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以内进位加法教学案例|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案例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2022-10-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9加几  教材说明
单元主题用开运动会的场景图,生动地描绘了学生参加各项比赛的情景。画面上有跑步、跳绳、舞蹈等项比赛,还有观战的学生等,为学习计算9加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画面最左边看台上放有一箱多饮料,箱内有9盒,箱外有4盒,看台几个小学生围绕“还有多少盒”的问题,发表着自己的想法。画面以对话形式,呈现了解决“还有多少盒”这一问题的三种方法:①点数,一盒一盒数出结果:“1,2,3,…,12,13,一共有13盒”;②接着数,箱内有9盒,从9起接着数,数出结果:“9、10、11、12、13,一共有13盒”;③“凑十法”,箱内有9盒,“放进1盒凑成10,10+3得13”。画面上的小精灵问“你是怎样算的?”,体现了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的编写意图。
第一课时  9加几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89页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9加几加法的算理,经历9加几加法的计算研究过程;
2、使学生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四、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凑十法
五、教具学具
小棒、投影、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填空、分析这些数的分解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计算
   10+5=           10+7=             10+3=            10+1=          10+8=
3、  数星星(放投影)

①要想数出一共有多少个五星,怎样数才能又快又准确?
②老师根据学生说的来演示:一个一个的数
                         先数出几个,再数出几个。两部分加在一起。
 先数出十个圈起来,看外面还剩几个就是十几个
(二)教学新知
1、今天我们学习9加几
2、课件出示89页例一情境图
师:这幅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分析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板书9+4=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9+4=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学生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开始和同学合作用小棒摆一摆
3、汇报小组合作讨论结果
师:大家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请各小组派一名同学台上展示你们的计算方法。
学生汇报
生1:我们是数出来的。1、2、3、……12、13,一共有13盒。
生2:我们是看箱子里有9盒饮料,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生3:把外面的一盒拿到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就是13盒。
生4:我们是用小棒代替饮料摆出来的。
师:这些方法都正确。怎样摆才能让人一看就知道一共有多少?(请学生边摆边说)
学生在投影下摆小棒。
第一种方法:从右边的4根小棒里拿出一根放在左边,左边就有了10根,右边还剩3根,一共就是13根。123456789
第二种方法:从左边的9根小棒里拿出6个放在右边,右边就有了10根,左边还剩3根,一共就有13根。
师:这两种方法都能看出一共有13根,哪一种方法更好?
学生讨论并小结:第一种方法更好。
师:根据这种摆的过程说一说9+4=?怎样计算。
生:因为4拿出1来给9就是10,10再加剩下的就是十几。
师边说边板书:
4、投影出示计算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9+7=          9+2=          9+8=           9+9=
    师: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点,算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学生讨论回答)
    生:都是9加几等于多少。都是从另一个加数拿出1给9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几就是十几。
  5、拓展知识(放投影出示练习题)
     9+5+1=             9+2+7=             9+4+4=             9+3+6=
学生说出计算方法
6、课堂练习
 ①课件出示课本89页做一做1、2题
②速算练习:每次找两个学生,一个出题,一个解答。
7、课堂总结
①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
②师总结
8、板书设计
        9加几                        
8、7、6加几  教材说明
第1课时
例2用一群参加赛跑的小学生引入“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个学生”的问题。
画面下面显示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解决8加5等于多少的问题,认识把8凑成10的过程。教材中还在8+5算式下面注出不完整的凑十过程,要求学生自己把加数分成2和几并算出结果。这样,及时抽象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的方法,促使学生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第2课时
例3以8+9为例呈现了三种计算方法:(1)把8凑成10;(2)把9凑成10;(3)根据9+8=17,想出8+9的得数。具体体现“算法多样化”的理念。其中,应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算8+9=17是重点内容。教材中想的过程以9+8=17与8+9=□上下对照的形式出现,给学生算8+9时一个依据,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迁移。这里,不要求学生概括,只要学生说出:因为9+8得17,所以8+9也得17。
 
 
 
