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绿绿的爬山虎_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7-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一

石新路小学 罗鸿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幅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⑤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习惯。

  ②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①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②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③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①读后谈收获。

  ②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

  ③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3.默读课文,要求:

  ① 划出生字新新。

  ② 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4.学习生字新词。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②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④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⑤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⑥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7.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①简介文章写作特点: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②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③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④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

  3.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汇报。

  4.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

  5.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6.人物评价:

  ①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②说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7.语文活动:

  肖复兴同学作文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后来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可以从获奖前后经过及原因等方面来设计提问。)

  ①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分学习小组交流。

  ②小组模拟采访活动。

  ③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模拟采访活动。

  8.教学总结。

  9.作业布置:

  ①仿照课文肖复兴说的“不下苦功夫,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这句话定一句励志的话,署名为:未来**家。

  ②以肖复兴同学的名义给叶圣陶先生写一封信,感谢他帮助自己修改作文并邀请自己到他家作客。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12345

                     (叶圣陶)

               修改文章   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

               请我做客   平易近人人品

               给我印象  堪称楷模

 第一教时
  一、教学目标:
   ⒈理解生字新词。
   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⒊引导学生初步思考“预习”与“思考.练习”,使孩子对本篇文章的学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⒋读通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能在较短时间内以一定的速度读通课文。
  三、教学准备:
    ⒈投影片a、b
    ⒉投影片(课文插图)
  四、教学过程:

  ㈠自读:(第一轮)
  ⒈明确自学要求:[出示投影(小黑板)a]
  ⑴默读:①标出小节;②用横线划出生字新词,并通过查字典将解释注在课文相应的词条旁。
  ⑵轻读:①读时能听见自己的发音;②先通读,读不顺的地方再反复读,直到通顺(达到“三不”)为止。
  ⒉学生自学。
  ㈡交流:
  ⒈校对小节数:计11小节。
  ⒉读写生字词。(试读与范读结合;板演、书空与范写结合。)
  ⒊解释词语:(以思考.练习4的词语为主)
  步骤:⑴读出词语所在的句子。
  ⑵解释(能联系上下文最好,但绝不强求。)
  推荐:推举,介绍。
  秘诀:秘密的窍门、办法。
  删掉:(演示)
  颠倒:(举例)
  典雅:优美不粗俗。
  融洽:彼此感情好。(谈得投机)
  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蕴含:包含。
  受益匪浅:匪,不、非。受益不浅。
  平易近人:态度和气,使人容易接近。
  身临其境:自己亲身经历。
  堪称楷模:堪,可以,值得。楷模,榜样,模范。可以称为模范,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隔岸观火:形容和自己关系不大,采取旁观的态度。
  ⒋通读:
  每生读一小节,师适当点拨。达到不添、不漏、不错。
  ㈢自读:(第二轮)[出示投影(小黑板)b]
  ⒈明确自学要求:
  ⑴审题质疑(自问自答与自问他答结合)
  ⑵初步思考解答“预习”题:
  ①在文中划出作者的姓名;
  ②划出作者描写爬山虎的句子,读一读。
  ③结尾句说明了什么?
  ⑶思考.练习:
  ①完成第一题。
  ②在文中划出第二题的句子,并读一读。
  ⒉学生自学。
  ㈣交流。
  ⒈补充: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
  (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⒉引导分段:爬山虎的主人是谁?写了主人的几件事?
  ⑴简介叶圣陶(1894─1988),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我们曾学过叶老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爬山虎的脚》。
  ⑵第一段(1─4)修改作文;第二段(5─10)应邀作客;第三段(11 )我的印象。
  ⑶课文讲了1963年“我”的一篇作文获奖,叶圣陶先生帮他修改作文并邀请作者到他家作客的事。
  ㈤作业:
  ⒈抄写生字新词。
  ⒉对文末句质疑并解答。
  ⒊附:试改《一张画像》第四小节。[投影片(小黑板)c]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叶老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12345
   2、从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3、会用“受益匪浅”“堪称楷模”造句。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目标1,2。
   2、难点:目标2。
  教学准备:
    投影片c、d、e、f、g。
    肖复兴的书<<日子的回忆>>,主编的杂志<<人民文学>>,发表文章的报纸<<文汇报.笔会>>。
    模式运作图示:
    第三轮自读,读懂,理解课文
    第四轮自读,读出,拓展延伸

