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教学反思_《连加连减》案例分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2022-09-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实录片断一:
师:周末,小胖、小巧、小丁丁、小亚来到了公园,公园里的小动物可真多,小鸟在天空自由地飞来飞去,唱着欢乐的歌曲,小胖最喜欢小鸟了,他说,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他们,他特地买了小鸟爱吃的食物,我们跟着小胖一起去喂小鸟咯!
……
师:小丁丁最喜欢小鱼了,小鱼儿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就像我们的小朋友生活在学校里,学习着,快乐着,看看,河里的小鱼游来了,跟它们挥挥手,打个招呼:你们好,小鱼!咦,发什么什么事情啊?
师:呱呱呱,猜猜,谁来了?对了是我们的大英雄,小青蛙,它可是小巧最喜欢的小动物了,它今天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又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
师:天渐渐黑了,小动物们得回家了,突然传来了一阵阵呼救的声音,救命啊,救命啊,原来是小动物们被困在一座城堡里了,怎么办?(救它们)愿不愿意做一回超人,去解救那些小动物?(异口同声:愿意)
……
评析一: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35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探究新知设计环节,还是练习环节都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因此在课一开始,以学生喜欢的动物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练习部分设计了超人游戏,解救动物的环节,唤起学生的英雄主义,正义感,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采用游戏形式来巩固学生刚学到的新知,重点突出运算顺序。
教学实录片断二:
出示小鱼图
师:谁来编个小故事考考大家?
生:原来有3条小鱼,游来了2条小鱼,又游来了1条小鱼,请问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
生:我的算式是:3+2 +1 =6(条),答,现在一共有6条小鱼。
师:讲的真棒,真完整,向你学习!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
出示数射线
师:小青蛙呱呱呱,出去捉害虫咯,说说它是怎么跳的?
生:小青蛙从1开始往右跳,跳到了4,跳了3格,算式是1+3=4
师:小青蛙呱呱呱,继续往前跳。谁来说一说?
生:小青蛙从4开始往右跳,跳到了6,跳了2格,算式是4+2=6
师:你能用今天学过的知识,用一个算式来表达吗?
生:我的算式是1+ 3 + 2 =6。
师:请同桌的男孩子说给女孩子听一听,你的算式是什么,是怎么算的?
……
出示看图填数
师:这一幅图,你看懂了什么?谁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
生:我的算式是 10-3 -5 =2
师:这回更难了,没有符号了,你能不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这幅图?
生:我的算式是: 10-3 -4 =2
……
师:接下来更难了,做好准备没有?加油哦!
请你把它写成今天我们学习的一个算式,请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挑战高难度,用手势来表示结果。7+2+1= 5+4+0= 10-7-3= 6-2-2=
……
评析二:
本节计算课的教学,我关注的不仅仅是计算,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发展,在教材的运用上,我仔细研究了苏教版,北师大版和人教版的内容,将这三者的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直观的图形、半抽象的图形过渡到完全抽象的算式,一步步引导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从第一步给出其中的两个数和符号,填算式,到第二步只给符号不给数字,填算式,到最后什么都不给,直接在方块里填数,圆圈里填符号,一步步循序渐进,放手让孩子自己思考。如在课堂中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画面、看图填数、看书射线写算式、根据填方块写出连加连减算式、直接计算等一系列的活动,使抽象的算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促进学生对算理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同时还通过集体信息反馈、自主学习、同桌合作学习等一系列的学习方式,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shuxuejiaoan/11500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