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周长相等哪个面积最大_《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教学设计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材简析:在一年级上册中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这部分教材以此为起点,首先安排学生认一认这些积木,然后通过描一描、印一印、摁一摁等多种方法引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从物体上“分离”出面以后,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面的形状,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点,形成有关图形的正确表象,教材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丰富的学习活动,如画一画、找一找、围一围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不仅在知识层面上得到巩固和深化,而且进一步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了数学思考,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这部分教学内容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平面图形,乃至运用图形描述问题、借助图形直观进行思考的重要基础,因此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准确把握要求、合理组织学习活动显得尤为重要。设计理念:教育不是告诉。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其一,学生通过自身活动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比由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彻,掌握得快。其二,“再创造”是一种发现,能激发其学习之兴趣,以及深入追寻探索的内部动力。其三,通过“再创造”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也是人类的一种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图形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发现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二册第40~42页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感受几何形体的面的特征,体会“形”与“体”的联系。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圆钟、笔筒、课件、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长方形、正方形、圆)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来的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认一认
师:同学们喜欢玩积木吗?
生:喜欢。
师: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套积木,请你拿一个你认识的最喜欢的积木向大家介绍介绍名称。
生:我拿的是……
(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师:那这些图形你认识吗?
(黑板上贴出长方形、正方形、圆)
生:认识。
师:哪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
生: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师:谁能说说它们长什么样子?
生:我能的,长方形是长长的,正方形是方方的,圆形是圆圆的。
师:说得真棒!老师今天请来了许多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到我们的课堂做客,你们欢迎吗?
生:欢迎。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说长方形、正方形、圆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子,让他们来课堂做客等教学活动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学得有趣、活跃、自然,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123
二、找一找、画一画、摁一摁、印一印、贴一贴。
师:他们呀,就藏在你们手中的积木上呢,不信,你仔细地看一看,摸一摸,看谁先找到他们!
生1:我找到了,我在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生2:我找到长方形了,瞧,他在长方体上!
生3:我在圆柱的底上找到圆形。
课件演示(从物体中分离出面的过程)。
师:再拿出其他积木,用手摸一摸,你也能找到这些图形吗?
生观察、交流、汇报。
师:小朋友们找到了这么多图形小客人,能不能想一个好办法让他们离开家到我们课堂上来跟大家见见面呀?老师提供给同学们一些物品,看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小组长拿出印泥、白纸。学生拿着积木、白纸、铅笔、印泥等物品讨论着,探索着,尝试着。
汇报方法:有一种方法的举1个手指,有二种方法的举2个手指,有3种方法的举3个手指。我先让有一种方法的小组里的同学发言,其他小组的同学补充。
学生的方法有:
1:把积木放在纸上,描下来。
2、用印泥印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3、用白纸在积木上一摁,图形就出来了。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有描的,有印的,有摁的,那就开始行动吧。然后再剪下来。
师:刚才同学们让长方形、正方形、圆离开了家,其实,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这些平面图形在我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家,我们的教室里就有很多。你们能给你们剪下来的这些图形分别找到新家吗?(能)
师:找到了他们的新家后,就把这些图形贴在相应物体的面上。
学生有贴在墙壁的书画上、门窗上、桌椅上、开关上、钟面上、国旗上、地砖上、笔筒上……
师:请同学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这么贴?
[设计意图:跟好朋友见面学生是很乐意的,所以能想出描一描、印一印、摁一摁等多种方法使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离开家来到大家面前,又让他们找到了新家,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围一围
师:刚才我们初步认识了这些图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动手来创造这些图形好吗?让我们在钉子板上来“围一围”(板书)引导学生知道围图形不能把皮筋就这样往上一放,而应该把皮筋拉紧围出图形来。
生:在钉子板上围图形。
全班交流展示,说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生1:我围出的是正方形和长方形。
生2:我围出的也是正方形和长方形,不过我围出的是没有摆正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生3:我围出的正方形比小陆的大。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数点子的。我的每条边都围了6个点子,他的每条边只围了3个点子。
生4:我不能围成圆。
马上有同学附和着说:“我也不能围成圆。”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围出的图形的线都是直线的,而圆是曲线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我马上表扬他。
四、画一画
师:你们想不想来画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呢?(想)那我们就在方格纸来“画一画”。
师:谁来说说你准备怎么画呀?
生1:要用尺来画的。
生2:正方形的四条边要画的一样长。
师:那就开始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吧。
生: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请大家说说自己画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几小格。
生1:我的正方形画了1小格。长方形画了2小格。
生2:我的正方形画了16小格。长方形画了3小格。
生3:我的正方形和长方形都画了2小格。
生4:我的正方形画了4小格。长方形画了6小格。123
生5:我的正方形和长方形都画了8小格。
生6:我的正方形画了9小格。长方形画了5小格。
……
学生的作品用实物投影仪向大家展示。大家看到了大的或小的、摆正的或没摆正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围一围、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又动脑,进一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征。]五、玩一玩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这些图形,我们通过认、找、描、摁、印、贴、围、画,对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有了新的认识,最后,我们就一起来和这些好朋友来“玩一玩”好吗?(好)
a、玩涂色,请你涂一涂,数一数。涂色时不要将颜色涂到外部。
b、玩积木,用这个长方体,你能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呢?
六、全课总结
小朋友,谁能给这节课起个课题?(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总评:新课程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交流,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物体的表面用多种方法抽象出平面图形,整个课堂中,动手操作贯穿始终,注重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体验、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征,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shuxuejiaoan/115442.html
-
找规律教学设计优质课|《找规律》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设计说明】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由六一儿童节情境导入,不但创设了一个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能让他们很快的融入其中,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由以往的教师让我学习转变为我自己想要学习。接着出示教材的主题图——同学们在迎...
-
[一年级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记录]一年级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详细阅读
一. 教学内容:第一册数学第19——21页——分类二. 教学目的:1. 结合实际生活感受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分类的方法。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条理的思考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比较能力。三. 教学重点:不同标准下的分类。四.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自主探索法。五,教...
-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详细阅读
1、选一选(综合练习第2题)教师出示不同的三组计算题。师:你喜欢做哪一组题?选择你喜欢的一组写在练习本上。仔细观察这三组算式,你会发现什么?2、找一找(综合练习第3题)(1) 让学生观察画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计算错误的算式,所在的叶子就是有病的叶子。(2)...
-
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一课时教案|第一课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苏教一年级下册)详细阅读
第一课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学内容:教材第40~42页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画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2、使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加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认识长方...
-
甲减|一年级上册《5、4、3、2加几》说课设计详细阅读
5、4、3、2加几是在9加几和8、7、6加几的基础上设置的,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与前两节内容相关的小数加大数的式题,都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来计算,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完成这些计算。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凑十法,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怎样凑十...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二)》教案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单元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 2、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套...
-
[实践活动小小商店教学反思]实践活动小小商店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使他们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2.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结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87页。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准备玩具、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从学具卡片上剪下各种币值的人...
-
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教案_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学案分析详细阅读
物体分类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p64页 物体分类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对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 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加以识别。情感目标:1、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2、 培养学生想象、主动探索的精...
-
【一年级10以内加法计算】一年级20以内加法计算复习课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经历回忆、整理知识的过程,体验根据知识的类别既块状复习的基本方法。2、通过对20以内加法计算的整理与练习,能系统的了解计算的各种类型,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3、通过寻找算式间的规律的过程,学会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注重学生的起点。师:小朋友们,...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案详细阅读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一、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认识时间”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大格,有60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 由于时间和学生的生活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