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语文第八册教案]第八册教案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
1、 趵 突 泉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读写“趵突泉、纯洁、疲乏、水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4、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趵突泉景色的特点是教学的重点;体会作者的感受,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看图,导入 新课。
1、示图画,你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你是哪儿知道的?
2、老师介绍趵突泉。
二、对照图画,初读课文。
1、读课文,了解大意。
2、自学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4、请学生放声读读课文,再对照看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懂的句子,记下不明白的问题。
5、请同学读课文,然后讨论分段。
一写: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二写:依次描写了泉水的清浅、鲜洁、]和大泉小泉的优美动人的姿态。
四、巩固练习。
1、 认真朗读课文。
2、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
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二、小声朗读课文,思考。
1、作者重点向我们介绍了趵突泉的那些美景?各抓住什么特点来介绍的。
2、小组讨论。
3、学生发言。
4、师生共同回答。
二、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 指名朗读。
(2) 思考:看到大喷泉,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3) 用铅笔画出文中描写作者的感受的句子。
(4) 讨论重点句子:
“一年四季……翻滚” “你立定呆呆……正眼去看” “不由……神秘的境界” “泉上起了……飘荡着”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
(1) 自学:(标出这段共有几句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 读
(3) “有的大鱼吐水……雪白”体会小泉的特点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4) 这么美的趵突泉在济南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请大家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并讨论。
三、巩固练习。
2 长 城
一、教学目标 。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重难点。
1、 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 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 导入 新课。
1、 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 学生自由补充。
3、 老师给以肯定。
二、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出示第一幅图,
(1)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3)小组讨论,并说说。
2、出示第二幅图
(1) 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2) 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1) 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 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小组学习,思考。
(1) 仔细对照课文内容,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 从图上 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四、巩固练习。
(1) 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 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二、 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 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2、 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 出示第二幅图,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
4、 学生发言。
5、 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
(1) 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2) 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 全班齐读。
7、 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学习体会。
1、感情去朗读课文。
2、谈谈你的体会。
四、巩固练习。
1、 指导朗读。
2、 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
3 古 诗 两 首
一、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古诗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景,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和想像结合起来,入情入境,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导入 新课。
师生共同回忆所学过的古诗,并背诵。
二、 学习第一首古诗。
1、解题。介绍《春江晓景》这幅画。
2、同学根据注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1) 学习生字词。
(2) 理解诗句的意思。
(3) 学生齐读。
(4) 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
(5) 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
3、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春景。
哪些是画面上没有的景物。
4、总结。
三、 巩固练习。
1、 读全诗练习背诵。
2、 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 复习第一首古诗。
二、 学习第二首古诗。
1、解题:
江南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江南春是指长江以南的春天的景象。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
2、齐读古诗。
3、学习生字词。
4、理解词语的意思。
5、请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试着想想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6、根据诗句,说说看到的景物。
三、 体会诗句描写的意境。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江南春天的?写出了什么特点?
(2)作者写南朝的寺庙多是为了什么?
(3)指导朗读。
四、 巩固练习。
(1)同桌同学互相检查朗读和背诵。
(2)小组内每人说一句诗的意思。
4、西 湖 的 绿
一、 教学目的。
1、阅读课文,边读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2、想想作者抓住那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3、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
4、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二、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新课。
1、出示西湖美景图。
2、让学生介绍自己所认识的西湖。
二、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查字典,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三、 学习课文。
1、 学生分段朗读完课文后讨论:
(1)作者为什么没说过西湖的一句好话?西湖不美吗?谈谈你的看法。
(2)东坡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应如何理解?
