创设情景  我们每天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一定对教室很熟悉,今天淘气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和我们一起学习,谁愿意给淘气介绍一下我们的教室?  (二)介绍教室  1.学生介绍教室中有什么物品.  2.这样介绍淘气只知道我们的教室中有什么东西,你能用我们所学过知识来介绍吗?  3.谁愿意到前面给淘气和全班同学介绍一下.  4.刚才两位同学介绍的一样吗?为什么?  5.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6.小结:你们面对面坐着,因为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在叙述中前、后、左、右的位置也就正好相反.  二、活动二:介绍去学校各个专业教室的路线和各个专业教室  1.淘气现在想到我们的各个专业教室去参观,你能说说怎么才能到各个专业教室吗?  2.出示图片:学校示意图 3.学生介绍专业教室的所在位置.  4.淘气想到自然教室去参观,你能说说应该怎样走才能到那吗?  5.学生选择任意一个专业教室说路线.  三、活动三:游戏  1.淘气:同学们,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来做游戏吗?全班一起做“文明操”.  2.看卡片指方向.  学生看卡片做动作.(卡片为:前、后、上、下、左、右、空白7张.学生看到卡片后将手指指向相应的位置.速度由快到慢.)  3.听口令反指方向.  规则:手指指向与淘气的口令相反的位置.  四、活动四:介绍自己的房间  1.我已经了解了你们的学校,还没有了解你的房间呢?请你介绍一下.  2.学生任意介绍自己房间物品所摆放的位置.   这节课中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通过“淘气与我们一起上课,参观校园”这一情景贯穿全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和不同的角度中进一步感知位置、确定位置,不断体验探究位置与顺序。对有关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和运用。位置的相对性是本课中的重点、难点,巧妙的创设情景,设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进一步感受体验前后变化的相对性。让学生体会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同学们合作交流中合理判断推理出位置的顺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本课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活动性于一体,有效的进行教学,突破难点。本节课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上好一节复习课作了一些尝试。 探究活动:游戏1:听口令指方向  游戏目的  1.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游戏过程  1.教师将学生平均分成两组,面对面站成两横排.  2.教师站在两队学生的中间.  3.教师发出口令,如“左”“右”“上”“下”等等.  4.学生根据教师的口令指方向.  游戏说明  1.将学生分成面对面的两队,一是使学生体会位置的相对性;二是增加游戏的难度.  教师也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同向的几组.  2.指错方向的学生可以为大家表演节目,然后继续活动;也可以将其淘汰,等待下次机会.游戏2:营救队员  游戏目的  1.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领会前、后、左、右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游戏过程  1.教师在操场上画一个比较大的方格图,方格图中标有两条行进的路线.  2.教师将学生平均分成两组,每组选出一名指挥官,剩下的人再平均分成两组,一组在方格的左面,作为被营救的队员,另外一组在方格图的右面,作为营救队员.  3.营救队员的眼睛用手帕蒙上,在指挥官的指挥下顺着路线前进,如指挥官说:“向前走两步”“向左三步”……营救队员根据命令前进.  4.每次只能营救一名队员归队.  5.最早将队员全部营救归队的小组获得冠军.  游戏说明  1.走错方向视为一次营救失败,队员必须出局.后面的队员继续活动.  2.前进路线的难度要适合学生. 物体分类  教学目标  1.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讨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难点  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激情导入,初步掌握认识物体的方法.  (一)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小朋友,一只小猫和一只小狗,你们欢迎他们吗?   1.出示图片:小猫和小狗     2.小狗说:“谢谢大家.”小猫说:“在学习前我想提一个问题,你们能记住我们吗?  请快想想,怎样才能记住我们.”   (二)学生讨论  1.如何记住一只小猫?又如何记住一只小狗?  2.学生反馈:小猫矮矮的、胖胖的、黄色的猫.  小狗高高的、瘦瘦的.  3.小结:要记住它们的特点.  二、活动二:练习分类  小狗说: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体想请你们帮个忙,给它们分类.  (一)出示图片:物体分类     (二)分组讨论  1.四人分小组讨论,边发表意见边演示课桌上的物品.  2.学生演示自己不同的分类方法.出示图片:分类方法一、分类方法二     三、活动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小狗说: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物品好吗?  教师板书:认识物体  (一)认识长方体  1.出示图片:长方体     2.小狗问:它是什么样子?   3.每一名同学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一件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数一数有几个面,摸一摸每个面一样大吗?每一个面是什么形的?起个什么名字?   4.学生反馈长方体的形状特点  (1)有六个面;  (2)有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四个面是长方形,还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四个面是一样大的,还有两个面一样大.  教师板书:长方体  (二)认识正方体  1.出示图片:正方体     2.小猫问:这个物体是长方体吗?  有什么特点?  与长方体有什么不同.起个什么名字?  3.学生分小组讨论  4.学生反馈正方体的特点  正方体六个面,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教师板书:正方体  5.你是怎么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6.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东西是长方体?哪些东西是正方体的呢?  四、活动四:认识圆柱体和球  (一)认识圆柱体和球  1.出示图片:圆柱体、球     2.小狗问:你的桌面上还有什么物体呀?它们有什么特点?  3.学生小组讨论  4.学生反馈  圆柱体有两个面是圆形的,球上没有一个平面.  教师板书:圆柱、球  5.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体的?那些物体是球体的?  (二)小结  今天我们和小猫和小狗一齐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我们一齐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教师指图形,学生举物体,说名字.)  (三)出示图片:找朋友     五、活动五:做游戏 “摸一摸、 猜一猜”   游戏介绍:将所有的物体全部放在课桌上,小组中的每个人轮流用围巾蒙住眼睛,用手摸物体并猜出是什么物体,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六、活动六:小小建筑师   1.用桌上的物体搭建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  1.学生反馈.  七、总结  今天你们认识了哪些物体?怎么记住它们?我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物体吗?  八、板书设计  认识物体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球    本节课教学导入采取如何记住学生最喜欢的小猫、小狗的样子来进行的,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习记忆方法,吸引学生学习新知识。接着以小猫和小狗的问题为线索认识物体。教学过程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做到精心创设教学情景、以情促动、以动激趣、以趣求知,做到思考与实践、讨论与交流相结合。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积极的动手摸一摸,开口数一数,用眼睛观察物体的样子,猜一猜物体的形状,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使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区别中记忆。同时教学的最后安排小建筑师的游戏,目的在于让学生有空间的感觉,同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建立自细心,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你说我摆  教学目标  1.通过“你说我摆”的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2.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具准备  积木、机器人.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搭积木游戏  (一)搭积木  1.教师:你们玩过积木吗?  这是老师用积木搭的物体,你们觉得有意思吗?  你能搭出同样的物体吗?(老师挡住所搭物体)  2.教师叙述所搭物体的位置,学生动手搭.  3.比一比谁搭得最象?  (二)自由活动  1.前后两人一组,后面的同学搭好后,说给前面同学听,比一比谁搭得好.  2.说和摆的同学交换.  二、活动二:练一练.  (一)出示图片:练一练     1.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  (二)出示图片:机器人     1.数一数,机器人身上有哪些物体组成的?  2.每种物体有几个?  (三)出示图片:猜猜看     1.图中各有几个小正方体?  2.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思考:用同样大的小正方形,摆长方体,可以怎样摆?摆正方体呢?    本节课,通过学生喜欢的搭积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初步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合作,从而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在教学中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探究活动:搭积木  游戏目的  1.通过学生接触不同形状的积木,熟悉各立体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游戏准备  有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等形状的积木.  游戏过程  1.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给一副积木.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积木,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搭成自己喜欢的事物(如:桥、房子等).  3.将各小组的作品摆在一起,由各小组推举的一名学生讲解自己组摆的是什么事物,用了那些形状的积木,并一一指出来.  4.全体学生评判出最优作品.拼一拼,摆一摆  游戏目的  1.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游戏准备  1.教师提前准备一个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拼摆的玩具.  2.每个学生准备与教师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若干个.  游戏过程  1.教师分步描述自己的玩具.(玩具不要让学生看见)  2.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逐步拼摆.  3.教师将自己的玩具展示给学生看,全班同学一起评选与教师玩具相似的作品.  4.谁的作品与教师的玩具最相似,哪个学生就获得“小小设计师”的称号. 捆小棒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教学重点  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数位”的理解.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学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这么多精美的礼品,一会儿将把它们奖给今天表现最好的那些同学,我们来看看老师准备了多少个奖品.(师生一起数,个数大于10)咦?这大于10的数该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  (一)数小棒  1.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我们来数一数,1、2、3、4、5、6、7、8、9、10.  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  3.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4.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  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  三、活动二:快速拨数.  (一)师生互练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  (二)生生互练  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  四、活动三:对口令.  (一)师生互对  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  教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  (二)生生互对  五、活动四:填、读尺子上的数.  (一)出示图片:写一写 师生一起将尺子上的数补充完整.  (二)教师提问  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  2.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   3.