第二课时  8、7、6加几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91页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计算8、7、6加几,理解“凑十法”;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8、7、6加几计算方法的算理
难点:自主探索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四、教具学具
小棒、视频投影、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2、
3、9+(  )=10  8+(  )=10  7+(  )=10  6+(  )=10123456789
4、9+2=    9+8=     9+6=     9+7=     9+9=
5、8+2+4=       7+3+2=       6+4+7=
(二)、新课
1、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并汇报:8个小朋友在前面跑步,后面又来了5个小朋友。
师:我们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跑步?
前面的一组比后面的一组多几人?
后面的一组比前面的一组少几人?
师:(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怎样列式呢?谁来说一说?
生:8+5
8-5=3(人)
8-5=3(人)
师:减法解决的问题比较简单,今天我们重点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跑步?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请小朋友们先独立思考,想出自己的办法,然后再和小组中的同学交流一下,一共想出了多少不同的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讨论
师:大家来说一说能用哪些方法解决问题?
生:我们是数的,数了数这些小朋友一共有13人。
生:我们是这样想的,第一次来了8个人,然后接着往下数,9、10、11、12、13,一共13人。
生:我们是把后面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人先和前面的8个人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生:我们是把前面的8个小朋友中的5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两组,然后把这5个小朋友和后面的5个小朋友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
3、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师:8+5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小组交流汇报,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用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们小组先摆了8跟小棒,又摆了5跟小棒,然后从5根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老师再请几个小组说一说他们是怎么做的。
老师根据几个小组汇报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里拿出2根,跟8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由于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其他方法,如数数法、接数法便不再出现或很少出现。
 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5、7+5、6+5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因为计算8加5时,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研究过了,所以用“凑十法”计算这三个算式应该没什么问题,
小结“凑十法”: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几的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4、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1)圈一圈,算一算
                
   
(2)1路公交车上原来有6个人,又上来了7个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3)计算
    8+6=    7+8=    6+5=    9+4=   123456789
  (4)思考题
    8+9可以怎样算?你喜欢哪种方法?
5、课堂总结
   你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92页。
二、教具学具
课件、口算卡片
三、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8、7、6加几的计算,学会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口算;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
掌握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口算8、7、6加几。
五、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口算的速度及正确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学生说出:几和几可以凑成十。
2、口算
9+5=(    )    8+7=(    )   6+7=(    )  
9+7=(    )    9+6=(    )   9+3=(    )  
7+4=(    )    6+4=(    )   8+5=(    )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8+9=(   )
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方法,各组出一名代表汇报。
汇报结果:
       
        方法三:因为9+8=17
                所以8+9=17
师:你认为哪种方法计算起来更快?为什么?(学生讨论)
学生的意见很多,教师总结:前两种方法都是用凑十法计算的,第三种方法是把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知道了9+8=17,就能得出8+9=17
小结: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三)巩固练习
1、写出得数相等的算式。(课件出示)
   9+6=(    )    8+2=(    )   3+9=(    )  
3+4=(    )    7+5=(    )   8+0=(    )  
0+7=(    )    4+8=(    )   6+7=(    ) 
2、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二题。
3、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一第一题。
4、看谁用的方法好
   6+5+4=(    )        7+8+3=(    )
(四)课堂总结
①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
②师总结
(五)板书设计
  
               因为9+8=17
               所以8+9=17
          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5、4、3、2加几  教材说明
经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本节5、4、3、2加几,都是与前两节内容相关的小数加大数的式题,都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算。教材内容的设计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完成这些计算。123456789
 
例4在算式的旁边有小精灵提出的问题,意在引导学生用7+5、8+5想出得数,使学生初步学会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
例4中要求学生用学过的8+4、9+3算出4+8、3+9的得数,以巩固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计算小数加大数。
 
