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不与人争论的故事_《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2-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要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只是一个引导者。依据这一理念,课堂中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分角色表演,说话训练,续写片断等形式,为学生搭建自主交流、探究、发现、创新的舞台。从而使学生能更深层次地走进文本,进而超越文本。由此也达到了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三维目标)的整合。
教材分析:
《争论的故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讲的是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想,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
2、能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不以为然”、“大声争辩”等词语。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体悟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录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争论,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吗?
2、继续板书课题:争论的故事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
(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记忆生字的字形。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的读音,采用多种形式读。
烤鸭   评理  剖开  可惜真笨  浪费
 关键   原谅  烟熏火燎
(2)指名分自然段进行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思考: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听了故事后的感想?
三、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要求: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
2、讨论交流
(1)故事中谁和谁为什么事而争吵?他们是怎样争论的?
(2)理解“不以为然”(出示:*对*如此这样*然而)
(3)听录音,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读法。
(4)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
3、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说明他们争论没有停止?(争论不休)
 理解“休”的意思(*停止 *休息*表示禁止或劝阻)
4、引读4、5段
5、齐读盛老师的话。
三、学习生字
   烤 评 剖 笨 键 辩 聚  嫩  赞
(1)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
(2)用形声字进行记忆。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
四、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揭题激趣
 1、板书:故事
2、激趣: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想不想听老师讲故事?听老师讲故事可是有条件的呀!认真听,待会有快速抢答游戏等着大家,谁最先抢到就把掌声送给谁!同意吗?
      3、教师惟妙惟肖的讲述《争论的故事》
      4、教师小结、揭题:同学们,这就是《争论的故事》!
      板书:争论的
      5、快速抢答游戏:123
      (1)故事中兄弟二人为了什么而争论?
      (2)争论的结果怎样?
      6、激励性评价:同学们不仅听得认真,而且反应迅速!好样的!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课伊始,即能否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讲故事、快速抢答游戏就是最好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
      二、品读课文
       1、兄弟二人是怎样争论的?他们各持什么意见?老人又是怎样评理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2——5节,画出相关语句)
      2、指名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借助文本材料或生活实际理解关键词语,进而指导朗读。
      (1)你是怎样理解“不以为然”的?
      (2)怎样做才能表现“大声争辩”、“很不服气”?
      (设计意图:“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如何带动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十分重要。)
      4、同学们的朗读很精彩!但是老师相信你们的分角色朗读会更精彩!(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可边读边附加动作。)
      三、演读课文
      1、同学们读的真棒!让老师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想不想演一演呢?看大家已经迫不及待了,先等等!兄弟二人找老人评理,这一场景该怎样设置?(学生讨论、归纳:加上动作,可以有兄弟二人的语言……)
      2、指导学生练习表演四分钟。
      3、学生分角色表演(一组)。
      4、(鼓掌)感谢你们的精彩表演!但老师认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同学们,你认为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有没有需要改进的?现
      在你是导演,请你提出宝贵意见。
      5、教师根据改进意见,另选一组再次分角色表演。
      (设计意图: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在课堂上,教师及时的抓住时机,诱导他们进入角色。这样不仅使他们在表演中熟悉课文,加深对课文的了解,而且能启迪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感悟明理,拓展延伸
      1、此时此刻,你想对这兄弟二人说些什么?(指导学生联系故事练习说话)
      2、想知道课文中同学们是怎么说的吗?(指导学生朗读文中同学们的对话)
      3、文中的省略号说明什么?你能想象出同学们还会说些什么吗?兄弟俩如果听到同学们的对话会怎么想?
      4、续写片断。
      5、交流续写片段,师生共赏。123
      6、小结:是呀,假如这兄弟二人能(    ),也不会(   )呀!(指导学生填空,教师趁机板书:做事应抓住时机)
      7、追问:文中的“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续写片段,这一延伸的教学设计一方面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创作欲望。另一方面,它可以使学生对于课文意蕴有更深层次的挖掘。)
      8、兄弟二人的故事给了我们很深的启示:那就是做事应抓住时机。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9、生活中有没有抓住时机而获取成功的事例呢?指导学生结合实际谈谈。
      五、作业
      1、本文所讲的故事出自《笑林广记》。《笑林广记》是清代一本笑话集,所讲的故事发人深省,令人回味。建议同学们课后搜寻阅读,准备在班级内举行故事会。
      2、把《争论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兄弟姐妹或好朋友听,相信他们会有所启迪!
      板书设计:
      争论的故事——
      做事应抓住时机!

《争论的故事》教后反思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把学习的舞台,发挥的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自主去发现、感受和体验,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创新的思维和语言实践能力。下面,我就《争论的故事》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让学生尽情地读。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争论的故事》一文中兄弟二人的对话很多,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自读、赛读、分角色朗读……从而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想象、体验,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
      二、让学生尽情地演。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孩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特别接近儿童生活的戏剧形式,不仅唤起他们的新异感、好奇心,在角色意识的驱动下,全身心地投入地由“扮演角色”而逐步“进入角色”。在此理论的指引下,我充分的引导学生尽情饰演兄弟二人的对话部分,通过学生表演——改进——再表演等形式,使兄弟二人因争论而面红耳赤的形象得以充分展露。
      三、让学生尽情地说、写。
      为深化对课文主旨的认识,我抓住课文后面的省略号作了巧妙的延伸,让学生想象同学们还会说些什么,兄弟二人如果听到这些话会怎么想……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尽情地说、写。这样的延伸大大地拓宽了学生的阅读空间,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的。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093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