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六、活动五: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数,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  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  七、活动六: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给学生准备的奖品的数如何表示这一悬念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自己捆小棒来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以及边拨边说等环节来让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含义,并通过对口令和快速拨数等活动来进一步使学生掌握11~20各数。通过填写和读尺子上的数以及引导学生提问等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最后设计了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11~20各数这一环节,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探究活动:听口令,做动作  活动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以及大小比较.  活动准备  1-20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20名同学每人胸前都佩戴一张数字卡片.  2.教师说要求,学生活动.如: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比17大的数出列,分别介绍自己(说组成),两位数原地转两圈,找相邻的数做朋友,15后面第三个数教大家做动作等. 搭积木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小捧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10+5=15 16-2=14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  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二)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  三、活动三:整理归类.  (一)找规律   1.根据我们列出的算式进行整理,你们能找到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吗?  2.小组合作交流.  3.指名列出算式,集体反馈.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二)教师小结  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挥集体的智慧,同时找到了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及方法,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继续发扬这种探索精神.  四、活动四:结合实际巩固练习  (一)出示图片:说一说4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加法算式.  (二)出示图片:说一说5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减法算式.  (三)教师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吗?我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在玩中也学到了  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采用多种表示数的方法(如:图形、小木棒等),让学生任意选择,以达到理解和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含义为目的,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教学中以联系生活实际入手,结合学过的知识,学以至用,把数学知识中数学问题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呈现,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以及发展数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探究活动:成双配对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游戏准备  将所有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算式制作成口算卡片.  游戏过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2.组长任意说一个数字,其他学生就从口算卡片中拿出得数等于组长所报数字的口算卡片.  注意:口算卡片不能重复使用.如组长说“14”,第一次可以拿出“13+1”这个卡片;第二次组长再说“14”的时候,可以拿“12+2”“15-1”等等,但是不能再拿“13+1”这个卡片.  3.每次第一个拿出卡片的学生获得奖励(小红花,小星星等等),最后获得奖励最多的学生就是优胜者. 有几瓶牛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9+?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凑十法的意义  教学用具  计算机、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  秋天来了,各种水果都成熟了,小动物们到果园里摘苹果.快看,它们回来了!  出示图片:摘苹果  2.教师提问  (1)你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2)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呢?  (二)引入课题  1.教师说明:今天我们就来重点解决“一共有几个苹果”的问题.  2.教师提问  (1)谁能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2)怎样列式?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一)动手操作  1.教师提问:“9+5”到底应该怎样算呢?  2.动手操作  用红颜色的圆片代替小兔摘的苹果,用黄颜色的圆片代替小猪摘的苹果,把自己的  想法摆一摆、说一说.  3.小组交流想法  4.教师提问: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汇报?  (二)小组讨论  刚才你们用了那么多的方法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三)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参加采摘活动的还有许多其它的小动物,你们想看看他们的收获吗?   2.出示图片:草莓、梨  3.教师提问  (1)谁能说说图意?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2)怎样解决?你是怎么想的?  4.我们今天帮助小动物解决了许多数学问题,请你观察一下我们列出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三、练习巩固.  (一)出示图片:算一算  小动物们还有一些数学问题想请你帮助他们解决,你愿意吗?   (二)出示图片:肯德基餐厅  1.经过一天的采摘活动,小动物们很饿了,他们来到了动物肯德基餐厅.请你帮助小动物选择一份套餐(包括一份主食和一份小食品),并计算出你所选择的套餐要花多少钱.  2.全班汇报  3.发散思维:假设现在我想任意地选取两种食品,比如:一个巧克力圣代8元和一份薯条5元,你能帮我算算要花多少钱吗?说说你的想法.  