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试卷分析_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及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2022-10-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课题:买文具(教材70~71页)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
说说压岁钱—人民币的作用
活动二:
请你来购物—人民币的认识
说说有哪些币值的人民币。
说说人民币正反面图案的意义。
1、“估一估”商品的价格。
2、自由购物。选出自己喜欢的商品,只要付对了钱,就可以拿走商品。
3、“限时抢购”。每件商品只售1元钱,付钱的方法要不同才可以买到文具。
活动三:
我们的买卖—人民币的应用
4人小组合作进行买卖文具的游戏。
活动四:
谈谈你的感受—爱护人民币。
谈谈你的收获—买到了哪些商品,怎样才能做到不浪费。
二、巩固提高
学生独立完成数学书71页的题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结合购物情景,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换算关系。
3.情感目标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识点:
1、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元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
2、以角为单位的面值有3种,以分为单位的面值有3种
教学重难点:
结合购物情景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预习:
1 提前了解人民币的基本情况。
2了解人民币的重要性。
3 了解其他国家的货币。
                 
课题:买衣服(教材72~73页)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1)你今天带来的是多大面额的人民币?( )(10元、20元、50元和100元)
2)通过观察,你发现你所带的人民币和其他同学的人民币在( )、人的头像、( )、( )、盲文点和图案等方面不同。
3)向组内其他同学介绍你的人民币。
评价对象 总分
1号 
2号 
3号 
4号 

4)如果你有20元钱,你愿意和以下哪位小朋友持有的人民币进行交换?
1)小明:两张10元
2)小刚:四张5元
3)小丽:一张5元
4)小毛:一张10元
5)完成填空
两张10元=( )张20元
五张10元=( )张50元
十张10元=( )张100元
活动二:购物有不同的付款方式
1)看p72主题图,利用我们所学的编故事的方法来描述图意。
2)你提出了哪些数学问题?
问题1:
问题2:
……
要回答这个问题,你抓住了哪个重点字词?( )( )( )
我们选择( )法来计算。
解答1:
解答2:
……
总结:购物付款有多种方式,无论用什么方法付款,付款的总额都是( )的。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购物情境,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进一步体会人民币的币值。
2.能力目标: 掌握大面额的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能正确进行互换。
3.情感目标:通过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形成合理地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预习、质疑,看书买衣服内容,完成学案活动一至活动二,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
二、交流展示
交流5分钟,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25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二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评,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12
注意,点评时关注易错点:
                   
课题:小小商店(教材74~75页)
上课时间:   

一、 学生独立观察小小商店里各种柜台的商品信息。然后指名汇报。

二、 按照课本中的要求依次解决各个问题后小组内交流。

三、准备展示汇报。 教学目标: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体验付款的多样性。(重点)2、掌握人民币元、角单位间加减的计算方法。(难点)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一、 第一个问题指名用投影仪展示订正。
二、 第二个问题同上。
三、 第三个问题有两种方法,注意教给学生表示方法。
四、 第四个问题指名展示汇报。
五、 学生汇报所提问题,教师注意指导提问题的方法。帮助其解决解答时所遇困难。
六、 30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此问题答案比较多,力争展示完全,注意单名数与复名数的相加的方法指导。
第六单元反思:
6.1买文具
本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与学生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我认为,“生活中的数学”应体现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数学具有现实的性质,数学来自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再运用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数学内容的基础;第二,学生应该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即学生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自己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简单地说,即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再用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本节课则利用社会调查活动这一形式,给学生创造接触社会生活的机会,为学生积累较丰富的生活经验提供时空。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感性知识,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而在学生认识了小面额人民币,了解了元、角、分之间进率后,又设计购物的实践活动,正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深化对新知识的认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2.数学活动的教学。我们都知道“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因此,“动手”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所以,在学生初步认识人民币及了解元、角、分之间进率这个环节时,分别设计“动手”活动,更有利于学生直观观察,并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完善彼此的结论,使学生认知更充分,提高合作能力。
6.2 买衣服
 1.数学学习回归生活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非常熟悉,教师把数学学习置于一个现实的背景之中。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学习活动的组织上,教师都注重回归生活,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引入部分并不是由教师提出,而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由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的内容。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贯穿始终,学生在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中学习,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活动丰富,循序渐进
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学习。本节课在一个情境中设计了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活动,由浅入深,先是一件衣服的付款方式,再是两件衣服,然后提出找钱、换钱的问题,这样由易到难,步步深入。以这种学生非常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调动学习热情,同时不断提高活动的要求,由独立思考到合作交流,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认识了人民币,同时练习了如何使用人民币。“换钱”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安排在最后,学生在经过大量的活动经验积累之后,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再进行这个活动就不会感到困难。教师还把活动延伸到课下,让学生记录购物的钱数,使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不仅获取了知识,更锻炼了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shuxuejiaoan/11658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