 
第四课时  5、4、3、2加几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9十5=  9十3=  8十5=  8十3=  9十4=
   9十2=  8十4=  7十5=  6十5=  8十6=
2、8十9=?
让学生口算并说思考过程。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方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5、4、3、2加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板书:5、4、3、2加几)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师:小明的妈妈买了5个苹果,8个梨,你能帮小明算一算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吗?
问: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 (板书:5+8)
问:得数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交流,老师板书,总结算法.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师:(1)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凑十法)
(2)是怎么想的?(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
板书:5+8=13  8+5=13
师:请你试着算一算这道题.
学生试做以后进行交流.
问:谁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谁和他的算法不同?
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用不同的方法计算5加几的题目,那么4加几、3加几的题目怎么做呢?
2.教学例2:4+7=□  3+9=□
(1)板书:4+7=□
师问:这道题,你怎样想?
想:7加4等于11,4加7也等于11.
师说:同学们算得真快,下面老师再出一道题,看谁算得快.
(2)板书:3+9=□
指名说: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想大数加小数,9加3等于12,3加9也等于12.
(3)小结.
刚才我们计算的这几道题,都是几加几的题?(是5,4,3加几)前面的加数比后面的加数怎么样?(前面的加数比后面的加数小.)这就是小数加大数.看到这样的题,我们应该怎样想?(想大数加小数)对!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的方法来计算.这样算得又对又快.
2、小组合作,探究5十8、4十8、3十9。
   ①学生分析每道题的算法,把得数写在书上。
   ②汇报不同的算法,师板书。
   ③讨论: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除了例题中写出的,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
师提示1:20以内是指得数从11到20。
师提示2:进位加是指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学生抢答汇报得数。
3、看书质疑。
4、做一做。
①看图列式。(第1题)
  学生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②第2题和第3题。
学生自己做题,观察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规律。通过观察,发现加数调换了位置,和不变。
三、练习
1、先说得数,再说算式。(练习二十二第l题)123456789
每个图形的角上都有一个数,用外面的数加里面的数。按照外面的数变化按顺序先说得数,再说算式。
学生汇报。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练习二十二第3题)
时间一分半,答完之后,集体订正。
3、练习二十二第4、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二十二第2题。
先让学生看懂这个表,让学生把得数填在书上表内。(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鼓励他先说问题,再计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5、4、3、2加几,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数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板书设计
5、4、3、2加几
5+8=13  8+5=13
4+7=
3+9=
第五课时  求一共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97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之后,用20以内进位加法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中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依据不同的标准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找到不同的办法来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分析情境图、搜集正确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一定的看图分析信息的能力:根据一幅具体的情境图,能够较为全面地搜集信息,能根据自己搜集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而本课时中的问题已经不用学生提出,他们只要结合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可以了,这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训练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
3.感受数学中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对同一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铅笔情境)。
师:今天老师请到了咱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位好朋友跟咱们大家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
生:想!
师: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先出示图1)同学们快看,大家还记得她吗?
生:记得,是笑笑!
师:恩!同学们真棒!那大家快看看,笑笑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啊?
生:铅笔。
师:非常好!再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笑笑是怎样拿铅笔的呀?
生1:笑笑一只手拿了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了2支铅笔。
师:说得真好!(接着出示图2)同学们再看,从这幅图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2:笑笑把她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了一起。
师:说得真棒!接下来请大家数数“当笑笑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之后,她的手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生:一共有5支铅笔。
师:好!同学们真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棒代替铅笔跟着老师也像笑笑这样来表演一下!
生:(师和生一起模仿笑笑场景,边做边说:一只手里有3根小棒,另一只手里有2根小棒,把两只手里的小棒合到一起,一共有5根小棒)
师:恩!同学们刚刚表现得都很棒!个个精神都很饱满!希望接下来同学们能够表现得更加好!
师:说到这里,可能已经有同学猜到了,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的课题就是《一共有多少》 【板书课题《一共有多少》】
二、学习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过什么节日?123456789
生:六一国际儿童节。
师:为什么呀?
生:①因为六一是我们自己的节日;②我们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上舞台演出,庆祝节日。
师:那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吧。
出示课件,情境图:图一(教材97页例5插图)
师:同学们仔细看一遍,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可以和你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老师巡视,及时和学生交换看法,给予点拨。
生:①前一排有7个人,后排有8个人。
②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
③一共有15人。
师:你怎么知道一共有15人呢?
①数出来的,1.2.3.4……15,一共有15人。
②前排7人,后排8人,把前排和后排的人数合起来,就是15人。列出算式:8+7=□人
③男生9人,女生6人,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合起来就是15人,列出算式:9+6=□人。然后算出得数。
 ④师:大家想一想,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呢?(我们解决了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⑤同学们用了几种方法呀?(3种。)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所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呢?
生: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结合解决“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的情况,肯定学生探索的解决方法,同时特别强调:把这些人分成前排和后排时,可以列出算式:8+7;分成男生和女生两部分时,可以列出算式:9+6,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寻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同时让学生明白,当数量多的时候,点数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三、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1、教材97页,做一做,看图列式计算。
①与周围的同学互相说一说题意,然后指出两名学生向全班同学说一说题意。
②根据自己的理解,列出算式:8+4=12(只)或6+6=12(只)
③班内交流
然后选出代表说一说题意及解决的什么问题,怎样想的。用什么方法计算,结果是什么,同时比一比看谁说的清楚、合理、正确。
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天鹅?”这幅画中按天鹅的位置分成两部分;左边有6只,右边也有6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列出算式:6+6.还有同学按天鹅的颜色分,白天鹅8只,黑天鹅4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可以列算式:8+4
2、小结: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考虑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独立完成练习题,练习二十二的第一题。
四、总结提升: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呀?有什么收获呢?把你们的收获向爸爸妈妈汇报一下吧。
板书设计:
求一共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一共有多少?
1.         数出来
2.         8+7=15(人)前排7人,后排8人,共有8+7=□人
3.         9+6=15(人)男生9人,女生6人,共有9+6=□人
 
