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位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中位数的统计意义与计算方法 教案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第105页——第10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使学生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体会到两者的特点及使用范围,会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中位数的意义,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及所要分析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谈话,小李找工作,看到一则广告:本超市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1300元,现招收工作人员4名。在广告里小李最关注的是什么,(月平均工资1300元)并板书。小李在这家超市工作一个月后拿到工资只有700元,小李问其他员工有的说900元,有的说1100元,小李想怎么都比1300元低,于是小李找经理问个明白,经理出示一张工资统计表经理员工a员工b员工c小李3000元1100元900元800元700元小李一算,果然月平均工资是1300元。2.探究新知:同学们用这个月平均工资1300元来表示这个超市大多数员工的工资水平合适不合适,为什么?(因为员工的工资与这个平均数工资相差太大了),是什么原因呢?(因为经理的工资很高)。那么,你们觉得用哪个数表示这个超市的大多数员工的工资水平更合适,为什么?(学生答)用900元这个数来表示更合适,因为900元比它前两个数小,比它的后两个数大,它所在的位置在正中间,所以我们就把900元叫做这组数的中位数。在这组数中假如经理的工资升到4000元、5000元,平均数会怎样,中位数是有没有变,用哪个数表示员工的工资水平比较合适,(平均数会提高,中位数没有变,用中位数表示员工的工资水平比较合适。中位数有什么优点呢?它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出示一组数找中位数:92 88 150 91 86 70 90,要求学生找并说明你是这样找的。可能有三种情况:①认为中位数是91。②从小到大排列70 86 88 90 91 92 150得出中位数是90。③从大到小排列150 92 91 90 88 86 70中位数是90。 强调先排好顺序,刚才出现这一组有几个数(5个),另一组有几个数(7个),排好顺序后正中间的就是中位数。教师:你们有问题吗?学生:给我们的这组数如果是偶数个,怎样求中位数。教师在150 92 91 90 88 86 70 后面添上一个20,这组的中位数怎样求,让学生探讨(90=88)÷2=89 得出偶数个的中位数就是正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3.巩固拓展:(1)出示表格公司职工工资情况统计表职工经理副经理职工临时工人数12152月工资/元400020001200600你认为用什么数更能代表公司职工工资的一般水平?中位数是多少?(2)五(1)10人分两组举行1分钟跳绳比赛,成绩如下:用什么数表示这组同学跳绳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为什么?甲组:148 138 175 145 142(中位数)乙组:145 141 139 144 143(平均数)(3)书上第107页练习4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问题才会思考,有了问题才会引发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这个生活的问题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引起学生对“月工资水平”单用“平均数”来描述数据的特征是不合适的,这就要需求一种新描述数据的方法,这样就激起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学生通过思考和寻找,认为900元来表示一般员工的月工资水平比较合适。但我在这里对中位数的概念引得过快,学生还不明白,当老师问:假如经理的工资升到5000元,中位数有变没有变,大多数学生都说有变,这时我只好把数写下来,再让学生观察,到底有没有变,这时学生才说没变。我想,教师不要直接给出中位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讨论,在集中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再一步一步的让学生积极给自己的成果起名字,这样得出的中位数学生会理解深刻。不过学生对本节课的总结很使我满意。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shuxuejiaoan/104562.html
-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方案】小数乘法练习课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教材p14练习三第6~10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练运用小数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法运算定律的运用过程,熟练掌握小数乘法运算的简便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
-
张齐华《认识分数》|第四单元《认识分数》教材分析详细阅读
四、 认识分数学生在三年级教材里初步认识了分数,其中三年级(上册)教材是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下册)教材是若干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本单元继续教学分数的意义,涉及的有关知识比较多,大致分成五部分编排。第36~37页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第38~43页真分数与假分数...
-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反思_“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首先创设了丰富的情境,促进学生对分数相对性的理解。在教学中,我创设了“拿铅笔”、“看书”等多个情境,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 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就不一样,也就是分数具有相对性。其次我注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讨论解决。在...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讲解视频】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详细阅读
第一单元 倍数与因数 第 1 课时 数的世界[教学内容] 数的世界(第2-3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3、了解什么是整除。[教学重、难点] 1、探索找一个...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的世界教案】五年级上册《数的世界》赛课教案详细阅读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基础达标】(2人小组进行,组员叙述,组长做修正和补充)观察课本第2页情境图,说说从图中可以找到哪些数?“半个西瓜”、“橙子卖完了”,分别...
-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_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第1课时详细阅读
第一课时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p12~14。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思考,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测量、填表、讨论、分析、归纳等活动过程,体会“等积变形”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
-
【新人教五上英语Unit5A TALKkejian】(新人教五上)积的近似值详细阅读
第四课时 积的近似值教学内容:p10例6、做一做,p13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用“四舍五人法...
-
【通分第三课时教案】第三课时:通分(一)(新人教五下)详细阅读
第三课时:通分(一)教学内容:教材第93 页的内容及第95 页练习十八的第1 题。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掌握,并学会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2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3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
-
unit|Unit 3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第六课时详细阅读
一、教学重点: 1.准确理解read and write对话中的语句,掌握四会句子的书写。 2.掌握字母组合ow,oa,fl,fr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 二、教学难点 单词favourite的拼写。 三、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片、声音、课件,以及所学食物的单词...
-
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教学案例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江苏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39页例8。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将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来作单位的小数。 2、掌握把较大的数改写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