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数学教案】比一比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比一比(word版,请先用winrar解压缩,再用word打开)
第一课时:比长短、高矮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页的例题,第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 经历对客厅场景观察的过程,体会比较长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数学。
2.联系生活实际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的结果。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较完整、正确地叙述比较的结果。
3.初步运用简单的推理、判断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根据已有经验说)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长和短也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小红家的客厅参观,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和高矮,好吗?揭题。
二、联系生活比一比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长短、高矮。
(1)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客厅里有些什么东西。
(2)指导学生用画○和画√的方法自己比较两根吸管、两件衣服的长短,比较饮料瓶、玻璃杯的高矮。
(3)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4)交流反馈,说说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重点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比较两盆花草的高矮,通过学生间的汇报交流,体会比较的方法,感受长短、高矮都是比较的结果。
(5)以吸管为例,引导学生用谁比谁长(高)或谁比谁短(矮)表述两个物体的比较结果,其余3幅图请学生在四人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2. 过开放性地找一找、比一比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比长短、高矮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桌子高,板凳矮;桌子比板凳高;板凳比桌子矮。
3. 组织讨论,加深学生对长短、高矮是比较结果的认识。
教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要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教师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比较意识
1.想想做做”第1题。
(1)“爸爸和孩子好像一样高”这种说法你有意见吗?
(2)引导学生运用今天学到的比的方法提出自己的正确意见。
(3)适时进行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教育。
(4)读题,指导学生在书本上完成练习。
2.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
3.想想做做”第3题。
(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
(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4.“想想做做”第4题。
(1) 明确题目要求。
(2) 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
(3) 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最”加重音,学生体会最高、最矮的含义。)
四、课堂延伸
1、 拿出两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让学生比一比谁长谁短。12
怎样比?(一顶端对另一根绳子的顶端)比较得出谁长谁短。
① 我们拿这根绳子和另一根绳子比较,可以说:这根绳子比那根绳子长。如果我们是用那根绳子和这根比较又怎样说?(那根绳子比这根绳子短)
② 我们用一根短绳子和一根长绳子比较(出示两根绳子),我们说这根绳子短,那根绳子长。如果拿另一根更长的绳子与这根长绳子比,我们就说更长的绳子长,而前面比的长绳子就短了。
提问:所以,单独一根绳子能不能说它是长还是短呢?只能通过比较才能得出长短。
2、 怎样比较两个铅笔的长短呢?(学生说、比)可以怎样说呢?
3、 教室里哪些东西可以比出高矮呢?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提问: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
(2)学生自由交流。
(3)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
课后记: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shuxuejiaoan/115447.html
-
找规律教学设计优质课|《找规律》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设计说明】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由六一儿童节情境导入,不但创设了一个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能让他们很快的融入其中,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由以往的教师让我学习转变为我自己想要学习。接着出示教材的主题图——同学们在迎...
-
[一年级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记录]一年级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详细阅读
一. 教学内容:第一册数学第19——21页——分类二. 教学目的:1. 结合实际生活感受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分类的方法。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条理的思考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比较能力。三. 教学重点:不同标准下的分类。四.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自主探索法。五,教...
-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详细阅读
1、选一选(综合练习第2题)教师出示不同的三组计算题。师:你喜欢做哪一组题?选择你喜欢的一组写在练习本上。仔细观察这三组算式,你会发现什么?2、找一找(综合练习第3题)(1) 让学生观察画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计算错误的算式,所在的叶子就是有病的叶子。(2)...
-
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一课时教案|第一课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苏教一年级下册)详细阅读
第一课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学内容:教材第40~42页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画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2、使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加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认识长方...
-
甲减|一年级上册《5、4、3、2加几》说课设计详细阅读
5、4、3、2加几是在9加几和8、7、6加几的基础上设置的,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与前两节内容相关的小数加大数的式题,都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来计算,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完成这些计算。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凑十法,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怎样凑十...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二)》教案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单元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 2、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套...
-
[实践活动小小商店教学反思]实践活动小小商店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使他们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2.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结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87页。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准备玩具、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从学具卡片上剪下各种币值的人...
-
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教案_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学案分析详细阅读
物体分类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p64页 物体分类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对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 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加以识别。情感目标:1、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2、 培养学生想象、主动探索的精...
-
【一年级10以内加法计算】一年级20以内加法计算复习课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经历回忆、整理知识的过程,体验根据知识的类别既块状复习的基本方法。2、通过对20以内加法计算的整理与练习,能系统的了解计算的各种类型,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3、通过寻找算式间的规律的过程,学会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注重学生的起点。师:小朋友们,...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案详细阅读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一、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认识时间”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大格,有60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 由于时间和学生的生活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