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现学生主体地位]凸现主体 发展创新──《长城》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8-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简析】

  《长城》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紧密配合,赞美了长城的雄伟气魄,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其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概括了全文内容,是全文的总结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结合图画和课文内容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比喻句描写的形象和联想句、总结句的作用。

  2、智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借助声像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创新能力。重视观察和思维及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

  3、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有感情朗读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如能身临其境,儿童的学习欲望、探究热情会被极大地激发起来。课前,教师利用这样的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搜集资料,激发兴趣。让学生从中国地图上找一找长城的起止点,即山海关和嘉峪关的位置,数一数长城经过我国哪些省市,收集长城的邮票、图片及各种实物模型。

  2、绘制图画,激发兴趣。喜欢绘画的同学自画长城图片,并能体现课文第二段中建筑的位置和构造特点。

  3、制作模型,激发兴趣。喜欢搞制作的同学根据图片自己设计、制作出长城的模型。

  4、收集故事,激发兴趣。让学生查找春秋战国至今劳动人民修筑长城、连贯长城、修缮长城的历史资料,收集关于长城的各种传说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激趣唤知:

    教师课前板书好课题,课始教师用这样的语言导入: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它和意大利的比塞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因此,长城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大家都想饱览一下长城的壮丽风光,欣赏一下长城的建筑艺术,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你们谁游览过长城?想不想去观赏一番?

    (这样的导入旨在使学生对长城有一个整体感知并唤起学生的已有感知。)

  2、学生畅谈:

    学生在教师的语言感染下畅谈游览长城的印象或从课前搜集的资料中畅谈自己的感受,使学习兴趣得以激发,课堂气氛得以激活。

  3、揭示目标,激发求知欲:

    教师这样引导:

    刚才大家说得很好,都想去长城游览,那我们今天就和作者一起去游“长城”。然后借势揭示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任务有一个整体感知,并激发其求知欲。


二、观察欣赏,发展思维

  1、观察图画:

   ⑴ 指名学生上台从中国地图上找出长城东起山海关西止嘉峪关的确切地理位置,并在黑板上写出长城经过我国的哪几个省市。

   ⑵ 书上的两幅彩图观察点各在什么地方?各画了哪些景物?

     要求概括出第一幅图是俯视,观察点在高处,是远看;第二幅图是平视,观察点在近处。景物有蓝天、苍山、红枫、灰龙。123

   ⑶ 第一幅图上看到的长城是什么景象?

     (让学生发挥想象,形象地叙述长城的样子,如:像一条彩带,在群山中飘舞;像灰色长龙,飞舞在崇山峻岭之间;像条玉练,镶嵌在碧绿的地毯上等等。)

   ⑷ 第二幅图上可以看到长城的什么?

     结合理解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为什么两幅图上长城的景象不同?

     第一幅是俯视,远看的景象;第二幅是平视,近看的景象。由于角度不同,景象的印象也就不同了。

  2、欣赏录音:

    本课文质兼美,感情充沛,为燃起求知欲望,教师播放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看课文思考所描写的主要内容,学生被配乐朗读带入意境,仿佛也来到长城,饱览长城的雄伟壮观之美。

  3、练读课文:

    分节练读,思考:

   ⑴ 第一节:

     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找出介绍长城总貌的句子

     (“它像一条长龙……”结合看图加深印象。此处让学生用几种说法表示这句的意思,体会“长龙”这一比喻句,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的意思。)

   ⑵ 第二节:

     长城的近景又是怎样?城墙上有哪些特点?这样建造有什么作用?

     要求说出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作用,并知道这段城墙在八达岭上,已开辟为游览景区。

   ⑶ 第三节:

     作者站在长城上联想到什么?

     (联想到修筑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劳和智能。)

   ⑷ 最后一节写什么?

     (写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4、欣赏录像:

    随着同学们的发言,教师一边打开录音机,播放优美而令人神往的乐曲,一边打开放像机,展示一幅幅美丽的长城风光画面,让学生再次思考图文描写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与此同时,让同学们展示课前自己制作的长城模型和收集到的图片、邮票,进而得到美的享受和爱我长城感情的陶冶。


三、析文畅谈,发展创新

  1、精读课文,重点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⑴ 深思下列建筑的位置和构造:

     城墙顶上、城墙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方形城台。

     (指名学生到黑板上边画边说。)

   ⑵ 作者为什么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联想是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体会到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和不易,以及花费的代价和非凡的创造。

   ⑶ 为什么说“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能,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结合看图和课后思考练习之中的句子比较来理解:我国劳动人民凭着勤劳的双手,无穷的智能,想方设法,战胜困难,修筑起这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⑷ 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让学生讨论、想象,最后归纳为:

    ① 这样的城墙举世无双。

    ② 这样雄伟的工程世界少有。

    ③ 这样艰巨的任务却用简单的工具完成历史罕见。

    ④ 创造这样的奇迹,劳动人民表现出的毅力和智能绝无仅有。

   ⑸ 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为长城这一世界历史奇迹感到激动、自豪;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能表达了赞美、敬佩之情;对伟大祖国表现了热爱之情。123

  2、讨论构思,品味妙法:

    回顾课文,讨论作者怎样构思,为什么能在这不足四百字的课文里把一个闻名世界的古代工程作了生动、具体的描绘,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有顺序、记叙有条理、联想丰富又合理、比喻恰当又生动的写作特色。)

  3、讲述故事,训练语言:

    在同学们的陶醉与神往之中,教师把话题一转:大家知道长城历史悠久,它是什么时候开始建造?怎样修缮和连贯?有怎样的动人故事和传说?现在请大家把收集到的长城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让同学们在高昂的情绪中绘声绘色,各抒己见,滔滔不绝,使课堂气氛再一次升华,也使本课有一个精彩的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


四、巧设练习,训练思维

  1、仿例写句:

   ⑴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       ),(       ),(       ),很自然地想起 。

   ⑵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仰望蓝天上的白云,像(                )。

  2、学习本文的观察和写作方法,观察家乡或校园的某一处景物,按要求写三段话:

    远景:

    近景:

    联想:

    (本练习设计旨在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能迁移运用到实际之中,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板书设计】

  (本板书采用“抓主干,明中心”的方法设计。)

           远景:一条长龙 蜿蜒盘旋

             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顶上像很宽的马路

      长城     瞭望口 血汗

          近景:高大 坚固 

          外侧:垛子

              伟大奇迹 射口 智能

              方形城台

          联想:站在……踏着……扶着……想起……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848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