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名师课堂实录]《元日》教学实录及评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2-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语文第五册《元日》一课
教材分析:
《元日》这首古诗描写了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作者把眼前的景象与心中的感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学情分析:
学生喜欢过年,因为过年可以放鞭炮、走亲戚,孩子们都很高兴,所以学生对《元日》这一课肯定比较感兴趣,而且对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也比较容易理解。
学生已经学会了查字典的方法,在教学这首古诗之前,我安排了学生在预习中查工具书理解字义、诗意,给学生创建一个自读自悟的机会。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1个生字。
2、能把古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了解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的1个生字。
2、能把古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2、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了解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课前准备:
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媒体资源名称 媒体
类型 作用 要点 来源 使用方式 时间 环节
 《元日》
教学设计
 文本 借鉴 课堂教学实录
《元日》教材分析
 文本
 借鉴
 课前研究
《元日》课件
  演示文稿
 指导学生理解词语、诗句
 出示图片、诗句
 自制
 课堂上引导学生理解
 课堂学习中
 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春节,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过年的时候,孩子们在放鞭炮。
师:他们玩得怎么样?
生:他们玩得很开心。
2、师:那你还记得你们家去年的春节是怎样过得吗?
生1:快春节的时候,我们家包了很多粽子。
生2:春节的时候,我们家贴上了红红的春联和“福”字。
生3:春节的时候,我们家放了许多鞭炮和烟花。
生4:大年三十那天晚上,我们全家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
……
3、师:同学们,其实春节就是农历的大年初一。当农历大年三十那天晚上12:00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就代表新的一年来临了,也就是大年初一(春节)了。在古代大年初一叫做“元日”。(教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课文,让我们一起读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元日”是什么意思?
生:“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也就是大年初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去年过年时的场景,营造一种热闹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并且为后面理解古诗意思作好铺垫。】1234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师:同学们,古诗到底描绘了大年初一什么样的景象呢?赶快打开书,自由地读读这首诗,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并且想办法解决它。
(学生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认识它。)
2、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老师把古诗中的一些词语请了出来,你认识它们吗?
(教师课件出示词语,抽生读词语,学生齐读两遍。)
师:“换”字你会读,你知道怎么记住它吗?
生:“呼唤”的“唤”去掉“口”字,加上“提手旁”,就读“换”。
师:你用了旧字换偏旁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字,好办法。让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个字。
(学生书空写“换”字,并在本子上写两个。)
师:你能给这个字组个词吗?
生:换衣服、换掉、交换、替换……
3、师:老师又把这些词语放进古诗里,你还认识它们吗?谁来读读这首诗。
(课件出示古诗,抽学生读,教师纠正字音。)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齐读古诗。)
【设计意图:学生自读古诗,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初步感知古诗的意思。】
三、品读古诗,读出韵味。
1、同学们,诗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请大家小声地朗读古诗,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小声地朗读古诗,思考。)
2、抽生汇报:
(1)学习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生1:我仿佛看到了小孩子们在放鞭炮;听到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
(教师板书:放鞭炮)
师:你是从哪个句子中体会到的?
生:我是从“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句话中的“爆竹”一词中体会到的。
(课件出示句子:“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师:“爆竹”是什么意思?
生:“爆竹”就是鞭炮。
师:在古代过年有这样一个习俗,在竹筒里装销石,然后把它放到火里烧,这时就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现在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鞭炮。春节那天什么时候放鞭炮呢?
生:当农历大年三十那天晚上12:00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人们为了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就放起了鞭炮。
师:你们家那时放鞭炮吗?
生:放。
师:联系你们去年过年放鞭炮的情景,说一说那时是什么样的景象?
生:到处都响起了鞭炮声,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
(教师板书:热闹)
师:人们的心情怎样?
(教师指导学生看插图1。)
生:非常开心。
师:你们能把这种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吗?谁来试一试。
(抽生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从他的读中感受到了人们非常开心。
师:老师也感受到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学生齐读。)
师:从你们的读中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正在放鞭炮,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四处响起了鞭炮声,一片热闹的景象。同学们,从这句话中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仿佛感受到了春风给我们送来了温暖。
师:你是从哪个词中感受到的?
生:我是从“春风送暖”这个词中感受到的。
师:在这个句子中你还有不理解的词吗?
生:“屠苏”是什么意思?
