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思维导图|四年级第七册第二单元《线与角》集体备课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2021-03-0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一 ,单元教学总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直线,射线与线段;掌握线段的量度与表示方法.
2,理解与认识平面上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能画平行线与垂线.
3,理解与认识几何角的特征;会运用量角器量度角的大小与画角.
4,平移——能辩认移动的方向(上下左右);能确定移动的距离(几格).
2,能力目标:
1,运用实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2,在实际情境中,以具体图形为背景,认识较抽象的平面图形.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线段,射线,直线与平行线,垂线,角等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课时子目标
1,第一课时目标:《线的认识》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和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总数.
2,第二课时目标:《平移与平行》
(1)借助生活情境,实物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能在生活中找到平行线的实例.
(3)会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3,第三课时目标:《相交与垂直》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理解垂直.
(2)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3)能根据"点与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画图能力.
4,第四课时目标:《旋转与角》
(1)通过教学操作活动,认识平角与周角,学生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2)通过教学,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5,第五课时目标:《角的度量》
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2,认识直角,平角,钝角,锐角和周角.
3,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6,第六课时目标:《画角》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7,第七课时目标:《练习二》
(1)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互平行和垂直的关系.
(2)辨别各类型的角,知道各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3)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折45°和135°角.
8,第八课时目标:《走进大自然》
1,能用所学知识(大数,线与角)描述生活环境和设计生活环境.
2,感受生活中较大的数以及线与角的知识的运用,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三,单元知识结构图:


