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及答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学生易错点的分析及对策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
1、概念混淆:计数单位和数位 数位和数级
2、不理解题意:改写和省略。
什么数位和几位数如:六十亿零八它是一个( )位数,最高位是( )位。
3、中间连续好几个零分布在不同的数级上,这种数的读写特别是写比较 容易出错,如306000080,四亿零五十万零六百
4、与十进制的题.如一百个百万是( );逆向思维题( )个一千是十万。
5、数字一多部分差生就混淆读法了
教学建议:
1、在第一节新课时就要强调分级的好处,让学生先入为主,养成分级的好习惯。
2、养成写出数位名称的好习惯,
3、一定要让学生分清概念的含义 ,结合具体的题目去教学效果好。
4、每一节课要想清楚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上课时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
第二、四单元角的度量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内容包括三种线的特点角的测量和画角和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分类。
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
1、不会正确摆放量角器,特别是当书中的角并不是平放的。
2、量角时读反方向导致读错数
3、分不清几种角的特点
教学建议:
1、 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多画图,从而理解并掌握概念特点。
2、 在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条理的理顺每一节课所要讲的内容,对每节课要讲清楚的内容一定做到心中有数,从大处着手,从小处入手。如在第一节时要讲清楚三种线的特点,角的概念;角的组成;角的符号的写法及读法;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两点决定一条直线。
3、 在角的度量的学习中,主要学习角的单位,量角器的构成,角的量度方法,角的大小关系。其中量角器的构成与角的量度有密切关系。要让学生自己观察量角器的构成,建议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个可活动的角,在角的组成和角的度量,及角的分类都能用上。
4、 建议在让学生买中心点是一个十字交叉点的量角器,中间有孔的量角器在量角的过程中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在量角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量角的大小是量什么,是量两条边之间的跨度。初学时有学生不知如何摆放量角器,让学生明白角的顶点对准中心点,其中一条射线对准零刻度线,另一条射线要对准刻度线,零刻度线和刻度线间的跨度就是这个角两线间的跨度也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5、 为了能充分了解量角器的使用,发挥量角器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找角,可以配合学生做的可活动的角来使用,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感性而直观的认识。
第四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学生容易出错之处
1、 画垂线时,一部分中下生由于对直角概念不清晰,缺少判断力,画出来的垂线并不垂直,也浑然不觉得错。
2、 画平行线,手容易抖动或移动,影响画图的效果。
3、 画平行四边形或梯形的高时,一部分学生不是从底边对面的边上的一点画高,而是从底边旁边的斜边上引一条垂线。
教学建议:
1、 本单元同样是概念性的知识和结论性的知识比较多,画图也多,而且大多是一环扣一环的层层递进式的学习。在进行平行,垂直的教学中,通过一般相交的情况去进行对比式学习平行和垂直的特征。1234
2、 如何画垂线,首先学生头脑中得有直角的明确概念,并且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用直角画垂线,是因为直角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通过直角沿着直角边去描出来的两条线,肯定是相互垂直的。学生明白画垂线的原理,到了画高的时候,就比较容易学会,在学画高时,要紧扣高的概念,在画高之前可以要学生养成大概估计高的大概画的方向,总结出画高的方法。可以多出一些倾斜的图形,使学生深刻明白,只有和底边垂直的那条线段才是正确的高,并不是所有的高都是竖着往下画的。
3、 平行线的知识,如何强调在同一平面内,可以就地取材如课室里不同平面上的边线,它们虽然永远不相交,但也不能称它们是相互平行的,因为它们不在同一平面内。
4、 如何判断平行线,在本单元也要学习,而且是画平行线的重要依据。在课本第6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就是平行线的特征的学习,可看成新课去讲,特别是第二题的第二小题,其实就是为下一节课如何画平行线做铺垫。有了这两种判断平行线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摸索画平行线的方法,或者先画好再判断是否平行,这样得出课本中出现的画平行线的方法就会显得有因有果,而不会显得突兀。这里可以把平行线的特征也放在平行线的判断方法上进行学习。
5、 画长方形(正方形),就是综合了平行的画法和垂线的画法 。
计算部分: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二位数
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1、忘记加上进位数;
2、第二层积从个位写起;
3、该乘的用加法,该加的就用乘法
教学建议:
1、从开学第一节课就开始进行每节课2到3分钟的口算训练,整十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等
2、注重竖式的正确书写,
3、注重估算的教学
4、注重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有部分学生受整数乘法末位要对齐的影响,总是不能接受末尾不对齐的竖式,总认为是错的,那么在进行这节课的讲解前,就要解释强调这是竖式的简便方法,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所以末尾的0不用参与计算,所以也不用对齐了。
5、注重积的变化规律,规律有两种:一种是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大,积也不断变大,反之亦然;另一个规律是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拓展到两个因数都变的情况。情况很多,让学生掌握一种方法就是简单说在乘法算式里,因数与积有同向性变化关系。可以应付不同的情况。
6、接触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的形成以及每一个概念的正真的含义,本质特征。速度的单位,如果在求速度时如何写单位?
