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勃一文中有个名句是哪一句_少年王勃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2-1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2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背诵三、四自然段;书写生字;知道唐代大诗人王勃在少年时期就有非凡的才华,就写出了《藤王阁序》这样的千古名文。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四个成语;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阁观看到的美景与他写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关系。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少年王勃
    学生齐读,注意多音字“少”
    3 简介王勃:
王勃(650~675)  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少年虽以神童著称于朝野乡里,可“迫乎家贫,道未成而受禄”,出仕以后,又两次因事废官,一生处于下位。短短的二十七个春秋,在政治上留下的只是挫折、失败。但在文学上,他确是一个成功者。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杜少府之任蜀川》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为唐人送别诗之名作。明代胡应麟认为王勃的五律"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唐)、中(唐)妙境。五言绝亦舒写悲凉,洗削流调。究其才力,自是唐人开山祖"(《诗薮·内编》卷四)。
他在14岁时,在藤王阁的宴会上,一气呵成写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藤王阁序》。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讲述当时他写这首诗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
   2 检查生词。
    南昌 滕王阁 整修一新 宴会
    都督 邀请 一篇文章
    凝视秋景 水天一色 突然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拍案叫绝 千古传诵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指名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    南昌 探望 藤王阁(简介) 都督(注意多音字“都”) 拍案叫绝
3 分小组读课文。
4 分段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子,读后评议)  
三、学习生字:探昌篇章突读共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少年王勃有什么了解?板书:少年王勃
    2、出示词语:南昌 滕王阁 整修一新 宴会
     都督 邀请 庆贺 一篇文章 拍案叫绝 千古传诵
     王勃 凝视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a你能不能看这些词语说个故事?123
b相机出示最后一段:
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什么是千古传颂?名文就是什么?王勃为什么能写出这样千古传颂的名文呢?
3、,现在让我们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重温少年时的王勃写作这首诗的情景吧。
4、过渡:从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中读出少年时候的王勃很有才气?
二 学习课文2----4节   你从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中读出了王勃很有才气?请用不同的符号画下来。注意读得时候要字字入目,句句入心。争取读出自己的收获来!    (一)交流学习第二节
(1)指生说,出示句子:    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2)为什么不敢呢?猜猜看。
(3)读好句子。
(二)学习第四节。你从还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中读出了王勃很有才气?
(1)学生交流。相机出示
音乐响起,师朗诵:同时来参加宴会的王勃,这时站在窗前,凝望着江山迷人的秋景: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随着诵读,投影上慢慢出现一幅江上秋景图。
(2) 交流理解,读好句子。
a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感受?你能读出画面,让我们感受宁静祥和之美吗?
b自由练习读读。文字是活的。。
c指生读,评价:读出迷人的感觉了吗?
d是啊!我们和王勃都被这美丽的秋景陶醉了,因此书中说他是怎么看得?理解“凝望”
e他还凝望到什么?
(3)同学们,秋景的美深深的感染了王勃,他边看边想,突然转过身来,胸有成竹的说:“让我来试试吧!”
a理解“胸有成竹”
b“竹”指什么?文中指心中有竹子吗?
c质疑:别人都不敢答应,而王勃为什么对写庆贺文章那么胸有成竹哪?
(得益于他善于观察,得益于他的饱读诗书,得益于他的把观察到的景物变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得益于他能写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
板书:学会观察。读好句子。
(4)还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他有才气?出示并读好句子。    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5)出示:
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竟忍不住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a理解“拍案叫绝”
b什么叫拍案叫绝?
c谁拍案叫绝?对什么拍案叫绝?生读诗句。
d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e他为什么要拍案叫绝?
f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相机出示: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g师生合作:能读出秋之深远,秋之宁静,秋之壮美的感觉来吗
h还因为什么要拍案叫绝?联系前后文来说:听说。。。。。。板书:前后联系
(6)说他是奇才,你知道他本来是怎么想的吗?补充材料,理解原因。
关于《滕王阁序》的写作,还有一段颇为生动的故事。滕王阁新修完毕,府帅阎伯屿于重阳节在滕王阁宴请宾僚,八方人士,济济一堂。阎公有女婿名叫吴子章,文章写得颇好。阎公有意在此盛会上显示女婿文才,便提前让吴子章写就了一篇《滕王阁序》,待到宴会上亮出来,以为即席赋就。宴会上,阎公果真拿出笔墨,送到一个个宾客面前,请为《滕王阁序》,众宾客在都督阎公面前岂敢放肆,他们有的人怕得罪人,有的人是怕没有他的女婿写的好。有的是真不会写。因此都一一辞谢。123
(结合前后的文本来说,诗句写得美。速度快……)
短短的时间,短短的的一-------句-------诗里,就为我们呈现了如此美丽的秋景图!“奇才!真是奇才!”
(三)因此文章的结尾告诉普天下的人-----------------带着景仰的心和作者一起诵读最后一段。     三、出示今日的滕王阁图片配乐
亲爱的孩子们,今日我们在美丽如画的滕王阁上,领略了才华横溢、智力超群、胆识过人的少年王勃。长大后的他饱受命运的坎坷,在一次探望父亲的途中,被水淹没了,年仅27岁,但在他短短的一生里,却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篇。因此被评为“初唐四杰”之首。就要与孩子们说再见了。就让我们在王勃的诗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出示名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永远的记在我们的心间。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099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