四,教学重点剖析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
1,教学重点: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2,包含的要素分析: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意义,特征,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和射线.
3, 突出重点的策略:直线,线段和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而本节课我们安排了"看一看"的活动,如:从马路上的斑马线到孙悟空的金箍棒,电筒,太阳射出的光线都是学生认识图形的载体,学生可以从自然知识中抽象出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概念,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归纳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征.
第二课时《平移与平行》
1,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线,会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2,包含的要素分析: 平移,平行线的意义
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直线
4, 突出重点的策略:对平行线的认识,教材突破原来仅依靠直接观察得出概念的做法,将平移的操作方法移植到平行线的认识上,学生只有真正理解平行线的特征时, 才会很好地画出平行线.本节课先观察车轮的印痕,寻找车轮印痕中的数学知识,思考车轮印痕的奇妙——平行的特征.接着设计:你能让两支铅笔平行吗从摆两支铅笔的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的特征——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再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让学生讨论"如何说明这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1234
第三课时《相交与垂直》
1,教学重点: ①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②画垂线,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
2,包含的要素分析:相交与垂直的概念,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
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线段
4, 突出重点的策略:在理解几何知识和发展空间观念时,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节课先借助学生熟悉的"剪刀"和"红十字"引出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接着让学生用小棒或铅笔摆一摆,再画出相交的图形,进而引出相交的概念.在观察,讨论相交的图形:线与线之间形成什么角,从而引出其中的一个特殊角——直角,进而引出"垂直"的概念.接着设计不同活动形式如:折纸,搭小棒,找在教室里或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运用多种感官去认识,体验垂直;让学生在讨论中自己探索测量方法,并用三角尺中的直角来验证.当学生理解了意义后,让他们自己尝试画互相垂直的线,学生在画垂线的过程会出现困难,这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老师的适当的指导,学生从而会用三角尺与直尺画垂线,并在实验,比较,发现中体会到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引出的线段中垂线最短.
第四课时《旋转与角》
1,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和周角,理解各种角的形成过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包含的要素分析:边,顶点,张口大小
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锐角,直角,钝角和感知图形的旋转.
4, 突出重点的策略: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操作活动来认识平角和周角,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变化关系和大小的变化,因此,本课从学生动手拼图的游戏开始,让学生把角的组成和刚学过的线的知识联系起来,然后转动活动角认识0度角,了解平角的特点,组成和名字意义,并举出生活中的一些例子.
第五课时:《角的度量》
1,教学重点:建立角的各种概念,正确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2,包含的要素分析: 边边重合,点点的重合
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各种类型的角
4,突出重点的策略:在课堂学习中尊重学生认知特点,先通过设计一个活动,使学生体会引入量角器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时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如:在认识量角器时,先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然后交流观察结果.并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深刻.
第六课时:《画角》
1,教学重点:掌握按指定度数画角的方法.
2,包含的要素分析: 画角的步骤
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角的度量
4,突出重点的策略:结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小组学习,引导学生互相配合,相互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探究的过程中,以加深对于角的画法的步骤和重点的理解.
第七课时《练习二》
1,教学重点: 辨认各类型的角,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
2,包含的要素分析: 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角的度数
3,突出重点的策略:在复习间,可以把各类型的角设计在不同的情境中,让学生辨认各类型的角;量角时,若角的边不能与量角器的刻度重合,则要影响读数,这时应引导学生讨论出可以把角的边延长.
第八课时:《走进大自然》
1,教学重点:能用大数描述生活环境,会用线与角的知识设计生活环境.
2,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 认识更大的数,线与角
3,突出重点的策略:开展竞选最佳小导游和最佳设计师的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对大数的读写进行复习,并通过学生动手设计,加深对垂直和平行的理解和感受.1234
四,教学难点剖析: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
1,难点的具体表现: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征.
2,原因分析:本节课的直线,线段和射线对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
3,解决策略:为帮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三线的特征,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动画情景:孙悟空的金箍棒及电筒等生活资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悟,体验,并通过表格清晰地展现三种线之间的区别联系,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这样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会更加明晰了.
第二课时《平移与平行》
1,难点的具体表现: 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2,原因分析:学生在平移铅笔,用直尺画平行线时,会把握不了: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尺度;从而会觉得很难画.
3,解决策略:积极地为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协同动作的过程中理解"平行线"的特征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如何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以直尺为轨道,用三角尺平移来画平行线,遇到问题时老师可从旁指导.
第三课时《相交与垂直》
1,难点的具体表现: 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会用三角尺画垂线.
2,原因分析:有些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由直角想到垂直,但大部分学生对垂直的理解只限于表面的,感性的认识,学生很难体会到"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
3,解决策略:积极地为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协同动作的过程中理解"垂直"的概念.例如在探索画"垂直"的方法之前, 先出示一些相交与垂直的图形让学生进行判断,并探讨出判断垂直的方法之一:可用直角三角板中的直角来验证.再引导学生自己画平行线,这时,很多学生会想到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画.同时,老师应提醒大家看清画垂线的要求:一种是与某条直线垂直,另一种不仅要垂直,还要通过某一点.画时应看清要求再画.在学生方法掌握后还适时加点练习,及时进行巩固,从而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第四课时《旋转与角》
1,难点的具体表现:认识平角和周角,理解各种角的形成过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原因分析:有些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很快认识平角和周角,但一部分学生对平角,周角的认识理解只限于表面的,感性的认识. 3,解决策略:在学生已有锐角,直角与钝角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准备一个简单的学具,从旋转入手,充分发挥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究去认识各种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它们间的变化情况,给每个学生充分辩解,充分展示的机会.
第五课时:《角的度量》
1,难点的具体表现:建立角的各种概念,正确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2,原因分析:角的度量演示过程中,一些学生没有认真观察交流和总结方法,对量角的方法"点点重合,边边重合"没有理解掌握,以至出现误差或错误.
3,解决策略:教学中时时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引导学生交流总结,注重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并举出几种常见的错误,让学生判断说明.
第六课时:《画角》
1,难点的具体表现:掌握按指定度数画角的方法.
2,原因分析: 学生对画法的步骤和重点没有掌握好.
3,解决策略:要紧密结合上一节学的《角的度量》的要点"点点重合,边边重合",通过学生的回忆讨论,得到画角时看度数的方法,再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动手操作,总结出画法的步骤和重点.
第七课时《练习二》
1,难点的具体表现: 估计角的度数,会折出特殊角.1234
2,原因分析:四年级学生空间思维不够广,而且刚接触角的度数,对角的大小是很难估计出度数的.
3,解决策略:在教完各种角后,平时设计一些常见的角给学生熟认:如45°,90°,60°,135°,30°(90°到180°中间),这样学生对 45°,90°,60°的大小有比较熟悉的直观认识,从而有助于他们估计其它角的度数.折出特殊角——在折纸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对比前后两次折纸所得角的度数的变化,使他们从中发现每折一次,所得的角的度数均是前一次的一半.
第八课时:《走进大自然》
1,难点的具体表现:能用大数描述生活环境,会用线与角的知识设计生活环境.
2,原因分析:学生书本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每能很好地结合起来.
3,解决策略: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生活中的大数"以及"线与角"的知识于实际生活中,描述生活的情景(竞选最佳小导游),设计生活的环境(竞选最佳设计师),让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六,练习题的分析.
1,教材的练习中,重点讲解的题目:
(1)p17页的看一看,量一量 第1题.
(2)p20页 画一画.
(3)p23页 画一画 第2题
(4)p25页 练一练第2题
(5)p28页 练一练第2题
(6)p29页 试一试 第2题
2,可能出现的错误:
(1)在画平行线时,会出现两条线不平行的现象.(例p20页 画一画)
原因分析:学生画平行线的方法不当,三角板的直角边没有紧贴直尺.
解决策略: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画平行线的方法.
(2)在画垂线时,会出现两条线不垂直的现象.(例p23页 画一画 第2题)
原因分析:没有理解垂直的含义(两条线垂直所形成的角一定是直角.)
解决策略: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画垂线的方法,并会用直角去验证.
七,课时分配:(8课时)
线的认识(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 1课时
平移与平行 1课时
相交与垂直 1课时
旋转与角 1课时
5.角的度量 1课时
6.画角 1课时
7,练习二 1课时
8,走进大自然 1课时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二年级下册
认识角及直角,锐角,钝角.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线段,射线,直线的认识.
平行线和垂线的认识
平角,周角的认识
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四年级上册:
经历数据统计的过程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四年级下册:
可能性相等.
游戏规则公平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shuxuejiaoan/93472.html

  • 四上笔算乘法教案_笔算乘法(人教四上)

    笔算乘法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9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题|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四册第五单元70页例3。教学目标:1、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2、结合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三角形三边关系导学案]三角形边的关系导学案

    三角形边的关系(实践课)课型:新授 课时数:1课时 学案教案一、自学导航1、出示一组长短不一的几根小棒,请你挑选几根围成三角形。不重复,你还可以怎么围?通过实验,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二 专题训练:2、三角形形路线...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五一体育场_体育场(第36-38页)

    [教学目标]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五年级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的教案】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复习教案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第一课时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复习目标: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复习重点:数位顺序...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四上角的度量题目_角的度量(人教四上)

    角的度量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角的度量第5~7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的角的大小。●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红色木条做的一个角,师生每人准备一个量...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答案_第一课时线的认识教案

    第一课时 线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 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 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具准备: 3张长方形的纸,一把直尺 教学难点: 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过程活动一:阅读。...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购房中的数学问题研究性报告]购房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购房中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信息处理和策略分析。 教学难点:策略的最优化。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小学四年级数学书上册]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6、7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口算除法(例1)课题口算除法(例1)课型 新授教 学 目 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认识整亿数课外作业】认识整亿数

    【教学内容】课本91、9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个级、万级的基础上,认识亿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级数正确读写整亿数。2、学会把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3、让学生感受到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和...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