四、小结:这节课你们上的高兴吗?有什么收获?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并在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探索、猜测验证的学习习惯,并引导学生与他人进行积极有效的合作交流。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应表现为:创设情境——建立模型(探索交流)——解释应用。本节课通过创设小动物采摘水果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适时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理解凑十法的意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最后,创设了购买肯德基食品的生活情境,学生通过自己选套餐的数学游戏活动,实践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习惯。从而达到使学生学习有价值数学的目的。 探究活动:抢卡片  游戏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9加几的计算,提高口算速度.  游戏准备  写有算式和得数的卡片若干张.  游戏过程  1.学生分组进行.  2.把算式卡片和得数卡片放到桌子上,由组长举算式卡片,其他同学抢得数卡片,谁抢到的多谁获胜.  3.游戏控制在3分钟左右. 有几棵树  教学目的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2.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3.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  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步骤  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  1.出示图片:主题图  2.教师谈话  树林中有一些小树,分两排种植,少先队员大哥哥、大姐姐们要为小数浇水,第一排有8棵树,第二排中了6棵树,你知道大哥哥、大姐姐们工需要为多少棵树浇水吗?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一)教学“8+?”   1.根据问题,同学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出示图片:说一说1和说一说2)    (二)比较  1.计算对比  9 + 6 = 15   8 + 6 = 14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再看几组,先计算,如果有收获请你验证你的想法,  如果没有,请你继续总结.  2.口算  9+9 =  9+8 =  9+7 =  9+6 =  9+5 =  9+4 =  9+3 =  9+2 =   8+9 =  8+8 =  8+7 =  8+6 =  8+5 =  8+4 =  8+3 =  3.小组交流心得.  4.全班交流小结.  9加几就减1,8加几就减2.  5.反馈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  8+8 7+8 8+4   5+8 8+6 8+3   8+5 2+8 4+8   8+7 9+8 8+9   3+8 6+8 8+2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一)出示图片:摆一摆,算一算     (二)出示图片:蝴蝶  (三)出示图片:蜻蜓  (四)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蕴含的数学问题(如:种树问题、游戏问题、银行问题),  选一些挑战性问题大家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使之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四、课外研究.  7+( ) 6+( )   有什么办法计算更快?   本节课创设了故事情境,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掌握了多种算法,并知道哪种算法最简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教学中应注意练习的形式应多样化,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探究活动:数学转盘  活动目的  通过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熟悉8加几的计算.  活动准备  一个形如下图的转盘(黑色圆圈及箭头可转动).  活动过程  1.教师将转盘悬挂在黑板(墙壁)上.  2.学生依次转动箭头,计算8与箭头停住时所指数字的和. 买铅笔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用具  学具、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过生日时最喜欢吃什么?明明也喜欢吃蛋糕.今天,  咱们就和我们的好朋友“明明”一起切蛋糕.  1.出示图片:蛋糕1   2.思考:左边有一整块,右边有一小块,明明说他吃半块就能够吃饱,可以怎样切呢?  (1)把整块蛋糕切成两半拿走半块;  (2)把整块蛋糕切成四份,拿一份和另外的一小份组成半块.  3.小结:同学们真聪明,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师谈话:明明看到你们的口算算得这么棒,想请全班同学参加他的生日宴会!请同学们看看这块蛋糕上还缺少点儿什么?  4.出示图片:蛋糕2   教师提问:明明今年9岁了,需要几根蜡烛?商店里有多少根蜡烛呢?  5.出示图片:蜡烛  教师提问:商店里有14根蜡烛,买走9根,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14-9   教师提问:明明还要再买9个气球布置房间,商店里又有多少个气球呢?  6.出示图片:气球  教师提问:商店里有17 个气球,买走9个,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17-9   二、算法多样化.  (一)学习“14-9”的口算方法.  1.教师提问:“14-9”等于几,可以怎样算?  2.学生反馈  (1)方法一:因为9+5=14,所以14-9=5   教师板书:9+( )=14   教师小结:你是用加法来算的,这是一个好方法.  (2)方法二:先用10-9得1,再用1+4=5   教师板书:10-9=1 1+4=5   教师小结:你是把14分成了10和4,先用10-9得1,也好算,也是个好方法.  (3)方法三:14先减4,再减5.  教师板书:14-4=10 10-5=5   教师小结:你是把9分成4和5,先减4,再减5,真是个好方法!  (4)方法四:14先减10,再加1.  教师板书:14-10=4 4+1=5   3.小结  方法一:是用加法来想;  方法二:是把14分成10和4,先用10来减;  方法三:是把9分成4和5,先减4再减5;  方法四:是9离10近,先减10,再加1.  (二)学习“17-9”的口算方法.  1.教师谈话  你们能用这么多方法算出14-9=5,想的真好.能用这些方法算算17-9吗?  2.小组交流  17-9可以怎么想呢?把你们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看看哪个小组想的又好,说的又清楚!  3.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反馈  5.揭示课题  14-9、17-9这两道题大家已经学会,这实际上已经研究了十几减9的方法了.   教师板书:十几减9   6.编题练习  除了14-9、17-9这两道题,你还能再编出几道十几减9的题吗?  三、游戏:贴气球.  1.讲明游戏规则,帮助欢乐球找到家.  明明把这9个欢乐球都买回来了.他还准备了许多欢乐球想请同学们一起布置房间.每个欢乐球的算式上都有一个算式,请你们把欢乐球贴到相应的大气球下面,得数是2的贴这儿!(在大气球上面贴数字“2”)这是贴3的、贴4的……9的.  2.