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献璧的原文及翻译]《和氏献璧》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1-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读本课11个生字,规范书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条理清楚地讲述故事。
      3、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搜集资料理解“鉴赏”“坚贞”“价值连城”等词语和课后“古文”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使学生懂得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二、教材分析
      《和氏献璧》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奇妙的石头》主题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说的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故事,文章内容比较容易理解。课文写了卞和三次献璧的过程,意在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宝石——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在教学时,要重点理解卞和第三次献璧的过程,体会描写卞和动作、语言的句子。让学生感受“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要注意从课本内容到生活实际,从课内知识到课外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三、学生分析
      升入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多种的识字方法,识字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他们能够阅读浅显的文章,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懂得文章蕴含的浅显道理。本班学生对于这种历史故事很感兴趣,思维比较活跃,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课前准备
      在教学前,教师与学生一起搜集关于“和氏璧”的资料,对文章内容进行初步感知。教师提前制作相关电脑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把握文题,导入新课。
      师板书课题《和氏献璧》,生齐读课题。
      1、师:通过预习课文,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和氏?
      生:和氏是楚国人,它的名字叫卞和。
      理解“献”和“璧”的含义。
      生:“献”是指把东西送给别人。
      师:我把这支钢笔送给同学可以说“献”吗?
      生:我觉得不准确。
      师:送什么东西用“献”?
      生1:我觉得应该是送珍贵的东西。
      生2:送给值得尊敬的人。
      师:在这里是献什么?(师指板书中的“璧”)
      生3:是指古代的一种玉,扁平,圆形。中间有小孔。
      师:可以用“璧“组词吗?
      生1:白璧微瑕。1234
      生2:完璧归赵。
      2、教师小结:从题目,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楚国人卞和献玉的事。那么,你想了解这个故事的哪些内容?
      生1:我想知道卞和为什么献璧?
      生2:我想知道卞和怎样献璧?
      生3:我想知道卞和献璧的结果怎样?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了解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自主识字。
      1、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试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有的同学查字典、有的同学查认字表、还有的同学问老师和小伙伴……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保护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听一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其他同学听后评价朗读情况。
      (评议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同学的长处,给同学提善意的建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欣赏他人。)
      讨论汇报:读了课文后,刚刚同学们读题后提出的问题能解决了吗?通过读文,你还知道了什么,也可以说一说?
      指名汇报。
      生1:我知道卞和因为得到一块含着珍贵美玉的石头,所以要去献璧。
      生2: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何氏一共献了三次璧玉。
      生3:我知道和氏第一次把璧献给楚厉王,第二次把璧献给武王,第三次把璧献给文王。
      生4:我觉得卞和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
      教师板书: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放手让学生读文后,自由交流,知道什么说什么,了解多少说多少,可以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交流互补。教师的板书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大意,理清文章的三个层次。)
      2、自主识字,质疑理解。
      (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各小组活动情况。
      用教学课件出示生字,多种形式巩固认读。
      (2)请同学们说一说:课文中有哪些词语不明白?
      生:我不明白什么叫“鉴别”?
      师:请你读读最后一段能找到答案吗?
      生:(读后理解)
      生2:我不懂“价值连城”是什么意思?
      师:谁收集到了《完璧归赵》的故事,给大家介绍一下。1234
      生3:介绍《完璧归赵》的故事
      师:秦王想用十五个相连的城池交换和氏壁,所以说它价值连城。
      生4:我不明白什么叫“坚贞之士”?
      师:在你的头脑中有没有英雄人物的名字,说出来。
      生5:刘胡兰
      师:她在钆刀面前不低头,英勇牺牲,是一位坚贞之士。
      (3)小小组互相测评生字,全部会认的画上智慧星,加以鼓励。把认读有困难的生字圈画出来,再次在小组中集中认读。(小组合作识字的办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不但比较扎实地掌握了本课生字,更重要的是在小组中学会了帮助别人,学会了合作。)
      (三)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1、和氏三次献壁结果怎么样?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欺君之罪  砍去左脚
      故意欺骗  砍去右脚
      命名“和氏壁”
      玉匠看了看,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玉匠又说:“这不过是块石头。”
      2、指名接读3——5段,思考:第三次献璧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生1:这次卞和没有直接去找文王献玉,而是在楚山脚下痛哭了三天三夜, 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
      出示句子,指名再次朗读.
      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
      理解“捧”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将“捧”换成“抱”可以吗,为什么?
      生2:我认为不行。因为卞和知道这是一块含有珍贵玉石的石头,才把它捧在手中。
      生3:用这个“捧”更能感到这块石头的珍贵。
      生4:我觉得玉匠第三次和前两次对待这块璧的态度不同.
      出示句子进行比较,师生对读。
      玉匠看了看,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玉匠又说:“这不过是块石头。”
      玉匠仔细研究了石头纹理,确认那是块璞。经过仔细打磨,果然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随即命名为“和氏璧”。
      (体验玉匠对待璧的态度,与卞和的态度对比,进一步感受卞和的坚贞。)
      3、出示卞和说的话:“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说说你怎样理解这段话。指名汇报。出示书后文言文练习,请同学猜读理解(老师提示这段正是卞和说的话),对照课文理解后文,教师提示,题指命名,诳:骗子。1234
      (第三至五段的学习虽然是本课的重点,但我没有设计过多的问题,而是通过与前文比较、画一画词语的方法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然后汇报交流,即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3——5段
      (5)讨论:“和氏献璧”献出的是什么?指名回答
      (6)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4、复述故事,试着用上书中的一些词语。
      (四)扩展延伸
      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指导学生通过证价,学习认真倾听和表达清楚。
      生1:我在课外书中了解了另一个有关和氏璧的故事《完璧归赵》……
      生2:我在爸爸的帮助下上网查找了有关的资料,知道《和氏献璧》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
      (这个环节让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并且说明搜集渠道,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五)学习写字
      1、用课件出示词语,重点认读:鉴别、欺骗、查询、价值四个词语。
      2、交流难记字的识字方法。如:“鉴”用“蓝”去掉部首,再把皿字底换成“金”字。“值”用读右边的办法记住它。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鉴、骗”两个生字。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互相评价。
      (将学生的书写成果用实物投影展示在大家面前,互相学习,既提高了书写效果,又使大家充分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点评: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三个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一是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课的开始,老师从课题入手,请学生质疑解疑。在3—5段的理解中,老师抓住三次献璧的不同,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感受,同时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注重学法的指导。复述故事这一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积累运用语言。二是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气氛中学习,能从初读、细读、扩展延伸这三方面进行有层次有梯度的设计,激发阅读的兴趣。通过比较第三次献璧和前两次献璧的不同、找出描写卞和动作、语言的词语,达到积累语言,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目的。三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识记生字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解放,又培养了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学习权力还给学生,使不同学生都有所获。注重评价在课堂上的作用,让学生成为评价的发言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045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