第五单元: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本单元编写者的意图: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渗透用大约数进行计算)___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掌握竖式书写,余数要比除数小,商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两位)____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掌握四舍五入法试商,学会商大了要调小的思路,商小了要调大的方法及原理)——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灵活试商法)(学会用不同方法试商进一步巩固商小了要调大,商大了要调小的方法)———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会余数参与计算,不够除要商0的思路)。
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1、用商去乘试商时的整十数,
2、减错 ,胡乱计算人为的算出余数比除数小,1234
3、当商是两位数时,不算第二次除法就结束了。
4、乘法口算很慢,每次试商都要用笔算,甚至在做乘法和减法时不断的算错,导致做一道除法算式花很长时间,如果没人在旁边看着那一定是错的。
教学建议:
●所讲每一节课要都注意方法上的统一,更要为后面的课做好铺垫打好伏笔。后一节课是为前一节课的方法做补充。
●每一节课多练习乘法口算,和最大能填几的练习。
●每天练习两道 除法练习。
●确定学生做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思路和表述。不要每节课的讲法不同,任意改变表述。要有一定的表述模式,基本做到人人会说。
1、口算除法要加强,特别是求大约数的口算除法,因为是试商的基础。学生第一次接触用大约数的方法可以估计除法的得数,要强化学生的这种大约数估算的意识。在这节课中,要强调验算,如80除以20等于4,用商乘除数4乘20也等于80。特别是类似80除以19约等于4,更要让学生验算用商4乘除数19=76,商乘除数的积接近被除数80,这为后继的学习中要用商乘正真的除数打下基础和正确的认识,因为有不少孩子在用整十数试到了商之后,就直接用试出来的商去乘那个整十数。从而导致计算错误。
课本第78页。
2、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是关键,特别是书定格式,商的书写位置第一节课很重要,学生会先入为主。除数是两位数,商起码写在被除数前两位数的前二位上,为什么不写在补除数的最为高位上是因为前一位不够除。
笔算除法一的教学目的有两个,一是继续强化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试商方法,二是学会当前两位不够除时,要看被除数的前三位,三是学会正确书写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竖式。因为在第一节课口算时是不用书写竖式的。四是要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
在这一节课里,除法的基本思路都有所涉及,重点要学生明确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思路: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不够除就要看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2、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在这节课的练习里,商绝大部分是一位数的,在练习巩固商是几位数是时老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的需要增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判断(这里不要求学生写竖式计算,而只是会判断商是几位数就行了)这样能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第二个原因,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是以后除数是两位数除法试商的重要方法。这是第一节口算课里就学习了。
3、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例2和例3,例4)从例2开始要学习如何定商,有三个步骤,试商___调商___定商。例2让学生学会把除数看成整十数来进行试商的方法,因为之前的除数大都是整十数,或者是很接近整十数五入的,不会出现商过大要调小的情况,也不会出现商过小要调小的情况。而例2则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法和五入法进行试商,这样则会出现商过大要调小的情况,商过小要调大的情况。而在练习十五的第二题就是让学生学会调商。而且多数是商大了要调小的情况。老师可适当出一些商小了要调大的方法。
而例3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如何试商,可以用不同方法灵活试商,同样在试商过程中会出现商小了要调大,并理解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4、第89页例4:的作用在于商是两位数的算理及竖式的书写。除了继续巩固用整十数去试商外,更主要的是出现了两层除法的情况。有学生除了一次就不除下去了,甚至还有学生任意藏篡改余数,使余数比除数小,还有不够除要商0的情况。1234
5、商的变化规律:研究商变化的情况有三种,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商也随着有相同的变化;第二种是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商则有着相反的变化;第三种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可以把第三种拓展成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变化不同的倍数,判断商怎么变,这一种情况比较难。教学时时可视学生情况而定。对于商的变化规律,要让学生多举例,让学生从自己的举的例子中悟出商的三种变化规律。那这节课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好。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shuxuejiaoan/94571.html
-
四上笔算乘法教案_笔算乘法(人教四上)详细阅读
笔算乘法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9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
-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题|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四册第五单元70页例3。教学目标:1、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2、结合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
-
[三角形三边关系导学案]三角形边的关系导学案详细阅读
三角形边的关系(实践课)课型:新授 课时数:1课时 学案教案一、自学导航1、出示一组长短不一的几根小棒,请你挑选几根围成三角形。不重复,你还可以怎么围?通过实验,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二 专题训练:2、三角形形路线...
-
五一体育场_体育场(第36-38页)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
-
【五年级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的教案】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复习教案详细阅读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第一课时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复习目标: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复习重点:数位顺序...
-
四上角的度量题目_角的度量(人教四上)详细阅读
角的度量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角的度量第5~7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的角的大小。●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红色木条做的一个角,师生每人准备一个量...
-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答案_第一课时线的认识教案详细阅读
第一课时 线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 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 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具准备: 3张长方形的纸,一把直尺 教学难点: 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过程活动一:阅读。...
-
[购房中的数学问题研究性报告]购房中的数学问题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购房中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信息处理和策略分析。 教学难点:策略的最优化。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
-
[小学四年级数学书上册]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6、7单元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口算除法(例1)课题口算除法(例1)课型 新授教 学 目 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
-
【认识整亿数课外作业】认识整亿数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课本91、9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个级、万级的基础上,认识亿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级数正确读写整亿数。2、学会把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3、让学生感受到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