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反思】《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介绍电子计算器,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探索计算规律。(课文第40、4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学提问、探索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器面板上的按健名称和功能。
2、了解计算器的形状、款式、功能不同的基础上,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
3、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节约、环保等意识。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
难点:对计算器一些功能键了解。
关键:利用实物加强练习、应用
教具准备:计算器、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电子计算器(最好每人一个)。
教学过程:
活动一:超市购物
(活动目标:通过超市购物情境,使学生想到计算器。)
师:同学们,你们经常去超市吗?我昨天也去了超市,并选购了很多东西,可是,要到付款的时候,我有点犹豫,我就带了100元钱,也不知道够不够,这时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算一算)
师:怎么才能又准确又快地算也来呢,你想到了什么计算工具?(计算器)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计算器?它们有什么作用?
师小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神奇的计算器。
板题:神奇的计算器
活动二:认识计算器
(活动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当老师,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1、了解计算器的结构:
(1)师:你了解计算器吗?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板书:面板、显示器、键盘)
键盘里有哪些键?(板书: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功能键)
这个点是什么意思?(点出开机、关机、删除)
(2)请一生介绍自己的计算器(实物投影)
组内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计算器。
(3)师:文曲星、商务通的主要功能不是计算,但它们也有计算功能,可以作为计算器来使用。
各种不同的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看使用说明书。但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还是相同的,像开机按on关机按off。
2、学习计算器的操作:
师:大家认识了计算器,如25×4,先输入25,然后输入×,接着输入4,再输入=,屏幕上出现的数就是计算的结果。
活动三:算一算
(活动目标:1、巩固计算器的操作;2、让学生体验计算器的优势,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3、让学生辨证地看待计算器。)
(1)你自己会操作吗?试试!准备好了吗?(请你把计算结果记录在草稿本上)
(2)小黑板出示:
32010-8925= 4368÷78= 24×7.6= 6.28-0.95=
(3)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这四题的。
(4)谁来汇报计算结果?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跟大家说一说?
指名学生演示(实物投影)
(5)问:6.28-0.95的操作有不一样的吗?
在操作中感知0 . 95可以按 . 95
(6)师:通过用计算器计算这些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生:通过计算这四题,我们可以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
师:用计算器计算与口算、笔算相比你有什么体会?
生:用计算器不仅可以提高速度,还能算出我们还没有学过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对我们的计算很有帮助。12
(7)人机大比拼:那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分两组:一组必须用计算器来报计算器显示器上的结果,一组用口算或笔算。看看谁快?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
出示:
a:198+2=? 82-62=? 1000×5?
b:78659+34978=? 835×21=? 1305÷45=?
师:从这次比赛,你有什么感想?
(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快而准!)
师:因此,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地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要把它用到实处。
活动四:试一试
(活动目标:1、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两个数相乘最大积是由哪些数字组成的规律;2、在逆向思维中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试一试1:用1、2、3、4、5这5个数字,任意组合成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用计算器求出它们的积,积大者获胜。
要求:1、同桌两人轮流进行;2、每次都记下自己的算式;3、最后比一比谁获胜的次数多。
好,游戏结束,谁来说一说你和同学共进行了几次游戏,你赢了几次?请把你获胜的算式中积最大的那一个说出来。师同时板书。
我们一块儿来看一看这些算式,想想怎么样组合才能获得最大的算式?
小结:(1)数字5和2放在一块儿,数字4、3、1放在一块儿;(2)两个最大的数字5和4分别做为组成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最高位;(3)然后把稍大些的数字3写在4的后面,把2写在5的后面;(4)最后把1写在3的后面。
那么,积最小的规律又是什么呢?(师暂时不下定论,鼓励生课后回去思考。)
刚才有很多同学在同桌对抗游戏中获胜了,下面我们要进行的是估计练习,看谁估得准、估得快,准备好了吗?
出题:67×39 73×21 58×98
你是怎么估的,跟大家说一说?还有不同的估法吗?
试一试2:先估计下列算式中一个乘数的范围,然后用计算器检验你的每一个估计,如果你的估计不在预设的范围内,用另一个数再试一试。
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shuxuejiaoan/93468.html
-
四上笔算乘法教案_笔算乘法(人教四上)详细阅读
笔算乘法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9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
-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题|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四册第五单元70页例3。教学目标:1、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2、结合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
-
[三角形三边关系导学案]三角形边的关系导学案详细阅读
三角形边的关系(实践课)课型:新授 课时数:1课时 学案教案一、自学导航1、出示一组长短不一的几根小棒,请你挑选几根围成三角形。不重复,你还可以怎么围?通过实验,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二 专题训练:2、三角形形路线...
-
五一体育场_体育场(第36-38页)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
-
【五年级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的教案】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复习教案详细阅读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第一课时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复习目标: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复习重点:数位顺序...
-
四上角的度量题目_角的度量(人教四上)详细阅读
角的度量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角的度量第5~7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的角的大小。●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红色木条做的一个角,师生每人准备一个量...
-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答案_第一课时线的认识教案详细阅读
第一课时 线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 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 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具准备: 3张长方形的纸,一把直尺 教学难点: 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过程活动一:阅读。...
-
[购房中的数学问题研究性报告]购房中的数学问题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购房中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信息处理和策略分析。 教学难点:策略的最优化。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
-
[小学四年级数学书上册]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6、7单元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口算除法(例1)课题口算除法(例1)课型 新授教 学 目 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
-
【认识整亿数课外作业】认识整亿数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课本91、9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个级、万级的基础上,认识亿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级数正确读写整亿数。2、学会把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3、让学生感受到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