第六课时  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借助已有的逆思考经验,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花。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谈话:春天到了,花儿都开得,老师先给大家带来了几朵漂亮的花,我准备拿走3朵送给我们班的小朋友,你们看看还剩几朵了?(2朵)123456789
提问:那么你知道老师原来有多少朵花吗?(5朵)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回答:
1.我数出来的(师引导:你怎么数的,生:先数拿走的3朵,再数剩下的2朵,两个合
起来就是5朵)
2.我算出来的(师引导:你怎么算得,生:把拿走的3朵和剩下的2朵加起来就是5朵)
师边小结边演示:要求原来有多少朵花,就要把拿走的和剩下的两部分合起来。(师将拿走得的和剩下的放回到一起)这几个小朋友回答的真棒,这朵就送给你了。                                                                                             
二   教学过程
1课件出示情境(老师领走了7个哨子,还剩下5个哨子,请你猜一猜,原来有多少个哨子?) 
2.怎样求出原来有多少个哨子? 请大家动动脑筋想一想该怎么算?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后明确:盒子里原来的哨子是总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领走的7个,另一部分是还剩的5个。求原来有多少个哨子,要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师板书:7+5=12
3.追问:7  5   12分别表示什么?7+5=12表示什么?(引导学生再说一说列式的思考过程。)
4.老师说明:从现在起,列式计算后还要口答问题。例题这样口答,口答:盒子里原有12个哨子。学生自己口答一遍,再集体口答—遍.
5.小结:这道题已知老师领走了7个哨子和盒子里还剩5个哨子,求原来有多少个哨子就是把领走的7个和还剩的5个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算式列成7+5=12,也可以列成5+7=12,计算后口答问题.
三、巩固练习
谈话:在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             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做一做“
师:你能看图说出题目中的两个已知的条件吗?你是怎么找到的?题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算式吗?
生:学生列算式,并口头回答。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学生回答)
师:对,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就是把已经吃掉的和还剩的合起来。
2游戏活动
a师示范游戏:借给某某同学6朵花,还剩7朵花。算一算老师原来有几朵花?怎么想的?
b学生游戏:同桌合作,模仿刚才的借花游戏,同时说一说游戏过程。
借给的:
剩下的:
两部分的和就是总量,即原来有多少朵。用加法计算。123456789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向爸爸妈妈汇报一下吧。
板书设计
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7+5=12(个)   5+7=12(个)
8+6=14(个)      6+8=14(个)

123456789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shuxuejiaoan/11652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