(3)作者这次来西湖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
(4)作者去访灵隐具体写了几方面的绿?用笔把它画下来。
(5)想像一下西湖的美景,并说一说。
五、给课文分段。
六、巩固练习。
1、 边读边想像西湖的绿的美景。
2、 体会作者表达的对西湖的赞美,对西湖的绿的喜爱之情。
9 麻 雀
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摇撼、无可奈何、绒毛、身躯、拯救、幼儿、浑身、搏斗、庞然大物”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抓住重点语句,继续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感情的方法。
4. 从对老麻雀的描写中,体会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老麻雀的神态、动作,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为母爱的力量。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情景导入 ,初知形象
上课开始,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极其投入地描绘:风呼呼地刮着,林荫道旁梧树沙沙作响,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被大风吹落到了地上。此时,一只凶猛的猎狗龇牙咧嘴地慢慢地走近小麻雀。这是一只多么可怕的庞然大物啊!小麻雀它迷茫,它无助,它呆立在那里,危险正在一步一步向它逼近。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听老师范读,边听边在脑海中想像画面。
师:听完录音,你想说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
二、 品读字句,体味形象
(教学时,着力抓两点,一是抓重点句子,品重点字词;二是抓感情朗读,读中悟情。)
1.体味猎狗形象
放手让学生品读第四、五节后问: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讨论。
(理解“庞大”是什么意思,并从“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这句话悟出猎狗凶猛可怕的形象。)
2.体味老麻雀形象
让学生边读边讨论:
(1) 看到这只凶猛的猎狗想吃小麻雀,老麻雀是怎么做的?
(2) 为什么用“像一块石头似地落”,而不用“飞”呢?比较句子。并指导有感情朗读。
(3) 老麻雀真的一点都不害怕吗?(理解“扎煞、绝望、尖叫”的意思。)你想怎么来读这段话呢?
(4) 是啊,老麻雀多么的勇敢啊!“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或者有疑问?你能把上面的情景读出来吗?
(5) “在老麻雀看来,……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谁能有感情地读这段话。
三、剖析结局,升华形象
边读边讨论:
(1)我们都被老麻雀这种勇敢的精神感动了,此时,课文里的猎狗怎样呢?
(2)猎狗为什么“愣住”了又“慢慢地向后退”呢?
(3)为什么“我”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第二课时
一、听写句子。
1.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2.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绝望地尖叫着。
3.在老麻雀看来,……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二、有感情朗读
1. 自由朗读,并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大声朗读几遍。
2. 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3. 分角色朗读。
三、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从中升华老麻雀爱力无比这一主题。
四、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
吃 保护
猎狗 小麻雀 老麻雀 我
走近 嗅 落
张开 露出 扎煞起 尖叫
愣住 后退 准备搏斗 唤回 带走
爱的力量是巨大的
老麻雀
吓 拯
退 救
(母爱)
吃
猎狗 小麻雀
10 猫
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无忧无虑、任凭、抓痒、稿纸、丰富多腔、摔跟头、跌倒、胆子、开辟、遭殃、责打”等到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
4. 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淘气可爱。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和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新课
猫这种可爱的小动物大家都很熟悉,有不少人喜欢猫,养猫。我国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生前也非常喜欢猫,养过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猫》就是他长期细致地观察猫写下的。课文是怎么写猫的?写了猫的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学习。
二、 生自学生字词,并检查自学情况。
三、 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 课文主要写什么?
2. 课文主要从几方面来写?
四、 学习第一部分内容
1. 自学存疑
2. 小组讨论:
(1) 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在哪几方面呢?
(2) 作者为什么说大花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谁也不理,它什么样“都怕”,可又很“勇猛”,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3) 作者是怎样把大花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3. 指导感情朗读。
五、 布置作业
1. 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2. 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 生字词。
2.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感受大花猫的可爱。
二、 学习第二部分内容。
1. 提问:大花猫小时候是什么样子呢?它又有什么特点?
2. 自主读书、思考。
3. 组内交流。
4. 班上汇报。
5. 讨论:作者是怎样写出猫小时候的淘气、可爱这一特点的?
6. 组内交换意见,并指名汇报。
7. 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的句子,给大家读读。
8.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三、 回顾全文,体悟作者观察、描写的方法。
1. 点拔:在作者的心里和笔下,家中的猫就像个既可爱又顽皮的孩子一样。文中有许多语句真实地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 之情,请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2. 说一说作者为什么把猫写得如此逼真?
四、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 布置作业 :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把自己觉得好的句子摘抄下来。
3. 留心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日记。
11* 雪 猴
学习目标:
1. 认识本课4个生字。
2. 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服役期满后“还舍不得那些雪猴”的原因。
教学重点:从聪明、可爱的猴子与边防军人的友好相处的真实、具体描述中,体会边防军战士热爱大自然和野生动物的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雪猴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 揭题
二、 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展示自学提示:
1. 雪猴有哪些特点“
2. 边防战士服役期满后,为什么还舍不得那些雪猴?
