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教后反思】《女娲补天》教案及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1-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一、导入:
我们已经读了很多神话故事,今天老师要来考考大家,知道这些故事吗?
出示课件:盘古开天  哪吒闹海   八仙过海
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女神:
出示女娲:
知道她是谁吗?
女娲是一位女神,盘古开天地后,女娲认为盘古的创造还算不上完整,她要创造出比任何生命之物都要卓越的生灵。于是,当女娲低头看见了自己美丽的影子时,就决定用河床上的泥按照自己的形貌来捏泥人。女娲心灵手巧,不一会儿就捏好了许多的泥人。女娲朝着那些小泥人吹口气,那些小泥人便“活了起,变成了一群能直立行走、能言会语、聪明灵巧的小东西,女娲称他们为 “人”。女娲想做出更多的人,于是她把一根绳子放进河底的淤泥里转动着,然后提起 向地面上一挥,泥点落下来就变成了一个个小人。女娲就这样创造了布满大地的人们,给大地带来了生机。女娲创造了人类,因而被人们称为人类始祖——女娲娘娘。
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女娲补天》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补天女娲补天)
二、整文感知课文(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初读情况
②出示词语认读。
轰隆隆    露出  燃烧    熊熊大火  围困  挣扎   熄灭  喷火
缺少  冶炼   液体  大盆  金光四射  云霞
①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天破了是什么情景?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
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指名读:这段话写出了什么?(这段话写出了天塌下来后大地上的悲惨情景。)
这幅画面,没有夸张和想象是难以描画的。我们也夸张着来读一读。
引读: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    地被……   山冈上        田野里 ……   许多人……
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
大树被洪水淹没;看见房子被冲毁;听见人们的喊叫,看见孩子的眼泪…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看到这一切,女娲心情是怎样的?
1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
“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过渡:天火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就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2. 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12
生:我从她原以为……费多大力气这儿看出她原来找石头费了很大力气。
生:“她忙了几天几夜”这句话中也看出女娲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
生:“她又找啊找啊”这句话也可以看出。
3.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女娲是怎么找五彩石的。
可以用上下面的词语:
蒙蒙亮   烈日当空   风雨交加 深更半夜
陡峭的悬崖    崎岖的山路   漆黑的山洞
口干舌燥    跋山涉水   千辛万苦   疲惫不堪
五、指导生字书写
课后反思:
       女娲补天》这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有一天,天突然塌了一大块,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上山洪爆发,大火熊熊,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炼就五彩石,冒着生命危险将天上的窟窿补好的故事。 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关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如:三、四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找出女娲冶炼五彩石和补天的一连串动词,既使学生感受到女娲补天的艰难,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这一连串动词生动传神的表达效果。
        语文学习要让大多数学生得益,必须把精力花在学生个性化、创造性读的训练上,课文中“女娲补天”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喜欢第三自然段的同学最多,我问为什么?有的学生说,因为这段写出了女娲不怕困难补天的事。有的学生说,因为女娲不知烧了多少天,炼了多少石子,都累得腰酸背痛了,也不休息,终于成功,我很佩服她。也有的学生说,天补好了,很高兴,当然喜欢这一段。还有的学生说,因为这段写女娲不仅勤劳,而且不怕困难,终于把天补好,所以一定是大家都喜欢这个自然段。也有的学生说这段主要写女娲不怕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志向,我也喜欢这一段。让学生根据各自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出感觉来,读出味道来,用准确有感情地朗读把各自研究学习的收获告诉大家,学生读得动情大家听得入神。
        同时,用“边读边说”的方式交流,既是读中感悟的结果的呈现,又是自然的思维与说理的训练,学生的发言是真实情感的流露,朗读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016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