(教师请学生回答。)
生:“屠苏”就是一种草。
师:理解得好。“屠苏”就是一种草,但在这里他是指用屠苏草泡成的屠苏酒。还有不理解的词吗?
生:“一岁除”是什么意思?
(教师请学生回答。)
生:就是一年过去了。
师:你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1234
生:爆竹声响起的时候,送走了旧的一年,迎来了新一年。在这送暖的春风中,每家每户都有在喝屠苏酒。
(教师板书:喝屠苏)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句话,再一次去感受一下过年家家户户放鞭炮、喝屠苏酒的热闹气氛吧!
(学生齐读第一句古诗。)
(2)学习第二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师:从这首古诗中,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人们再用新的春联换下旧的春联。
(教师板书:贴春联)
师:你是从哪个句子中知道的?
生:我是从“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新桃换旧符”这个词语中知道的。
师:“桃符”是什么意思?
生:“桃符”就是春联。
师:在古代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闭邪的一种桃木板,现在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春联”。在这个句子中你有不理解的词吗?
生:“曈曈日”是什么意思?
(教师请学生回答。)
生:“曈曈”是太阳刚刚升起时光亮的样子。
师:“曈曈日”就是指初升的太阳。那“千门万户曈曈日”是什么意思呢?
生:千家万户迎来了初升的太阳。
(教师板书:迎红日)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不懂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师:你能把第二话的意思说一说吗?
生:千家万户迎来了初升的太阳,取下旧的春联换上新的春联。
师:同学们,新的一年到了,家家户户贴上了红红的春联,挂上了红红的灯笼,人们走家串户,到处洋溢着一片_________。
生:喜庆。
(教师板书:喜庆)
师:同学们,把你们的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吧!
(学生齐读第二句古诗。)
师:同学们王安石的这首诗描绘了过年放鞭炮、喝屠苏酒、迎接太阳、贴春联的景象,你能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说一说吗?先想一想,然后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把古诗的意思说给同桌听。教师巡视,然后抽生回答。)
生:爆竹声响起的时候,送走了旧的一年,迎来了新一年,在这送暖的春风中,每家每户都有在喝屠苏酒。千家万户迎来了初升的太阳,取下旧的春联换上新的春联。
师:同学们,从这首诗中我们感受到了春节的热闹、开心、喜庆,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首诗,读出我们的感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师:同学们,春节可真热闹。你们想把这首诗永远记在你的脑子里吗?那试着背一背吧!
(学生自己试着背古诗。)
师:(教师课件出示插图)同学们,看着老师的板书和插图,一起来背一背。
(学生看着板书和插图背古诗。)
师:不看板书和插图,你还能背吗?那闭上你的眼睛试一试吧!
(学生闭上眼睛背古诗。)
师:同学们,这么短的时间就背下了这首古诗,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古诗就是一幅画,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古诗所描绘的内容,通过想象、理解在头脑中变成一幅生动的画面,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既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能训练学生的语感。】
四、适度拓展,积累语言。
师:同学们,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精髓,多背古诗对我们很有好处。今天,老师给大家收集了两首与春节有关的古诗,你们自己读一读,下课后可以查资料去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象,还可以收集更多的古诗,自学理解后介绍给同学。1234
(教师课件出示古诗,学生自学。)
【设计意图:教师展示收集的与春节有关的古诗,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又能增长学生的知识。然后教师让学生查资料理解古诗,以及收集更多的古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附:                       守岁
       (宋)苏东坡
儿童强不睡,
相守夜喧哗。
坐久灯烬落,
起看北斗斜。

除夜有怀
(唐)杜审言
故节当歌守,
新年把烛迎。
兴尽闻壶覆,
宵阑见斗横。

课后反思:
古诗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我认为教师可以采用诵读法、想象创意法、背诵积累法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1、诵读法
对于古典诗词,要想获得真切的语感,只读一遍是不够的,必须反复吟诵、涵咏。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对小学生来说更直接更感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通过反复吟诵,由初读到熟读,由熟读到美读,使学生达到理解的目的。如:在本首诗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细读古诗,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理解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过春节热闹、喜庆的气氛。赏读古诗,读出感受,读出韵味。
2、想象创意法
语感培养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深入品味语言,感受语情,训练语感。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读古诗,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通过这样想象让学生感悟诗句的意境,训练语感。
3、背诵积累法
    勤记多背,积累知识,将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言语,将是积累、丰富语感的重要途径。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多种方式地背诵古诗,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076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