小组活动  欢乐球就在你们桌上的信封里,希望你们分工合作!  教师小结:大家看,我们在数学学习中和明明一起过了一个多么愉快的生日呀!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本课通过创设“过生日”的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老师巧妙地设疑,把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转化为数学中的加减法,帮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2、体现算法多样化。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民主自由,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大胆思维,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课堂气愤宽松、活跃。在计算过程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培养了创新思维。 探究活动:帮小白兔回家  游戏目的  巩固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游戏准备  1.用纸板或其他材料制作8座小房子,在窗口处分别写上算式:“11-9”、“12-9”…“18-9”.   2.制作8只小白兔,小白兔身上分别写上:2,3,4,…,9(如下图).  游戏过程  1.将房子和小白兔分别悬挂在黑板两侧(顺序打乱).每个学生手中都拿着一套数字卡片(2~9).  2.教师任指一座小房子问:这是谁(哪个小白兔)的房子?学生想好答案后,举起手中相应的卡片.然后教师将写有相应得数的小白兔和小房子配在一起,直到全部搭配好为止. 飞行表演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乐于探究.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3.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准备  彩笔、白纸、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激发学习热情  活动一:同学们喜欢看特技表演吗?请同学们欣赏空中特技表演.  1.出示图片:飞行表演  2.边观察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飞行员在表演,有红色队和黄色队;  我想到了红色队比黄色队多多少人?  黄色队比红色队少多少人?  红色队和黄色队共有多少人?  我还想到了长大后要像他们一样学习飞行表演.  ……   二、探究解题策略.  (一)活动二:寻找生活中数学问题.  1.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相关算式,写在本上.  2.学生汇报,说明算式的含义,并对算式进行分类、整理.  (二)活动三:重点研究11减几的算式.   1.学生汇报,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方法1:出示图片:圆片  从11个当中去掉7个,从图中看出结果是4.  方法2:出示图片:小棒  用小棒一根一根地减,从11根当中减去7根,还剩4根.  方法3:把11拆成10和1   10一7=3  3+1=4   方法4:把7拆成1和6之后再连续减.  11-1-6=10-6=4   方法5:把减数7凑成10,多减后再加.  11-10+3=1+3=4   方法6: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得出结果.  因为:4+7=11   所以:11-7=4   课间游戏:小朋友们,累了吧?咱们一起说个歌谣吧.  歌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三)活动四:培养思维有序性  思考: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11-2=9 11-9=2   11-3=8 11-8=3   11-4=7 11-7=4      11-5=6 11-6=5      11-6=5 11-5=6   11-7=4 11-4=7    11-8=3 11-3=8      11-9=2 11-2=9     三、培养数学技能.  (一)看图列式(出示图片:小鸟和小鸭子)  (二)看图列式(出示图片:松鼠和小兔子)  (三)出示图片:小猫钓鱼  教师谈话:周末了,小猫欢欢和笑笑到池塘去钓鱼,它们俩在为谁钓的鱼多,谁钓的鱼少争吵呢?小朋友们,快来帮帮它们呀!  (四)出示图片:小熊射门  教师谈话:森林运动会上,其中一项比赛是足球射门.看图回答问题,看谁填的数最多,时间3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获取学习资源。  入课时,通过观察空中飞行表演,让学生大胆猜想、想象。提出一些现实问题,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列出相关算式。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同时用事实印证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二、探索解答策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及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本节课在解决11减几的问题上,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平台,准备了图片、小棒等等。为学生提供了宽泛的学习材料和充裕的学习时间。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画一画、摆一摆以及逻辑推理,从不同角度通过多种方法解决了问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整理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通过让学生整理11减几的算式,并讨论从中发现了什么。既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四、变“书本”中的作业为“情境”中的作业,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数学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在设计一节课时,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实践证明:情境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注重情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课伊始,以精彩的飞行表演入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结尾,变“书本中”的作业为“情境中”的作业,使学生兴趣浓厚,乐于探究。 探究活动:接力赛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游戏过程  1.以班级为单位活动.  2.教师任意说一个20以内的数,第一个学生任意说一个运算符号(加号或减号)第二个学生再说一个数,第三个学生根据前面所说计算出结果.  3.以第三个学生所说的结果作为加数或者被减数,第四个学生再任意说一个运算符号,第五个学生任意说一个数,第六个学生根据前面所说的计算出结果.  4.后面的学生照此继续进行游戏.  游戏说明  1.学生计算错误或者出的题目超出目前所学范围(例如出现19+9或者6-7这个错误)都要为同学表演节目.  2.要灵活使用这个游戏,变化着练习.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shuxuejiaoan/11661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