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2-3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节课,王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生字词,读了课文,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生读题)。
2、听写生字词
养料  自豪  足够  担心  疼爱  镜子  松散  多亏
二、导学感悟
(一)导学第一小节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你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句话是谁说的吗?(投影出示)
生:小骆驼的妈妈
师:那故事的一开始,小骆驼感到自豪吗?那感到怎样?
生:委屈。(教师板书委屈)
师:看到这个词,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小骆驼为什么感到委屈?
生:是谁让他委屈了?)
师:那为什么小骆驼原先委屈,最后又感到自豪呢?(在课题中的“自豪”下板书:?)
师:同学们真会提问题,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呆会儿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读书)
师: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把小红马的话读给大家听听吗?
(.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呀!)(投影出示)
学生读句子
师:同学们,从他的朗读中,你听明白了什么?
生:脚掌……或者说小红马在嘲笑小骆驼
师:听得真仔细,谁再来读读小红马的话。
指名读
师:(引读)是啊,小红马瞧不起小骆驼的样子,说他的脚掌           ,眼皮上长着         ,背上还有       。
师:小骆驼听了多委屈啊,于是就把小红马的话告诉了妈妈,那妈妈是怎么对小骆驼说的?(投影出示)(骆驼妈妈看出了小骆驼的心事,疼爱地对他说:“孩子,明天你跟我到沙漠里走一趟吧。”)
师:好吧,那让我们现在就跟随小骆驼和他的妈妈进行一次沙漠之行吧!
(二)导学3-4自然段
投影出示:第二天,小骆驼跟着妈妈走进了茫茫的大沙漠。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那你也来读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们已经读懂了这句话,在你们的印象中,你们觉得沙漠还有什么特点?谁来说一说?
生:沙漠里很热
生:沙漠里没有水,只有仙人掌等少数植物可以生存
生:沙漠里时常有风沙,会把人埋进沙里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不少,看来平时很爱看书。同学们,就在这样的沙漠里,小骆驼跟着他的妈妈,只有他们俩走进了茫茫的大沙漠,此时,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a小骆驼走到了沙子松散的沙漠里,会不会陷进沙子里吗?
生:小骆驼走那么长时间,肚子饿了怎么办?
生:小骆驼这样去恶劣的沙漠走一趟,它可能会遇到哪些危险?
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真会提问题呀!是呀,他们在沙漠里饿了、渴了、风沙来了怎么办呢?那就带着这些小问号自由朗读课文的第3和第4小节,把与答案有关的句子或词语圈一圈,作标记。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边巡视边说)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老师注意到,有的同学读过一遍还读了第二遍,还有的同学边读边划,真会读书。
师:谁来说一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
(随机教学)
【脚掌】
1、(生回答我知道了……)把你划出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是这一句吗?(投影出示)1234
2、妈妈说,如果骆驼的脚像小红马那样,会陷进沙子里,同学们说,拔得出来吗?
3、谁再来读读骆驼妈妈的话,把这句话的意思读出来。
4、听了骆驼妈妈的话,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问:为什么小红马的脚拔不出来呢?)
(如果问:骆驼的脚为什么拔得出来呢?)
(师指导:你们想,骆驼的脚有没有陷进去呢?看看书上的插图,瞧,这么多骆驼背负着重物在沙漠中行走着,再想一想,应该怎么问?)
(应该这样问:骆驼脚为什么不会陷进去而小红马的脚却会陷进去拔不出来呢?)
5、老师这儿有一盆松散的沙子(端上来用手拨沙)。
请同学们听清楚,看仔细,老师请一位同学来做个小实验。(投影出示)
6、请你伸出你的手掌往下压,现在用你的手指来试一试,跟刚才有什么不同?就请你说说你的感受。(用手掌压的时候比较大,压的时候不会陷进沙子里,而用手指压的时候那么小,一下子就陷进沙子里去了。)
7、说得真好,谢谢你的合作,下面的同学,请你根据刚才看到,听到的,再联系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8、(投影出示)老师给你们提供一个词,谁来说一说
(因为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所以不会陷进沙子里。)
9、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小骆驼,你心里觉得怎样?
10、你能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这句话吗?我们大家一起读。
11、师总结:正是因为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所以才不会陷进沙子里去。(板书:脚掌  不会陷进沙子)
12、同学们学得真好,那骆驼是如何轻松地走在茫茫的沙漠里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投影出示)
【驼峰】
1、通过读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
2、生答知道了驼峰可以贮存养料,板书:驼峰  贮存养料
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的,是这一部分吗?(投影出示)
3、谁来读小骆驼的话,谁来读骆驼妈妈的话,谁来读旁白,
4、听了他们的朗读,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5、(我体会到小骆驼很担心)听得真仔细,那请你也来读读小骆驼的话?
6、真不错,谁再来读读,大家一起读。
7、小骆驼的妈妈担心吗?谁来读读妈妈的话?
8、听了你的朗读,老师感到妈妈真的不担心,同学们,找找看,在妈妈的话中,哪个词也可以看出妈妈不担心呢?(足够)
9、你们也找到了吗?
