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教学设计一等奖_《题西林壁》教学设计3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2-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题西林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宋朝著名诗人苏轼在游览庐山后采用叙事与说理相结合的方式,将自己的所看所感记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成为不朽的佳作。本设计对古诗的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主要教学程序如下:
 

一、谈话与导入

  1、师生谈话:

    大家都旅游过哪些地方?

  2、师板书:

    庐山。

    生跟读两遍。

  3、请学生自己谈谈对庐山都知道些什么。

  4、师生共同观看风光片《庐山》。

  5、小组交流观后的感受。

  6、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描述一下庐山,并把词语写在黑板上。
 

二、初学与感知

  1、庐山是历史文化名胜。九百多年前,宋朝著名诗人苏轼花几天时间游览庐山,对庐山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他感受颇多,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诗。

  2、多媒体出示西林寺的图片和《题西林壁》这首诗,师配乐朗读。

  3、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

  4、教音:

    岭(lǐng) 峰(fēng) 不识(bù shí) 只缘(zhǐ yuán)

  5、指名两生和两组读。

  6、认识“缘”字:

   ⑴ 请学生自己通过部首查字典来认识该字。

   ⑵ 完成填空:

     “缘”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应查   部首,再查   画。第四笔是   ,名称是   ,第五笔是   ,名称是   。

   ⑶ 多媒体演示“缘”字的书写顺序,学生再跟写一遍。

   ⑷ 学生在自己纸上练写“缘”字。

  7、再读全诗,要求读流利。

  8、学生练习后,小组比赛读。

  9、请学生把全诗分成两部分,并说说理由。


三、理解与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

   ⑴ 齐读一、二句诗。

   ⑵ 自查字典,理解“岭”“峰”的意思。

   ⑶ 根据字典的解释和自己的理解,在纸上画出“岭”“峰”,请两生在黑板上
画。

     (岭: 峰:)

   ⑷ 说说“岭”“峰”的区别。

   ⑸ 小组讨论:

     同样的山,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

     (因为观看的角度不同)

   ⑹ 继续讨论:

     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来观看庐山的?

   ⑺ 体会“横看”“侧”“远近高低”的意思。

   ⑻ 配合相应的风景图片,完成填空:从左向右看,庐山是     ;从上往下看,庐山是      ;从远处看庐山,像      ;从近处看庐山,像      ;从高处(山顶)看庐山,像      ;从低处(山脚)看庐山,像     。

   ⑼ 在小组中交流这两句诗的意思。

  2、学习第二部分:

   ⑴ 自读。

   ⑵ 同座讨论,完成填空:

    ①       ,是因为      。

    ② 因为      ,所以      。

    ③       ,所以      。

    ④ 之所以      ,是因为      。

   ⑶ 指名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一种句式来说。

   ⑷ 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⑸ 想象一下,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⑹ 质疑。
 

四、朗读与背诵

  1、按自己的理解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出感情。

  2、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读后评价。

  3、提供四段背景音乐:

   ⑴ 古琴曲《高山流水》;

   ⑵ 古筝曲《渔舟唱晚》;

   ⑶ 二胡曲《二泉映月》;

   ⑷ 江南丝竹《茉莉花》),学生自主选择音乐,配乐朗读。

  4、学生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把这首诗根据自己熟悉、喜爱的曲调唱出来。12
 

五、升华与拓展

  1、观看成语故事片《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说说观后的感受。

  3、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这个道理。

  4、介绍有关庐山的诗:

    《望庐山瀑布》《登庐山》《庐山诗》。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290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