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献璧的原文及翻译】《和氏献璧》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2-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重点体会“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2 认识本课11个生字,包括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课件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和氏璧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发生在我国楚国时期的一个历史故事。
    板书课题:和氏献璧
    提问:通过课前预习,你能说说对课题的理解吗?(重点引导学生说说“献”“璧”的意思)
    交流自己在课前搜集的关于和氏璧的故事。
    问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让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
   2、四人学习小组相互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教师检查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4、学生合作朗读课文。
    读后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的声音、生字读音的把握等)
  三、整体感知
    提问:和氏献了几次碧玉,献给谁,结果怎么样?
    课件出示表格: ____次献给谁结果

    学生读课文后,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的填写。
    全班交流。
  四、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第一、二次献璧
     请学生读读相关的段落,说说自己在读了课文之后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说说自己认为厉王和武王是怎样的人。
   2、第三次献璧
     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第三次献璧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在书上画出描写和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读一读,并思考讨论:卞和为什么把宝玉捧在手里,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泪流尽?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让学生充分交流,让学生深刻理解“不识真诚、忠心的人,才是最痛心的事”。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4、回到课题,进一步理解课题的含义:“和氏献璧”他献出的终究是什么?
  四、课后延伸
   1、继续搜集、交流自己了解的和氏璧的故事。
   2、了解故事《完璧归赵》。

  板书设计:
               和氏献璧
            第一次 砍掉了 左脚
                       } 痛心
            第二次 砍掉了 右脚

            第三次 将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氏献璧》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宝石——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2、结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型:课文。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揭示课题:《和氏献璧》。(齐读课题两遍)123
   2、理解“献”、“璧”的意思。
    (1)、指名说说:“献”、“璧”两个字的意思。
    (2)、教师小结。
  二、新课:
  (一)、质疑: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指名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并指名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汇报。
    3、指名说说:和氏献了几次璧玉?(三次)
  (三)、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次献璧。(第1自然段)
    (1)、自愿起立读第1自然段。
    (2)、指名说说:卞和第一次献璧,结果如何?
    (3)、指名回答。(欺君之罪,砍去左脚)
    2、学习第二次献璧。(第2自然段)
    (1)、自愿起立读第2自然段。
    (2)、指名说说:卞和第二次献璧,结果如何?
    (3)、指名回答。(欺君之罪,砍去右脚)
    3、齐读第1、2自然段。
    4、学习第三次献璧。(3—5自然段)
    (1)、指名接读3—5自然段。
    (2)、第三次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3)、小组讨论:
      ①、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②、画出描写和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
       a、互相交流,读一读。
       b、指名汇报。
       c、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哭了三天三夜,
          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
      ③、理解“捧”在这句话中的含义。
       a、将“捧”字换成“抱”字理解。
         *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哭了三天三夜,
          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
         *卞和抱着那块石头,哭了三天三夜,
          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
       b、指名说说:用哪个字好?为什么?
         *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
          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
     ④、理解卞和说的话“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
      a、谈谈你怎样理解他说的话。
      b、指名汇报。
   5、齐读第3—5自然段。
   6、讨论:“和氏献璧”他献出的是什么?
     并指名说说。
   7、齐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三、拓展活动:
   1、指名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2、互相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四、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
            6、奇妙的石头
           第一次  砍去左脚
      和氏献璧 第二次  砍去右脚     忠诚
           第三次  命名“和氏璧”
             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教材分析:
   本文讲了和氏璧名字的由来。楚国的卞和两次献璧,都被定为欺君之罪,被砍去了两只脚。在文王登位后,他的痛哭引起了文王的注意,并最终确认所献是块儿宝玉。123
  教学要求: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和氏璧名字的由来。
  2.通过读这个故事,明白做人要忠贞为本,体会卞和的忠贞之心。
  3.掌握本课要求认识和会写的生字生词。
  教学准备:
  有关和氏璧的故事和图片资料,相关知识网址。()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交流故事。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板书课题,齐读。你明白这个题目的意思嘛?(指名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小组内互相指读生字,全班检查,纠正字的发音。
  3.指名读课文,随即出示生字,正音。
  三、指导书写
  就本文出现的比较容易错得字个别指导,大部分交由学生自学。
  “鉴”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记得又快又牢呢?
  在诱导字帖上将生字各写一个,教师巡视指导,之后有针对性的在全班进行指导。
  四、再读课文,复述故事
  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五、分组讨论
  你认为卞和为什么哭得那么悲伤?从哪儿知道的?
  讨论后全班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抓出文中相关的句子进行理解。
  出示原文与课文中重点句进行对照,感受古今文字的不同:
  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作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
  六、作业
  查找有关和氏璧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理解课文,交流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2.谁能给我们讲讲“和氏献璧”这个故事?
  二、深入理解课文
  你认为卞和是一个怎样的人?(分组讨论,也可以辩论会的形式进行)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和氏璧的故事?
  (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三、多媒体教学
  老师也为同学们查找了一些有关和氏璧的网上资料,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好嘛?
  网址: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059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