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竹声声》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7-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之二
佚名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38个新词语的意思。
2.会按照课文后面的思考题边读边思考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会借助课文的重点词句复述课文内容。
4.懂得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习俗,为了安全和保护环境,自觉遵守在城市禁止燃放爆竹的规定。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会边读边思考问题,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复述课文。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学会15个生字,理解"接触、风俗、延续"等词语的意思。
2.会边读边思考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第一段。
3.初步知道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民间风俗,了解爆竹名称的由来。
二、教学过程 :

(一)、谈话揭示课题。
谁能说出过年时人们喜欢用哪些方式庆祝节日?
燃放烟花爆竹是过年时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的庆祝方式,在爆竹声声中让人感到浓厚的节日气氛。
出示课题:爆竹声声。
(二)、听录音思考问题。
(三)、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生字多读几遍,记字形。
2、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想词义,完成课堂作业 .
3、思考课后问题,找找对应的课文。
(四)、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识记字形(提示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字形)。
2、说说"接触、风俗、延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膨胀(péng zhàng) 瑟瑟(sè sè ) 毕毕(bì bì) 剥剥(bō bō )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说同一个意思?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爆竹名称的由来;燃放爆竹的来历;禁止燃放爆竹原因。)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带着问题边思考问题边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词句。
2、完成口头填空:
爆竹的名字是这样来的:最早的爆竹是用( )做的,先( ),再( ),然后竹节( ),竹筒内空气( ),最后竹子( )。
3、讨论,说说爆竹名字的由来;理解词语:竹节、密封、膨胀。
4、读第1自然段,找一找哪两句话说明了爆竹是人们喜爱的庆祝新年的方式?(理解:震耳欲聋。)读一读哪句话引出了爆竹名字的由来?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六)、作业 。
(1)抄写生字词语。
(2)完成课堂作业 第3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按照课文后面的思考题边思考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第2、3段,理解"临近、意外、广泛"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懂得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传统的民间风俗,为了安全和保护环境,自觉遵守在城市禁止燃放爆竹的规定。
二、教学过程 :

1.复习引入。
完成课堂作业 第2题,反馈,订正。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带课后问题2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思考。
(1)讨论,引导学生理清传说的行文脉络。(怪物偷东西、让人得怪病--意外发现、竹节赶怪物--烧竹节,吓怪物,求安宁。)
联系上下文理解:临近、意外。
(3)轻声读课文,圈出每个过程中的重点词句,准备把传说讲给大家听,要求过程清楚,语句通顺。
(4)指名说,同桌互相说,并评议。
(5)这一段中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许多城市为什么要明令禁止燃放爆竹?
用上"因为……所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你还见过或听说过这样的事例吗?简要说一说。
小结:政府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下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有的地方没有全部禁止,规定了燃放的日期和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3段。
5.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 第6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会借助重点词句复述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能用"每逢……人们……"的句式仿写句子
二、教学过程 :

1.朗读全文,说说每一段主要写什么?
2.出示下表,选择其中一栏完成。
重点句子重点词语
爆竹名字的由来
燃放爆竹的来历
禁止燃放爆竹
3.交流,在书写投影片上写出重点词句。(可以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当增减。)
重点句:最早的爆竹真是用竹子做的。
烧竹节,用以吓跑怪物,以求得新年的安宁。
城市已禁止燃放爆竹。
重点词:锯保留火盆膨胀爆裂就是怪物
怪病意外竹节煮食往山顶逃风俗唐朝
火药容易伤人引发火灾
4.借助重点词句按要求复述课文。
5.照样子仿写句子
(1)出示例句:每逢新春佳节,人们要燃放爆竹。
(2)"每逢"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后面的半句话和前面的半句话有什么关系?(表示两种情况关系紧密,有规律性。)
(3)说说"每逢什么时候,人们干什么"。
(4)完成课堂作业 第5题。
6.从课文中摘录表示声音的词。
(1)摘录词语,积累词汇,完成课堂作业 第4题。
(2)根据摘录的词语,分别说说:(什么东西什么时候)发出(什么声音)。

板书:
24 爆竹声声
名字由来——燃放爆竹——禁止燃放
( ) ( ) ( )
(括号里的内容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填写。)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706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