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故乡的杨梅》说课稿|《我爱故乡的杨梅》说课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1-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材简析
《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课文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或者说由总到分的顺序叙述的。可以分三段来理解,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点出“我”的故乡所在地,“我爱故乡的杨梅”;第二自然段讲雨中杨梅树的可爱;第三至第六自然段都是讲杨梅果的,分别讲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学习本篇课文要求学生除了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外,还要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并且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习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杨梅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年级是作文正式起步的年级,“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语句通顺连贯的片断,怎么说就怎么写。”这是大纲对三年级作文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学好《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事物的方法,为以后写好作文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思路及教法选择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托物抒情的文章。从作者对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的可爱的描述中透出作者对杨梅的爱,而作者对杨梅的爱中又蕴含了对故乡的爱。这爱没有直接表达,却显得那么的真挚深厚。为引导学生从学文中逐步体会作者的这份杨梅情和故乡情,做到文道统一,我采用倒叙的方法分段进行教学。先学第二自然段欣赏杨梅树的美丽,再学3—6自然段品味杨梅果的可爱,然后由作者对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的描述中体会分对杨梅的爱,对故乡的爱。最后再来学习第一自然段,这样分段学习,使学生明白哪个自然段讲什么,哪几个自然段讲了同一个问题,为四年级学习分段、概括段意作了一些准备。对本课的生字,我是这样处理的,通过对课文的反复阅读,生字的重复再现,识记并巩固字音;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理解字义;第二节课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分析字形,并指导书写,做到从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分析—自学的逐步过渡。这也符合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进行授课。首先抓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思维特点,做到从“谜”入手、以“美”入境。再通过音乐渲染,幻灯再现和教师描述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了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教学中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运用了谈话法、导读法、幻灯演示法,并充分利用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勾勾划划、读读写写、想想说说。在紧张而有序的环境中,通过手、口、脑的充分活动,逐步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注意既教知识又教方法:首先引导学生从学文中归纳作者的观察方法,即“抓住特点、从整体到部分”地进行观察;再通过观察幻灯“葡萄”进行检测反馈,巩固方法;最后用口头作文及作业写话的方式达到运用方法,遵循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师注意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时进行分类、个别指导。
在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时,重视了对语文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的训练。听,听朗读,听老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说,根据提问说,理解图画说,联系实际说;读,采用了教师范读、指名读、自由读、默读、小组读、全班读等多种形式,要求读得通顺,读出感情,做到以读促讲;写,先口头说再完成书面写的作业,做到了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的结合,并特别注意了读写结合,从读书中掌握方法,并把这读中学生有方法运用于写作。12
三、教具使用说明
本次教学我运用了录音、幻灯、小黑板三种教具。小黑板用于出示第二自然段,也是课后练习3;录音用于渲染气氛,并和幻灯片“杨梅树”“杨梅果”一块儿创造一种美的氛围,让学生入境,去体会作者“爱”的情感;幻灯片共用了三张,“杨梅树”用于帮助学生理解带点的词,体会杨梅树美丽中透着的可爱;“杨梅果”用于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和初步感知杨梅果的特点;“葡萄”用于对学生进行检测反馈,巩固观察方法。整个教具运用力求做到不搭花架子,真正做到促讲促学。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031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