  一、自读:(第三轮)
  1、复习引入:
  (1)读题,课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句话点明了题目。说明了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去他家作客的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过渡:是的,从这件事中我好象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样写的。
  (3)连线:(大黑板)
  修改作文──────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邀请作客──────作家就是这样做的。
  2、自读:
  (1)要求:作品是怎么写的?请在“修改作文”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作家是怎样做的?请在“邀请作客”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竞赛形式)
  (2)交流:(作品:一丝不苟;作家:平易近人)造句:堪称楷模
  (3)引入:“修改作文”这部分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修改作风的?
  邀请作客这部分又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示投影)
  3、自读“修改作文”部分:
  (1)大字报出示:<<一张画像>>1,2小节修改稿。
  (2)同学们看了有什么感受?肖复兴呢?引读:“我翻到的那片作文,一下子愣住了:......曲线。”
  (3)看大字报引读第三节。(突出:准确,干净,规范,确切)(填空:修改后的作文做到用字──、──,句子──,──)
  (4)比较自改与叶圣陶修改的<<一张画像>>的第三小节,进一步体会“一丝不苟”的修改作风(出示投影修改稿)
  (5)引读54页<<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第二节:(读──改──读)
  (6)看了叶圣陶先生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肖复兴呢?他收获很大,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一丝不苟:做事认真,一点儿不马虎。大气候:大成就。两大收获:一、是看到了自己作文的毛病;二、是认识到了文学事业的艰巨。)
  (7)为什么肖复兴会受益匪浅?比我们收获大?(我们是”隔岸观火“肖是“身临其境”。
  (8)齐读“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如春风拂面。”引入学“邀请作客”部分。
  4、自读“邀请作客”部分:
  (1)课文中那些词语表现了叶老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若能谈谈理由就更棒了。(1、意外;2、叶小沫在门口迎接了我;握了握手;4、交谈融洽。)
  (2)交流:这次谈话使“我”─────。(投影片)
  二、自读:(第四轮)
  1、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作文这件事,对肖复兴的成长影响很大,齐读11小节。后来肖复兴发奋学习,充实做人,勤奋写作,终于成长为当代有名的作家,至今为止,已出版了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的文学大奖。(出示书《日子的回忆》,他主编的杂志《人民文学》,<<文汇报.笔会>>,<< 今夜无法入睡>>。)12345
  三、作业:
  1、造句:受益匪浅堪称楷模
  2、修改<<一张画像>>第5小节,再次同叶先生赛一赛。(出示投影片)

  附:板书设计
             作品
                修改作文────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一丝不苟
     那绿绿的爬山虎
             人品
                邀请作客────作家就是这样做的平易近人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课文先写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的事:“我”看到了叶老对作文的修改,阅读了叶老的简短评语,对叶老的人品产生了初步印象,也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然后写“我”到叶老家里做客,两次具体描写了叶老家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下午刚进院时见到的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黄昏时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过写爬山虎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
  最后写这件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作者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与题目呼应,含蓄地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作家肖复兴的成长故事,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同时感悟如何修改作文。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叶老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2词句解析。
  (1)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干净”,在这里指句子简洁明白,不啰嗦。“规范”,指语言标准、典范。
  (2)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拂”,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阅读他们的作品。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作品,初步了解这两位作家。
  2教师在教学中应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脉络,然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再回归整体,升华认识。
  初读时,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写了哪两件事,知道这两件事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存在着独立性,然后引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
  第一件事讲叶老给“我”批改作文,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可以让学生先自读这部分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就“叶老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和“‘我’有什么感受”这两个问题进行交流,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修改作文的方法。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时,可以边读书边用笔画出修改处,再用不同的符号把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标识出来;还可以让学生认真阅读课后“资料袋”中《一张画像》的修改原稿,然后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叶圣陶先生用了哪几种方法修改这篇文章。12345
  课文第二件事中几次写到爬山虎,这些语句含义深刻,是教学的难点。要通过反复朗读,抓关键词语揣摩其含义。
  在理解了文中这两部分内容之后,可以回归整体,讨论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使学生了解到,因为“我”的作文写得“亲切自然”,叶老批改了“我”的作文,因而对“我”有所了解,才请“我”到他家做客。我见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叶老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时间已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但当时的情景如在眼前。一想起叶圣陶先生,就仿佛又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所以以此为题。
  3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昏”字的上半部分是“氏”,不能多加一点;“荐”字的下半部分是“存”,不能错写成“在”。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分辨并正确使用同音形近字,如“燥”和“躁”、“洽”和“恰”。
  4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特别是在写作文和改作文方面的收获。如,文中叶老给肖复兴的评语中写到:“全是具体事实”“深受感动”“亲切自然”。所有这些,都是写好作文的必要前提,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作文实际谈谈感想。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然后把修改前后的习作进行对比,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778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