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饮湖上初晴后雨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1-02-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
   3、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所描绘的意境。
   2、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你懂得了什么?
   2、师小结。
  二、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二)精读课文理解古诗
   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意)
   2、分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与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可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3、学生汇报所得所感所疑。
   4、师边小结边板书。
   5、指导朗读。
  三、回读全诗,感受意境。
  四、扩展思维
    我们被诗人带到如此迷人的西湖中,你会想此什么呢?
  五、指导背诵
  六、作业
    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把西湖的美景画下来。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诗句
   2、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感受诗中美景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背诵《游园不值》
    师:我们上节课学了《游园不值》,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现在我们来看看夏天在诗人的的眼里是怎样的?(读全诗)
  二、学习新课
   1、解决生字(学生自己解决)
     潋滟: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亦:也。西子:西施。相宜:合适。
   2、介绍作者
   3、师:生字、词你们都懂了,现在自己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下,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说。
   4、举手发言(大概意思:天晴的时候,湖中波光粼粼,很美丽;下雨的时候水雾迷茫,山色奇妙。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
   5、引导学生理解题目(饮:喝酒。湖:西湖。初晴后雨:雨过天晴)
     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
   6、师:这首诗是写(作者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这四句诗都写了西湖的美景(学生纠正:不是)
     师:同学们怎么说不是呢?
      (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
     师:有些同学知道了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现在小组交流,每句诗各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呢?
      (后两句诗写了拿西湖来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西湖的景色很美,西施也很美。)
     师:作者每见过西施,西施当时也没有站在湖边给作者作比较,那作者怎么对他们进行比较呢?
      (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且比喻恰当)
       这样想象和比喻,西湖就(显得更美了)
     师:西湖就显得更美了,那现在同学们自己想象西湖的美,这么美的景色,我们一起来体验。(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的“美”来读诗句,体验美。老师指导和范读。)123
   7、背诵全诗
     自由背诵然后检查

  课后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写西湖的景色,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学习这首诗,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作者的感情,通过对诗中“美”的理解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美”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理解古诗的字、词时,我几乎把诗中所有的字、词都拿来和学生分析了,在学生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很快就领会诗句的意思了。学生懂得诗句的意思后,就让他们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然后一起分析,最后通过对作者感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这首诗,体验这首诗中的“美”。在理解题目时,我用提出质疑的办法,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我觉得我再让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和体验诗中的“美”之一环节做得不好,我只是通过让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方式]还解决这一问题;而学生体验的机会就少,主要是听我讲和听其他学生讲,很多同学都没有自己感受到,只懂得有这么一回事。所以他们读诗句时,没有融入感情。如果能让学生多读几遍写景物的诗句,让学生自己在读中体验诗句的“美”和领悟作者的感情,然后再有感情朗读全诗,效果会更好。
  这篇课文事故时,学生读的机会较多,有较多的表现机会,课堂气氛较活跃,整个效果比较好。

组织学生自学讨论
  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的内容。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理念:
  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5、巩固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切入,尝试背诗,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新诗。
    [从与学生初次见面实际出发,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又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根据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由欣赏画面引出教学内容,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热情,实现自然过渡。]
  二、师生商讨,激发动机,渗透学法,组织合作,自主探究。123
    [深入挖掘学生学诗经验,帮助学生归纳梳理学诗方法,科学组织划分小组角色,营造组际竞赛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极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方法自己定,小组自己组,任务自己分,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障。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实践当中。实现了方法的巩固,促进学生合作技能的提高。教师深入学习组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学习活动的进程或走向。]
  三、小组汇报,组际竞争,相互评价,理解内容,突出重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学生汇报,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表达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合作能力的提高。通过汇报、补充、评价、点拨等活动,达成教学目标。]
  四、创设情境,引导读背,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
    [通过多形式的读书实践,激发学生的想像,丰富学生的体验,加深对诗句内容的感悟,以读促思,升华理解,促进语言积累,受到美的熏陶。]
  五、拓展学习,开发资源,引导创新,促进实践,综合发展。
    [通过背诵其它描写风景的诗句,唤起学生的认知,激励学生阅读背诵更多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祖国传统文化,促进认识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引导学生把对西湖的了解和理解,结合自己搜集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等汇编成册---《我来带你游西湖》,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布置完成研究性作业,指向课外,促进学生发展。]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298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