10、谁再来读妈妈的话?老师听出来了,妈妈一点儿也不担心。
11、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了,现在请男同学读小骆驼的话,女同学读妈妈的话,老师读旁白,好不好?
【两层眼毛】
1、出示14第4小节
师:说话间,一阵风沙——(引读)。
2、谁会读这个词?指名读2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3、生自由说(铺满了天盖满了地;声势很大,来势很猛)
4、说得真不错,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茫茫的大沙漠里,仔细听,感受一下,仿佛看到了什么?(投影出示)
5、睁开眼睛,谁来说说你的感受,你想象到了什么?
(a我仿佛看到了风沙铺满了天,盖满了地。b我仿佛看见了空气中到处弥漫的是沙子。c沙漠里的风沙真大呀!d小骆驼遇到这样铺天盖地的风沙,会弄得眼睛鼻子里全是沙子。e我仿佛感到我的眼睛里满是沙子,睁也睁不开来了。)(师相机表扬)
6、有了这么多的感受,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把这个词读得更好,谁再来读,(指名3位同学)一起读词。
7、面对这铺天盖地的风沙,小骆驼他们是怎么做的呢?1234
8、他的眼睛里没进一点沙子,其实当风沙刮过来时,骆驼不闭上眼睛也可以继续前行,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9、(因为他长了两层眼毛)对呀,两层眼毛的用处可真大呀,他能够挡住风沙,(板书:眼毛   挡住风沙)
10、真是太神奇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4小节。
(三)学习第5小节
1、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因为:
2、学生自由说(a我的脚掌在沙漠中不会陷进沙子里。b我的驼峰可以贮存养料。c我的眼毛可以挡住风沙。)
3、你的回答很有条理,句子也很整齐,现在,我们明白了小骆驼为什么感到自豪了,可是小红马却不知道,这不,(投影出示)从沙漠回来,小骆驼又来到小溪边照镜子,恰巧又碰到了小红马,下面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想一想,同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三、拓展延伸
1、小红马和走过沙漠的小骆驼对美的看法一样吗?
2、说话训练:我自豪,我是一匹骆驼,因为……
3、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遇见了那匹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四、总结巩固
指板书总结:同学们知道了在沙漠里骆驼的驼峰可以      ,两层眼毛可以      ,又大又厚的脚掌行走时      所以原来委屈的小骆驼最后感到      (自豪)板书:  擦去 ?
五、板书设计:
15.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委屈           (?)
   脚掌         不会陷进沙子
驼峰          贮存养料
眼毛          挡住风沙

教学反思: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流程,整个教案设计思路十分清晰:复习旧知——理解小骆驼的委屈——体会沙漠的特点(环境恶劣)——小骆驼发现自身的优点(脚掌、驼峰、睫毛)——感到自豪。“复习导入”环节,注重了词语积累的训练,从细微处入手,导学感悟这一环节中,我在教学时抓住了小骆驼“委屈”心理,让学生找、读描写沙漠的语句,从而让学生深入认识了沙漠的,为后面小骆驼在沙漠那样恶劣的环境下还能依靠自己的身体部位克服困难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接着又逐步引导学生从探究小骆驼的脚掌、驼峰、睫毛的作用三方面体会,通过抓关键的词语、句子,让学生真正理解了小骆驼自身三个部位在恶劣环境的沙漠中的作用。最后又拓展了课文内容,与内容相呼应地进行了续编故事,加强了学生的思维与说话能力的培养,深入体现了主题“自豪”。还提醒我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不同的东西在某个方面有不同的作用。当课即将结束时,我让学生用“我自豪,我是一匹骆驼,因为……”说一句话,学生能联系课文内容又结合课外知识,交流骆驼在各方面的用处。
在这节课中,我把教学小骆驼身体作用这部分时把主动权放给了学生,学生说哪部分我就出示哪部分,给他们以充分的主动性。这也是我听许多的公开课后产生的一点想法。在公开课上许多老师想尽了“妙招”,对表现好的同学种种许诺,虽然学生在课堂上也表现了某种程度的活跃,但不过是学生对种种许诺而萌发的表现欲望。学生按教师计划的过程表演,学生享受的是“戴着枷锁跳舞的愉悦”。有些课堂老师俨然是问题的提出者,而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问题,这样潜移默化中为自己的个性发展套上了枷锁,约束自己的思维,不感越雷池半步。  1234
爱因斯坦说得好:“一个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意愿的、规矩的、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我们应采取措施解开孩子个性和谐发展的枷锁,推倒师生之间那道无形的心墙,否者孩子的个性将掩没在循规蹈矩、亦步亦趋的课堂中。尤其是当学生发出“不和谐的音符”时,我们不可横加排斥、非难斥问,更不可冷嘲热讽,一定要珍视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还要允许学生犯合理性的错误,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思维空间,这样学生思维的火花会使课堂气氛活跃,气氛活跃又会进一步激活思维,个性便从中得到张扬和发展。
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我们是带着学生走向作品,而非带着作品走向学生。只有把生命个性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有可能解开枷锁,焕发个性的魅力。当学生抖落了思维之翼上的绳索,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由翱翔,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去理解作品中的多意性描写,从中获得充分的审美享受。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144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