三、 合作研讨
1. 组内交换看法,组长加以归纳、整理。
2. 以小组为单位发表意见。
(1) 短文写了雪猴哪些特点?
(2) 为什么边防战士服役期满,还舍不得那些雪猴呢?(展示表格)
军人 雪猴
出操
洗脸刷牙
操练
从单杠上摔下来
上课
(3) 点拔:除了这些描写,课文的哪些地方还能看出雪猴与边防战士之间的深厚情谊?
(4) 感情朗读全文,体会雪猴与边防战士之间的深厚感情。
(5) 结合课文内容谈收获。
四、 延伸拓展
课余时间,找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书或图片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五、 板书设计 :
11* 雪 猴
给新客人送礼物
与战士友好相处 摹仿、关切、同情 舍不得
预报天气
12* 鸟 情
学习目标:
1. 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课文内容,从“我对喜鹊“小花照顾、爱护中体会到人类对动物的爱护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要原因。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从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 激情导入
常听人们说狗通人性,可你是否知道鸟通人性吗?今天读了《鸟情》一文,你就明白。
二、 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三、 合作探究课文内容
1. 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2. 小组合作研讨:
(1) 为什么“儿“小花”有这样深的感情?
(2) 要与动物和谐相处,人类应该怎么做?
3. 指导感情朗读,读出小作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四、 结合实际,升华情感
平时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你和它之间建立了怎样的感情?请举个例子说一说。
五、 读写结合,培养能力
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要表达出你俩之间的深厚情谊。
六、 板书设计 :
“我”:捉虫 看护 摔进屋里
12*鸟情
喜鹊:伴“我”左右 随“我”上学
13倔 强 的 小 红 军
一、 教学目的。
1、 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 注意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以及所蕴涵的感情。
3、 体会课文对话部分人物说话的语气。
4、 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教学重难点。
1、 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
2、 引导学生探究、理解“陈庚同志全明白了”,他到底明白了什么?
三、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 导入 新课。
1、 学生简单介绍“二万五千里长征”。
2、 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2] [3] [4] [5] 下一页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6727.html
-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在实践中养...
-
《火烧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 3、初步学会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会补充提纲,并按提纲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
-
《番茄太阳》读后感|《番茄太阳》说课稿详细阅读
本说课稿着力研究如何在说课稿中体现教材解读的深刻与独到、教学过程的可操作性、教学方法的巧妙。我以番茄太阳这课为例,说明如何做到上面几点)一、教材分析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本文以“我”...
-
文成公主进藏教案|文成公主进藏教案详细阅读
课前,幻灯自动播放西藏风光;师生交流。(略)一、造情,质疑,揭题。师:西藏是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那里的人们信奉佛教,所以在西藏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里都供奉着许多神的塑像。可是,在这里还供奉着这样两尊人的塑像:一位是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还有一位是唐朝的文成公主。板书“人”。...
-
部编版《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_《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2、通过分析语句,体会内在含义。 3、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生活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
[《快乐的足球赛》诗歌短文]《快乐的足球赛》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快乐的足球赛》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认读四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九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裁判、暂停、捧腹大笑、摔跤、前锋”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能举例说明这是一场“快乐”的足球赛,感受诗歌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联...
-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阅读答案|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处处、昏昏、时时、慢慢”等词语在文中的作用。3、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医华佗在行医中,总结经验,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麻沸散这一中药麻醉剂,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有如此悠久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而自豪的思想感情。4、想像华...
-
比金钱更重要的是知识|《比金钱更重要》教学设计之五详细阅读
教学要求 1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这句话的含义,体会主人公诚实待人的美德。 3 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理解:“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含义,体会主人公诚实、信任的美德。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
-
听课札记是什么意思|听课札记 《徐悲鸿励志学画》详细阅读
font size=6>听课札记 《徐悲鸿励志学画》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6 by 小蒋老师 发表 教例:《徐悲鸿励志学画》 师:徐悲鸿了励志学画,那他立下了什么志向呢? 生: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
【《九色鹿》缩写】听《九色鹿》详细阅读
font size=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3 听《九色鹿》 □听涛看雪 发表 《九色鹿》是一个民间故事。写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远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